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1+1時代:內分泌聯合靶向精准克服耐藥

袁芃教授

國家癌症中心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主任醫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北京乳腺病防治學會國際醫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老年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乳腺疾病專業委員會常委

北京乳腺病防治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常委

內分泌治療是雌激素受體陽性(ER+)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 隨著內分泌治療的發展, 耐藥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 大量研究探討了內分泌治療耐藥的機制, 已有不少靶向治療新藥臨床研究取得成功。

本文將主要介紹內分泌聯合靶向治療在逆轉ER+乳腺癌耐藥治療上研究進展。

約70%的乳腺癌表達雌激素受體和/或孕激素受體, 適合接受內分泌治療。 晚期轉移性乳腺癌的治療目的在於維持或改善患者的生存品質, 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國內外指南和共識均一致推薦, 對於激素受體陽性(HR+)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除非存在腫瘤內臟危象, 或疾病快速進展急需迅速控制, 否則應優先推薦內分泌治療。

隨著內分泌治療的廣泛應用, 內分泌治療耐藥成為臨床上面臨的重大問題。 根據臨床耐藥模式的不同, ABC3指南將內分泌治療耐藥分為原發性耐藥和繼發性耐藥。 原發性耐藥定義為輔助內分泌治療2年內或者晚期一線內分泌治療不超過6個月即出現腫瘤復發轉移或進展。

繼發性耐藥定義為輔助內分泌治療超過2年或者結束後1年內出現復發轉移, 或者一線內分泌治療超過6個月出現腫瘤進展。 如何進一步提高內分泌治療療效、克服內分泌耐藥, 已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 近年來, 對內分泌治療耐藥機制的研究, 為克服內分泌耐藥提供重要思路。 研究顯示, 原發性耐藥可能與ER缺失、ER基因突變以及協同刺激因數表達有關。 而生長因數受體通路活化, 細胞週期蛋白激酶(CDK)信號通路活化和腫瘤微環境改變是繼發性內分泌耐藥的主要機制。 目前, 已經有多個靶向治療新藥的臨床研究在克服內分泌耐藥上取得成功, 以下將介紹該領域的主要研究進展。

1. 雌激素受體下調劑(SERD)

編碼ER的基因ESR1發生突變後可以使ER不依賴雌激素而發生自磷酸化, 可能是ER+乳腺癌繼發性內分泌耐藥的機制之一。 在初治或接受過他莫昔芬治療的患者中, 幾乎檢測不到ESR1突變, 但在芳香化酶抑制劑(AI)耐藥後的患者中,

約20-50%的患者可檢測到ESR1突變。 氟維司群屬於ER下調劑, 可高親和力地結合、阻斷並下調ER, 包括突變的ERα蛋白, 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的作用。 體外實驗提示, 高劑量的氟維司群可以有效抑制ESR1突變的乳腺癌細胞。 臨床試驗結果也證實, ESR1突變的患者, 接受氟維司群治療顯示出一定的療效。

SoEFA研究中入組了723例非甾體類AI(NSAI)治療後進展的絕經後HR+晚期乳腺癌, 1:1:1隨機分配至3個治療組:氟維司群+阿那曲唑(n=243)、氟維司群+安慰劑(n=231)、依西美坦(n=249), 主要終點為PFS。 結果顯示, 在ESR1突變的患者中, 含氟維司群方案組明顯優於依西美坦單藥組, mPFS分別為5.7個月和2.6個月(HR=0.52;95%CI:0.30-0.92;P=0.02)。

2. mTOR抑制劑

在ER+乳腺癌中, 生長因數受體以及下游信號轉導通路PI3K/AKT/m-TOR的活化是內分泌繼發耐藥的主要機制之一, 抑制PI3K/AKT/m-TOR通路的異常啟動可作為克服ER+乳腺癌內分泌耐藥的治療策略, 其中mTOR抑制劑的研究最為成熟。 在一項III期研究BOLERO-2中, 納入724例NSAI治療失敗後的絕經後ER+晚期乳腺癌患者, 2:1隨機接受依維莫司+依西美坦或單純依西美坦治療, 主要終點為PFS。 結果顯示, 聯合治療組可顯著延長中位PFS, 分別為6.9個月和2.8個月(HR=0.43; 95%CI: 0.35-0.54; P<0.001),亞組分析提示,依維莫司聯合治療組的PFS與患者治療線數和是否接受過氟維司群治療無關。

在AI耐藥的ER+晚期乳腺癌患者,氟維司群聯合mTOR抑制劑也顯示出較好的療效。一項II期研究PrECOG0102,探索了氟維司群±依維莫司用於AI治療耐藥的HR+/HER2-絕經後晚期乳腺癌,結果顯示,氟維司群+依維莫司相比于單用氟維司群,可顯著延長PFS,兩組mPFS分別為10.4 vs. 5.1個月(HR=0.60;95%CI:0.40-0.92;P=0.02)。2017年SABCS乳腺癌大會報告的一項II期研究MANTA,評估了氟維司群聯合不同給藥方式的新型mTOR抑制劑 vistusertib、或聯合依維莫司或氟維司群單藥治療ER+轉移性乳腺癌的療效。主要終點為PFS。結果顯示,依維莫司聯合氟維司群相比vistusertib(持續給藥)聯合氟維司群可顯著延長PFS,中位PFS分別為12.3 vs. 7.6個月(HR=0.63);相比氟維司群單藥亦可顯著延長PFS(12.3 vs. 5.4個月,HR=0.63)。

