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法制日報:環保稅平穩落地需多方協同

原標題:環保稅平穩落地需多方協同

2018年1月1日起,我國首個以環境保護為目標的綠色稅種——環境保護稅正式施行,以此取代了施行近40年的排汙收費制度。 環保稅如何徵收?稅率如何確定?對哪些行業影響較大?(1月11日新華網)

開徵環保稅,挑戰往往與機遇並至。 政府如何統籌征管工作、企業如何規範繳納、公眾如何參與監督都將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 唯有政府、企業、社會攜手共進,明確自身角色和定位,方能推動環保稅平穩落地,確保環保稅制度發揮實效。

對於政府來說,要做好設計者。 企業排汙的財產性處罰由費改稅,意味著徵收許可權由環保部門轉移至稅務部門。

然而,作為計稅依據的排汙量之核算,依然需要環保部門的技術支援。 因此,在環保稅實施初期,明確部門職責、增進彼此配合尤為重要。 政府不僅需要明晰各部門職責,界定各部門許可權,還需要通過搭建涉稅資訊共用平臺,通暢部門鴻溝以增進交流合作。 這是發揮政府核心作用的題中應有之義。 同時,細化徵收規則、制定外部性激勵措施也不容忽視。 環保稅作為一種全新的稅種,相信僅僅憑藉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以及稅收徵收管理法,並不能完全解決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單純依靠現行稅收優惠,也難以對企業形成充分的正向激勵。

必須強調的是,政府既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環保稅徵收管理的規則與方法,形成一套科學、高效、便民的工作運行機制,營造一個公平、公開、透明的徵收環境,也要扎實做好環保稅普法宣傳教育,扭轉企業落後觀念。

同時,應加大財政金融政策扶持高能耗、高污染企業治汙減排的力度,鼓勵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創新綠色金融衍生品、拓展融資管道,共同服務於涉稅企業的環保項目,從根本上減少企業生產的環境成本,減輕企業的納稅負擔與壓力,讓企業輕鬆走上環保之路。

同時,企業要做好執行者。 環境保護稅法是政府的工作指南,也是企業的行為準則。 在環保稅的徵收過程中,企業要以積極的姿態融入環保稅的落實過程中。

一方面,企業要依法納稅、誠信納稅。 企業要培養納稅人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認真履行納稅義務,注重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水準及綜合能力,完善專門的環保稅財務人員配置,提升自我申報的品質和水準。 另一方面,企業應當創新發展理念,破除老舊思想束縛;轉變發展方式,調整落後生產結構;釋放發展動能,擯棄落後生產方式。 企業要時刻以構建新型綠色企業為目標,將自身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統一於環保稅的落實之中,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當然,環保也離不開全社會的參與,社會各方面要做好監督者。 首先需要社會成員樹立起正確的監督觀念,每個人都應以審慎的態度看待環保稅落實中的各方行為,讓環保稅的社會監督建立在社會成員客觀監督、真實監督的基礎之上。

其次,需要社會成員瞄準監督物件,找准監督內容。 凡是環保稅徵收所涉及的主體,都應納入公眾監督的範圍,涉環保部門的稽核檢查行為、稅務部門的徵收管理行為、涉稅企業的繳納行為皆為群眾的監督重點。

與此同時,智慧化、資訊化時代的到來豐富了環保稅的社會監督方式。 涉稅資訊查詢通道、納稅企業排汙調研考察、新媒體輿論監督、專家建言獻策以及協力廠商專業評估等方式的出現,也為大眾參與監督提供了更多選擇。 公眾只有心懷監督意識、著眼監督物件、手握監督利器,才能切實發揮其參與環保的主人翁作用,為環保稅落實提供有力支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