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奮力走在前列——山東“3+1”教育綜合改革成效顯著

奮力走在前列——山東“3+1”教育

綜合改革成效顯著

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省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緊緊圍繞提高教育品質這一戰略主題, 從調動校長、教師、學生3個積極性入手, 深化教育改革, 著力破解辦學為什麼、教學為什麼、學習為什麼3個帶有根本性的難題, 省委、省政府出臺7個綱領性檔, 形成了全省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3+1”戰略佈局, 取得較大成效。

一、實施基礎教育綜合改革,

努力讓教育公平惠及更多孩子

在全國率先實施德育課程一體化工作改革, 編制完成了17個學科、4個大類的德育課程一體化實施指導綱要, 構建起了德育課程、學科課程、傳統文化課程和實踐活動課程“四位一體”的德育課程實施體系, 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教育部首次在京外召開新聞發佈會,

推廣我省工作經驗。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公開審定、組織選用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科書, 已於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使用, 我省成為全國第一個在小學、初中和普通高中三個學段全面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省份。

將校長職級制改革作為學校等事業單位去行政化的“破冰之舉”, 作為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教育家辦學的重要舉措, 現已在17個市全面推行, 已有12市完成職級認定, 12市完成職級聘任工作。 在全國率先以省為單位整體推進“縣管校聘”管理改革, 將教師從“學校人”變為“系統人”, 137個縣(市、區)已全部啟動, 青島、濰坊、淄博、濱州等4市被確定為全國“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示範區, 評選確定了12個縣(市、區)省級示範區。 2015年以來, 全省共補充中小學教師12.87萬名, 年補充量接近2015年以前的3倍。 我省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成效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 工作案例多次通過教育體制改革簡報、教育部檔等形式印發推廣。 2017年12月, 在濟南召開的全國教師隊伍建設綜合改革推進會上,

教育部教師司總結形成了“頂層設計建體系、師德學養育四有、編制配備優先保、縣管校聘促均衡、完善招聘納良師、創新模式促成長、校長管理職級制、激勵考核釋活力、鄉村教師給傾斜、嚴格督查增成效”教師隊伍建設山東模式“10條經驗”, 推薦各地學習借鑒。

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2017年11月, 我省23個縣(市、區)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督導檢查, 至此, 我省所有縣(市、區)均達到國家規定的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認定標準, 圓滿完成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任務, 成為迄今為止整體通過國家評估認定人口最多的省份。 著力解決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問題, 大力推進“全面改薄”工程實施,

規劃總投資1600億元以上, 對萬餘所中小學校進行新建、改擴建和升級改造, 惠及460萬學生,我省解決大班額問題工作做法在《中國教育報》頭版刊發報道。

二、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以應用型人才貫通培養為取向, 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路徑, 開展貫通培養試點, 一體化設計377個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相銜接的課程體系, 形成既分層分類、又系統銜接的職業教育教學體系。 以實現產學良性互動為出發點, 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 組建167個各級各類職教集團(產業聯盟), 覆蓋對接全省主要產業, 微軟、惠普、聯想、西門子等國內外知名大企業與我省職業院校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係。 以“雙師型”隊伍建設為核心,允許職業院校教職工編制總額的20%不納入編制實名制管理,由學校自主聘用專業兼職教師,在中職學校設立正高級教師職務,吸引能工巧匠、技能大師走進職業院校。以山東與澳大利亞南澳州、德國巴伐利亞州、德國賽德爾基金會、德國手工業者協會、德國焊接協會等職業教育交流合作平臺為依託,培養符合我省企業海內外生產需求的本土化人才,鼓勵骨幹職業院校走出去。

目前,全省40%以上中職、50%以上高職成為省級以上規範化學校、示範校或特色名校;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總成績連續5年位居全國前3位;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平均每年為社會培養輸送技術技能人才90多萬名,培訓勞動力100多萬名,職業院校畢業生正成為產業大軍的主要來源和中堅力量。

三、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

不斷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實行人員控制總量備案管理,高校自主擬定校內教學、科研、教輔機構設置方案,自主制定崗位設置方案,自主安排執行用人計畫,自主公開招聘各類人才,自主開展職稱評聘,自主決定校內收入分配,目前省屬公辦本科高校全部完成了人員控制總量備案,普遍制定了人員編制和崗位核定方案、職稱制度改革方案、績效工資實施方案。在山東師範大學等9所高校進行了取消二級學院行政級別試點。實施“雙一流”和高水準應用型專業建設計畫,立項支援32個一流學科、100個重點專業。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10所高校被評為教育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學分制改革高校達到45所。科教融合發展實現重大突破,完成了省內燃機研究所併入山東交通學院、省化工研究院併入青島科技大學工作,整合組建了齊魯醫科大學(籌)和新的齊魯工業大學。

實施高校科研協同創新計畫,多管道投入35億元,產出經濟效益500餘億元;高校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16年我省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在省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中,獲獎數分別占總數的72.7%和75%,並囊括了全部一等獎。2017年,我省高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1556項,比2016年的1316項增長了18.28%;在全國社科基金立項中,山東財經大學的“理論經濟學”和“管理學”立項數均居全國高校第一,應用經濟學並列第二,創歷史最好水準。

四、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著力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

