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瑰寶遺夢——晚清最大私家收藏恭親王府珍寶散佚記

保利瀚海除了瓷器字畫, 也徵集竹雕木雕佛像等, 以及珠寶手錶等貴重精品, 歡迎藏友有需要聯繫。

本公司專業承接徵集北京保利瀚海2018年春拍藏品, 美國繆斯拍賣藏品, 必須經過我們和保利的初審複審, 要求明清官窯精品, 字畫古籍。

提前說幾點, 徵集只徵集明清官窯, 字畫古籍等精品

送的就是你知道那個保利瀚海, 不會忽悠你送亂七八糟的香港保利香港瀚海之類的

需要經過我們和保利瀚海的初審才行

有較低費用, 無流拍費, 無鑒定費, 送不進去全額退款。

本人不代表我個人送, 是代表我們公司送,

有正規資質合同, 如果不放心, 歡迎去警察局備案。

別自己不能送就聲稱所有人都不能送, 謝謝。 有想瞭解詳情, 歡迎關注小編會回復。

恭王府是現今北京城內保存最完整, 結構最為典型的王府院落。 它的第一位修建者是乾隆時期的寵臣和珅, 嘉慶四年(1799年)和珅獲罪後, 宅地入關, 賜慶郡王永璘居住, 此處升格為王府。 傳到第三代奕劻, 照例降襲貝勒, 已沒有資格居住在王府, 因而另賜宅第, 此府于咸豐元年(1850年)改賜恭親王奕䜣, 從此這裡被稱作恭王府。 今天在此欣賞清代建築藝術的同時, 人們很少想到, 這裡曾經是一座藏寶庫。

恭王府舊照

它的藏寶歷史可以追溯到和珅時期, 所藏之豐無需贅述。 及至恭親王奕䜣, 這座已升格為王府的建築中, 不但日常所用非同一般, 主人奕䜣更是一位鑒賞家和收藏家。 府邸西路有一處專門存放他藏品的院落, 院中正廳名為“錫晉齋”, 因內中珍藏西晉陸機《平復帖》而來。 西配房名為“爾爾齋”, 意為與《平復帖》相比, 其內存放的其他碑帖都不過爾爾。

東配房存放古董, 稱“樂古齋”。 只可惜如今王府空空蕩蕩, 不僅珍藏不知去向, 就連當年的所用之物, 傢俱、擺設等也絕少幸餘。 它們有多少?是什麼?又去了哪裡?

自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後, 恭王府就同其他眾多清代王府一樣一天天走向衰落。 為展開復辟清廷的活動, 承襲王爵的小恭王溥偉, 在二十餘年的時間內幾乎賣掉所有恭王府的財產, 此後溥偉的二弟溥心佘也將自己所得的府中舊藏古字畫陸續賣出, 以維持生活。 這些活動當時沒有留下多少文字資料, 因此時隔百年後很難再瞭解到這些被賣物品的確切情況, 但有關學者還是找到了一些恭王府流散文物的重要線索, 透過這些線索, 恭王府的文物也露出了比較清晰的輪廓。

溥偉(1880年-1936年)

溥心佘((1896年-1963年)

從今天的角度看, 恭王府的文物應指兩方面內容, 一是恭親王真正用作收藏和鑒賞的文物, 二是恭王府日常使用的物品, 包括生活用品、實用藝術品及裝飾品。 目前所找到的文物線索, 主要包括傢俱、字畫和古玩。

▌傢俱

傢俱線索主要有二。 其一, 《臺北故宮文物月刊》中《清代王室傢俱》一文中提到:

“本院近承行政院撥列專款, 向東吳大學價購前清恭親王府紫檀雕花傢俱一批, 共二十項, 三十三件, 包括王榻、王座、平頭案……龍首象座燈等, 既華麗又優美, 雕工精緻, 線條流暢,氣魄恢宏,不愧為王府用具。”

文中明確指明傢俱為恭王府所有,而且強調它們材質高貴,製作精美。那麼這批傢俱為什麼會到臺灣東吳大學?據瞭解這批傢俱是在民國時期由“清皇室接受委員會”成員所得,有北京帶至上海,後又從上海進香港,最終輾轉至臺灣,被東吳大學所藏,最後由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購入藏。更為具體確切的流傳經過還需進一步調查。