3. CDK4/6抑制劑

乳腺癌的發生與細胞週期的調控密切相關,尤其在ER+乳腺癌中,ER與cyclinD1通路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ER以cyclinD1為轉錄靶點,促進cyclinD1-CDK4/6複合物的形成,發揮促腫瘤細胞增殖的作用。研究提示,他莫昔芬耐藥可能與cyclinD1過表達有關,因此,CDK4/6抑制劑有望逆轉ER+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耐藥。III期研究MONARCH2,探索了氟維司群±Abemaciclib用於內分泌耐藥後的HR+/HER2-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研究入組669例患者,2:1隨機分配接受Abemaciclib+氟維司群或安慰劑+氟維司群治療,主要終點為PFS。結果顯示,Abemaciclib+氟維司群組患者相比安慰劑組可顯著延長PFS, mPFS分別為16.4 vs. 9.3個月(研究者評估,P<0.001)。III期研究PALOMA3評估了另一個CDK4/6抑制劑Palbociclib+氟維司群方案用於內分泌耐藥後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研究入組521例患者,2:1隨機分配接受Palbociclib+氟維司群或安慰劑+氟維司群治療,主要終點為PFS。在ITT人群中,Palbociclib+氟維司群相比安慰劑+氟維司群組,顯著延長PFS(9.5 vs 4.6個月,P<0.001),此外,在既往接受過輔助/新輔助治療的患者或在晚期階段至少接過1次全身治療的患者中,Palbociclib+氟維司群均顯著優於安慰劑+氟維司群組。上述內分泌和靶向組合為內分泌耐藥患者提供更多選擇。

4. PI3K抑制劑

如上所述,PI3K/AKT/m-TOR通路的活化是內分泌繼發耐藥的主要機制之一。近年來,PI3K抑制劑的研究進展迅速,多個PI3K抑制劑已經進入臨床研究。III期臨床研究BELLE-2,評估了氟維司群±Buparlisib用於AI治療。進展的HR+/HER2-絕經後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患者1:1隨機分配接受Buparlisib+氟維司群或安慰劑+氟維司群治療。在篩選入組人群中,檢測了患者PI3K通路的活性,分為啟動,未啟動和狀態未知3組。結果顯示,在總人群中,Buparlisib+氟維司群相比安慰劑組顯著延長PFS(6.9 vs. 5.0個月);在ctDNA PIK3CA突變的患者中,也觀察到Buparlisib+氟維司群組有顯著更長的PFS(7.0 vs. 3.2個月)。目前,還有其他的PI3K抑制劑正在進行臨床研究,如III期研究SOLAR-1探索了氟維司群±Alpelisib方案用於AI治療進展後的ER+/HER2-,PI3KCA狀態明確的絕經後轉移性乳腺癌患者。另一項II期研究評估了兩個PI3K抑制劑Pictilisib或GDC-0980 聯合氟維司群用於ER+PI3KCA狀態明確的轉移性乳腺癌患者。

5. 展望

隨著對內分泌治療耐藥機制的研究進展,內分泌治療聯合分子靶向藥物將有望精准克服耐藥。目前,英國正在進行一項PLASMA MATCH研究,計畫入組100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採用dPCR對血漿ctDNA進行熱點突變檢測,檢測到活性突變的患者則進入研究,根據突變位元點的不同,分配至不同的治療組,研究設計如下圖。

綜上可知,ER信號通路在調控乳腺癌細胞生長起關鍵作用。針對ER信號通路上關鍵信號分子的靶向治療,為逆轉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耐藥提供重要策略。目前的研究顯示,依維莫司、Palbociclib等靶向藥物聯合內分泌治療已取得顯著臨床獲益,更多逆轉耐藥的新型靶向藥物也正在試驗研究進行中。值得注意的是,氟維司群作為首個SERD藥物,目前已成為各類分子靶向藥物聯合內分泌治療的基石。此外,在初診的ER+晚期乳腺癌患者中,氟維司群也是優選的一線治療方案,III期臨床研究FALCON顯示,氟維司群500mg相比AI更有效,可顯著延長PFS長達8.5個月。

版權聲明版權屬腫瘤資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注明“轉自:良醫匯-腫瘤醫生APP”。

分別為6.9個月和2.8個月(HR=0.43; 95%CI: 0.35-0.54; P<0.001),亞組分析提示,依維莫司聯合治療組的PFS與患者治療線數和是否接受過氟維司群治療無關。

