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命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

文:靜怡苑•心靈樂園

總是說, 順緣悅意對境令我們增上貪執, 沉迷其中, 而魔障違緣令我們身心痛苦, 從而冷靜思考人生真相,

一定程度上會打破貪執, 產生出離。 而且對境越嚴厲, 越告訴我們, 向外求行不通, 想不痛苦, 就必須向內求, 調伏自心。 看佛法融入生活中的程度, 是當怨敵魔障違緣到來時, 我們只是在理上懂了, 能不能很好地運用呢?

人生不如意, 十有八九

這十幾年, 在與病魔為伴的歲月裡, 感覺自己就是裝模作樣的佛教徒, 一絲不苟的患者。

這些年總是舊病未去, 又添新病, 曾經三種重病海陸空三棲轟砸, 從二十幾歲到三十幾歲人生最富有活力的時光, 全部祭獻病魔了。 可想而知, 對人生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前後的落差十分巨大, 只有痛苦, 沒有快樂, 並且感到很孤獨, 孤獨到想養一隻小貓小狗, 在病魔違緣的不斷強力侵蝕下,

堅持了六七年的時間, 當第三種病降臨的時候, 終於扛不住開始抑鬱了, 後來形容, 就是每天心上像壓了一塊大石頭, 透不過氣來, 走在陽光明媚的春日裡, 卻感到整個世界烏雲密佈。

身體疾病未去, 心理又淪陷, 這樣下去, 人生已經走到絕境了, 每天痛苦不堪, 渾渾噩噩, 猶如行屍走肉, 想到再也無法報父母恩, 無法回報朋友們這些年的不離不棄鼎力相助, 無法幫助眾生, 活得沒有任何意義, 有一天終於下定決心, 不能再繼續了, 必須要走出來, 絕地反擊。

重新審視人生的起落變化, 審視各種境遇和現象背後的規律, 不可避免的涉及諸行無常。 那時常思維, 諸法因緣生, 諸法因緣滅。 法不孤起, 仗緣而生。 因緣所生的法, 皆是暫時,

虛幻的, 如同泡影一觸即滅。 我們暫時所擁有的一切全是從因緣借來的。 隨因緣而聚合離散。

佛說:“世間無一法可依靠。 ”如果發自內心認同無常, 就會打破自我的一切設定。 接納所有的遭遇和變故。 尊重事實, 尊重緣起。 其實, 無常才是正常。

無常、走出去沒那麼糟糕

吉祥比丘尼公案, 學過後很有感觸, 我們原本天真的以為, 一切不幸不會降臨, 擁有的美好會繼續, 而且還要追求更多的美好。 但是無常告訴我們, 這是一廂情願, 一場大病能讓你看清整個世界的真相。

我們健康時, 具有魅力時, 會有很多人喜歡你, 但是當你因為病魔變得面目全非時, 一切都會離你而去。 生病後深深體會到這些。 其實貪執愛情, 是因為無常沒有入心, 覺得不幸和變故是別人的事情, 輪回過患也沒有學好, 覺得世間尚有安樂可以追求和擁有。 無常乃至整個四轉心法道理都不難, 難在有沒有聯繫自身, 有沒有融入內心。

決定走出抑鬱時, 開始對無常深入而細緻的思維, 在我身體上一共三種疾病。

得第一種病時就覺得很不幸, 很痛苦, 可是當第二種病降臨一個時期後, 會莫名覺得其實只是得了第一種病也挺好的啊, 沒那麼了不起的。 開始接納第一種病。 但是無法接納目前的第二種病。 等後來第三種病降臨時, 這個模式是一樣一樣的。

開始覺得患第一和第二種病, 也沒那麼糟糕嘛, 又把第二種病接納了, 但是第三種病沒有接納。 這個時候就發現問題了, 接納總是滯後逆境一步, 所以我們總是在抗拒逆境。 而欲望總走在順境前面, 所以總不滿足順境。

