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令人脊背發涼的淘寶、微信讀心術!每天上網,你是這樣被騙的……

作者:淺夏 來源創業邦

2018年剛開始, 除了明星緋聞, 在社交網路廣受爭議的就是各種互聯網大公司侵犯用戶隱私的行為了。

以BAT為首。

互聯網上你, 還是你上互聯網?

一、微信能看你的聊天記錄嗎?

1月1日, 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在一段演講中炮轟騰訊旗下的微信產品, 諷刺微信的聊天記錄有安全隱患,

“馬化騰肯定天天在看我們的微信聊天記錄, 因為他都可以看”, 甚至很多商業秘密就洩露了。

這一演講瞬間引起9億微信用戶對自己隱私的深深憂慮。

1、微信不留存任何使用者的聊天記錄, 聊天內容只存儲在使用者的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上;

2、微信不會將使用者的任何聊天內容用於大資料分析。

網友揪出了回應中的漏洞:

仔細想一下, 如果第1條成立, 聊天內容只存在使用者的手機和電腦等終端上, 那為什麼在其他地方登陸之後可以同步到以前的聊天記錄呢?

再來看第2條, “不會將聊天內容用於大資料分析”, 馬化騰的言外之意就是:“我看得到, 但我不會偷看, 請大家一定要相信我的人品!”

在網友經歷的一些個案當中, 我們明明看到司法機關是可以通過微信公司恢復資料作為呈堂證供的。 這做何解釋?

至於微信說沒拿使用者的聊天記錄進行“大資料分析”, 那麼, 朋友圈裡推送的那些“精准”的廣告是從哪裡來的?

二、支付寶年度帳單藏套路

支付寶2017年度帳單呈現刷屏趨勢後, 有細心的媒體發現了帳單中隱藏的玄機:

帳單的頁面裡, 預設勾選了“我同意《芝麻服務協定》”,

並且字體很小。 如果你沒注意到這行字, 只顧著根據提示“上滑開啟年度帳單”, 那就會等於同意了這個協議。

一時間, 剛剛還在興高采烈曬帳單的網友炸鍋了。

這馬上就到春節, 之前的敬業福至今還讓人耿耿于懷, 馬爸爸能不能管管支付寶, 別再耍小聰明被人抓到了。

三、百度APP能監聽你的電話嗎?

5日, 百度旗下兩款手機APP“手機百度”、“百度流覽器”被指在未取得使用者同意的情況下, 獲取諸如“監聽電話、定位、讀取短彩信、讀取連絡人、修改系統設置”等各種許可權。

8日, 百度召開媒體溝通會, 強調旗下APP不會、也沒有能力監聽電話。 無論是蘋果還是安卓系統都不可能向開發者開這個許可權。

至於有的網友使用百度後,

幾分鐘後就接到行銷電話, 百度聲明稱是因為網友訪問的網頁被不法分子植入了惡意程式碼, 而不是百度將手機號賣給了別人。

百度還把鍋成功推給了小米, 稱是小米把百度騷擾電話攔截的功能翻譯成了“監聽電話”, 造成了誤解。

不管你信不信, 反正網友“我不是江魚”不相信:

“百度主要目的就是監控監聽你的電話, 還有那些錄取分數的電話查詢, 然後把你的情況精准推送到莆田醫院。 ”

這位同學你淨說什麼大實話。

無獨有偶, 最不拿個人隱私當回事的公司還屬奇虎360。 還記得前段時間吵得沸沸揚揚的水滴直播平臺事件嗎?那些攝像頭盯向公共領域的各個角落, 從飯店到瑜伽館, 從幼稚園到學校, 從內衣店到按摩館, 大量直播畫面,讓人心驚肉跳,毫無隱私可言。

令人脊背發涼的大資料讀心術

想必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吧:打開淘寶,想隨便逛逛,翻到了一些琳琅滿目的“猜你喜歡”,竟然全都是你的“菜”!