在AI耐藥的ER+晚期乳腺癌患者,氟維司群聯合mTOR抑制劑也顯示出較好的療效。一項II期研究PrECOG0102,探索了氟維司群±依維莫司用於AI治療耐藥的HR+/HER2-絕經後晚期乳腺癌,結果顯示,氟維司群+依維莫司相比于單用氟維司群,可顯著延長PFS,兩組mPFS分別為10.4 vs. 5.1個月(HR=0.60;95%CI:0.40-0.92;P=0.02)。2017年SABCS乳腺癌大會報告的一項II期研究MANTA,評估了氟維司群聯合不同給藥方式的新型mTOR抑制劑 vistusertib、或聯合依維莫司或氟維司群單藥治療ER+轉移性乳腺癌的療效。主要終點為PFS。結果顯示,依維莫司聯合氟維司群相比vistusertib(持續給藥)聯合氟維司群可顯著延長PFS,中位PFS分別為12.3 vs. 7.6個月(HR=0.63);相比氟維司群單藥亦可顯著延長PFS(12.3 vs. 5.4個月,HR=0.63)。

3. CDK4/6抑制劑

乳腺癌的發生與細胞週期的調控密切相關,尤其在ER+乳腺癌中,ER與cyclinD1通路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ER以cyclinD1為轉錄靶點,促進cyclinD1-CDK4/6複合物的形成,發揮促腫瘤細胞增殖的作用。研究提示,他莫昔芬耐藥可能與cyclinD1過表達有關,因此,CDK4/6抑制劑有望逆轉ER+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耐藥。III期研究MONARCH2,探索了氟維司群±Abemaciclib用於內分泌耐藥後的HR+/HER2-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研究入組669例患者,2:1隨機分配接受Abemaciclib+氟維司群或安慰劑+氟維司群治療,主要終點為PFS。結果顯示,Abemaciclib+氟維司群組患者相比安慰劑組可顯著延長PFS, mPFS分別為16.4 vs. 9.3個月(研究者評估,P<0.001)。III期研究PALOMA3評估了另一個CDK4/6抑制劑Palbociclib+氟維司群方案用於內分泌耐藥後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研究入組521例患者,2:1隨機分配接受Palbociclib+氟維司群或安慰劑+氟維司群治療,主要終點為PFS。在ITT人群中,Palbociclib+氟維司群相比安慰劑+氟維司群組,顯著延長PFS(9.5 vs 4.6個月,P<0.001),此外,在既往接受過輔助/新輔助治療的患者或在晚期階段至少接過1次全身治療的患者中,Palbociclib+氟維司群均顯著優於安慰劑+氟維司群組。上述內分泌和靶向組合為內分泌耐藥患者提供更多選擇。

4. PI3K抑制劑

如上所述,PI3K/AKT/m-TOR通路的活化是內分泌繼發耐藥的主要機制之一。近年來,PI3K抑制劑的研究進展迅速,多個PI3K抑制劑已經進入臨床研究。III期臨床研究BELLE-2,評估了氟維司群±Buparlisib用於AI治療。進展的HR+/HER2-絕經後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患者1:1隨機分配接受Buparlisib+氟維司群或安慰劑+氟維司群治療。在篩選入組人群中,檢測了患者PI3K通路的活性,分為啟動,未啟動和狀態未知3組。結果顯示,在總人群中,Buparlisib+氟維司群相比安慰劑組顯著延長PFS(6.9 vs. 5.0個月);在ctDNA PIK3CA突變的患者中,也觀察到Buparlisib+氟維司群組有顯著更長的PFS(7.0 vs. 3.2個月)。目前,還有其他的PI3K抑制劑正在進行臨床研究,如III期研究SOLAR-1探索了氟維司群±Alpelisib方案用於AI治療進展後的ER+/HER2-,PI3KCA狀態明確的絕經後轉移性乳腺癌患者。另一項II期研究評估了兩個PI3K抑制劑Pictilisib或GDC-0980 聯合氟維司群用於ER+PI3KCA狀態明確的轉移性乳腺癌患者。

5. 展望

隨著對內分泌治療耐藥機制的研究進展,內分泌治療聯合分子靶向藥物將有望精准克服耐藥。目前,英國正在進行一項PLASMA MATCH研究,計畫入組100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採用dPCR對血漿ctDNA進行熱點突變檢測,檢測到活性突變的患者則進入研究,根據突變位元點的不同,分配至不同的治療組,研究設計如下圖。

綜上可知,ER信號通路在調控乳腺癌細胞生長起關鍵作用。針對ER信號通路上關鍵信號分子的靶向治療,為逆轉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耐藥提供重要策略。目前的研究顯示,依維莫司、Palbociclib等靶向藥物聯合內分泌治療已取得顯著臨床獲益,更多逆轉耐藥的新型靶向藥物也正在試驗研究進行中。值得注意的是,氟維司群作為首個SERD藥物,目前已成為各類分子靶向藥物聯合內分泌治療的基石。此外,在初診的ER+晚期乳腺癌患者中,氟維司群也是優選的一線治療方案,III期臨床研究FALCON顯示,氟維司群500mg相比AI更有效,可顯著延長PFS長達8.5個月。

版權聲明版權屬腫瘤資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注明“轉自:良醫匯-腫瘤醫生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