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為什麼不懂得心疼父母

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已經成家立業卻事無巨細都依靠年邁的父母來做, 並且心安理得地認為這都是理所當然的;你有沒有發現——許多父母早已為孩子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可孩子卻依然不懂得心疼父母?

朋友向我抱怨, 我辛苦了大半輩子, 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養育孩子身上了, 可是現在孩子大了, 回家也不幫著做家務, 根本不懂得體諒父母, 每天就只知道吃吃睡睡。

我到底該怎麼辦?我到底做了什麼?

聽見朋友這樣的抱怨, 我莫名的為她心疼。 是啊, 哪個養育孩子的父母不辛苦。 朋友為了能讓女兒考個好學校,

平常幾乎不讓她做任何事, 按她的話說:只要孩子學習好, 其他什麼事都不重要。 做飯洗衣買菜這些家務活, 不會做, 沒關係, 以後學。

久而久之, 女兒也慢慢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 除了讀書, 也似乎感覺沒什麼事可做。

後來女兒考上大學, 朋友開始後悔了。 已經上大一的她, 回來依然該吃吃該睡睡, 所不同的是, 生活豐富了很多, 白天忙同學聚會, 晚上忙看電視玩手機, 家對她來說只是旅館和飯店, 有時讓她搭把手, 還一臉嫌棄。

有一天, 我在微信上問她, “你心疼爸爸媽媽嗎?”“當然心疼了, 我不心疼誰心疼啊?”她驚訝極了。 似乎覺得這個問題實在白癡。 我委婉的告訴她, 父母養育孩子的艱辛, 讓她在假期多幫幫父母。

她說好。

可是到了第二天, 又拋到九霄雲外, 照例等飯菜做好才回來, 吃完飯碗一撂又看電視去了, 似乎一切都事不關己。 女兒從來不會覺得媽媽為她付出有多辛苦, 好像自己享受到的一切都理所應當。

我想如果從小讓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比如收拾房子和衣服, 幫著大人洗菜, 打掃衛生, 今天是不是又是另外一種結果呢?

有一天下班, 我在路上看見一位30多歲的媽媽, 一隻手提著一袋菜, 另一隻手提了一捆大蔥, 站在校門口不住的瞧望著學校的大門。

孩子們終於放學了, 一個十多歲大約是五年級的男孩子背著書包, 蹦蹦跳跳的來到這位媽媽身邊, 習慣的把書包從肩上扒下來, 往媽媽的身上推。 也許是媽媽雙手提著菜,

希望孩子這次自己背書包, 她不斷地給孩子解釋著什麼, 可她的孩子並不領情, 一副怒氣衝衝的樣子, 後來把書包摔在媽媽的腳下, 就徑直而走。

媽媽放下菜撿起書包跨在肩上, 跟在孩子的後面......

當時, 我徹底被雷著了, 一個如此小的孩子竟然以這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媽媽, 長大後將成為怎樣的人?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孩子, 就算學習再狠, 以後考上清華北大又能如何?還不是一個“白眼狼”。

過分的溺愛是一味“毒”藥。

父母過分地溺愛和保護孩子, 一點好處也沒有。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 父母給他畫了什麼, 他就是什麼。

孩子“自私”的行為大多是在父母溺愛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 當一家人以孩子為核心,

忙著為孩子服務的時候, 孩子就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孩子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下成長, 已經習慣了被關注和溺愛, 小小年紀被這麼多人的愛層層包裹著透不過氣來, 哪裡會懂得體諒和心疼自己的父母。

有時候別人不懂得心疼你, 不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 而是你付出過多。 同樣, 孩子也不是天生的“白眼狼”, 而是你無限度給予的結果。

如果你不想自己所有的付出換來的都是傷心和失望, 那就請有限度地去給予, 在付出的同時向孩子索取回報, 主動示弱, 學會拒絕, 讓孩子從小意識到父母也需要保護和被關愛, 從小就開始培養對家庭的責任感。

生活中也不要忘記讓孩子分擔做一些家務, 體會父母的辛苦與不易,

讓孩子從小認識到奉獻和付出的快樂。

只有這樣教會孩子關心父母, 學會感恩, 懂得奉獻, 孩子才能在生活中真正體貼父母, 關心他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