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2017年零售大盤點:阿裡“新零售”的野望

2017年對於阿裡巴巴集團而言, 可以稱之為新零售的元年, 線上線下融合更為緊密。 零售的新風口、新技術、新物種、新玩法不斷湧現,

資本、新玩家不斷湧入, 零售行業呈現出多年未見的活躍氣氛。

而阿裡在這一年以來, 更是頻繁出手佈局新零售, 令外界眼花繚亂。 從戰略入股三江購物, 到私有化銀泰商業, 從盒馬鮮生到無人零售……阿裡的新零售探路進程再不斷提速。

縱觀整個行業而言, 新零售已經成為風口, 而這一風口是由眾多互聯網巨頭聯合推動的, 除了阿裡之外, 互聯網巨頭都在新零售領域進行深度佈局, 其中最受關注的無疑是騰訊與阿裡之間的波濤洶湧。

阿裡700億佈局“新零售”

在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後, 阿裡巴巴將手伸向了線下商超。

2016年尾, 阿裡巴巴又展開對線下零售的佈局, 以21.5億元收購總部位於浙江的連鎖超市三江購物32%的股份,

成為三江購物的第二大股東。

阿裡入股三江購物, 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股價波動。 連續14個漲停, 17個交易日讓後者的股價暴漲超過3倍, 成為一時的“妖股”。

雖然這不是阿裡巴巴第一次收購線下實體產業, 但卻是第一次對線下商超進行收購。 這首先驗證了馬雲當時所說的發展規劃,

其次, 阿裡投資入股線下實體零售商超, 也是推開商超大門的第一步。 截至2017年初, 阿裡已投資了包括蘇寧、銀泰、日日順等公司在內的累計幾十個項目, 背後千億資金流向傳統零售業務。

2017年1月10日, 阿裡聯合銀泰商業對銀泰實施退市, 對價為最大198億港元(約合177億元人民幣), 交易完成後, 阿裡在銀泰的股份將從28%增至74%, 阿裡成為銀泰的絕對控股股東。

在其正式私有化之後, 銀泰動作頻出, 既有零食店、智慧家居店、無人服飾店等新業態的落地孵化。 阿裡巴巴CEO張勇曾說:“阿裡巴巴對銀泰商業的定位非常清楚, 它將會是阿裡集團艦隊中的一艘主力艦, 擔負線上線下零售百貨轉型升級平臺的使命”。

針對阿裡為何啟動銀泰私有化進程的問題, 《第一財經》在當時曾做出過這樣的評論, “阿裡主要就一個目的:它需要掌握一家能自主決策的百貨業態企業, 以便為其打造‘新零售’模式提供一塊落地的試驗田。 ‘試驗田’更深的意義是, 銀泰現有的業態、模式及體量,

可為阿裡平臺創新尤其新零售模式落地提供合適的樣本。 一旦運營有成效, 沉澱為解決方案, 阿裡應該會將這一模式進一步複製。 ”

銀泰商業私有化一事, 不僅將阿裡的新零售推向輿論的制高點, 也將銀泰集團的實控人沈國軍推到了風口浪尖。 他甚至被人稱為零售行業的“叛軍”, 畢竟彼時, 零售行業中的大佬仍對“新零售”抱著否定的態度。

譬如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就很不給馬雲面子!

他曾毫不留情地指出, “除了新技術, 其他都是胡說八道。 馬雲本身不是從事實體經濟的, 能製造什麼東西?”而一直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董明珠, 更是火力全開, 抨擊“90後”喜歡開網店, 不願去實體企業工作是“國家隱患”, 會給實體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衝擊。

對此,馬雲隔空回應,不是實體經濟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了。馬雲認為不存在“虛實對立論”,電商沒有衝擊實體經濟,相反無數實體經濟因為互聯網找到了方向。

收購! 收購! 收購!