臺北故宮藏恭王府紫檀傢俱

臺北故宮藏恭王府紫檀蝠紋五屏式扶手椅

其二,北京西山戒台寺一直存有一批恭王府傢俱,至今還在寺內展覽。同治光緒年間,第一代恭親王奕䜣曾先後投注大量銀兩給戒台寺,用於修建羅漢堂、牡丹院,寺裡遂將牡丹院留為恭親王常年寓所。光緒十年(1884年),奕䜣被慈禧罷免賦閑常常來此燕居,並將他大量的書畫名品收藏在這裡。直至十幾年後去世,這裡一直都是他修身養性的居所。

1911年清朝滅亡後,奕䜣之孫小恭親王溥偉成立了復辟大清國的組織“宗社黨”,其政治宗旨與已登上臨時大總統寶座袁世凱發生衝突。1912年下半年,袁世凱秘密下令逮捕溥偉,於是溥偉慌忙逃往青島德國租界。他的弟弟溥心佘為避風頭也帶著母親和四弟逃到了京郊西二旗村。後來戒台寺住持派人將他們請到戒台寺居住,直到1925年才離開。幾十年來,戒台寺牡丹園就相當於恭王府的別院,庇護了恭王府幾代人。在此後的風風雨雨中,恭王府早已空空如也,而遠避塵囂的戒台寺卻幸運的保留下當年恭親王所使用過的傢俱。這批傢俱多以紅酸枝木料製作,目前還存有64件,有桌椅、長塌、多寶櫃等。

北京戒台寺恭王府傢俱

▌字畫

關於恭王府收藏字畫的線索,主要來自恭親王奕之孫、中國著名文人畫大師溥心佘的自敘、民國時期古玩界人物的記載以及一些學者對這一問題的研究。

溥心佘曾這樣描述他家的收藏:“余舊藏晉陸機《平復帖》九行,字如篆籀。王右軍《遊目帖》,大令《鵝群帖》,皆廓填本。顏魯公自書《告身帖》,有蔡惠、米元暉、董文敏跋。懷素《苦筍帖》,絹本。韓《照夜白圖》,南唐押署,米元章、吳傅朋題名,元人題跋。定武本蘭亭,宋理宗賜賈似道本。吳傅朋遊絲書王荊公詩。張即之為《華嚴經》一紙。北宋無款山水卷,黃大癡藏印。易元吉《聚猿圖》,錢舜舉跋。宋人《散牧圖》,紙本。溫日觀《葡萄卷》,紙本。沈石田《題米襄陽五帖》。米元暉《楚山秋霽圖》,白麻紙本,有朱子印,元饒介題詩。趙松雪《道德經》,前畫老子像。趙松雪六劄冊。文待詔小楷唐詩四冊。周之冕《百花圖卷》。”

由此可知恭王府所藏字畫的分量。但其中很多在19世紀二三十年代都被溥偉或溥心佘零零散散地售出了,其中一些在當時的古玩界、收藏界引起轟動,去向可循。

西晉 陸機《平復帖》

前文提到的《平復帖》,是我國目前保存最早的西晉書法名跡,於光緒6年,恭親王奕䜣從載治府中得到,後傳給溥心佘。1937年溥心佘因為母治喪,亟需款項,將《平復帖》以四萬銀元的代價,售給張伯駒先生。1956年張伯駒先生將《平復帖》捐給北京故宮。

唐 韓斡《照夜白圖》

宋 易元吉《聚猿圖》局部

又如唐韓斡《照夜白圖》,是1935年前後被英國收藏家大衛德委託中國古董商葉叔重搜尋,葉叔重又拜託琉璃廠博韞齋經理蕭虎臣去向溥心佘請求轉讓。當時溥心佘家中正急等錢用,便以一萬銀元的價格將之轉讓給了大衛德。後來這幅中國唐代名畫又幾經周折,最終收藏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宋 趙佶《五色鸚鵡圖》

