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冰雪阻礙公眾出行 湖北欲給高速鋪上“電熱毯”

本月初, 湖北大範圍的低溫雨雪天氣, 給道路交通安全帶來嚴重影響。 為應對冰雪災害, 交通、公安交管等部門全員出動, 日夜堅守在除雪保暢的一線。 可是即便如此, 還是有多條高速因路面結冰臨時封閉。

湖北省交通廳漢十管理處周宇紅處長說, 當時他們頂風冒雪, 邊下邊除, 大部分路段做到了“雪停路通”, 不過在土關埡一段5公里的上坡路, 處在風口的位置, 經過連夜奮戰, 好不容易剷除了積雪, 但第二天風一吹, 又重新結冰了, 給除雪保暢帶來了空前挑戰。

除了交通管理部門, 很多普通民眾也對低溫冰雪天氣給出行造成的阻礙深有體會。 在武漢工作的黃棟, 老家在恩施宣恩, 每年春節他都要經歷一趟艱辛的返鄉之旅。 有一次, 大雪封山, 他曾在長途大巴上凍了兩晚.無論是在318國道上, 還是在鄂西高速上, 他都親眼目睹過因路面結冰, 引發的連環車禍。

“過年前後, 剛好就是天氣最冷的時候, 恩施那邊的氣溫低, 碰到雨雪天氣的幾率很多, 有時因為大雪, 堵在路上的滋味, 真的不好受!”黃棟說:“如果有什麼新技術, 能把道路結冰解決了, 該有多好啊!”

據不完全統計, 30%左右的交通事故與道路冰雪有關。

湖北省交管局宣傳中心民警劉玉潔介紹, 冰雪天氣, 道路結冰, 摩擦係數小, 車輛制動性能降低, 很容易打滑。 而且空氣中濕度大, 由於溫差作用, 車窗容易結冰霜和霧氣, 給視線帶來影響。 這些都容易引發事故。

根據最新氣象預報, 1月18日到20日, 湖北還將迎來新一輪雨雪天氣。 有沒有破解道路積雪結冰這一世界性難題的方法呢?近日由湖北工業大學融雪化冰研究中心, 發明的一項“路橋電熱毯”技術, 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並已經在多種路況下進行實際應用。

湖北工業大學融雪化冰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肖衡林帶領的團隊從2010年開始, 一直致力於探索出抑制、控制和消除冰雪的技術和方法, 並研發出了一套碳纖維電熱法融雪化冰系統, 有望從根本上解決道路結冰積雪問題。

肖衡林:道路融雪化冰常用辦法是撒鹽和融雪劑, 但這會腐蝕路橋的鋼結構, 也會造成一定環境污染。 熱法融雪化冰技術是在混凝土路面下鋪設碳纖維發熱電纜, 在道路開始積雪或結冰時,

控制器通過溫度、濕度、結合圖像比對技術, 手動或自動啟動加熱系統, 從而達到消融冰雪的目的, 也更加環保。

根據美國和加拿大的一項統計報告, 在每年使用1000 萬噸融雪劑的情況下, 會導致5%到 10%的植物病變甚至枯死。 湖北工業大學研發的這套系統, 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取得多項國家專利。目前,這一技術已經在恩施大埡隧道、建始紅岩寺旅遊公路等工程中成功運用。下一步,將在湖北省內相關高速上進行選擇性鋪設。

對於建設方和運營方關心的成本問題,肖衡林也算了一筆賬:以一公里的高速公路來計算的話,一平方米的成本大概在1000到1200元之間,如果是全部鋪裝的話,成本會增加到1000萬。碰上冰雪天氣,同樣一公里的路段,這套系統在人力和機械上的成本投入可以忽略不計,但如果採用人工作業和養護,成本會很高。算起來,這套系統會節約10%到20%的成本投入。

一項科研資料顯示,在採取了融雪化冰措施的路段,其交通安全事故發生率會降低98%以上,車輛運輸工具的准點率提高50%以上,單車行駛時間縮短20%以上。技術領先、效果明顯、成本可控,“碳纖維電熱法融雪化冰系統”為何至今沒有得到大面積推廣呢?對此,肖衡林認為,現在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我國高速公路的建設和營運,都是分開來操作的,就是建設道路的人,不負責營運,因此在前期的投入上,會有一個成本核算問題;另外,就是我們國家還處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峰期,對於在施工中的人性化設計,還有一個過程。

儘管目前高速公路融雪化冰技術的發展多式多樣,但更多的仍是採用傳統型的融冰雪方法。在國外,美國最早將電纜加熱技術用於橋樑融雪化冰、冰島利用豐富的地熱水資源,日本則採用地熱熱能加熱方式進行路面融雪除冰。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發展,中國在利用電熱直接轉化方式和可再生能源的蓄能型融冰雪技術也將得到迅速發展。

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取得多項國家專利。目前,這一技術已經在恩施大埡隧道、建始紅岩寺旅遊公路等工程中成功運用。下一步,將在湖北省內相關高速上進行選擇性鋪設。

對於建設方和運營方關心的成本問題,肖衡林也算了一筆賬:以一公里的高速公路來計算的話,一平方米的成本大概在1000到1200元之間,如果是全部鋪裝的話,成本會增加到1000萬。碰上冰雪天氣,同樣一公里的路段,這套系統在人力和機械上的成本投入可以忽略不計,但如果採用人工作業和養護,成本會很高。算起來,這套系統會節約10%到20%的成本投入。

一項科研資料顯示,在採取了融雪化冰措施的路段,其交通安全事故發生率會降低98%以上,車輛運輸工具的准點率提高50%以上,單車行駛時間縮短20%以上。技術領先、效果明顯、成本可控,“碳纖維電熱法融雪化冰系統”為何至今沒有得到大面積推廣呢?對此,肖衡林認為,現在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我國高速公路的建設和營運,都是分開來操作的,就是建設道路的人,不負責營運,因此在前期的投入上,會有一個成本核算問題;另外,就是我們國家還處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峰期,對於在施工中的人性化設計,還有一個過程。

儘管目前高速公路融雪化冰技術的發展多式多樣,但更多的仍是採用傳統型的融冰雪方法。在國外,美國最早將電纜加熱技術用於橋樑融雪化冰、冰島利用豐富的地熱水資源,日本則採用地熱熱能加熱方式進行路面融雪除冰。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發展,中國在利用電熱直接轉化方式和可再生能源的蓄能型融冰雪技術也將得到迅速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