思維到這裡, 忽然警醒了, 為什麼不能調整到同步呢?當下接納啊, 當下滿足啊。 何必等到第四病出現時才接納現在患三種病的處境呢。 誰敢肯定不會出現第四病呢, 這就是無常啊,其實,總生病的人,有些悟性,或許就能體悟這個道理,如同史鐵生,在不斷患病後,總結出,在每一種災難前面都可能加一個更字,是的,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我們凡夫心理,總是在失去的越多時,才驀然發現自己曾經擁有的那麼多。趕緊終止這種心理模式吧。不要等到再次失去的時候,方才覺得現在也挺好,如此思維之後,便開始真正接納了,雖然生活談不上多美好快樂,但是內心不再動盪糾結了。

得病後思維無常的兩種受益:

一、不論發生任何變故,都可以接納,因為這就是無常。

二、不論當下多糟糕,都會珍惜,因為還可能比這更糟糕,因為將會發生無常。

體會無常,會接納一切對境,內心安定下來,那麼修行內觀禪修後,進一步的觀照念頭,內心便感到了寧靜,和幾分自在。我以前的念頭不是批判過去,就是擔心未來。現在念頭再出現,只是觀照而已,像一個旁觀者,不分析評判,不分別取捨,只是看著它,看這些念頭來來去去,就像站在天橋上看下麵的車水馬龍。

因為,沒有肯定,也沒有批判,每個念頭都沒有賦予認同或抗拒的能量,所以念起就消了,然後是下一個其他的念頭升起,沒有一個念頭滯留,固著,如果換做以前那麼就是,第一念病了,第二念怎麼病的,第三念有些地方自己沒注意到,治療方案也不對,第四念怎麼這麼大意這麼差勁呢,第五念都是自己的問題,第六念這輩子完蛋了,第七年可能又繞回來了,你咋這麼大意差勁呢,這樣產生一系列的後續念頭,糾纏在一起。

不過這種內觀禪修的境界是暫時,就像上師說的,沒有打好基礎,這種境界不穩固,當時有抑鬱負面念頭和情緒的逼迫,因此經常處在內觀之中,而當走出抑鬱,不到半年的時間,這種內觀的狀態就基本消失了,後來只遺留下經常覺察起心動念的意識,但是沒有之前進行觀照的力度。所以學習加行特別重要,尤其四轉心法的修行,這樣會使修行的狀態更穩固。

走出抑鬱之後,所有的對境都變得雲淡風輕,再看這個世界依舊能感知鳥語花香,但是內心變得沉靜了,極少生氣,沒有太明顯的負面情緒。其中的一個病,早期肝硬化,也奇跡般痊癒了,肝臟完全是光滑的,醫生檢查時都難以置信。

這個並不是說我的根基有多好,而是違緣越嚴厲,越提醒你必須進行內在的改變。

其實,每種疾病每種災難和變故降臨的背後,都隱含著一次心靈重組與完善的契機,就看你能否發現並抓住。而痛苦與自在之間,只是相隔一個轉身的距離,就看你是否醒悟並願意轉身。

作為修行人來說,人生的每一種苦都是有價值的,苦的背後隱含著通往真正安樂的途徑。所以感恩違緣魔障和痛苦。

當然,並不是經歷痛苦,就會放得下,這裡有個容易混淆的問題,厭世心和出離心。

不少人也厭離世間,那種厭離的情緒很強,對這個世界帶著一股抗拒和對立,但卻不是真正的出離心。

因為這種厭世心,並沒有看破世間的真相,依舊存在很強的貪執,之所以厭世是因為對這個世界抱有很大希望但結果卻是嚴重失望,所以帶著情緒,內含煩惱。

但出離心完全不同,和擁有還是失去都沒有關係,因為看破了世間痛苦和無實義的真相,即使擁有很多,也知道虛幻性,即使失去也不會糾結抗拒,因為出離了對輪回的貪執,所以心比較清靜。從厭世心到到出離心,需要深入思維四轉心法的過程。

無苦不出離、以收禮物的心態面對痛苦

對輪回過患中,病苦的體會很多,病苦久了也會體會到一些老苦,同時伴隨愛別離苦,無可奈何花落去,終究是把握不住的。繼而就會有求不得苦,病的嚴重時內心十分無助,在最初的幾年裡特別渴望得到愛。