前不久,朋友圈掀起了曬網易雲年度聽歌報告的潮流。

網易雲知道你最愛的曲風,也記錄著一年有多少天的深夜12點以後你還“沉浸在音樂世界”。於是大家都紛紛曬出自己淩晨三四點還在當一隻聽歌的“夜貓”。

除了網易雲,你手機裡的常用應用軟體都是你的貼身保姆:

血拼時你在哪個寶貝逗留的時間最長;

懶洋洋的週末你單曲迴圈了哪首歌;

饑腸轆轆的你最喜歡光顧哪家美食;

你對圓滿大結局的劇意猶未盡之際,又立刻發現了“新坑”;

甚至假期,旅遊軟體還懂你蓄謀已久的旅行計畫呢!

就連和前任看完電影《前任》之後,有沒有舊情複燃,都有可能被觀測到——有資料顯示,看完《前任3》後選擇酒店消費的占比13%:

有網友自曝家庭要被“毀”掉了完全可以根據你在互聯網上留下的痕跡推斷出你去了哪裡,你做了什麼事。

進而商家可以用這種預測性質的分析來決定我們是否有能力坐飛機、從事某種職業、獲得某種許可,或使用信用卡。

一些淘寶賣家在掌握了客戶的資料後,甚至可能會出現“看人下刀”。

《錢江晚報》曾報導過一篇文章《大資料之下電商會把假貨都發給誰》。

根據報導,有的商家是真貨假貨摻在一起賣的,他們會根據使用者資料決定把假貨賣給誰。

如果你的購物資料中很少給出中評差評,並且也很少退貨的話,他們會優先給你發假貨。

而他們拿到使用者資料的方式也很簡單,因為有收費軟體可以提供現成的退款率和投訴率資料(據說新聞曝出後,淘寶已通過遮罩關鍵字段避免了關鍵資料的外泄)。

如果你覺得這些只是少數無良商家的個人行為,那下面這種做法可能會刷新你的三觀。

你會因為有錢又忠誠,而被抓住不停地高額消費。

不少網友不止一次地抱怨,隨著在攜程搜索次數的增加,酒店/機票的價格也在不斷地增加:攜程“殺熟”,老客的價格總是要比新客高。

不只是攜程,滴滴的“動態調價”系統也面臨過類似的指責:同一時間地點,不同帳號的加價幅度是不同的。

實際上,不要說這種動態調價的系統,淘寶也一樣,你試著搜一下“洗面乳”,用兩個不同的帳號登陸,然後把搜索結果按價格排序,你會發現你得到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總之,你不是有錢嗎?那就騙你把越來越多的錢花在我們這兒咯~~

我們將大把的時光、信任付出給這些互聯網工具,卻感受到了背叛的滋味。

“去TMD大數據。”

別無選擇的“裸奔時代”

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曾說過,“斯諾登事件”之後,絕對隱私已經不存在。

物聯網的興起,則更加劇了這種矛盾。如今,任何物品都可以被設計成通過感測器搜集和發送資訊的模式了。

以智慧家居為例,你的傢俱不僅會記錄你的一言一行,還會把這個資料彙集入終端,只要他們想,這些資料可以被“賣”或轉移給任何人、機構、組織。

否則,你在淘寶網搜索的商品,怎麼會出現在當當網的廣告推送中呢?

想跑嗎?你無處可跑。

事實在於,我們已經離不開這樣一個社會了。根據相關統計,2017年微信的用戶已經超過了9億,支付寶用戶已經超過5億,滴滴日均單量已經達到29.5萬單……新經濟已經隨著現代商業的發展融入所有人的生活中。

而身處這樣一個大資料時代,我們除了“裸奔”,似乎別無選擇。

行走在互聯網時代,分享兩點最基本的保護隱私技巧:

1、永遠不要貪便宜。為了獲取一些折扣或優惠,輕易把自己的手機號、身份證等隱私資訊提供出去。

2、不要偷懶。避免所有網路平臺都使用同一個密碼,一旦一個洩露,其他的都危險了。更不要用123456這種太簡單的秘密。別人盜起來太easy了。

單純地相信互聯網公司的承諾太天真了,世界上沒有100%的安全。

更何況,如上面所講,我們已經把太多可怕的細節當做生活的常態。

這令人不寒而慄。

這不就是現實版《楚門的世界》嗎?

大量直播畫面,讓人心驚肉跳,毫無隱私可言。

令人脊背發涼的大資料讀心術

想必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吧:打開淘寶,想隨便逛逛,翻到了一些琳琅滿目的“猜你喜歡”,竟然全都是你的“菜”!