全面實施學區制,強校帶弱校改革,力求辦好群眾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深入實施《山東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全面推進中小學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義務教育實行免試就近入學制度,建立中學學業水準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作為全國第二批高考改革試點省份,認真梳理總結以往改革經驗,開展大量調查研究,充分結合山東實際,制訂了《山東省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方案》及11個配套文件,形成了“1+1+11”制度體系。實行以春季高考、夏季高考、高職院校單獨招生為主要形式的分類考試招生制度,實施本科高校綜合評價招生試點,為不同類型學生提供多元成才路徑。

大力促進考試招生錄取公平,全省統一劃線錄取,將本科一批、二批合併,2017年首次志願高校計畫完成率93.6%,考生志願滿足率90%;調整高考加分政策,取消了7個加(降)分專案;實施地方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專項計畫和職業院校招生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專項計畫,實現了農村及貧困家庭學生就讀重點本科高校、職業院校比例的雙提高。實施面向鄉鎮基層的免費師範生、醫學生教育,計畫3年招收千名免費醫學生、萬名免費師範生。啟動退役士兵單獨招生試點,首批錄取1300多人到高職院校特色專業就讀。2017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實現了高等教育由大眾化向普及化的跨越。

今後一個時期,我省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全面加強党的領導,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進一步鞏固和擴大“3+1”教育綜合改革成果。同時,結合我省實際,出臺貫徹落實《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辦發〔2017〕46號)要求的實施方案,圍繞“推進健全立德樹人系統化落實機制、創新學前教育普惠性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體制機制”等內容,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著力破解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以“雙師型”隊伍建設為核心,允許職業院校教職工編制總額的20%不納入編制實名制管理,由學校自主聘用專業兼職教師,在中職學校設立正高級教師職務,吸引能工巧匠、技能大師走進職業院校。以山東與澳大利亞南澳州、德國巴伐利亞州、德國賽德爾基金會、德國手工業者協會、德國焊接協會等職業教育交流合作平臺為依託,培養符合我省企業海內外生產需求的本土化人才,鼓勵骨幹職業院校走出去。

目前,全省40%以上中職、50%以上高職成為省級以上規範化學校、示範校或特色名校;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總成績連續5年位居全國前3位;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平均每年為社會培養輸送技術技能人才90多萬名,培訓勞動力100多萬名,職業院校畢業生正成為產業大軍的主要來源和中堅力量。

三、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

不斷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實行人員控制總量備案管理,高校自主擬定校內教學、科研、教輔機構設置方案,自主制定崗位設置方案,自主安排執行用人計畫,自主公開招聘各類人才,自主開展職稱評聘,自主決定校內收入分配,目前省屬公辦本科高校全部完成了人員控制總量備案,普遍制定了人員編制和崗位核定方案、職稱制度改革方案、績效工資實施方案。在山東師範大學等9所高校進行了取消二級學院行政級別試點。實施“雙一流”和高水準應用型專業建設計畫,立項支援32個一流學科、100個重點專業。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10所高校被評為教育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學分制改革高校達到45所。科教融合發展實現重大突破,完成了省內燃機研究所併入山東交通學院、省化工研究院併入青島科技大學工作,整合組建了齊魯醫科大學(籌)和新的齊魯工業大學。

實施高校科研協同創新計畫,多管道投入35億元,產出經濟效益500餘億元;高校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16年我省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在省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中,獲獎數分別占總數的72.7%和75%,並囊括了全部一等獎。2017年,我省高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1556項,比2016年的1316項增長了18.28%;在全國社科基金立項中,山東財經大學的“理論經濟學”和“管理學”立項數均居全國高校第一,應用經濟學並列第二,創歷史最好水準。

四、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著力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

全面實施學區制,強校帶弱校改革,力求辦好群眾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深入實施《山東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全面推進中小學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義務教育實行免試就近入學制度,建立中學學業水準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作為全國第二批高考改革試點省份,認真梳理總結以往改革經驗,開展大量調查研究,充分結合山東實際,制訂了《山東省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方案》及11個配套文件,形成了“1+1+11”制度體系。實行以春季高考、夏季高考、高職院校單獨招生為主要形式的分類考試招生制度,實施本科高校綜合評價招生試點,為不同類型學生提供多元成才路徑。

大力促進考試招生錄取公平,全省統一劃線錄取,將本科一批、二批合併,2017年首次志願高校計畫完成率93.6%,考生志願滿足率90%;調整高考加分政策,取消了7個加(降)分專案;實施地方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專項計畫和職業院校招生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專項計畫,實現了農村及貧困家庭學生就讀重點本科高校、職業院校比例的雙提高。實施面向鄉鎮基層的免費師範生、醫學生教育,計畫3年招收千名免費醫學生、萬名免費師範生。啟動退役士兵單獨招生試點,首批錄取1300多人到高職院校特色專業就讀。2017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實現了高等教育由大眾化向普及化的跨越。

今後一個時期,我省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全面加強党的領導,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進一步鞏固和擴大“3+1”教育綜合改革成果。同時,結合我省實際,出臺貫徹落實《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辦發〔2017〕46號)要求的實施方案,圍繞“推進健全立德樹人系統化落實機制、創新學前教育普惠性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體制機制”等內容,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著力破解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