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女博士被騙85萬,大學生受騙只是因為“社會經驗”不足嗎?

29歲博士畢業, 饒源是優秀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的代表。 然而, 最近這場電信詐騙案件中, 一共把85萬元打入四個所謂的國家帳號, 後來人都聯繫不上了, 才發覺自己上當。 她曾經拿過兩個國家獎學金, 平常生活節省, 3年存了十幾萬元, 如今所有錢都被騙走了, 現在還貸了幾十萬塊, 實在太悲催了。

騙子固然可惡, 科研人員的單純也顯露無疑。 饒源說, 自己這10年來都泡在實驗室, 生活圈子有限, 她對新聞八卦沒有興趣, 她的微信朋友圈功能是關閉的。 而曾經驚動全國的“徐玉玉”電信詐騙案, 她更是從來沒有聽說過, 她自稱社會經驗很少, 錯誤很低級。

大學生受騙豈能歸因於“社會經驗”。 2016年的徐玉玉事件和2017年的李文星之死, 掀開了中國大學生受騙亂象的冰山一角。 其實, 在各色社會新聞中, 類似“貧困女大學生被騙幾千元, 不敢告訴家人痛不欲生”等新聞, 屢見不鮮。

自古以來受騙這件事, 要麼是心善, 要麼是心貪, 要麼是見識太少。 據調查, 大學生上當受騙的原因, 大多由於缺少社會經驗與辨別能力。

大學生之所以會被騙, 正是因為現在不少學生知識學歷很高, 社會常識卻瞭解不多, 以至於“突然”走進社會, 就不知所措。 經驗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但經驗也未必需要親身體驗才能獲得。 面對騙術的“轉型升級”, 天性良善自然無可原罪, 社會經驗更不是個筐, 強化教育引導、提升防騙能力, 大學生才不至於成為上當受騙的重災區。

書本上的知識都是死的, 實踐交流才會有成果。 在學校實踐課中, 可以試一試把學到的知識和理論聯繫實際, 可以與各類人群交流、碰撞, 能夠在多元文化和價值觀中親身體驗、歷練, 能夠更多地培養愛、善良、懷疑態度和獨立思考能力。

看書學習開闊眼界, 社會實踐則是“用自己耳朵聽、用自己頭腦思考、用自己雙手創造”, 後者對於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來講尤為重要。

建議大學生做一些現實生活的項目來體驗和實踐,

與身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拉近與真實社會的距離。 社會項目實踐成為不可或缺的“必修課”, 這不僅是為畢業做準備, 更是為人生打基礎。 零點校園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一個舞臺, 助力大學生打造智慧校園, 是大學生的堅實後盾。

大學生社會實踐,

你可以申請成為零校的站長, 積累社會實踐經驗, 豐富大學生活。 經歷也是一種財富, 世界那麼大, 你不來, 怎麼知道你牛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