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個孩子都想成為最好的自己——規則篇(文末有彩蛋)

勇敢、講規則、會分享……其實, 每個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動力, 每個孩子都想成為最好的自己。 做家長最需要的不是教育, 而是理解並尊重孩子的心理節律……

專家支持 | 王爭豔

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

文 | 李玲 編輯 | 柳佳 製作 | 張海燕

規則, 本來就在心中!

故事:付完款, 我才可以吃麵包!

分享人:玲潔

周日下午, 我和媽媽一起帶2歲3個月的兒子去超市。 時間已經接近飯點, 看得出兒子已經有些餓了。

進了超市後, 媽媽去挑水果和蔬菜, 我則推著兒子到了擺放麵包的櫃檯, 想給他買些麵包。 兒子看到這些麵包, 激動得不得了, 伸手抱了好幾個麵包, 扔到了購物車裡。 我的肚子也咕嚕嚕叫了。 於是, 我拿了一個麵包給兒子:“你要不要先吃呀?媽媽一會兒出去付錢就好了!”

兒子看了看麵包, 又看了看我, 表情很深沉。 他把麵包抱在胸前, 卻並沒有要求我去打開它。 我看著他的樣子,

猜想, 他是不是不敢讓我打開呀?但是他已經餓了呀!於是, 我拿過麵包, 把包裝袋打開, 把露出一角的麵包遞到他手裡, 告訴他:“沒關係, 你先吃吧, 一會兒媽媽到櫃檯付錢就可以了!”兒子抱著麵包, 卻不肯吃一口。

本來, 對於是不是讓他在付款前吃麵包, 是我很猶豫的, 只是因為特別心疼兒子, 我才打開的。 但看他不吃, 我沒有再堅持。

兒子依然把開了口的麵包抱在胸前, 一本正經地任憑麵包誘人的香味飄出。 忽然, 他想到了什麼, 對我說:“找姥姥, 找姥姥!”我推著他找到了姥姥, 他對姥姥說:“快點, 回家, 回家!”

我忽然明白, 原來, 他很想吃麵包的, 但是他要一直忍著回家吃。 我特別吃驚, 兒子小小年齡就具有對自己的約束力,

原來孩子對規則的遵守比我想像的簡單得多。

尊重孩子的秩序感更利於內化規則

1

秩序感, 規則感建立的前奏

對於2歲多的孩子, 他的這種反應, 更可能是來自於“秩序敏感期”的特徵。

比如, 如果之前媽媽跟他一起買東西的經驗是——買完東西通常不會馬上吃掉,

而是會付完錢, 把東西拿回家再吃。 因此, 孩子會內化這樣的順序——先付完錢, 再回家, 再吃東西。 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 對於東西的擺放, 事情的前後順序, 顯得很執拗。

義大利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 這種對秩序感的“執拗”, 是孩子的內在需求, 是他們認識這個世界, 並獲取安全感的需求。 如果這種需求得到成人的尊重和滿足, 孩子就可以構建出更健康的人格品質。

2

順應孩子的秩序感, 更有利於建立規則

瞭解了孩子這一特性, 爸爸媽媽們最好避免與孩子這一時期的秩序感去對抗, 而是順應和保護, 並適當根據孩子的這種特點説明建立規則。

比如, 上文中的媽媽, 看到孩子不肯吃撕開包裝的麵包時, 幸好沒有進一步地去做示範咬一口或者是強硬地告訴孩子:“你快吃吧!”否則, 孩子對購物的秩序感就會被打亂, 他內心會無所適從:以前, 不都是要拿了物品, 放到車裡, 然後交錢, 再吃嗎?這次為什麼變了?

此時, 媽媽可以每次帶孩子超市購物之後告訴孩子:“寶寶, 先交錢,後吃東西。”這樣可以強化規則,讓寶寶印證並修改內心的秩序:“哦,先交錢,後吃東西。”這樣經由秩序感而生出規則意識比單純外在強加給他的規則會令他更能自然去遵守。

父母這樣做:

給孩子一個可以建立規則的環境

守規矩、秩序感是人類社會文明的基礎,如果孩子經常感受的是井然有序的家庭環境,和和睦睦的人際氛圍,那麼孩子就容易形成追求文明、規則的美好心理。給孩子制定規則,就要從守規矩、遵守秩序開始。包括:什麼時間做什麼事;用完的東西要放回原處;要學會等待、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等等。這些規則其實還能夠説明寶寶建立有節奏的生活,使他們對自己的存在獲得清晰的認識及持續的安全感。

事實上,媽媽只要提供一個可以建立規則的環境,再加上足夠的練習、指導並給予一定的時間保障,孩子是可以構建起自己的規則意識的。而一個規則(如每日的排程)的不斷重複,最終會使孩子很自律地自己指導自己的行為。但如此重要的過程並不會很迅速的發生,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孩子的經驗增長而發生。

留言有禮

在文末直接留言,留言主題為:你是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的。

留言內容最精彩的3位元親,將獲得院君送出的價值168元的《父母必讀0-6歲好習慣培養親子互動遊戲書禮盒》1個。

文章內容來源 | 《父母必讀》雜誌2015年9月刊

先交錢,後吃東西。”這樣可以強化規則,讓寶寶印證並修改內心的秩序:“哦,先交錢,後吃東西。”這樣經由秩序感而生出規則意識比單純外在強加給他的規則會令他更能自然去遵守。

父母這樣做:

給孩子一個可以建立規則的環境

守規矩、秩序感是人類社會文明的基礎,如果孩子經常感受的是井然有序的家庭環境,和和睦睦的人際氛圍,那麼孩子就容易形成追求文明、規則的美好心理。給孩子制定規則,就要從守規矩、遵守秩序開始。包括:什麼時間做什麼事;用完的東西要放回原處;要學會等待、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等等。這些規則其實還能夠説明寶寶建立有節奏的生活,使他們對自己的存在獲得清晰的認識及持續的安全感。

事實上,媽媽只要提供一個可以建立規則的環境,再加上足夠的練習、指導並給予一定的時間保障,孩子是可以構建起自己的規則意識的。而一個規則(如每日的排程)的不斷重複,最終會使孩子很自律地自己指導自己的行為。但如此重要的過程並不會很迅速的發生,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孩子的經驗增長而發生。

留言有禮

在文末直接留言,留言主題為:你是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的。

留言內容最精彩的3位元親,將獲得院君送出的價值168元的《父母必讀0-6歲好習慣培養親子互動遊戲書禮盒》1個。

文章內容來源 | 《父母必讀》雜誌2015年9月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