南宋 陳容《九龍圖卷》

宋易元吉《聚猿圖》,1927年溥儒將該作品售於日本人,先由阿部房次郎收藏,現藏於大阪市立美術館。明文徵明《園池圖冊》,1928年時由日本齋藤悅藏收藏,現收藏地不詳。唐顏真卿《告身帖》,此作品由溥偉以高價典給日本三菱公司,後一直無力贖回。1930年7月,日本書畫家中村不折以三萬日元從三菱公司買下,該作品現藏於日本書道博物館。明祝允明《臨黃庭經卷》、《和陶飲酒詩冊》,明仇英《梅花公主圖立軸》,清方琮《設色山水圖》,清李世倬《仿趙千里聽泉圖立軸》,清張照《臨米天馬賦帖》,此六幅畫1931年時都曾藏於山本悌二郎,現收藏地不詳。北宋徽宗《五色鸚鵡圖卷》,1931年時曾藏於山本悌二郎,後被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南宋陳容《九龍圖卷》,1917年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宋無名氏《群牛散牧圖》,先由阿部房次郎收藏,現藏於大阪市立美術館。西晉王羲之《遊目帖》,義和團事件時從恭王府流出,辛亥革命後到日本,被廣島縣安達萬藏收藏,1945年被毀於原子彈轟炸。

▌古玩

《清代皇室寶物的流出》一書中寫到:“1912年3月一位名為山中定次郎的日本古董商,從恭王府通過小恭親王溥偉掠奪性地購走一大批恭王府舊存文物,目前下落不明。”

坐在中國清朝寶座上的山中定次郎

山中定次郎是日本山中商會創始人,19世紀末20世紀初他和他的山中商會進入中國,開始了收集並倒賣中國文物的經營活動,成為當時在中國最大的日本古董商。山中定次郎除在北京琉璃廠收購中國文物外,還與各王府建立了以收購為目的的緊密業務關係。1912年,山中定次郎抓住小恭親王溥偉沒有生活來源,又企圖復辟滿清政權因而急需大量資金的機會,從溥偉手中收購了恭王府除書畫外的大批收藏品。這批文物被迅速運回日本分類整理,並被分為三批,一批運往美國拍賣,一批運往英國拍賣,一批留在山中商會設在日本和美國的古董店中零售。

紐約恭親王拍賣圖錄

1913年在紐約舉行的恭王府文物拍賣會的英文版拍賣圖錄,是一本印刷精美的藍色硬皮書,封面上有燙金“紐約1913年AAA恭親王競賣”字樣。書中收錄文物共計536件,每件均有定名、斷代和簡短文字說明,大部分還配有照片。

經過初步鑒賞和統計,我們得知玉器數量最多,約244件,玉材有和闐白玉、翡翠、碧玉、墨玉等,以清代製品為主,個別為漢代。器物類型包括有供器、擺件、插屏、筆筒、掛件、如意、玉山子等。雖然這批玉器時代早的不多,但它們玉質好,體量大,種類繁多,製作精美,具有很高的觀賞藝術價值。

1913年紐約被拍賣的恭親王收藏之玉質筆筒

1913年紐約被拍賣的恭親王收藏之清乾隆禦制紫檀漆地嵌玉圓光座屏

瓷器約134件,其中有北宋官窯器、定窯器、鈞窯器,南宋龍泉窯產品、明代德化窯產品和清代景德鎮窯皇家御用官窯產品等,器類有壺、碗、盤、佛造像、瓶、罐、盒等,釉彩分青花、粉彩、單色釉、影青等多個品種,其中不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宋鈞窯的三足洗、康熙款的柳葉尊等都是當時的皇家御用品,級別很高。

1913年紐約被拍賣的恭親王收藏之青銅器

青銅器共99件,既有尊、爵、壺、簋、鼎等常見器類,也有一些造型奇特的動物形酒尊、酒壺等,從英文說明來看,它們有些屬於商周或春秋戰國時器物,有些則是宋以後,甚至是清代製作的仿古器。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夏商周三代銅器確實難得,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清代自乾嘉考據學興起以來,整個社會形成了研古尚古的潮流,文人士大夫們把家中擺設仿古青銅器當作一種時尚,甚至清宮的造辦處亦在仿造,其精妙程度足以亂真。