“虛實之爭”的風波尚未停歇,阿裡又有了新動作。

2月20日,阿裡巴巴集團與百聯集團達成集團層面戰略合作,在簽約儀式上馬雲正式宣佈阿裡巴巴進入新零售時代。

在當時也有觀點認為,新零售的提出,直接的原因來自于電商紅利見底。零售專家丁利國認為,新零售的本質在於利用線上資料去改造線下,這已成為一個大趨勢,只有互惠互利才能使零售業態出現真正變革。

阿裡與百聯的合作在當時並未涉及資本層面,而入股聯華,才將二者的合作正式提升到資本層面。

5月26日,阿裡入股聯華超市(百聯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成為第二大股東。阿裡如此積極的入股各大商超,有專家猜測其意在搶奪線下支付入口。

知名行銷專家路勝貞表示,“對於聯華超市而言,被阿裡並購,成為阿裡系一員,可以利用阿裡巴巴的大資料進行商品、物流統籌,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而對阿裡巴巴而言,可以獲得線下支付入口,阿裡借助傳統零售業,打通支付、物流系統,對阿裡而言,更多的是為金融佈局。”

除了收購線下實體商超以外,阿裡還在挖掘更多的零售業態。7月18日,在淘寶造物節上,阿裡的首家無人超市“淘咖啡”落戶杭州。

隨後便掀起了一番“無人零售”的熱潮,無論不論是線上的生鮮電商、綜合平臺電商,還是一些線下零售商,紛紛進軍“無人零售”,因此盒馬鮮生、繽果盒子、Take Go等非傳統零售背景的無人店出現在公眾眼前的頻次越來越高了。

9月26日,新華都集團與阿裡巴巴成都、杭州瀚雲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阿裡耗資5.48億元獲得其10%的股份;11月20日,阿裡宣佈以224億港元(約合190億人民幣)獲得高鑫零售36.16%的股權,成為了中國兩家最牛大賣場公司—歐尚和大潤發的股東。

電商分析師魯振旺表示,阿裡要想實施“新零售”戰略,實現線上線下的全面融合,線下就需要有能夠承載它線上相應資源體量級的門店和物流等配置,線下供應鏈偏弱是阿裡的短板,而與高鑫零售的聯姻將改變這一局面。

至此,阿裡的新零售版圖已聚齊銀泰商業、蘇甯雲商、三江購物、新華都等實體商業公司,此外還擁有百聯集團等戰略合作方,以及盒馬鮮生、無人店等創新業態。有評論人士認為,如果把新零售比作一個超級產品,由阿裡全資控股的銀泰商業升級改造,可以看作是產品的內測過程;與上海百聯的戰略合作,是產品公測;與高鑫零售的牽手,則宣告了產品的正式上線。

巨頭之戰 阿裡VS騰訊

在阿裡佈局新零售一年多後,騰訊也終於有了實質性的舉動。由此,新零售戰場正在迅速演變成以阿裡和騰訊為龍頭的兩大陣營的貼身搏殺。

相比阿裡過去一年多在新零售領域的高歌猛進,騰訊可謂低調得多。今年10月底,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在公開信中透露,騰訊即將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以及全方位的平臺能力,為廣大商家提供一個更為包容、創新和具有可持續性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

阿裡、騰訊在大力佈局新零售之時,路徑選擇上存在很大差異。招商證券研報認為,兩大巨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選擇截然相反的戰略路徑。阿裡提出中心化戰略,自己做生態圈的核心,通過做大平臺來支撐前端入口。騰訊則強調去中心化策略,選擇與相關領域內更有效率的企業合作,給予其所需資源,賦能合作夥伴進而連接起所有場景。

