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2018年中國南海衛星組網055大驅服役,002型航母建造殲20穩步量產

【本文較長, 感謝耐心看完, 歡迎留下評論、關注】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年底, 想必大家已經寫了不少年終總結了吧!但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1月10日的報導卻是在一篇替中國展望2018年國防建設的文章中開始的。 文章中斷定中國國防建設將在2018年擁有更加尖端的技術和消費力, 並且中國還將在以下四個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首先是超級衛星

中國官媒新華社2017年12月報導, 設在海南省的一個政府遙感研究所計畫從2019年到2021年在附近海域發射約10枚衛星。 這裡所報導的應該是海南省三亞遙感研究所, 計畫在2019年到2021年一共發射10枚衛星所組成的“海南衛星星座”。

新華社說, 這將有助於改善在南中國海的遙感覆蓋面, 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獲取圖像。 海南衛星星座專案的啟動, 官方對其應用定位是:為海南環保監測、海洋監管等領域提供資料支援;並將輔助地面接收站形成全球低緯度地區無縫觀測和接收能力, 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即將發射組網的“海南衛星星座”包括10顆、三種不同功能的衛星。 而這10顆組網的衛星, 就可以進行每天不間斷的全覆蓋觀測, 這其中就包括21世紀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但這10顆衛星可不是隨意搭配的, 其中有6顆光學衛星(“海南一號”)、2顆多光譜衛星(“三亞一號”)、2顆雷達衛星(“三沙一號”)。 這三種衛星將使得海南衛星星座具備完整的衛星測控、衛星遙感資料接收、處理和遙感資訊應用服務的能力。

三種衛星的區別在於感測器的不同。 以觀測海南海域中的一艘船為例, 通過光學衛星觀測的資料, 能分析出這是一艘船, 但船體的具體構成部分則無法獲悉;而通過多光譜衛星觀測的資料, 便能看出船體的具體構造, 不過一旦出現雲、雨、霧的遮擋, 雷達衛星就起了作用。 這個例子其實很令人不產生美好的“遐想”:未來, 一支不明國籍的航母編隊或正在“自由航行”的軍艦, 一旦進入南海衛星星座群的24小時監控範圍,

那麼它的一舉一動和即時座標將會被持續跟蹤、彙報給我海軍、空軍。

第二, 002型蒸汽彈射8萬噸航母繼續建造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稱, 在中國2017年4月推出第一艘國產航母后, 設在上海的國有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預定2018年再推出一艘航母。 這家企業創建於1865年, 隸屬於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報導說, 來自主要港口城市上海和大連的技術人員將參與建造這艘航母, 其排水量可達8萬噸左右, 超過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

其實在去年4月中國第二艘航母下水至今, 這艘中國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艦, 正在以超過所有人預期的速度在舾裝和系泊測試, 預計它將於今年晚些時候投入使用。 但更為振奮人心的消息是據消息人士透露, 去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幕後, 上海江南造船廠獲准啟動新航母的建設。 “目前工廠還在船身建造階段, 預計這將花費大約兩年時間。 ”新航母或在2021年前建造完成, 將裝備蒸汽彈射器, 以類似美國航母的平直甲板取代之前的滑躍甲板。 另外排水量也會大幅攀升至8萬噸以上,這將大大增加艦載機的攜帶量,甚至會具備操作我國第一種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的能力。

從第三艘航母002型使用蒸汽彈射器和開工時間來看,顯然,中國海軍並不想跨越的速度太急,而是一步一個堅實的腳印。現在,001A航母已經拆除大部分腳手架,在安裝完艦載武器之後,有望在春節前後進行其首次海試,如果一切順利將在國慶日期間正式服役。

第三055型萬噸導彈驅逐艦有望服役

福布斯網站援引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海事安全研究員高瑞連的分析預計,今年中國將開始使用一艘萬噸級導彈驅逐艦。高瑞連表示,中國的驅逐艦“將被迅速整合到不斷發展的(中國)航母戰略中”,這意味著“在交付使用後不久,這艘導彈驅逐艦將開始出現在我們常常於西太平洋公海和南海舉行的訓練演習中”。

