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佛造像發力 這段市場上升期給出哪些信號?精品可送保利翰海

保利瀚海除了瓷器字畫, 也徵集竹雕木雕佛像等, 以及珠寶手錶等貴重精品, 歡迎藏友有需要聯繫。

本公司專業承接徵集北京保利瀚海2018年春拍藏品, 美國繆斯拍賣藏品, 必須經過我們和保利的初審複審, 要求明清官窯精品, 字畫古籍。

提前說幾點, 徵集只徵集明清官窯, 字畫古籍等精品

送的就是你知道那個保利瀚海, 不會忽悠你送亂七八糟的香港保利香港瀚海之類的

需要經過我們和保利瀚海的初審才行

有較低費用, 無流拍費, 無鑒定費, 送不進去全額退款。

本人不代表我個人送, 是代表我們公司送,

有正規資質合同, 如果不放心, 歡迎去警察局備案。

別自己不能送就聲稱所有人都不能送, 謝謝。 有想瞭解詳情, 歡迎關注小編會回復

從本季春拍的資料統計看, 瓷器雜項板塊成為此次的“三足”前鋒, 除去瓷器板塊外, 最大的“推手”當屬佛教藝術品。 從近年的市場反映看, 佛造像的熱度的確保持在一個“穩中有升”的狀態, 並一躍成為當前市場的新寵之一。 不管是業內藏家還是業外大眾, 都對佛教藝術品投入了不少的關注度。

本季亮點佛造像

2017年春拍部分佛教藝術品板塊成交概況 (資料來源製圖:雅昌藝術網)

佛教藝術板塊已經成為瓷雜板塊強有力的支撐點。 佛教藝術板塊從2011年開始呈現明顯出漲勢, 2011年春拍的市場成交額只有4億元,

而到2015年秋到2016年秋中間的三次大拍是直線上升階段, 從約8.3億元提至12.29億元的成交總額。 近三年中持續上升的趨勢, 在各大拍行推出的佛教藝術專場表現中可見一斑。

佛造像 2017年春拍成交價格TOP 10 (資料來源製圖:雅昌藝術網)

回顧本季的佛造像TOP榜單,

拔得本季頭籌就是這尊900年歷史的黑石世尊觀音像。

3月, 紐約洛克菲勒廣場。 紐約佳士得2017紐約亞洲藝術周春季拍賣會上, 一尊印度東北部帕拉時期十二世紀黑石世尊觀音像以2180萬美元落槌, 2466.35萬美元, 約合1.67億人民幣的成交價創下印度及南亞工藝精品的世界拍賣紀錄。 登時, 這位紐約佳士得天價“女神”, 便刷爆了朋友圈, 現場藏家紛紛前去跟這位女神合影。 本場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工藝精品專場成交總額高達到2613.975萬美元, 成家率達78%。

印度東北部帕拉時期十二世紀黑石世尊觀音像 局部 成交價:2180萬美元

這是一尊擁有900年歷史、來自印度東北部、由原塊黑石雕琢而成的佛像。 此像高58英吋(約147釐米), 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除了其品質和尺寸, 這尊佛像的出處同樣顯赫。 據佳士得部門專家Leiko Coyle介紹:這尊佛像自1976年一直為歐洲私人藏家所有, 40年來未曾曝光。 此前, 這件傑作屬美國首批印度藝術藏品之一, 1922年, 佛家研究專家Ananda Coomaraswamy在波士頓美術館創立了此系列。 雖然觀音形象為男性,

但地位等同中國的觀音甚或是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 Coyle亦透過坐像的不同特徵確認其神明身份, 如安臥於其冠中心點後方的小坐佛以及在其左肩綻放的蓮花。

紐約蘇富比2017紐約亞洲藝術周春季拍賣會中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藝術品專場, 超過一般以上的拍品是最高估價以上成交。

5月31日,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佳士得香港2017春拍“妙相圓明–佛教藝術精品”正式舉槌。 佳士得在本季香港拍賣中推出一件揉合尼泊爾風格與西藏本土特色的鎏金銅嵌銀釋迦牟尼佛坐像以諮詢價上拍, 最終以4400萬港幣落槌。 5094萬港幣成交。

西藏十三/十四世紀的鎏金銅嵌銀釋迦牟尼佛坐像 成交價:5094萬港幣

此尊造像的尼泊爾特點在面部表現最為突出:比如輕挑的眉毛、額寬下頦窄,豆莢狀的眼睛,表情柔和。但是其白毫用綠松石,下頦正中的突出部分較為突兀則顯示出西藏的審美特點。