求而不得,苦上加苦,這是苦苦,當然還有壞苦和行苦。想起吉祥比丘尼患麻風病後眾人嫌棄而去寂靜地苦修的公案,聯繫自己,病沒那麼重,根基也沒那麼好,對這個世界只要還能看見一線希望,就想拼命去抓取,越得不到越想得到。

然而當殘酷現實將自己弄得遍體連傷後,冷靜下來,便深刻認識到向外求而不得,那麼唯一只有轉而向內求、所以還是要感恩曾經的傷害和痛苦。六祖曾說過:“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眾生都是因為匱乏才需要愛。那麼只要開發內在寶藏,感受到內在的豐足後,我們就不再需要從外界,去尋求完全不可控不可靠的愛了。

通過修內觀,漸漸地感受到一點點內在的廣闊和富足。有一個對比,以前在大街上看見情侶,女的漂亮氣質不錯,男的一看不咋地,內心會不平衡。

但通過內觀,處在念起即覺,心不隨念走的狀態下,感受到來自內在的甯和豐富後,這個時候,不再去分別,而是起一絲柔軟,真切的祝福他們幸福,不要有傷害。

大體看破愛情的虛幻無常後,心裡就有個願望。就是自己沒有得到的愛,希望同我一樣的人能得到。為什麼眾生在最需要愛時得不到愛,因為你最需要,恰是最落魄時,你需要別人,別人不需要你啊。

所以,那時內心生起一個志向,願我突破人性的弱點,去愛那些特別渴望愛但是沒人愛的人。世間愛情的我愛你,是因為我需要你。那麼,我想變成我愛你,是因為你需要我。

在過去的兩年裡,我經常在網路上做公益心理諮詢,有個比我處境更糟糕的女生出現了,患癌症和嚴重抑鬱症,諮詢一段時間後脫離諮詢模式,然後開始依戀,每天打幾次電話,都是滿滿的負能量,煩不煩呢?

確實煩,但是你能推拒嗎?

不能的。

我承諾我給不了你要的那種激情式的愛情,但我會在你需要我時一直陪伴你。在那段時期,不論我正在做什麼,只要電話打來,必須馬上接,而且必須陪著聊到盡興,而且不能顯露出不耐煩,否則她會更焦慮更抑鬱。

做起來確實很難,很累,以至於留下一些心理陰影,現在對疏導抑鬱患者很打怵,但是看見她,就像看見自己曾經的影子,是的,這個時候你身體和心理都病了,沒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了,沒有人願意愛你,相反如果是你光彩照人,會有許多人環繞著,因為對你有貪愛,那麼付出再多也義無反顧,但是想想,這樣的愛完全是一種自私。這就是凡夫人的心理,人性的弱點,世間缺乏大愛的原因所在,所以即使身心俱疲我也要堅持下去,我要突破它。

陪伴了幾年之後,通過不斷開導,分析愛情真相,她對愛情的那種餓鬼式的渴求狀態慢慢平息下來。凡夫愛都屬於餓鬼愛,源於貪執,只是程度不同罷了。本質是一樣的。

這裡主要說的不是說明自己做的好,而是因為自己曾經遭受痛苦的經歷,容易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要像愛自己那樣去愛別人。這都是違緣和痛苦的恩德。令人欣慰的是,前不久她開始陪伴另一個比她曾經還嚴重的抑鬱患者,也是每天要接聽幾個電話,也在開導別人。

經歷了這些之後,對違緣幾乎沒有什麼抗拒,甚至有些親和感,它是修行的增上緣,是上師送給你的禮物,因為你沒有面對違緣和逆境的能力時,遇見便被困住,在裡面掙扎,沉淪。

上師善巧地送給你禮物,讓你不斷地與違緣逆境鬥爭,什麼時候它不影響你了,內心平和了,功課才圓滿。好比上師為你提供一個功力比你強大許多的陪練,每天不停地虐你,你不強大起來就挨打、就很痛,逼迫你成長進步,慢慢地發生蛻變。