這裡預測的應該就是萬眾矚目的“055型萬噸大型導彈驅逐艦”了。在055型問世前,中國體型最大的水面戰艦是排水量7500噸的052D型驅逐艦。截至2017年10月,共有6艘052D在服役,另有若干艘在舾裝。每艘052D擁有64個垂直發射單元。在055型問世後,中國單艘戰艦的火力已經趕上或超過太平洋地區的其他強國。但是,就艦載導彈垂直發射單元的總量而論,中國仍然落後於美國,勉強領先於日本。

據外媒統計,中國當前的39艘現代化驅逐艦和護衛艦(未計入055型)總共有約1500個發射單元。美國太平洋艦隊的36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與12艘“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加起來有近5000個導彈發射單元。日本的19艘現代化驅逐艦總共有約1000個發射單元。

最後,中國殲-20戰鬥機取得突破

文章稱,美國情報官員和亞洲軍事分析人士曾在8年前預測,到2018年中國研製的戰鬥機在性能上將接近于美國空軍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22戰鬥機。

其實真正令美國如芒在背的是殲-20的產量。殲-20目前僅知道的原型機就有9架:2架初始原型機,7架試驗機,靜力試驗機尚不計在內。進入量產後,一共陸續發現9架機號連續的量產型,隨後直接跳號到:15號機。中國在飛機生產中已應用脈動式生產線,殲-20的生產線自然不會例外,從目前發現的量產型機號看,其產量已經應接近於每月2架的水準,2018年應穩定2架的水準上,每年有望順利生產24架。

另外排水量也會大幅攀升至8萬噸以上,這將大大增加艦載機的攜帶量,甚至會具備操作我國第一種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的能力。

從第三艘航母002型使用蒸汽彈射器和開工時間來看,顯然,中國海軍並不想跨越的速度太急,而是一步一個堅實的腳印。現在,001A航母已經拆除大部分腳手架,在安裝完艦載武器之後,有望在春節前後進行其首次海試,如果一切順利將在國慶日期間正式服役。

第三055型萬噸導彈驅逐艦有望服役

福布斯網站援引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海事安全研究員高瑞連的分析預計,今年中國將開始使用一艘萬噸級導彈驅逐艦。高瑞連表示,中國的驅逐艦“將被迅速整合到不斷發展的(中國)航母戰略中”,這意味著“在交付使用後不久,這艘導彈驅逐艦將開始出現在我們常常於西太平洋公海和南海舉行的訓練演習中”。

這裡預測的應該就是萬眾矚目的“055型萬噸大型導彈驅逐艦”了。在055型問世前,中國體型最大的水面戰艦是排水量7500噸的052D型驅逐艦。截至2017年10月,共有6艘052D在服役,另有若干艘在舾裝。每艘052D擁有64個垂直發射單元。在055型問世後,中國單艘戰艦的火力已經趕上或超過太平洋地區的其他強國。但是,就艦載導彈垂直發射單元的總量而論,中國仍然落後於美國,勉強領先於日本。

據外媒統計,中國當前的39艘現代化驅逐艦和護衛艦(未計入055型)總共有約1500個發射單元。美國太平洋艦隊的36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與12艘“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加起來有近5000個導彈發射單元。日本的19艘現代化驅逐艦總共有約1000個發射單元。

最後,中國殲-20戰鬥機取得突破

文章稱,美國情報官員和亞洲軍事分析人士曾在8年前預測,到2018年中國研製的戰鬥機在性能上將接近于美國空軍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22戰鬥機。

其實真正令美國如芒在背的是殲-20的產量。殲-20目前僅知道的原型機就有9架:2架初始原型機,7架試驗機,靜力試驗機尚不計在內。進入量產後,一共陸續發現9架機號連續的量產型,隨後直接跳號到:15號機。中國在飛機生產中已應用脈動式生產線,殲-20的生產線自然不會例外,從目前發現的量產型機號看,其產量已經應接近於每月2架的水準,2018年應穩定2架的水準上,每年有望順利生產24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