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分析宏觀經濟走勢:中國越來越快走向世界舞臺中央

13日舉行的新華高峰會上, 經濟學家、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就中國宏觀經濟形勢, 給出自己的分析與預判。

中國成為全球

經濟增長動力源

“2017年雖然極其動盪, 整體上卻是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 世界經濟恢復增長最為強勁、持續、全面的一年。 ”於學軍分析資料指出, 無論是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 還是中俄巴印南“金磚五國”, 或是亞非新興國家, 去年的經濟增長均表現良好, 以至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在一年中多次調高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值, 對中國經濟的預測值則提高4次。

他分析說, 從全球整體和各個板塊特別是美歐日的全年表現來看, 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 經過近10年的持續調整, 金融危機形成的後續影響已經過去, 世界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週期。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 對於這些發達國家影響最大,

反映在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上, 紛紛從前幾年不斷放鬆開始走向正常化或趨向收緊。 ”

“2017年, 對於中國經濟增長是十分重要的一年。 ”他援引有關方面預測:全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達到6.8%到6.9%, 實現GDP超過80萬億元, 且各個季度的增長十分平穩均衡。 2010年以來, 我國經濟增長每年逐步減緩, 去年首次出現可喜的加速情況。

於學軍指出, 國際金融危機之後, 全球經濟進入調整期, 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作出重大貢獻。 經測算, 2013年到2017年, 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每年都超過30%, 去年達三分之一左右。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和穩定器。 伴隨著中國在全球經濟版圖中的崛起, 中國越來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

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全球經濟好轉

拉動中國經濟增長

在於學軍看來, 2017年中國經濟平穩增長, 得益於幾大因素:

從週邊看, 全球經濟增長出現明顯好轉, 這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持續拉動作用。 2015年、2016年, 我國外貿進出口出現歷史罕見的下降, 分別減少8%和6.8%, 而2017年從過去的持續減少變成增加。 最新外貿進出口資料顯示, 進出口總值約4萬億美元, 增長超過14%。 外貿進出口由不斷減少轉為兩位數增長, 為中國經濟在2017年的增長貢獻1.5個百分點, 這是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的第一個重要因素。

從內部看, 得益於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 新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發展壯大, 當中最為突出的是互聯網、電商、人工智慧、電子資訊、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

比如, 光伏、電動汽車等相關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協力廠商移動支付、共用單車、物聯網等獲得廣泛應用, 數字經濟、共用經濟等概念日益普及, 其中在許多方面, 中國已世界領先。 這對於暢通國內流通, 包括商品流和資金流, 以及增加消費的活躍度有所裨益。

於學軍拿出兩個資料進行分析:

一是長期以來, 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大大高於GDP增速, 導致這些年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重不斷上升, 大概兩三年前就超過80%;二是貨幣供應量長期高速增長, 與GDP之比早已超過兩倍以上, 並持續上升, 導致中國的債務率水準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後迅速上升, 在2016年已超過260%以上。 對於2017年中國經濟保持回升強勁增長,

這些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居安思危

應對經濟下行可能

居安當思危。 在於學軍看來, 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重新面臨下行壓力。

從外部來看, 全球貿易競爭更加激烈, 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愈發嚴重, 中國想要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外貿增長比較困難。

從內部來看, 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提高發展品質也面臨一定困難。 儘管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等有所發展, 但取得突破性進展較難, 帶動作用不夠明顯。

此外, 前期刺激性宏觀經濟政策的後續效應會逐步減弱、消退, 2017年全年廣義貨幣增長8.2%, 大幅低於年初12%的目標。 一個矛盾是:如果放鬆調控力度, 可能形成貨幣信用的進一步擴張, 推升杠杆率水準, 更加積累金融風險;而持續宏觀調控, 進一步收緊,則可能限制流動,對經濟增長帶來明顯影響。

於學軍還對房地產市場及政策走勢進行解讀。本輪房地產政策從2016年國慶日前後開始,至今已持續一年多,呈現兩個顯著特點:一個是地區差別化執行,不是中央政府制定統一政策,而是在一個大框架下由各城市自行制定;一個是嚴格程度歷史少有,限價、限貸、限買、限賣,解決各個城市、地區之間的分化問題,但又帶來新的分化。

最近,一些地方城市有點扛不住了,對房地產政策又進行調整,不少二三線城市開始有所放鬆。2018年的房地產市場走勢、各地還會出臺什麼政策、總體政策是否調整變化等,這些都是重要變數,必然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影響。

記者 李睿哲 吳 瓊

付 奇 朱新法

進一步收緊,則可能限制流動,對經濟增長帶來明顯影響。

於學軍還對房地產市場及政策走勢進行解讀。本輪房地產政策從2016年國慶日前後開始,至今已持續一年多,呈現兩個顯著特點:一個是地區差別化執行,不是中央政府制定統一政策,而是在一個大框架下由各城市自行制定;一個是嚴格程度歷史少有,限價、限貸、限買、限賣,解決各個城市、地區之間的分化問題,但又帶來新的分化。

最近,一些地方城市有點扛不住了,對房地產政策又進行調整,不少二三線城市開始有所放鬆。2018年的房地產市場走勢、各地還會出臺什麼政策、總體政策是否調整變化等,這些都是重要變數,必然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影響。

記者 李睿哲 吳 瓊

付 奇 朱新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