2月11日晚,國內連鎖超市巨頭永輝超市發佈公告:騰訊擬通過協定轉讓方式受讓永輝超市5%的股份。

在此之前,騰訊對新零售的佈局更多是通過京東、美團、每日優鮮等其他力量在特定細分領域加入新零售戰局。而此次騰訊入股永輝,標誌著騰訊正式走到新零售幕前。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下半年起,騰訊就一直在大範圍接觸“新零售”項目,但美團旗下生鮮超市章魚生鮮進展較為緩慢,迄今只在北京開出一家店。與騰訊深度合作的京東,其生鮮超市京東7Fresh也在籌備中,尚未開業。‘京騰系’迫切需要一個具備全國性網路佈局、成熟的生鮮新零售門店體系來牽制、抗衡‘阿裡系’。”

12月18日,騰訊、京東各出資6.04億美元、2.59億美元投資唯品會。在業界看來,這只是開始,以“新零售”為代表的互聯網下半場競爭,註定是一場生態戰。

一方面,騰訊在電商領域已初具規模,加大對阿裡之外的電商領域的壟斷。永輝和唯品會也為微信支付增添了許多可能性。有券商分析,電商乃至整體零售領域阿裡與京東的競爭,或實為阿裡與騰訊兩大巨頭在使用者流量和資料方面的競爭。騰訊所積累的大量資料在於社交、遊戲,阿裡在使用者消費資料上的價值目前遠遠領先。從長期上看,二者在消費場景入口的競爭並未結束,而是正走到一半。線上的整合完成和格局確立後,線下85%社區零售的主戰場戰役才剛剛開始。

就此,騰訊與阿裡巴巴之間的支付、電商、雲計算等領域的競爭,全面從線上轉移到線下。總之巨頭在文娛內容流量入口爭奪接近尾聲的時候,新零售入口之爭才剛剛開始。

盒馬鮮生CEO侯毅曾表示,2018年可能是新零售的“巨頭之戰”,現在有一大幫“狼”在後面追。可以預見,明年新零售的瘋狂賽道必將有掉隊者和淘汰者,在快速反覆運算的消費領域,任何產品形態和模式都有可能迅速被顛覆。

作者:愛德華

對此,馬雲隔空回應,不是實體經濟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了。馬雲認為不存在“虛實對立論”,電商沒有衝擊實體經濟,相反無數實體經濟因為互聯網找到了方向。

收購! 收購! 收購!

“虛實之爭”的風波尚未停歇,阿裡又有了新動作。

2月20日,阿裡巴巴集團與百聯集團達成集團層面戰略合作,在簽約儀式上馬雲正式宣佈阿裡巴巴進入新零售時代。

在當時也有觀點認為,新零售的提出,直接的原因來自于電商紅利見底。零售專家丁利國認為,新零售的本質在於利用線上資料去改造線下,這已成為一個大趨勢,只有互惠互利才能使零售業態出現真正變革。

阿裡與百聯的合作在當時並未涉及資本層面,而入股聯華,才將二者的合作正式提升到資本層面。

5月26日,阿裡入股聯華超市(百聯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成為第二大股東。阿裡如此積極的入股各大商超,有專家猜測其意在搶奪線下支付入口。

知名行銷專家路勝貞表示,“對於聯華超市而言,被阿裡並購,成為阿裡系一員,可以利用阿裡巴巴的大資料進行商品、物流統籌,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而對阿裡巴巴而言,可以獲得線下支付入口,阿裡借助傳統零售業,打通支付、物流系統,對阿裡而言,更多的是為金融佈局。”

除了收購線下實體商超以外,阿裡還在挖掘更多的零售業態。7月18日,在淘寶造物節上,阿裡的首家無人超市“淘咖啡”落戶杭州。

隨後便掀起了一番“無人零售”的熱潮,無論不論是線上的生鮮電商、綜合平臺電商,還是一些線下零售商,紛紛進軍“無人零售”,因此盒馬鮮生、繽果盒子、Take Go等非傳統零售背景的無人店出現在公眾眼前的頻次越來越高了。

9月26日,新華都集團與阿裡巴巴成都、杭州瀚雲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阿裡耗資5.48億元獲得其10%的股份;11月20日,阿裡宣佈以224億港元(約合190億人民幣)獲得高鑫零售36.16%的股權,成為了中國兩家最牛大賣場公司—歐尚和大潤發的股東。

