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新思維轉變舊模式 廣東站在“租房時代”最前端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堅定住房制度改革, 讓人民住有所居

金羊網訊 記者趙燕華報導: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這意味著, 住房制度重新確定, 房地產傳統市場格局被打破, “租房時代”漸行漸近。

租賃試點的開啟、多角度規範房屋租賃市場、官方租房平臺的上線, 試水土地只租不售、住房租賃金融服務的創新, 從政策支援到土地出讓的嬗變, 從企業探索轉型到金融配套的實現……作為住房制度改革重要內容,

在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工作方面, 廣東, 始終走在全國最前列。

進度為歷年來最快

在新年交替之際, 來自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的一組資料令人振奮:2017年, 廣東新增分配政府投資公租房5.8萬餘套, 新開工棚戶區改造住房40715套, 新增發放租賃補貼4416戶、基本建成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4469套, 提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廣東的各項目標任務, 進度為歷年最快, 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資逾204億元, 為廣東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提供有力支撐。

而另一個贏得滿堂喝彩的亮點, 就是廣東住房租賃工作取得較大突破。 2017年初, 廣東出臺《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實施意見》,

對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進行專項部署。 廣州、深圳等多個城市制定了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工作方案, 制定了住房租賃標準, 修訂了住房租賃合同示範文本。

去年7月, 廣州、深圳、佛山、肇慶等4個城市獲批成為全國住房租賃工作試點城市, 占全國試點城市總數的三分之一, 廣州、佛山、肇慶三市還獲批成為全國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城市。

與此同時, 國有住房租賃機構建設有了新進展。 截至去年11月末, 佛山、肇慶、清遠、汕頭、東莞、中山等6個城市已先後與省建鑫公司合作, 成立了國有住房租賃企業。 廣州、深圳兩市組建了市屬國有住房租賃企業。 惠州、江門等市也正在積極探索組建市屬平臺。

按照部署,

重點抓好建立國有專業化住房租賃機構和政府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兩項工作, 爭取到2018年6月底前各地級以上市至少建成1家國有住房租賃企業, 要確保全面完成國家交給廣東的改革試點任務。

新思維轉變舊模式

“廣東省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工作已走在全國前列。 ”在省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王韶看來, “租購並舉”是一種機制設計, 是對過去“重購輕租”發展模式的轉變。

進入新時代, 廣東對於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的工作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多主體供給”, 意味著既要發揮政府在保障性住房的兜底作用, 以彌補市場調節的失靈, 又要發揮房企的積極性,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

目前全省共有長租公寓品牌企業300多家, 運營管理房源20多萬套, 2017年大約新增了10萬套, 預計至2020年房源總量將突破70萬套。 長租公寓等新業態發展在廣東取得了新跨越。

此外“供給主體”還包括企事業單位、村集體及個人。 深圳著力啟動城中村等存量資源, 目前, 水圍村等城中村整體改造作為人才公寓試點取得較大突破, 已成立市屬平臺公司深圳人才安居集團。

廣東在積極推進住房租賃多元化經營路徑、多管道籌集房源、加快形成多層次住房體系的同時, 還通過土地、金融、稅收等政策支持給予保障。 去年, 廣州、深圳、佛山等多地試水土地只租不售, 引導需求向租賃市場轉化。

據瞭解, 廣東已在探索允許有條件的城市,

在公共租賃住房保障物件居住滿一定年限且符合相應條件, 並補交相關費用後, 可將公共租賃住房轉為共有產權住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