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執業藥師:持證上崗還要持證在崗

2018年1月5日, 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發佈通告, 公開存在“掛證”行為的16名執業藥師名單, 讓備受行業關注的打擊執業藥師“掛證”行動再次走進公眾視野。

2017年11月20日, 新華網報導了執業藥師“掛證”現象, 揭露藥店藥師證租賃黑色產業鏈, 引發媒體和公眾對“掛證”事件的思考和討論。

2017年11月22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佈通告, 公佈各地對執業藥師“掛證”行為的檢查情況, 並首次曝光了吉林、江蘇、安徽等12省份65個執業藥師的“掛證”行為。 通告稱, 之後將繼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 對於查實的“掛證”執業藥師和存在“掛證”行為的藥品經營企業, 依法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

隨後, 各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也紛紛開展整治行動, 曝光“掛證”行為。

輿情走勢和關鍵節點

以2017年11月20日~2018年1月9日為監測時間段, 執業藥師“掛證”事件相關輿情呈“波浪式”發展特徵, 分別於2017年11月23日、12月7日達到監測期兩個高潮。

1.新華網曝光執業藥師“掛證”亂象

2017年11月20日, 新華網發文對執業藥師“掛證”現象進行了報導。 人民網、央廣網、中國網等主流媒體轉載報導, 輿情開始發酵。

2.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曝光“掛證”名單

2017年11月22日, 國家食藥監總局曝光65位有“掛證”行為的執業藥師名單。 由於屬首次曝光, 因此, 引發媒體廣泛關注。

新華社以《食藥監總局亮劍“掛證”藥師 65人進“黑名單”》為題進行報導, 央視網、人民網等主流媒體, 中國財經網、金融界等財經類媒體轉載報導。 平面媒體則集中刊發評論性文章, 如《法制晚報》刊發的《“影子藥師”大量存在折射監管缺失》等。 微信平臺上, 中國食事藥聞、中國藥店等的發文閱讀量較高。 在微信平臺和新聞網站的共同推動下,

輿情熱度於2017年11月24日升至監測期峰值。

3.新華網建言獻策

2017年12月7日, 新華網發表評論, 從完善執業藥師誠信體系建設等方面對如何杜絕執業藥師“掛證”現象建言獻策, 引發其他媒體轉載。

媒體觀點

分析相關報導可見媒體的關注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被曝光的“掛證”執業藥師名單。 新華社刊發《食藥監總局亮劍“掛證”藥師 65人進“黑名單”》、微信公眾號“賽柏藍”推送《40天135名“掛證”執業藥師被曝光》等。

2.執業藥師“掛證”亂象及危害。 《北京晨報》刊文指出, 藥店“租證”賣藥, 影響了藥品零售企業的行業信譽, 威脅百姓的身體健康。 不少微信公眾號以《藥店“影子藥師”盛行, 已有人因此喪命!》為題, 轉發新華全媒視點的調查視頻。

3.評論並建言“掛證”治理。 《法制日報》發文稱, “影子藥師”的大量存在, 主要原因在於“租證”相比于給全職執業藥師開月薪要便宜很多。 《健康報》刊發文章認為, 應從執業藥師市場供需平衡上著力。

點 評

在此次事件中,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通告並曝光65個“掛證”執業藥師名單, 顯示了國家治理執業藥師“掛證”現象的決心和態度。

從媒介類型分佈來看, 由於該話題較為專業, 涉及面較窄, 因此, 輿論主陣地集中在新聞媒體平臺。 線民對此事討論熱情不高, 也反映出公眾對執業藥師仍存“陌生感”和“疏離感”, 並不能理解和體會執業藥師的重要性, 如有線民認為“感覺執業藥師作用不大, 藥店都是賣OTC和保健品”。

在近年的“安全用藥月”活動中,

執業藥師的宣傳都是活動重點之一, 公眾對執業藥師逐漸有了瞭解, 但還需要多角度、多形式的常態化宣傳, 讓公眾形成到藥店購藥認准執業藥師、諮詢執業藥師的意識。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 公眾對飲食用藥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 從公眾保護自身用藥安全的角度來講, 執業藥師“掛證”現象及監管部門對執業藥師“掛證”行為的整治都將會是輿論持續關注的焦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