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設計從業者必讀:人類歷史上的經典視覺設計,都在這本書裡了

編者:Phaidon出版了新書《500個設計史上最重要的圖像》, 本書記錄了印刷圖像的輝煌歷史, 也通過一種極為特殊的方式把圖形設計歷史串聯起來, 繪製了一幅設計史的完整畫卷。 本文編譯自Rian Dundon在TIMELINE網站發表的文章This is what 500 years of graphic design in print looks like。

歌劇Wozzeck的海報, 1964年Jan Lenica為波蘭華沙歌劇院創作

1455年, 義大利新興的城市主義者、作家Enea Silvio Bartolomeo Piccolomini在法蘭克福閱讀了印刷本《聖經》, 這是古登堡印刷的第一版《聖經》。 後來, 他在給紅衣主教Juan Carvajal的信中如是寫道:“書籍印刷整齊清晰, 易讀性強, 大人可以不戴眼鏡, 輕鬆閱讀。 ”Enea三年後當選為教皇, 史稱庇護二世。 在閱讀印刷本《聖經》的那天, 他已經在通往神聖的康莊大道了。 但是他對印刷品的頓悟可以說肯定是幫助型塑了這位未來教宗的遠大志向:庇護二世的小說《鴛鴦豔記(The Tale of Two Lovers)》15世紀就成為了一本暢銷書, 一版再版至今。

古登堡的成就——第一本大批量生產、可隨身攜帶的大眾化書籍——是資訊傳播史的分水嶺。

這也是我們當前稱為平面設計的歐洲源頭。

《古登堡聖經》第469頁, 約翰內斯·古登堡於1453-1455年出版於德國。

Phaidon的新書《500個設計史上最重要的圖像》收集了視覺傳播歷史長河中的偉大里程碑式作品, 將之以一個前無古人的設計類型學方式傳達給讀者。

互相傳承的作品強調跨時代的視覺回聲, “納粹標誌”(1920年)和Macintosh電腦的“警報圖示”(1984年)這兩個圖像看起來完全無關, 但本書找到了它們之間的聯繫。 結論是十分大膽的, 本書以非線性的方式串起過去千年以來最重要的視覺資訊。 誒你能想到Fette Fraktur字體和耐克logo之間有聯繫嗎?

這是一個資訊氾濫的時代, 圖形設計至關重要, 它是通過媒介傳播資訊的方式。 從地鐵線路圖到圓形圖, 偉大的圖形設計可以説明我們從雜亂無章的資訊中迅速獲得有效資訊, 塑造我們的日常經驗。 方式有兩種, 其一, 加強我們快速吸有效資訊的能力;其二, 迫使我們對現狀進行質疑。 互聯網時代正呼嘯而來, 圖形設計更為重要。

公共劇院的海報, Paula Scher於1995年為美國公共劇院創作。 海報上面寫道:“引入喧嘩, 帶來Funk”

《包豪斯項目》, 該圖作者László Moholy-Nagy, 創作於1929年。 本書共有三位作者:László Moholy-Nagy, Herbert Bayer, Walter Gropius, 創作於1922年至1931年。

1928年5月13日, 德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報《紅旗報》上刊登該海報, 名為5 Finger Hat Die Hand, John Heartfield於1928年所作。

1931年4月《名利場》雜誌封面,作者Jean Carlu。這是Mehemed Fehmy Agha作為藝術總監時期(1929年~1936年)在美國康泰納仕集團的傑出設計。

《字母人》(又稱《皮埃羅的字母表》),一種字體設計,設計師未知,創作於1794年。

《奧賽羅》,海報作品。Gunter Rambow於1999年為德國黑森州國家劇院創作。

《貝多芬》,海報作品,Josef Müller-Brockmann於1955年為蘇黎世Tonhalle音樂廳創作。版權© Josef Müller-Brockmann Archive

IBM公司標識系統,Paul Rand創作,該公司1956年-1991年都在用這一logo

《日本》,雜誌封面,日本工房(或稱日本工作室)1934年-1944年出品,版權:福島縣立美術館© Miwa Natori: 日本,設計師山本阿城,攝影渡邊裕雄。

Luchshih Sosok ne Bilo i Nyet,海報作品,1923年Aleksandr Rodchenko創作。

《500個設計史上最重要的圖像》,作者Phaidon。所有圖片版權由出版商承擔。

(36氪編譯組出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編輯:郝鵬程)

1931年4月《名利場》雜誌封面,作者Jean Carlu。這是Mehemed Fehmy Agha作為藝術總監時期(1929年~1936年)在美國康泰納仕集團的傑出設計。

《字母人》(又稱《皮埃羅的字母表》),一種字體設計,設計師未知,創作於1794年。

《奧賽羅》,海報作品。Gunter Rambow於1999年為德國黑森州國家劇院創作。

《貝多芬》,海報作品,Josef Müller-Brockmann於1955年為蘇黎世Tonhalle音樂廳創作。版權© Josef Müller-Brockmann Archive

IBM公司標識系統,Paul Rand創作,該公司1956年-1991年都在用這一logo

《日本》,雜誌封面,日本工房(或稱日本工作室)1934年-1944年出品,版權:福島縣立美術館© Miwa Natori: 日本,設計師山本阿城,攝影渡邊裕雄。

Luchshih Sosok ne Bilo i Nyet,海報作品,1923年Aleksandr Rodchenko創作。

《500個設計史上最重要的圖像》,作者Phaidon。所有圖片版權由出版商承擔。

(36氪編譯組出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編輯:郝鵬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