另外藏品中還有11件象牙和犀牛角製品以及其它禮器、織物、畫像等。總體來看這批藏品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堪與皇家收藏相媲美。

1913年被運往英國進行拍賣的恭王府文物圖錄(英文版),目前也已在山中商會總部的檔案室中找到,在目錄首頁寫著如下字樣:中國玉雕和其它藝術品拍賣目錄,來自北京道光皇帝後代的恭親王溥偉,於1913年3月5日至6日下午一點在倫敦準時拍賣。這批文物共計211件,以玉器為主,注明了尺寸大小。遺憾的是這本目錄中沒有被拍物品的照片,因而無法獲得它們的形象資料,只能根據其簡短的描述慢慢琢磨了。

導語:100年前的紐約拍賣會見證了恭親王珍寶的秘密 其家藏的無數文物珍寶從此流失海外

晚清時期中國最大的私家收藏——恭親王府舊藏的一批重要相關文獻將出現在5月26日香港舉行的香港首次文獻拍賣會專場上,屆時,100年前事涉恭親王府珍寶的紐約拍賣會圖錄,以及收購恭親王府收藏的全世界第一大中國古董商——日本山中商社的大量珍貴文獻將被拍賣。

本場拍賣會由香港AAAA和日本親和拍賣公司聯合主辦,共有260餘組(套)、數千件極為珍貴的中日歷史文獻和原始影像資料上拍。

晚清中國最大的私家收藏

恭親王府之所以能夠成為晚清時期中國最大的私家收藏,是由於其顯赫的皇室背景所決定的。

恭親王奕(1833—1898),清道光帝六子,咸豐帝異母弟。道光30年(1850)正月14日,道光帝駕崩。咸豐帝即位第三天就依先帝遺旨,封自己的六弟奕為恭親王。咸豐2年(1852),咸豐帝又將原和坤府邸賜予恭親王。

恭王府位於北京前海西街17號,它是目前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王府。恭王府現有面積約6萬平方米,其中王府花園部分為2萬8000平方米,府邸面積為3萬2000平方米。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恭親王臨危受命承擔起議和重任。在咸豐帝突然病故之後,恭親王又協助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立下大功。恭親王此時達到了他人生中權力和威望的頂峰。他不僅被授予議政王,又食親王雙俸,統領軍機兼總理衙門。然而,隨著恭親王羽翼漸豐,與慈禧太后的嫌隙亦越深,最終被革去一切差事,不准干預公事。但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的恭親王奕,算得上政治老“運動員”,其中三朝遭四次罷黜,卻又五次奇跡複出,成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

恭親王奕一生酷愛收蕆,再加上歷朝皇帝的賞賜,眾大臣的獻呈,以及在民間的收購,因此親王府內的收藏極豐,但究竟其數目有多少?迄今無法確定。我們可從以下兩條線索來順藤摸瓜:其一是經恭親王奕之孫、著名國畫家溥儒之手流出的名畫,均為國寶級文物,如中國留存至今最古老的紙本法書真跡之東晉陸機《平復帖》(後由張伯駒捐贈國家,現藏北京故宮),還有唐代名手韓幹的巨跡《照夜白圖》(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其二就是在恭親王奕去世之後,由日本古玩鉅賈山中定次郎收購、變賣的大量恭親王府的收藏。

據瞭解,此次拍賣,涉及恭親王府舊藏的歷史文獻部分包括:

一、《1913年紐約恭親王收藏專場拍賣》圖錄。---這些文獻資料顯示,1913年山中定次郎將恭親王府的部分藏品運往歐洲,分別在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舉行專場拍賣會。於1913年2月27日至3月1日的紐約拍賣會,共推出拍品536件,成交總額為27萬美金。1913年3月5日至6日,倫敦拍賣會,共推出拍品211件,主要以文房四寶及玉器為主,拍賣成交總額為6255英鎊;

二、山中定次郎的日記和傳記資料,內中詳細介紹了他與恭親王府的交往與交易的過程;

三、作為古玩商的山中定次郎,其下屬山中商社組織出版過多部書畫、古玩集,如《故山中定次郎氏·古美術品展觀圖錄》、《山中商會》、《日本支那古陶美術展覽會》《東亞古美術展觀圖録》等,其中不乏恭大量的親王府舊藏。在國內,均系首次面世的珍貴文獻。