像底部有封底銅板,上面刻有八瓣蓮花,蓮花頭部的卷花紋呈明顯的不對稱形式,這是在14世紀夏魯寺壁畫中經常可以看到的,也可證明二者年代相當接近。根據X 光成像照片,在身體下部的空腔內有小經卷排列的裝藏痕跡,這一做法也僅見於西藏。

視線轉移回大陸,繼香港之後,北京春拍火熱開啟。

率先開槌的北京保利2017年春拍上,“自在菩提——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場集中推出了四件丹薩替風格的佛造像,14-15世紀大隨求佛母以估價待詢形式上拍,800萬元起拍,現場買家直接叫價至2000萬元,後經過多輪激烈競價,最終以3450萬元成交,拔得本場頭籌,同時也是本季北京保利古董珍玩板塊成交之冠。

大隨求佛母表現了西藏丹薩替造像鮮明的風格特點,屬於丹薩替寺舍利靈塔上供奉的佛像。佩飾上都嵌有各種寶石,十分繁複,而鑲嵌寶石是藏傳佛教造像的傳統特色,但在繁複和講究的程度上歷史上沒有超過丹薩替造像的。

大隨求佛母像 成交價:3450萬元

那迦龍王 14世紀; 四供養天女雕刻飾板 14-15世紀; 雙身四臂上樂金剛14世紀

另外的三件,14世紀那迦龍王,四供養天女雕刻飾板以及一尊雙身四臂上樂金剛,分別以276萬元、293.25萬元、138萬元成交。

丹薩替寺歷史上興建了十餘座舍利靈塔,它們大多為銅鍍金塔,少數為銀塔。1966年由於丹薩替寺遭到毀壞,這些舍利塔皆無一倖免。20世紀80年代至今,一些丹薩替寺座主舍利靈塔上的佛像和雕塑殘件逐漸被識別,散佈於世界各地公私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手中。

那迦龍王 14世紀; 四供養天女雕刻飾板 14-15世紀; 雙身四臂上樂金剛14世紀義大利攝影

北京保利中國古董珍玩部總經理李移舟在拍賣後表示,“此次的四尊丹薩替風格佛造像,尤其是大隨求佛母可以說是一件經典之作。丹薩替寺早年受到嚴重破壞,所以遺存保留下來的很少,品相完整的更是極少,因此這樣的珍貴佛像一旦出現在市場,成交價都會比較高。”

“近年來,隨著大家對佛教藝術品的關注增多,佛造像從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到蒙古風格、東北印度、尼泊爾逐步向著稀缺性品類和風格轉移,這和之前只局限在宮廷禦制不同,一方面說明藏家對於佛教藝術、喜馬拉雅文化認識的推進,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藏家的成熟度和市場相連,藏家在個人收藏體系也是一種擴大,比如對唐卡、法器這類藝術品也會有一些觸及。”

丹薩替是目前受行家青睞和藏家追捧的佛像藝術品種之一,此外還有藏傳佛教藝術的官方作坊雪堆白。最為著名的收藏大行則是安思遠以1200萬美元天價整體購得克利斯蒂安•休曼的“泛亞收藏”。“泛亞收藏”在1960年代開始建立,在1970年代末藏品數量達到1600件,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喜馬拉雅、與東南亞藝術收藏。

一代傳奇藏家 安思遠 (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

安思遠購得後,“泛亞收藏”中的藏品陸續四散全球。接手後的同年12月安思遠與紐約佳士得聯合推出了一場泛亞收藏拍賣專場,堪稱世界博物館級別藏品一場盛會,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如今被收藏在諸如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克裡弗蘭博物館及法國吉美博物館等世界各地博物館中。

尼泊爾十三世紀鎏金銅觀音立像; 西藏十一/十二世紀銅瑜伽士坐像

2015年3月,最後的18件安思遠藏“泛亞收藏”現身紐約佳士得拍場。這18件拍品最終成交17件,成交總額達2203.1萬美元。其中一件尼泊爾十三世紀鎏金銅觀音立像以720萬美元落槌,成交價822.9萬美元,超最低估價4倍。(拍前估價:2,000,000-3,000,000美元)創尼泊爾雕塑拍賣的世界紀錄,買家為亞洲私人藏家。另一件西藏十一/十二世紀銅瑜伽士坐像以486.9萬美元成交,創西藏雕塑拍賣的世界紀錄,被著名藏家劉益謙拿下。