無苦無出離,感恩違緣的相伴。

這就是無常啊,其實,總生病的人,有些悟性,或許就能體悟這個道理,如同史鐵生,在不斷患病後,總結出,在每一種災難前面都可能加一個更字,是的,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我們凡夫心理,總是在失去的越多時,才驀然發現自己曾經擁有的那麼多。趕緊終止這種心理模式吧。不要等到再次失去的時候,方才覺得現在也挺好,如此思維之後,便開始真正接納了,雖然生活談不上多美好快樂,但是內心不再動盪糾結了。

得病後思維無常的兩種受益:

一、不論發生任何變故,都可以接納,因為這就是無常。

二、不論當下多糟糕,都會珍惜,因為還可能比這更糟糕,因為將會發生無常。

體會無常,會接納一切對境,內心安定下來,那麼修行內觀禪修後,進一步的觀照念頭,內心便感到了寧靜,和幾分自在。我以前的念頭不是批判過去,就是擔心未來。現在念頭再出現,只是觀照而已,像一個旁觀者,不分析評判,不分別取捨,只是看著它,看這些念頭來來去去,就像站在天橋上看下麵的車水馬龍。

因為,沒有肯定,也沒有批判,每個念頭都沒有賦予認同或抗拒的能量,所以念起就消了,然後是下一個其他的念頭升起,沒有一個念頭滯留,固著,如果換做以前那麼就是,第一念病了,第二念怎麼病的,第三念有些地方自己沒注意到,治療方案也不對,第四念怎麼這麼大意這麼差勁呢,第五念都是自己的問題,第六念這輩子完蛋了,第七年可能又繞回來了,你咋這麼大意差勁呢,這樣產生一系列的後續念頭,糾纏在一起。

不過這種內觀禪修的境界是暫時,就像上師說的,沒有打好基礎,這種境界不穩固,當時有抑鬱負面念頭和情緒的逼迫,因此經常處在內觀之中,而當走出抑鬱,不到半年的時間,這種內觀的狀態就基本消失了,後來只遺留下經常覺察起心動念的意識,但是沒有之前進行觀照的力度。所以學習加行特別重要,尤其四轉心法的修行,這樣會使修行的狀態更穩固。

走出抑鬱之後,所有的對境都變得雲淡風輕,再看這個世界依舊能感知鳥語花香,但是內心變得沉靜了,極少生氣,沒有太明顯的負面情緒。其中的一個病,早期肝硬化,也奇跡般痊癒了,肝臟完全是光滑的,醫生檢查時都難以置信。

這個並不是說我的根基有多好,而是違緣越嚴厲,越提醒你必須進行內在的改變。

其實,每種疾病每種災難和變故降臨的背後,都隱含著一次心靈重組與完善的契機,就看你能否發現並抓住。而痛苦與自在之間,只是相隔一個轉身的距離,就看你是否醒悟並願意轉身。

作為修行人來說,人生的每一種苦都是有價值的,苦的背後隱含著通往真正安樂的途徑。所以感恩違緣魔障和痛苦。

當然,並不是經歷痛苦,就會放得下,這裡有個容易混淆的問題,厭世心和出離心。

不少人也厭離世間,那種厭離的情緒很強,對這個世界帶著一股抗拒和對立,但卻不是真正的出離心。

因為這種厭世心,並沒有看破世間的真相,依舊存在很強的貪執,之所以厭世是因為對這個世界抱有很大希望但結果卻是嚴重失望,所以帶著情緒,內含煩惱。

但出離心完全不同,和擁有還是失去都沒有關係,因為看破了世間痛苦和無實義的真相,即使擁有很多,也知道虛幻性,即使失去也不會糾結抗拒,因為出離了對輪回的貪執,所以心比較清靜。從厭世心到到出離心,需要深入思維四轉心法的過程。

無苦不出離、以收禮物的心態面對痛苦

對輪回過患中,病苦的體會很多,病苦久了也會體會到一些老苦,同時伴隨愛別離苦,無可奈何花落去,終究是把握不住的。繼而就會有求不得苦,病的嚴重時內心十分無助,在最初的幾年裡特別渴望得到愛。

