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老祖宗留下的飲食忠告,你不可不知!

凡人飲食蓋有三化:一曰火化, 烹煮熟爛;二曰口化, 細嚼緩咽;三曰胃化, 蒸變傳化。 二化得力, 不勞於胃。 故食生冷, 大嚼急咽則胃受傷也。 釋義:人的飲食大抵有三化:一是火化, 即蒸煮熟爛;二是口化, 即細嚼緩咽;三是胃化, 即蒸變傳化。 前二化如果得力, 就不勞於胃, 所以吃生冷之物, 大嚼急咽就會使胃受傷。

色惡不食, 臭惡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醬不食。

出處:春秋·孔丘《論語·鄉黨》

釋義:食物色惡不吃, 味臭惡不吃, 割的不正不吃, 不得其醬不吃。 醬:用豆麥之類, 或肉魚製成的醬。

飲食自倍, 腸胃乃傷。

出處:戰國《素問·痹論》

釋義:飲食加倍, 腸胃就會受傷。

凡食, 無強厚味, 無以烈味重酒, 是以謂之疾首。 食能以時, 身必無災。

出處: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盡數》

釋義:大凡飲食, 不要勉強吃那些味道濃厚的食品, 不要飲用那些氣味猛烈、濃度很高的酒類, 因為這些東西是害病的開始,

飲食用膳能夠按時, 身體必無災害。 以時:按時。

飲食不節, 以生百病。

出處:三國魏·嵇康《嵇中散集·養生論》

釋義:飲食不節制, 因而百病就發生了。

飲食後不可疾走。

出處:東晉·張湛《養生要集》

釋義:飲食後不可快跑。 走:跑。

不欲極饑而食, 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 飲不欲多。 饑食過多則結積, 渴飲過多則痰癖也。

出處: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導引養性》

釋義:不要等到非常饑餓時再吃, 吃不可過飽;不要等到很渴時再喝, 喝的不可過多。 饑餓時吃的過多, 就能形成結積;極渴時喝的過多, 就能造成痰癖。

夜飽損一日之壽, 夜醉損一月之壽。

出處:唐·孫思邈《千金翼方·養性禁忌》

釋義:夜晚飽食, 能損一日之壽;夜晚酒醉, 能損一月之壽。

太飽傷神饑傷胃,

太渴傷血多傷氣。

出處:唐·孫思邈《孫真人衛生歌》

釋義:吃得太飽會傷神, 饑餓會傷胃;大渴會傷血, 喝多會傷氣。

食不欲粗及速, 速則損氣, 粗即損脾, 脾即為食勞。

出處:宋·劉詞《混俗頤生錄·飲食消息》

釋義:食不要粗而速, 過速就會損氣, 過粗就會損脾, 脾就會形成食勞。

美味多生疾疢, 藥石可保長壽。

出處:宋·何坦《西疇老人常言·講學》

釋義:吃味道上好的食物, 多能生病;服苦口的藥品, 可以保持長壽。 疾疢:疾病。 藥石:苦口良藥。

多食炙煿, 過飲熱酒, 致胸壅滯, 熱毒之氣, 不得宣洩, 咽喉為之病焉。

出處:宋·嚴用和《濟生方·咽喉門》

釋義:多食用炙煿的食品, 過多地飲用熱酒, 能導致胸中阻滯, 致使熱毒之氣不能宣洩, 使得咽喉發生疾病。 炙煿( bó博):指煎炒炸烤爆一類的食品。

暑月食物, 尤要節減, 使脾胃易於磨化, 戒忌生冷, 免有腹髒之疾。 雖盛夏冒暑, 難為全斷飲冷, 但克意少飲, 勿與生硬果菜、油膩、甜食相犯, 亦不至生病也。

出處:南宋·張果《醫說·臟腑泄痢》

釋義:暑月食物, 尤其要能節減, 使脾胃容易消化, 忌食生冷, 避免發生腹部內臟的疾病。 雖然盛夏冒暑, 難以做到全斷冷飲, 但要克制自己少飲, 不要與生硬果菜、油膩、甜食同犯脾胃, 也就不至於生病了。

爽口物多終作疾, 快心事過必為殃。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新橋市韓五賣春情》

釋義:爽口的食物多, 最終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快樂的事情過度了, 必然會造成災殃。 爽口:合口味, 好吃。 疾:疾病。

節飲自然脾健, 少餐必定安神。

出處:明·胡文煥《類修要訣·養生要訣》

釋義:節制酒飲自然能夠使得脾健, 少餐必然能夠安神。

倦時勿食, 防瞌睡也, 瞌睡則停於中而不得下。 煩悶時勿食, 避噁心也, 噁心則非特不下, 而嘔逆隨之。 食一物務得一物之用, 得其用則受益, 不得其用豈止不受益而已哉?

出處:清·李漁《笠翁文集·卷六》

釋義:在困倦時不要吃東西, 防止睡, 瞌睡時食停於中而不能輸運下行。 煩悶時不要吃, 避免噁心, 噁心不但不能下行而且可能嘔逆隨之發生。 吃一物必得一物之用, 得其用就能受益, 不得其用, 哪裡只是不受益呢?非特:不但。

欲長生腸中清, 欲得不夢腸無屎。

出處:清·陳夢雷等《古今圖書集成·人事典·卷二十一》

釋義:要想能夠長生, 腸中要清。 要想不做夢, 腸中要沒有屎。

凡人飲食蓋有三化:一曰火化,烹煮熟爛;二曰口化,細嚼緩咽;三曰胃化,蒸變傳化。二化得力,不勞於胃。故食生冷,大嚼急咽則胃受傷也。

出處:清·徐廷祚《醫粹精言·卷四·諸藥蒸露于胃有益說》

釋義:人的飲食大抵有三化:一是火化,即蒸煮熟爛;二是口化,即細嚼緩咽;三是胃化,即蒸變傳化。前二化如果得力,就不勞於胃,所以吃生冷之物,大嚼急咽就會使胃受傷。

凡人飲食蓋有三化:一曰火化,烹煮熟爛;二曰口化,細嚼緩咽;三曰胃化,蒸變傳化。二化得力,不勞於胃。故食生冷,大嚼急咽則胃受傷也。

出處:清·徐廷祚《醫粹精言·卷四·諸藥蒸露于胃有益說》

釋義:人的飲食大抵有三化:一是火化,即蒸煮熟爛;二是口化,即細嚼緩咽;三是胃化,即蒸變傳化。前二化如果得力,就不勞於胃,所以吃生冷之物,大嚼急咽就會使胃受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