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為一份沒有結果的愛,過多消耗自己的時光

作者:一博

知乎上搜索婚姻、愛情之類的話題, 看見一句話, 心裡發怵:

壞的婚姻能夠盡顯人性的惡……

民政局公佈的資料顯示, 2017年上半年, 全國約有558萬對夫婦登記結婚, 185萬對夫婦辦理離婚登記, 離婚人數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0.3%。

也就是說每當有三對夫婦結婚, 就會有一對離婚。

錢鐘書的《圍城》裡有名句:婚姻是一座圍城, 城外的人想進去, 城裡的人想出來。

如果把結婚比作是進城, 那離婚就是出城, 再結婚就是二進城?

但人畢竟是情感動物, 感情經不起這麼折騰。

人出來容易, 感情出來卻難。

而傳統社會裡的夫妻選擇更少,

對於他們來說婚姻只有進場, 沒有出場。

即便魯迅不喜歡原配妻子朱安, 也不能跟她離婚, 因為那是母親為他安排的。 諸多無奈都在一句話裡: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 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 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如何走出一座沒有愛情的圍城?

是逃出去, 還是直接毀掉它, 我想《無問西東》裡有其他答案。

電影由四條時間線交織而成, 有一段設定在上世紀60年代, 這段以黃曉明飾演的陳鵬與章子怡飾演的王敏佳為故事主線。

但我想說的是故事副線:他們的老師。

陳鵬和王敏佳的中學老師叫做許伯常,

他們的師母叫做劉淑芬。

兩人年輕時相愛, 師母工作供許老師讀了大學。 許老師讀完大學後卻變了心, 但師母為人強勢, 兩人最終還是結了婚。

強扭的瓜不甜, 強求的婚姻不圓。 結婚後許老師總是冷言冷語, 而師母則對他又喊又罵。 敏佳知道後便私下寫信給師母單位的領導,

告發師母的行徑。

師母發現後, 不僅找敏佳大鬧了一場, 還認定敏佳勾搭了許老師。 大家以訛傳訛, 在批鬥會上說她勾引有婦之夫又通敵賣國, 遂群起而攻之。

師母以為敏佳被群毆致死, 倉皇離開, 回家便跳井自殺了。

我不斷設想, 如果許老師一直愛她, 她的性格會不會溫和一點?

我想她並不是一貫地強勢, 而是在被不斷否定後, 偽裝成了強勢的模樣。 就像在一塊易碎的玻璃上貼上了一層薄膜, 讓人看不見它的厚度。

但, 玻璃就是玻璃, 承受不了生命的重量, 她最終以崩碎的方式從婚姻中解脫出來。

我知道。

這一切對於現代女性來說都不成問題。

如果有一天, 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人,

我會哭, 會難受, 但我最終會放棄。

生命很長, 不是嗎?

愛情不是生命的全部, 我不願為一份沒有結果的愛消耗過多的時光與心情。

世界很大, 不是嗎?

可這個世界沒有幾個人會真的心疼你, 我要自己心疼自己。

是的, 我很功利, 功利到不願付出沒有收穫的感情。

但是回過頭來看傳統的家庭婦女, 有幾個沒有遭遇過暴力或是冷暴力?又有多少選擇了離婚?

很少反抗, 更多是躲藏。 等生活回歸了正軌, 還是漿衣做飯、端茶送水……

是她們沒有我們勇敢?還是她們比我們更加堅韌?

我只能說, 每一代女性都有自己的愛情觀。 對於《無問西東》裡的師母來說, 與許伯常在一起就是一切。

電影裡兩人發生過一場衝突, 許老師質問師母:人為什麼不可以變, 為什麼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變,而這件事情就不能變?

師母只說了兩個字:不能!

她不斷地重複著許老師年輕時候的承諾,“你說過你會愛我一輩子”。但是世界的確在變,社會的確在變,所有東西都在變化,她甚至沒有發覺自己的性格也在變化……

愛情三元論構建者羅伯特•斯滕伯格教授將愛情解構為激情、親密與承諾。激情代表情感和欲望;親密代表被愛的人理解和親近;承諾代表長期關係的建立。

不同因素的結合形成不同形式的愛情,當愛情中只剩下承諾,就叫做:空洞之愛。

但人自身的情感遠比人創立的理論複雜得多。師母從批鬥會回去的路上,在那條走過無數次的狹窄的胡同裡遇到許老師。我看到她眼神裡的慌亂與渴望,看到許老師欲言又止的嘴角,那句想說又從未說出口的:你回來了。

師母走進院子,望著那所住過幾十年的房子。一個閃回鏡頭:她與許老師在屋簷下一起拉著手風琴,陽光很好。

她笑著,從院中的井口墜下……

說實話,相對來說我更喜歡《無問西東》裡張震的戲份。但是老師與師母的故事卻讓我開始思考母輩與祖輩的愛情,她們的包容、隱忍,她們的艱辛、坎坷。

我突然意識到在中國,這短短的幾十年裡,家庭與婚姻觀念已經發生了如此之大的變化。不知道媽媽會怎麼看這個故事,不知道她是否會從其中發現自己的影子,我想該陪她去看看。

但是說到底,現代的或是傳統的,浪漫的或是現實的,女人終歸是女人,永遠在愛情與婚姻裡付出得更多,永遠在圍城裡徘徊得更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死者可以生,生者可以死……

-END-

為什麼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變,而這件事情就不能變?

師母只說了兩個字:不能!

她不斷地重複著許老師年輕時候的承諾,“你說過你會愛我一輩子”。但是世界的確在變,社會的確在變,所有東西都在變化,她甚至沒有發覺自己的性格也在變化……

愛情三元論構建者羅伯特•斯滕伯格教授將愛情解構為激情、親密與承諾。激情代表情感和欲望;親密代表被愛的人理解和親近;承諾代表長期關係的建立。

不同因素的結合形成不同形式的愛情,當愛情中只剩下承諾,就叫做:空洞之愛。

但人自身的情感遠比人創立的理論複雜得多。師母從批鬥會回去的路上,在那條走過無數次的狹窄的胡同裡遇到許老師。我看到她眼神裡的慌亂與渴望,看到許老師欲言又止的嘴角,那句想說又從未說出口的:你回來了。

師母走進院子,望著那所住過幾十年的房子。一個閃回鏡頭:她與許老師在屋簷下一起拉著手風琴,陽光很好。

她笑著,從院中的井口墜下……

說實話,相對來說我更喜歡《無問西東》裡張震的戲份。但是老師與師母的故事卻讓我開始思考母輩與祖輩的愛情,她們的包容、隱忍,她們的艱辛、坎坷。

我突然意識到在中國,這短短的幾十年裡,家庭與婚姻觀念已經發生了如此之大的變化。不知道媽媽會怎麼看這個故事,不知道她是否會從其中發現自己的影子,我想該陪她去看看。

但是說到底,現代的或是傳統的,浪漫的或是現實的,女人終歸是女人,永遠在愛情與婚姻裡付出得更多,永遠在圍城裡徘徊得更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死者可以生,生者可以死……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