西藏17世紀大成就者薩惹哈組像 成交價:724.5萬元

中國嘉德此次推出的一件西藏17世紀大成就者薩惹哈組像就是出自安思遠的“泛亞收藏”,佛像曾在1982年紐約佳士得亮相,時隔35年再次現身拍場,據故宮博物院專家羅文華介紹,目前所知同類成就者像,僅此一件。最終現場以超過最高估價的724.5萬元成交。

西藏11-12世紀合金銅釋迦牟尼佛站像 成交價:5865萬元

中國嘉德2017春拍“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專場,86件拍品成交總額為9223萬元,成交率為88%。作為重點拍品的西藏11-12世紀合金銅釋迦牟尼佛站像以800萬元起拍,5100萬元落槌,加傭金以5865萬元成交,位列本季TOP榜單第二位。

這尊釋迦佛像高度接近一米,合金黃銅鑄造,造像風格典型承襲了薩爾那特石雕的特徵。雖然佛像體型巨大,但是鑄胎極薄,只有一毫米不到的厚度,這種精度的鑄造水準只有失蠟法能夠達到。在細節方面有著濃郁的帕拉味道,又明顯受到尼泊爾風格的影響。

清乾隆紫金璃瑪無量壽佛坐像 ;14世紀銅鎏金白度母像

北京東正春拍,在皇家長物專場9件宮廷禦製品中,一件清乾隆紫金璃瑪無量壽佛坐像以諮詢價上拍,1500萬元起拍,3400萬元落槌,加傭金3910萬元成交。波若—佛教藝術專場中,一件藏傳佛教14世紀銅鎏金白度母像也以2300萬元的高價易手新買家。

 佛教藝術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世界各地佛教藝術品的製作歷史和藝術內涵源遠流長,歷史內涵和都是非常豐富的,逐漸成為具有全球共流通的藝術門類。在國際市場就有非常好的接受度。佛教藝術品本身所蘊涵的宗教神秘感、中國普遍的祈福文化讓這種收藏往往更容易產生影響,而現在藏家的審美已不再拘泥於固定的地域、形式或是材料,使得佛教藝術品板塊進一步細化。

市場上的佛教藝術品以佛像、唐卡、法器三大類為主。唐卡是占第二位的收藏門類,這些題材豐富、造型多樣的“西藏的百科全書”之稱的唐卡也不乏傾慕者的追求。

唐卡 2017年春拍成交價格TOP 5(資料來源製圖:雅昌藝術網)

清初禦制緙絲六臂大黑天唐卡 香港佳士得 成交價4,860,000港元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內藝術品收藏市場剛剛興起時,唐卡的價格一般也就兩三百元;自上世紀90年代起,佛教藝術品逐漸進入收藏市場後,唐卡的價格才突破千元大關。2000年以來,唐卡的市場價格逐年上漲。以2012年為例,當時各拍賣場中單幅成交價過百萬元的唐卡有50餘幅。2013年藝術品市場行情調整,年度價格最高的是紐約佳士得春拍的13世紀佛說本生經唐卡,最後以126.375萬美元成交。最值得銘記的是2014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任性”藏家劉益謙以3.48億元購得明永樂禦制紅閻摩敵刺繡唐卡,將唐卡的拍賣記錄推到了歷史最高峰。

此處明永樂禦制紅閻摩敵刺繡唐卡 成交價:3.48億元

該幅唐卡早於19世紀40年代就輾轉流入西方,1977年首次出現在倫敦佳士得拍賣現場,並以7000英鎊的價格被一位印度收藏家拍下。之後這幅唐卡再次於1994年以100萬美元在紐約佳士得獲得易手。最近的一次露面則是在2002香港佳士得的拍賣上,當時創下3087萬港元新記錄,之後這一紀錄被一直保持著,直到被劉益謙打破。

從佳士得提供的資料來看,已知存世的“永樂款”刺繡唐卡僅有三件,其餘兩件均藏於西藏拉薩大昭寺。明代永樂皇帝醉心藏傳佛教,本唐卡被認為是皇家贈與佛教大寶法王的器物之一,長3.1米、寬2.3米,全圖以金線及五彩絲線繡成,雖然歷經逾六個世紀,仍保持上佳品相。