電商分析師魯振旺表示,阿裡要想實施“新零售”戰略,實現線上線下的全面融合,線下就需要有能夠承載它線上相應資源體量級的門店和物流等配置,線下供應鏈偏弱是阿裡的短板,而與高鑫零售的聯姻將改變這一局面。

至此,阿裡的新零售版圖已聚齊銀泰商業、蘇甯雲商、三江購物、新華都等實體商業公司,此外還擁有百聯集團等戰略合作方,以及盒馬鮮生、無人店等創新業態。有評論人士認為,如果把新零售比作一個超級產品,由阿裡全資控股的銀泰商業升級改造,可以看作是產品的內測過程;與上海百聯的戰略合作,是產品公測;與高鑫零售的牽手,則宣告了產品的正式上線。

巨頭之戰 阿裡VS騰訊

在阿裡佈局新零售一年多後,騰訊也終於有了實質性的舉動。由此,新零售戰場正在迅速演變成以阿裡和騰訊為龍頭的兩大陣營的貼身搏殺。

相比阿裡過去一年多在新零售領域的高歌猛進,騰訊可謂低調得多。今年10月底,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在公開信中透露,騰訊即將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以及全方位的平臺能力,為廣大商家提供一個更為包容、創新和具有可持續性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

阿裡、騰訊在大力佈局新零售之時,路徑選擇上存在很大差異。招商證券研報認為,兩大巨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選擇截然相反的戰略路徑。阿裡提出中心化戰略,自己做生態圈的核心,通過做大平臺來支撐前端入口。騰訊則強調去中心化策略,選擇與相關領域內更有效率的企業合作,給予其所需資源,賦能合作夥伴進而連接起所有場景。

2月11日晚,國內連鎖超市巨頭永輝超市發佈公告:騰訊擬通過協定轉讓方式受讓永輝超市5%的股份。

在此之前,騰訊對新零售的佈局更多是通過京東、美團、每日優鮮等其他力量在特定細分領域加入新零售戰局。而此次騰訊入股永輝,標誌著騰訊正式走到新零售幕前。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下半年起,騰訊就一直在大範圍接觸“新零售”項目,但美團旗下生鮮超市章魚生鮮進展較為緩慢,迄今只在北京開出一家店。與騰訊深度合作的京東,其生鮮超市京東7Fresh也在籌備中,尚未開業。‘京騰系’迫切需要一個具備全國性網路佈局、成熟的生鮮新零售門店體系來牽制、抗衡‘阿裡系’。”

12月18日,騰訊、京東各出資6.04億美元、2.59億美元投資唯品會。在業界看來,這只是開始,以“新零售”為代表的互聯網下半場競爭,註定是一場生態戰。

一方面,騰訊在電商領域已初具規模,加大對阿裡之外的電商領域的壟斷。永輝和唯品會也為微信支付增添了許多可能性。有券商分析,電商乃至整體零售領域阿裡與京東的競爭,或實為阿裡與騰訊兩大巨頭在使用者流量和資料方面的競爭。騰訊所積累的大量資料在於社交、遊戲,阿裡在使用者消費資料上的價值目前遠遠領先。從長期上看,二者在消費場景入口的競爭並未結束,而是正走到一半。線上的整合完成和格局確立後,線下85%社區零售的主戰場戰役才剛剛開始。

就此,騰訊與阿裡巴巴之間的支付、電商、雲計算等領域的競爭,全面從線上轉移到線下。總之巨頭在文娛內容流量入口爭奪接近尾聲的時候,新零售入口之爭才剛剛開始。

盒馬鮮生CEO侯毅曾表示,2018年可能是新零售的“巨頭之戰”,現在有一大幫“狼”在後面追。可以預見,明年新零售的瘋狂賽道必將有掉隊者和淘汰者,在快速反覆運算的消費領域,任何產品形態和模式都有可能迅速被顛覆。

作者:愛德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