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改善生活習慣的三種方法

哈佛大學心理學專家劉軒先生在自己《幸福的最小行動》一書中, 就總結了改善生活習慣的幾種方法。 其中比較重要的, 就是以下三點:

1.把習慣迭在一起

“能夠維持習慣的人, 除了有毅力之外, 還能夠為自己設計出一個更利於習慣的好環境。 ”

於晨會為自己每天的晨跑設定不同的路線來增加跑步的新鮮感, 也會邊跑邊聽最新的流行音樂。

既然從跑步本身無法獲得快感, 那麼就儘量給跑步營造出一個讓自己感興趣的環境。 變幻的風景, 中意的音樂, 都會讓這個本身枯燥的過程變得有趣生動起來。

把跑步和聽音樂迭加起來, 把做家務和煲電話粥迭加起來, 將讀書和喝喜歡的飲品迭加起來。 這樣原本不熱衷於跑步、做家務、讀書的你會覺得這些生活方式變得更加容易接受, 慢慢地就會養成新的生活習慣。

2.利用眾志成城的力量

改變生活習慣, 不妨將他人也利用起來。

根據賓州大學的研究, 有朋友一起加入減重的計畫, 往往會一起成功。 于晨和北大的同學們成立了跑團, 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伴聚在一起, 彼此起到了支持的作用。

他們在跑步群裡打卡, 組織各種不同的跑步活動:“母親節跑”, “馬拉松跑”, “接力跑”, 還設計了專屬款跑步隊服。 最終這個跑團的140多人共同征戰了北京馬拉松, 一起將跑步變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除了同伴的作用, 身邊的人也可以扮演員警的角色, 隨時監督你的行為習慣。

像於晨那樣, 每天都將自己的跑步路線截圖發到朋友圈裡, 只要一天沒發, 就會有人問他原因。 用劉軒的話說, 就是為了自己面子, 也要堅持下來呀。

自從開始寫作後, 我經常把自己發在各個平臺的文章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裡。 要是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發, 就會有人問我:“你現在還寫文章嗎?”這在無形之中也對我起到了鼓勵督促的作用。

好好利用自己的朋友圈, 說不定可以幫助監督你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喲。

3.提醒自己, 莫忘初衷

初衷是你的動力, 但會隨著時間淡化,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初衷拿出來, 常常提醒自己。

每當小嫻想熬夜時,

想想母親一直以來的諄諄叮嚀, 就會乖乖關上電腦, 按時睡覺。

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肯定是遭遇了某種外部刺激。 一旦你想要放棄, 不妨多想想刺激源, 也就堅持了下來。

生完孩子, 結束哺乳期時, 我比懷孕前整整多出了20斤, 更糟糕的是, 多出來的基本都是脂肪。 整個人顯得龐大和鬆弛, 而且精神也不是很好。

經常有相熟的人見了我就會把我的體型當作話題, 當然, 他們本身並沒有惡意, 但還是促使我下了減肥的決心。

除了堅持走路上班外, 我還跟著手機上的APP做高強度間歇燃脂訓練。 不得不說, 剛開始, 訓練的過程還是很痛苦的。

身上不停地出汗, 酸痛肌肉在顫抖, 每當我進行不下去時就想想別人對我的議論,

便也堅持了下來。

就這樣, 跟著APP訓練漸漸成為了我的生活習慣, 要是幾天沒有訓練反而會感覺不舒服。

終於, 在運動的幫助下我又恢復了原先的體重, 穿上了之前最心愛的那條連衣裙。

在建立新習慣的過程中, 當你感覺痛苦時不要輕易地去放棄。 而是, 問問你自己, 當初為什麼這麼做, 是什麼促使你走到了這裡。

我們都渴望擁有精緻的自律人生, 將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當作自己的個人標籤。 可是, 自律這條路並不容易走, 雖然前途一片美麗璀璨, 但路途無疑是崎嶇而坎坷的。

這時, 我們可以使用一些方法, 來獲得支撐自律的動力, 給這條路的兩邊增添上別致動人的風景。

路漫漫其修遠兮, 與你共勉。

作者:星星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