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7個理由足以讓你不再“拖延”聽力損失

送走2017, 迎來2018。

回顧一年的同時, 我們都習慣列出一些新年待改進的問題。 那麼, 在你羅列的清單裡, 是否有“拖延症”這個問題?

根據“拖延症”權威研究者Piers Steel博士的統計, 美國人普遍存在拖延症, 其中95%的拖延者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做出改變。

壹聽健康以為, 國人的“拖延症”絕對也是普遍存在。 有些人會說“拖延症”有什麼大不了的。 但是, 你知道嗎?

相比做事及時、高效的人, 慢性拖延者往往更容易產生焦慮、抑鬱和強迫症, 且常會不斷地自我否定和自我貶低。

偶爾犯些拖延症, 可能不會有多大影響, 但如果它帶來了健康問題, 壹聽健康建議, 儘快解決掉“拖延症”。

下面7個理由, 足以讓你絕不在聽力健康問題上“拖延”。

1、拖延聽力損失, 會導致大腦萎縮

很多人可能都會忽視大腦負責聽覺的部分。

我們都知道人耳收集聲音, 但是這些隨機的聲音會由大腦“翻譯”成可識別的聲音, 時刻提醒我們哪裡有危險, 哪些是美妙的音樂, 哪些又可“翻譯”為言語參與對話。

科羅拉多大學的言語與聽力部門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

弱聽人士若放任聽力損失, 其大腦某些特定區域受到的刺激會減少, 導致原來處理聽覺的區域會被處理視覺和觸覺的分區接管,

進而使得大腦功能退化萎縮。

2、拖延聽力損失, 更易患癡呆

老年人出現聽力損失, 如不儘早干預, 聽覺功能會減弱, 可能加重腦萎縮, 從而導致患癡呆和阿爾茨海默病率上升。

《柳葉刀》國際癡呆症預防、干預和護理委員會以及威斯康辛大學麥迪森分校的最新研究表明,

對聽力損失及時干預可能是降低癡呆症風險的一種方法。

兩項研究的結果均在倫敦2017年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上發佈。

3、拖延聽力損失, 更易摔倒

聽力損失會帶來另一個高危副作用:影響前庭系統,

並導致摔倒的風險增加。

摔倒是造成65歲以上老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資料, 僅在2015年, 因摔倒發生的醫療保險費用就超過了310億美元。

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和國家老齡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證實:

即使是輕度的聽力損失, 也會使意外摔倒的風險增加三倍;聽力每下降10dB, 摔倒的可能性就會提高至正常人的1.4倍。

在測試中發現, 受試者佩戴助聽器時, 保持平衡的時間是不戴助聽器時的兩倍。 足以可見, 聽力損失及時干預後, 能明顯改善平衡, 避免摔倒。

4、拖延聽力損失, 更易患抑鬱

當你忽視聽力健康,將影響到個人的情緒。

美國耳聾及其他交流障礙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發現,放任聽力損失的患者中有11%患有抑鬱症,而美國總人口中抑鬱症患病率僅為5%,可見聽力損失患者更易患抑鬱。

美國老年人委員會對2300名50歲以上的弱聽人士進行了另一項研究,結果發現,那些放任聽力損失的患者相比助聽器佩戴者,更易產生抑鬱、焦慮和偏執,且更不願意參加社交活動。

5、拖延聽力損失,更易引起聽覺疲勞

如果你感覺越來越累,去醫院檢查後健康狀況良好,這時不妨與聽力健康專家聯繫。大腦在我們傾聽、理解和說話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內耳的聽毛細胞負責將外耳、中耳傳導進來的聲音信號轉化為電信號,並沿著聽覺神經傳遞給大腦。

當患有聽力損失時,由於聲信號傳導過程受阻,或是內耳感音能力下降,內耳發送給大腦的電信號減少,大腦就必須更加“努力”地根據殘餘信號來判斷原信號。

如此一來,我們聽聲音就很容易產生疲憊了,這種情況被稱為“聽覺疲勞”。

幸運的是,助聽器可以有效改善聽覺疲勞。

2011年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對16名年齡在47-69歲之間,輕度至重度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弱聽人士進行了測試,以瞭解助聽器對聽力和精神疲勞的影響。

測試過程中,分別在佩戴和未佩戴助聽器的情況下,測試弱聽人士單詞識別、單詞記憶和視覺反應時間的結果。

結果表明,配戴助聽器時的單詞識別和記憶更好,反應速度也明顯更快。

6、拖延聽力損失,導致人際關係緊張

如果你覺得聽力損失對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傷害不大,那你是否考慮過,你的聽力損失其實可能影響到了你與家人、朋友和同事的關係?

