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白果中毒該怎麼辦?

銀杏,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 銀杏出現在幾億年前, 是第四紀冰川運動後遺留下來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 現存活在世的銀杏稀少而分散, 上百歲的老樹已不多見, 和它同綱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滅絕, 所以銀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稱。 變種及品種有:黃葉銀杏、塔狀銀杏、裂銀杏、垂枝銀杏、斑葉銀杏等26種。

銀杏樹的果實俗稱白果, 因此銀杏又名白果樹。 銀杏樹生長較慢, 壽命極長, 自然條件下從栽種到結銀杏果要二十多年, 四十年後才能大量結果, 因此又有人把它稱作“公孫樹”, 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

是樹中的老壽星, 具有觀賞, 經濟, 藥用價值。

銀杏果俗稱白果, 它由肉質外種皮、骨質中種皮、膜質內種皮、種仁組成。 白果養生延年, 銀杏在宋代被列為皇家貢品。 日本有每日食用白果的習慣。 西方人耶誕節必備白果。 就食用方式來看, 銀杏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點、蜜餞、罐頭、飲料和酒類。

白果有祛痰、止咳、潤肺、定喘等功效, 但大量進食後可引起中毒。

不少朋友喜歡吃帶有白果的菜肴, 但是您知道如果白果中毒該怎麼辦嗎?

【白果中毒的毒理】

白果有毒成分是肉質及種皮中的白果酸, 種子及核仁中的白果二酚、白果酸。 白果毒吸收後損害神經系統, 出現先興奮後抑制症狀, 並損害末梢神經, 引起功能障礙。

白果酸和銀杏毒有溶血作用。 毒素溶于水, 通過腎臟排泄。

【白果中毒的臨床表現】

多在食後3~4小時內發病, 短者1小時, 長者14小時, 嚴重中毒者1~2日死於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神經系統病症狀:頭痛、頭昏、恐懼感、輕微響聲能引起抽搐, 口吐白沫、昏迷、瞳孔散大或縮小, 對光反射消失。 少數病例雙下肢弛緩性癱瘓, 觸覺、痛覺消失。 呼吸循環系統症狀:呼吸急促, 面色、口唇、指甲青紫, 脈細弱。 消化系統症狀:嘔吐、腹痛、腹瀉。

【白果中毒的診斷】

1、 有大量炒食或煮食白果的病史。

2、多見於兒童、進食白果後出現相應的神經、呼吸、循環系統症狀。

3、 實驗室檢查:①血白細胞總數及嗜中性粒細胞增高。 ②腦脊液檢查:腦壓升高, 細胞數目增多。

【白果中毒的急救處理】

①排毒:1、洗胃、導瀉。 凡進食白果6小時後洗胃無效2、輸液、利尿促進毒素排泄。

②對症:1、保持安靜, 避免聲、光刺激而引發劇烈抽搐發作, 發作抽搐給予鎮靜藥如魯米那、水合氯醛等。 2、 給予脫水劑, 防治腦水腫。 3.、積極搶救呼吸, 迴圈衰竭。 (實習編輯:悅木)

預防白果中毒主要是:白果不能生食, 熟食不能過量, 食時應去除綠色的胚。 教育兒童不可生食, 即使熟食也要煮透, 食量不可過多, 吃時要除去肉中綠色的胚。 採集時避免與種皮接觸。

白果內含有氫氰酸毒素, 毒性很強, 遇熱後毒性減小, 故生食更易中毒。 一般中毒劑量為10~50顆, 中毒症狀發生在進食白果後1~12小時。 為預防白果中毒, 不宜多吃更不宜生吃白果。

【白果食療作用】

1、抑菌殺菌:白果中含有的白果酸、白果酚, 經實驗證明有抑菌和殺菌作用, 可用於治療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白果水浸劑對各種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可止癢療癬。

2、祛疾止咳:白果味甘苦澀, 具有斂肺氣、定喘咳的功效, 對於肺病咳嗽、老人虛弱體質的哮喘及各種哮喘痰多者,

均有輔助食療作用。

3、抗澇抑蟲:白果外種皮中所含的白果酸及白果酚等, 有抗結核桿菌的作用。 白果用油浸對結核桿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 用生菜油浸演的新鮮果實, 對改善肺結核病所致的發熱、盜汗、咳嗽咯血、食欲不振等症狀有一定作用。 因此, 可用於治療肺結核。

4、止帶濁, 縮小便: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猥白果有收縮膀胱括約肌的作用。 對於小兒遺尿, 氣虛小便頻數, 帶下白濁, 遺精不固等病症, 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5、降低血清膽固醇, 擴張冠狀動脈:銀杏葉中含有莽草酸、白果雙黃酮、異白果雙黃酮、甾醇等, 近年來用於治療高血壓及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痙攣、血清膽固醇過高等病症都有一定效果。

今日推薦

【熊貓豆糯米粥】

1、熊貓豆、糯米浸泡2小時,紅棗洗淨。

2、將熊貓豆、糯米、紅棗一起放入砂鍋中,

3、一邊煮一邊用勺子攪拌,防止粘鍋,煮到邊軟爛粘稠即可

“米加豆等於吃肉”,是營養學上的一個經典搭配。米其實指的所有穀物,包括米和麵,比如米飯、粥、饅頭、麵條等;而豆則是指的豆類食品,包括黃豆、綠豆、紅豆,也包括它們做成的豆漿、豆腐乾、豆腐等。穀類中的賴氨酸較少,而豆類中較多;穀類中的蛋氨酸較多,豆類中較少。單吃哪一樣,它們的蛋白質都不是很好吸收,但是一搭配,蛋白質的吸收,跟肉的蛋白質一樣了。這就是:“米飯加豆等於吃肉”原理。

1、熊貓豆、糯米浸泡2小時,紅棗洗淨。

2、將熊貓豆、糯米、紅棗一起放入砂鍋中,

3、一邊煮一邊用勺子攪拌,防止粘鍋,煮到邊軟爛粘稠即可

“米加豆等於吃肉”,是營養學上的一個經典搭配。米其實指的所有穀物,包括米和麵,比如米飯、粥、饅頭、麵條等;而豆則是指的豆類食品,包括黃豆、綠豆、紅豆,也包括它們做成的豆漿、豆腐乾、豆腐等。穀類中的賴氨酸較少,而豆類中較多;穀類中的蛋氨酸較多,豆類中較少。單吃哪一樣,它們的蛋白質都不是很好吸收,但是一搭配,蛋白質的吸收,跟肉的蛋白質一樣了。這就是:“米飯加豆等於吃肉”原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