唐卡品種多樣,除彩繪唐卡與印刷唐卡外,還有刺繡、堆繡、緙絲、貼花及珍珠唐卡等。西藏織物唐卡多為內地特製,其中尤以明代永樂、成化年間傳到藏區為多。

明晚期堆綾繡釋迦牟尼唐卡 成交價:460萬元

在本季春拍中,北京保利推出的一件明晚期堆綾繡釋迦牟尼唐卡,最終以400萬落槌,加傭金以460萬成交。另一件由荷蘭著名中國藝術品收藏家胡斯登 (Willem van Heusden)舊藏的18世紀十一面觀音唐卡以230萬元成交。

精品唐卡一般都是指老唐卡,唐卡在文革的時候被毀了很多,能剩下來就是在寺院裡邊或者藏民家裡偷偷藏起來的,非常珍稀。據藏家介紹,老唐收藏都是早年完成的,現在收到精品的老唐也越來越少。在藏區,唐卡不是一種藝術品,而是藏民供奉一生的,因此流通很少。其中一部分是因為寺院修繕,藏民需要資金解決生活問題,才會把供奉多年的老唐請走,然後再請新唐。

18世紀 十一面觀音唐卡 成交價:230萬元

18世紀 格薩爾王唐卡 成交價:264.5萬元

唐卡近十年的身價雖然翻倍增長,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唐卡的收藏投資價值有待進一步挖掘。唐卡收藏不斷升溫源於複雜的製作工藝和較高的藝術價值。唐卡的繪製成本很昂貴,繪製的顏料是用金銀、珍珠、瑪瑙、綠松石、朱砂、青金石等貴金屬與寶石研磨製作,此外還摻入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其著色。特別是老唐卡的繪製,大部分是過去寺廟裡的高僧大德虔誠修行時所繪,有的甚至可能是傾其一生的經歷只能繪製成幾幅唐卡。

與佛造像類似,高品質的唐卡的收藏同樣是“可遇不可求”,精品難得。老唐卡的收藏還是相對小眾的品類,非常考驗藏家的專業度和眼光,可參照的標準和範例並不是太多,所以一旦入手也需謹慎。

西藏十三/十四世紀的鎏金銅嵌銀釋迦牟尼佛坐像 成交價:5094萬港幣

此尊造像的尼泊爾特點在面部表現最為突出:比如輕挑的眉毛、額寬下頦窄,豆莢狀的眼睛,表情柔和。但是其白毫用綠松石,下頦正中的突出部分較為突兀則顯示出西藏的審美特點。

像底部有封底銅板,上面刻有八瓣蓮花,蓮花頭部的卷花紋呈明顯的不對稱形式,這是在14世紀夏魯寺壁畫中經常可以看到的,也可證明二者年代相當接近。根據X 光成像照片,在身體下部的空腔內有小經卷排列的裝藏痕跡,這一做法也僅見於西藏。

視線轉移回大陸,繼香港之後,北京春拍火熱開啟。

率先開槌的北京保利2017年春拍上,“自在菩提——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場集中推出了四件丹薩替風格的佛造像,14-15世紀大隨求佛母以估價待詢形式上拍,800萬元起拍,現場買家直接叫價至2000萬元,後經過多輪激烈競價,最終以3450萬元成交,拔得本場頭籌,同時也是本季北京保利古董珍玩板塊成交之冠。

大隨求佛母表現了西藏丹薩替造像鮮明的風格特點,屬於丹薩替寺舍利靈塔上供奉的佛像。佩飾上都嵌有各種寶石,十分繁複,而鑲嵌寶石是藏傳佛教造像的傳統特色,但在繁複和講究的程度上歷史上沒有超過丹薩替造像的。

大隨求佛母像 成交價:3450萬元

那迦龍王 14世紀; 四供養天女雕刻飾板 14-15世紀; 雙身四臂上樂金剛14世紀

另外的三件,14世紀那迦龍王,四供養天女雕刻飾板以及一尊雙身四臂上樂金剛,分別以276萬元、293.25萬元、138萬元成交。

丹薩替寺歷史上興建了十餘座舍利靈塔,它們大多為銅鍍金塔,少數為銀塔。1966年由於丹薩替寺遭到毀壞,這些舍利塔皆無一倖免。20世紀80年代至今,一些丹薩替寺座主舍利靈塔上的佛像和雕塑殘件逐漸被識別,散佈於世界各地公私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手中。