求而不得,苦上加苦,這是苦苦,當然還有壞苦和行苦。想起吉祥比丘尼患麻風病後眾人嫌棄而去寂靜地苦修的公案,聯繫自己,病沒那麼重,根基也沒那麼好,對這個世界只要還能看見一線希望,就想拼命去抓取,越得不到越想得到。

然而當殘酷現實將自己弄得遍體連傷後,冷靜下來,便深刻認識到向外求而不得,那麼唯一只有轉而向內求、所以還是要感恩曾經的傷害和痛苦。六祖曾說過:“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眾生都是因為匱乏才需要愛。那麼只要開發內在寶藏,感受到內在的豐足後,我們就不再需要從外界,去尋求完全不可控不可靠的愛了。

通過修內觀,漸漸地感受到一點點內在的廣闊和富足。有一個對比,以前在大街上看見情侶,女的漂亮氣質不錯,男的一看不咋地,內心會不平衡。

但通過內觀,處在念起即覺,心不隨念走的狀態下,感受到來自內在的甯和豐富後,這個時候,不再去分別,而是起一絲柔軟,真切的祝福他們幸福,不要有傷害。

大體看破愛情的虛幻無常後,心裡就有個願望。就是自己沒有得到的愛,希望同我一樣的人能得到。為什麼眾生在最需要愛時得不到愛,因為你最需要,恰是最落魄時,你需要別人,別人不需要你啊。

所以,那時內心生起一個志向,願我突破人性的弱點,去愛那些特別渴望愛但是沒人愛的人。世間愛情的我愛你,是因為我需要你。那麼,我想變成我愛你,是因為你需要我。

在過去的兩年裡,我經常在網路上做公益心理諮詢,有個比我處境更糟糕的女生出現了,患癌症和嚴重抑鬱症,諮詢一段時間後脫離諮詢模式,然後開始依戀,每天打幾次電話,都是滿滿的負能量,煩不煩呢?

確實煩,但是你能推拒嗎?

不能的。

我承諾我給不了你要的那種激情式的愛情,但我會在你需要我時一直陪伴你。在那段時期,不論我正在做什麼,只要電話打來,必須馬上接,而且必須陪著聊到盡興,而且不能顯露出不耐煩,否則她會更焦慮更抑鬱。

做起來確實很難,很累,以至於留下一些心理陰影,現在對疏導抑鬱患者很打怵,但是看見她,就像看見自己曾經的影子,是的,這個時候你身體和心理都病了,沒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了,沒有人願意愛你,相反如果是你光彩照人,會有許多人環繞著,因為對你有貪愛,那麼付出再多也義無反顧,但是想想,這樣的愛完全是一種自私。這就是凡夫人的心理,人性的弱點,世間缺乏大愛的原因所在,所以即使身心俱疲我也要堅持下去,我要突破它。

陪伴了幾年之後,通過不斷開導,分析愛情真相,她對愛情的那種餓鬼式的渴求狀態慢慢平息下來。凡夫愛都屬於餓鬼愛,源於貪執,只是程度不同罷了。本質是一樣的。

這裡主要說的不是說明自己做的好,而是因為自己曾經遭受痛苦的經歷,容易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要像愛自己那樣去愛別人。這都是違緣和痛苦的恩德。令人欣慰的是,前不久她開始陪伴另一個比她曾經還嚴重的抑鬱患者,也是每天要接聽幾個電話,也在開導別人。

經歷了這些之後,對違緣幾乎沒有什麼抗拒,甚至有些親和感,它是修行的增上緣,是上師送給你的禮物,因為你沒有面對違緣和逆境的能力時,遇見便被困住,在裡面掙扎,沉淪。

上師善巧地送給你禮物,讓你不斷地與違緣逆境鬥爭,什麼時候它不影響你了,內心平和了,功課才圓滿。好比上師為你提供一個功力比你強大許多的陪練,每天不停地虐你,你不強大起來就挨打、就很痛,逼迫你成長進步,慢慢地發生蛻變。

無苦無出離,感恩違緣的相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