前不久,朋友圈掀起了曬網易雲年度聽歌報告的潮流。

網易雲知道你最愛的曲風,也記錄著一年有多少天的深夜12點以後你還“沉浸在音樂世界”。於是大家都紛紛曬出自己淩晨三四點還在當一隻聽歌的“夜貓”。

除了網易雲,你手機裡的常用應用軟體都是你的貼身保姆:

血拼時你在哪個寶貝逗留的時間最長;

懶洋洋的週末你單曲迴圈了哪首歌;

饑腸轆轆的你最喜歡光顧哪家美食;

你對圓滿大結局的劇意猶未盡之際,又立刻發現了“新坑”;

甚至假期,旅遊軟體還懂你蓄謀已久的旅行計畫呢!

就連和前任看完電影《前任》之後,有沒有舊情複燃,都有可能被觀測到——有資料顯示,看完《前任3》後選擇酒店消費的占比13%:

有網友自曝家庭要被“毀”掉了完全可以根據你在互聯網上留下的痕跡推斷出你去了哪裡,你做了什麼事。

進而商家可以用這種預測性質的分析來決定我們是否有能力坐飛機、從事某種職業、獲得某種許可,或使用信用卡。

一些淘寶賣家在掌握了客戶的資料後,甚至可能會出現“看人下刀”。

《錢江晚報》曾報導過一篇文章《大資料之下電商會把假貨都發給誰》。

根據報導,有的商家是真貨假貨摻在一起賣的,他們會根據使用者資料決定把假貨賣給誰。

如果你的購物資料中很少給出中評差評,並且也很少退貨的話,他們會優先給你發假貨。

而他們拿到使用者資料的方式也很簡單,因為有收費軟體可以提供現成的退款率和投訴率資料(據說新聞曝出後,淘寶已通過遮罩關鍵字段避免了關鍵資料的外泄)。

如果你覺得這些只是少數無良商家的個人行為,那下面這種做法可能會刷新你的三觀。

你會因為有錢又忠誠,而被抓住不停地高額消費。

不少網友不止一次地抱怨,隨著在攜程搜索次數的增加,酒店/機票的價格也在不斷地增加:攜程“殺熟”,老客的價格總是要比新客高。

不只是攜程,滴滴的“動態調價”系統也面臨過類似的指責:同一時間地點,不同帳號的加價幅度是不同的。

實際上,不要說這種動態調價的系統,淘寶也一樣,你試著搜一下“洗面乳”,用兩個不同的帳號登陸,然後把搜索結果按價格排序,你會發現你得到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總之,你不是有錢嗎?那就騙你把越來越多的錢花在我們這兒咯~~

我們將大把的時光、信任付出給這些互聯網工具,卻感受到了背叛的滋味。

“去TMD大數據。”

別無選擇的“裸奔時代”

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曾說過,“斯諾登事件”之後,絕對隱私已經不存在。

物聯網的興起,則更加劇了這種矛盾。如今,任何物品都可以被設計成通過感測器搜集和發送資訊的模式了。

以智慧家居為例,你的傢俱不僅會記錄你的一言一行,還會把這個資料彙集入終端,只要他們想,這些資料可以被“賣”或轉移給任何人、機構、組織。

否則,你在淘寶網搜索的商品,怎麼會出現在當當網的廣告推送中呢?

想跑嗎?你無處可跑。

事實在於,我們已經離不開這樣一個社會了。根據相關統計,2017年微信的用戶已經超過了9億,支付寶用戶已經超過5億,滴滴日均單量已經達到29.5萬單……新經濟已經隨著現代商業的發展融入所有人的生活中。

而身處這樣一個大資料時代,我們除了“裸奔”,似乎別無選擇。

行走在互聯網時代,分享兩點最基本的保護隱私技巧:

1、永遠不要貪便宜。為了獲取一些折扣或優惠,輕易把自己的手機號、身份證等隱私資訊提供出去。

2、不要偷懶。避免所有網路平臺都使用同一個密碼,一旦一個洩露,其他的都危險了。更不要用123456這種太簡單的秘密。別人盜起來太easy了。

單純地相信互聯網公司的承諾太天真了,世界上沒有100%的安全。

更何況,如上面所講,我們已經把太多可怕的細節當做生活的常態。

這令人不寒而慄。

這不就是現實版《楚門的世界》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