那迦龍王 14世紀; 四供養天女雕刻飾板 14-15世紀; 雙身四臂上樂金剛14世紀義大利攝影

北京保利中國古董珍玩部總經理李移舟在拍賣後表示,“此次的四尊丹薩替風格佛造像,尤其是大隨求佛母可以說是一件經典之作。丹薩替寺早年受到嚴重破壞,所以遺存保留下來的很少,品相完整的更是極少,因此這樣的珍貴佛像一旦出現在市場,成交價都會比較高。”

“近年來,隨著大家對佛教藝術品的關注增多,佛造像從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到蒙古風格、東北印度、尼泊爾逐步向著稀缺性品類和風格轉移,這和之前只局限在宮廷禦制不同,一方面說明藏家對於佛教藝術、喜馬拉雅文化認識的推進,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藏家的成熟度和市場相連,藏家在個人收藏體系也是一種擴大,比如對唐卡、法器這類藝術品也會有一些觸及。”

丹薩替是目前受行家青睞和藏家追捧的佛像藝術品種之一,此外還有藏傳佛教藝術的官方作坊雪堆白。最為著名的收藏大行則是安思遠以1200萬美元天價整體購得克利斯蒂安•休曼的“泛亞收藏”。“泛亞收藏”在1960年代開始建立,在1970年代末藏品數量達到1600件,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喜馬拉雅、與東南亞藝術收藏。

一代傳奇藏家 安思遠 (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

安思遠購得後,“泛亞收藏”中的藏品陸續四散全球。接手後的同年12月安思遠與紐約佳士得聯合推出了一場泛亞收藏拍賣專場,堪稱世界博物館級別藏品一場盛會,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如今被收藏在諸如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克裡弗蘭博物館及法國吉美博物館等世界各地博物館中。

尼泊爾十三世紀鎏金銅觀音立像; 西藏十一/十二世紀銅瑜伽士坐像

2015年3月,最後的18件安思遠藏“泛亞收藏”現身紐約佳士得拍場。這18件拍品最終成交17件,成交總額達2203.1萬美元。其中一件尼泊爾十三世紀鎏金銅觀音立像以720萬美元落槌,成交價822.9萬美元,超最低估價4倍。(拍前估價:2,000,000-3,000,000美元)創尼泊爾雕塑拍賣的世界紀錄,買家為亞洲私人藏家。另一件西藏十一/十二世紀銅瑜伽士坐像以486.9萬美元成交,創西藏雕塑拍賣的世界紀錄,被著名藏家劉益謙拿下。

西藏17世紀大成就者薩惹哈組像 成交價:724.5萬元

中國嘉德此次推出的一件西藏17世紀大成就者薩惹哈組像就是出自安思遠的“泛亞收藏”,佛像曾在1982年紐約佳士得亮相,時隔35年再次現身拍場,據故宮博物院專家羅文華介紹,目前所知同類成就者像,僅此一件。最終現場以超過最高估價的724.5萬元成交。

西藏11-12世紀合金銅釋迦牟尼佛站像 成交價:5865萬元

中國嘉德2017春拍“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專場,86件拍品成交總額為9223萬元,成交率為88%。作為重點拍品的西藏11-12世紀合金銅釋迦牟尼佛站像以800萬元起拍,5100萬元落槌,加傭金以5865萬元成交,位列本季TOP榜單第二位。

這尊釋迦佛像高度接近一米,合金黃銅鑄造,造像風格典型承襲了薩爾那特石雕的特徵。雖然佛像體型巨大,但是鑄胎極薄,只有一毫米不到的厚度,這種精度的鑄造水準只有失蠟法能夠達到。在細節方面有著濃郁的帕拉味道,又明顯受到尼泊爾風格的影響。

清乾隆紫金璃瑪無量壽佛坐像 ;14世紀銅鎏金白度母像

北京東正春拍,在皇家長物專場9件宮廷禦製品中,一件清乾隆紫金璃瑪無量壽佛坐像以諮詢價上拍,1500萬元起拍,3400萬元落槌,加傭金3910萬元成交。波若—佛教藝術專場中,一件藏傳佛教14世紀銅鎏金白度母像也以2300萬元的高價易手新買家。

 佛教藝術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世界各地佛教藝術品的製作歷史和藝術內涵源遠流長,歷史內涵和都是非常豐富的,逐漸成為具有全球共流通的藝術門類。在國際市場就有非常好的接受度。佛教藝術品本身所蘊涵的宗教神秘感、中國普遍的祈福文化讓這種收藏往往更容易產生影響,而現在藏家的審美已不再拘泥於固定的地域、形式或是材料,使得佛教藝術品板塊進一步細化。