恭親王府收藏的流失

恭親王奕于1898年去世後,他的孫子溥偉世襲為恭親王。

溥偉(1880—1936)系老恭親王奕嫡孫,溥儒的堂兄。當年是溥儀皇位的三個主要競爭對手之一(道光皇帝長子奕緯之孫溥倫、道光皇帝五子的惇親王之子載漪之子溥俊與這位小恭親王溥偉)。歷任官房大臣、正紅旗滿洲都統、禁煙事務大臣等要職。在辛亥革命時期,與肅親王善耆等人組織“宗社黨”,妄圖復辟清室,拒絕在清帝“退位詔書”上簽字,主張整兵一戰,是清皇族中的復辟派。

早在1900年“庚子之變”中,日本人就相中了溥偉,一心拉他做漢奸。同年6月17日,日本陸軍大臣桂太郎簽發命令,任命日本陸軍情報部長福島安正少將為臨時派遣軍司令官,率領一支1200餘人擔任了特殊使命的先遣隊。8月14日上午10點,日軍主力萬余人開始攻打朝陽門。下午4點,福島部隊從東便門攻入北京內城後,迅速佔領了戰略目標,搶掠了大量戰利品,其中包括白銀291萬兩,而恭親王、醇親王等王府得到了福島將軍的嚴格保護。

1912年2月,溥偉避居德國侵佔的青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軍佔領青島,他妄圖借用日本勢力復辟清室,狂稱:“有我溥偉在,大清帝國就不會滅亡”。在日軍的支持下,他和肅親王善耆搞起“滿蒙獨立運動”,重建已被解散的“宗社黨”,還在遼東一帶召納土匪,秘密組織“勤王軍”,為復辟清室費盡心機。溥偉變賣恭親王府收藏主要目的是為了籌措復辟清室的軍費,於是他“請”來了當時全世界最大的中國古董商——日本山中商會的山中定次郎。當時,恭王府中的珍寶“多的就像是米店裡的大米”!

山中定次郎在1912年初冬的日記中,記述了這次恭親王府之行:寬敞的庭院內,有著一排排裝滿寶物的倉庫,其中又分為如意庫,書畫庫、青銅器庫,大概有幾十間。每間屋子裡的物品上,都落滿了厚厚一層灰。在庫裡你還能看到無數的翡翠珠寶手飾,多的就像是米店裡的大米。

山中定次郎在幾十年的古董生涯中,從未讓他如此震撼。最終,除書畫之外,山中定次郎一次性買斷了所有恭親王府的收藏。山中定次郎在完成恭親王藏品收購後,在王府門前合影留念。

這批文物被迅速運回日本分類整理,並被分為三批,一批運往美國拍賣,一批運往英國拍賣,一批留在山中商會設在日本和美國的古董店中零售。現在美國拍賣圖錄和英國拍賣清單都已找到。儘管當年這場豪華拍賣專場的部分藏品,已深藏世界各地博物館。如1913年拍賣會的第134號拍品《孔雀石山子》,現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第343號拍品《獸面紋銅壺》,現藏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

但還是有珍品重新回到了藝術市場。如2006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恭親王府舊藏“清乾隆禦制白玉獸面活環蓋瓶”成交價為460萬港元;“清乾隆禦制碧玉獸面活環蓋瓶”以628萬港元成交等。在2010香港佳士得秋拍上,恭親王府舊藏的“清乾隆禦制紫檀漆地嵌玉圓光座屏”以3202萬港元成交……

逆歷史潮流而動的第二代恭親王溥偉下場悲慘: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將溥偉從大連接到瀋陽,讓其當“四民維持會”會長,並揚言要以溥偉為首建立“明光帝國”。日軍還讓溥偉穿上“王服”,在日偽警憲的簇擁下祭陵。溥儀得知這一消息後急奔旅順,順從日本人的當上了滿洲國傀儡皇帝。從此,溥儀對溥偉心存戒慮,生怕溥偉奪去帝位,始終沒有給溥偉一個職位,就連日常的零花錢也不給。

