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漫談|為什麼城裡水果賣那麼貴,鄉下果農的水果便宜卻常滯銷?

"聆聽三農, 感悟中國"

點擊上方"三農中國"可以訂閱哦!

日常生活中,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好多水果因這樣那樣的原因滯銷, 甚至爛在地裡, 但城裡的市場價格並沒有因此大幅降低, 甚至還高得出奇。 為什麼地頭價和市場價有如此之大的差距?價格傳導的機制出了什麼問題嗎?有請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 帶來今天的農經漫談。

現在正是冬天最冷的時候, 在北方, 要想買到新鮮的水果, 就得花大價錢。 表面上來看, 水果的售價高, 對於果農朋友來說是好事。 但實際上咱們各方面走訪一下就會發現, 城裡水果的售價的確是高了, 可是果農朋友們的收入未必就因此得到了提高。 就在這兩天, 我看到一條新聞說, 安徽合肥有8萬斤的金果梨滯銷。 而類似農產品滯銷的情況, 每年都多會在好多地方發生。

這就帶來一個疑問:咱們知道, 價格是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

所以, 供不應求和滯銷並不應該同時發生, 那為啥現在出現了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呢?問題其實出在了供需對接的環節。

對於糧食生產來說, 連塊成片的種植方式已經成為常態。 在糧食的主產地, 糧庫糧站很完善, 供求對接很順暢。 但是對於水果來說, 情況則不同。 各種水果的產地分佈、市場需求、種植方式千差萬別。 所以目前而言, 果農和市場的對接還需要通過很多的環節。 從地裡摘下的果子, 很可能得經過好幾個中間人才能最終到市場上, 而這樣一個傳遞的過程, 不僅有可能推高水果的售價, 而且還可能影響到水果的品質和銷售時機。

對於不少果農朋友來說, 水果種植通常都是一家一戶自己拿主意,

規模小, 抗風險能力低、沒有議價能力, 就成了果農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一旦水果收購商那邊的情況出現了變化, 比如說好的收購價不算數了, 甚至惡意壓價, 那就有可能讓果農辛苦了一年, 賺不下錢, 甚至會因為滯銷而血本無歸。 另一方面, 大型的商業機構也沒法和單個的果農進行對接。 供貨量太小, 可能今天有明天就賣完了。 這樣也不符合商業機構的利益。

之所以一邊是水果高價, 一邊是水果滯銷, 解決問題的關鍵應該還是如何建立一套穩定長效的資訊溝通機制。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 我們經常會在網上看到各地農產品滯銷的消息, 而且這些消息很快就能帶來大量的客商。 但是用這種方式只能解決單個問題, 而解決水果滯銷的問題, 需要一個完整的機制。

從果農朋友的層面而言, 相互聯合、擴大規模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有了品質合格, 供應穩定的水果, 供求對接才有了基礎, 規模擴大所帶來的議價能力也讓咱們有更好的選擇空間。

同時,

咱們果農朋友也需要在商業領域有所建樹。 土生土長的代理人, 才能明白咱們果農朋友的利益所在, 對那些有商業頭腦的果農朋友來說, 在商業流通上多多探索, 也是一項重要的機遇。 這不僅能夠拓展自己的事業, 而且也能夠給鄉親們謀福利。

當然, 對於一些水果的重要產地來說, 管理部門出面來推廣當地的產品, 也是必要的舉措。 總之, 水果滯銷是市場流通出了問題, 如果各方面能夠在市場當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式, 然後大家坐下來一起探索最佳解決方案, 這就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運營機制。

記者編輯:紀翔

統稿編輯:紀翔

記者編輯:紀翔

統稿編輯:紀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