市場上的佛教藝術品以佛像、唐卡、法器三大類為主。唐卡是占第二位的收藏門類,這些題材豐富、造型多樣的“西藏的百科全書”之稱的唐卡也不乏傾慕者的追求。

唐卡 2017年春拍成交價格TOP 5(資料來源製圖:雅昌藝術網)

清初禦制緙絲六臂大黑天唐卡 香港佳士得 成交價4,860,000港元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內藝術品收藏市場剛剛興起時,唐卡的價格一般也就兩三百元;自上世紀90年代起,佛教藝術品逐漸進入收藏市場後,唐卡的價格才突破千元大關。2000年以來,唐卡的市場價格逐年上漲。以2012年為例,當時各拍賣場中單幅成交價過百萬元的唐卡有50餘幅。2013年藝術品市場行情調整,年度價格最高的是紐約佳士得春拍的13世紀佛說本生經唐卡,最後以126.375萬美元成交。最值得銘記的是2014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任性”藏家劉益謙以3.48億元購得明永樂禦制紅閻摩敵刺繡唐卡,將唐卡的拍賣記錄推到了歷史最高峰。

此處明永樂禦制紅閻摩敵刺繡唐卡 成交價:3.48億元

該幅唐卡早於19世紀40年代就輾轉流入西方,1977年首次出現在倫敦佳士得拍賣現場,並以7000英鎊的價格被一位印度收藏家拍下。之後這幅唐卡再次於1994年以100萬美元在紐約佳士得獲得易手。最近的一次露面則是在2002香港佳士得的拍賣上,當時創下3087萬港元新記錄,之後這一紀錄被一直保持著,直到被劉益謙打破。

從佳士得提供的資料來看,已知存世的“永樂款”刺繡唐卡僅有三件,其餘兩件均藏於西藏拉薩大昭寺。明代永樂皇帝醉心藏傳佛教,本唐卡被認為是皇家贈與佛教大寶法王的器物之一,長3.1米、寬2.3米,全圖以金線及五彩絲線繡成,雖然歷經逾六個世紀,仍保持上佳品相。

唐卡品種多樣,除彩繪唐卡與印刷唐卡外,還有刺繡、堆繡、緙絲、貼花及珍珠唐卡等。西藏織物唐卡多為內地特製,其中尤以明代永樂、成化年間傳到藏區為多。

明晚期堆綾繡釋迦牟尼唐卡 成交價:460萬元

在本季春拍中,北京保利推出的一件明晚期堆綾繡釋迦牟尼唐卡,最終以400萬落槌,加傭金以460萬成交。另一件由荷蘭著名中國藝術品收藏家胡斯登 (Willem van Heusden)舊藏的18世紀十一面觀音唐卡以230萬元成交。

精品唐卡一般都是指老唐卡,唐卡在文革的時候被毀了很多,能剩下來就是在寺院裡邊或者藏民家裡偷偷藏起來的,非常珍稀。據藏家介紹,老唐收藏都是早年完成的,現在收到精品的老唐也越來越少。在藏區,唐卡不是一種藝術品,而是藏民供奉一生的,因此流通很少。其中一部分是因為寺院修繕,藏民需要資金解決生活問題,才會把供奉多年的老唐請走,然後再請新唐。

18世紀 十一面觀音唐卡 成交價:230萬元

18世紀 格薩爾王唐卡 成交價:264.5萬元

唐卡近十年的身價雖然翻倍增長,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唐卡的收藏投資價值有待進一步挖掘。唐卡收藏不斷升溫源於複雜的製作工藝和較高的藝術價值。唐卡的繪製成本很昂貴,繪製的顏料是用金銀、珍珠、瑪瑙、綠松石、朱砂、青金石等貴金屬與寶石研磨製作,此外還摻入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其著色。特別是老唐卡的繪製,大部分是過去寺廟裡的高僧大德虔誠修行時所繪,有的甚至可能是傾其一生的經歷只能繪製成幾幅唐卡。

與佛造像類似,高品質的唐卡的收藏同樣是“可遇不可求”,精品難得。老唐卡的收藏還是相對小眾的品類,非常考驗藏家的專業度和眼光,可參照的標準和範例並不是太多,所以一旦入手也需謹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