根據科利耳(美國)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弱聽人士認為,聽力損失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其中伴侶間的關係受影響最大,其次是和家人、朋友、同事的關係。

英國200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溝通障礙會導致人際關係破裂,其中包括婚姻關係。

因聽力損失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包括挫折感、怨恨、孤獨感、社交孤立感,溝通困難,集體活動參與率降低,夥伴關係的缺失,以及交流的減少。

7、拖延聽力損失,影響個人收入

即便任職公司不會因為你患有聽力損失而歧視,但如果你一直忽視聽力問題,反而會影響你的個人收入。

Better Hearing協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放任聽力損失的弱聽人士比助聽器佩戴者每年平均收入少兩萬美元。

還不立刻馬上行動起來?!

綜上所述,聽力問題上的“拖延”可能從多個方面對弱聽人士造成嚴重影響,包括精神、身體和經濟。

根據美國聽力損失協會的統計,超過4800萬美國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60-69歲之間的人數最多,其中大多數還處於未發現狀態。

而對於中國來說,這個資料更加驚人!

據我國聽力障礙最新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聽力障礙者總數超過2億人,中度及以及上聽力障礙者的總量接近7000萬人;且聽力障礙者以老年人為主,60歲以上老人在聽力障礙人群中占了一半以上;此外,調查還發現,近一半的患者未發現自己患有聽力損失或不確定聽損發生時間。

因此我們建議每年預約專業的聽力保健人士做詳細的聽力檢查。

2018年的新年計畫,你可能已經列了許多“今年必須做的事”,壹聽健康溫馨提醒您,記得把“聽損早發現、早干預,保護聽力健康”列入其中!

當你忽視聽力健康,將影響到個人的情緒。

美國耳聾及其他交流障礙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發現,放任聽力損失的患者中有11%患有抑鬱症,而美國總人口中抑鬱症患病率僅為5%,可見聽力損失患者更易患抑鬱。

美國老年人委員會對2300名50歲以上的弱聽人士進行了另一項研究,結果發現,那些放任聽力損失的患者相比助聽器佩戴者,更易產生抑鬱、焦慮和偏執,且更不願意參加社交活動。

5、拖延聽力損失,更易引起聽覺疲勞

如果你感覺越來越累,去醫院檢查後健康狀況良好,這時不妨與聽力健康專家聯繫。大腦在我們傾聽、理解和說話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內耳的聽毛細胞負責將外耳、中耳傳導進來的聲音信號轉化為電信號,並沿著聽覺神經傳遞給大腦。

當患有聽力損失時,由於聲信號傳導過程受阻,或是內耳感音能力下降,內耳發送給大腦的電信號減少,大腦就必須更加“努力”地根據殘餘信號來判斷原信號。

如此一來,我們聽聲音就很容易產生疲憊了,這種情況被稱為“聽覺疲勞”。

幸運的是,助聽器可以有效改善聽覺疲勞。

2011年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對16名年齡在47-69歲之間,輕度至重度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弱聽人士進行了測試,以瞭解助聽器對聽力和精神疲勞的影響。

測試過程中,分別在佩戴和未佩戴助聽器的情況下,測試弱聽人士單詞識別、單詞記憶和視覺反應時間的結果。

結果表明,配戴助聽器時的單詞識別和記憶更好,反應速度也明顯更快。

6、拖延聽力損失,導致人際關係緊張

如果你覺得聽力損失對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傷害不大,那你是否考慮過,你的聽力損失其實可能影響到了你與家人、朋友和同事的關係?

根據科利耳(美國)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弱聽人士認為,聽力損失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其中伴侶間的關係受影響最大,其次是和家人、朋友、同事的關係。

英國200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溝通障礙會導致人際關係破裂,其中包括婚姻關係。

因聽力損失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包括挫折感、怨恨、孤獨感、社交孤立感,溝通困難,集體活動參與率降低,夥伴關係的缺失,以及交流的減少。

7、拖延聽力損失,影響個人收入

即便任職公司不會因為你患有聽力損失而歧視,但如果你一直忽視聽力問題,反而會影響你的個人收入。

Better Hearing協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放任聽力損失的弱聽人士比助聽器佩戴者每年平均收入少兩萬美元。

還不立刻馬上行動起來?!

綜上所述,聽力問題上的“拖延”可能從多個方面對弱聽人士造成嚴重影響,包括精神、身體和經濟。

根據美國聽力損失協會的統計,超過4800萬美國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60-69歲之間的人數最多,其中大多數還處於未發現狀態。

而對於中國來說,這個資料更加驚人!

據我國聽力障礙最新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聽力障礙者總數超過2億人,中度及以及上聽力障礙者的總量接近7000萬人;且聽力障礙者以老年人為主,60歲以上老人在聽力障礙人群中占了一半以上;此外,調查還發現,近一半的患者未發現自己患有聽力損失或不確定聽損發生時間。

因此我們建議每年預約專業的聽力保健人士做詳細的聽力檢查。

2018年的新年計畫,你可能已經列了許多“今年必須做的事”,壹聽健康溫馨提醒您,記得把“聽損早發現、早干預,保護聽力健康”列入其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