到了1936年1月,正室福晉赫舍裡氏攜大批私蓄回了娘家,而貧病交加的溥偉急火攻心,不久猝死在新京(今長春)一家旅社裡,終年56歲。

線條流暢,氣魄恢宏,不愧為王府用具。”

文中明確指明傢俱為恭王府所有,而且強調它們材質高貴,製作精美。那麼這批傢俱為什麼會到臺灣東吳大學?據瞭解這批傢俱是在民國時期由“清皇室接受委員會”成員所得,有北京帶至上海,後又從上海進香港,最終輾轉至臺灣,被東吳大學所藏,最後由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購入藏。更為具體確切的流傳經過還需進一步調查。

臺北故宮藏恭王府紫檀傢俱

臺北故宮藏恭王府紫檀蝠紋五屏式扶手椅

其二,北京西山戒台寺一直存有一批恭王府傢俱,至今還在寺內展覽。同治光緒年間,第一代恭親王奕䜣曾先後投注大量銀兩給戒台寺,用於修建羅漢堂、牡丹院,寺裡遂將牡丹院留為恭親王常年寓所。光緒十年(1884年),奕䜣被慈禧罷免賦閑常常來此燕居,並將他大量的書畫名品收藏在這裡。直至十幾年後去世,這裡一直都是他修身養性的居所。

1911年清朝滅亡後,奕䜣之孫小恭親王溥偉成立了復辟大清國的組織“宗社黨”,其政治宗旨與已登上臨時大總統寶座袁世凱發生衝突。1912年下半年,袁世凱秘密下令逮捕溥偉,於是溥偉慌忙逃往青島德國租界。他的弟弟溥心佘為避風頭也帶著母親和四弟逃到了京郊西二旗村。後來戒台寺住持派人將他們請到戒台寺居住,直到1925年才離開。幾十年來,戒台寺牡丹園就相當於恭王府的別院,庇護了恭王府幾代人。在此後的風風雨雨中,恭王府早已空空如也,而遠避塵囂的戒台寺卻幸運的保留下當年恭親王所使用過的傢俱。這批傢俱多以紅酸枝木料製作,目前還存有64件,有桌椅、長塌、多寶櫃等。

北京戒台寺恭王府傢俱

▌字畫

關於恭王府收藏字畫的線索,主要來自恭親王奕之孫、中國著名文人畫大師溥心佘的自敘、民國時期古玩界人物的記載以及一些學者對這一問題的研究。

溥心佘曾這樣描述他家的收藏:“余舊藏晉陸機《平復帖》九行,字如篆籀。王右軍《遊目帖》,大令《鵝群帖》,皆廓填本。顏魯公自書《告身帖》,有蔡惠、米元暉、董文敏跋。懷素《苦筍帖》,絹本。韓《照夜白圖》,南唐押署,米元章、吳傅朋題名,元人題跋。定武本蘭亭,宋理宗賜賈似道本。吳傅朋遊絲書王荊公詩。張即之為《華嚴經》一紙。北宋無款山水卷,黃大癡藏印。易元吉《聚猿圖》,錢舜舉跋。宋人《散牧圖》,紙本。溫日觀《葡萄卷》,紙本。沈石田《題米襄陽五帖》。米元暉《楚山秋霽圖》,白麻紙本,有朱子印,元饒介題詩。趙松雪《道德經》,前畫老子像。趙松雪六劄冊。文待詔小楷唐詩四冊。周之冕《百花圖卷》。”

由此可知恭王府所藏字畫的分量。但其中很多在19世紀二三十年代都被溥偉或溥心佘零零散散地售出了,其中一些在當時的古玩界、收藏界引起轟動,去向可循。

西晉 陸機《平復帖》

前文提到的《平復帖》,是我國目前保存最早的西晉書法名跡,於光緒6年,恭親王奕䜣從載治府中得到,後傳給溥心佘。1937年溥心佘因為母治喪,亟需款項,將《平復帖》以四萬銀元的代價,售給張伯駒先生。1956年張伯駒先生將《平復帖》捐給北京故宮。

唐 韓斡《照夜白圖》

宋 易元吉《聚猿圖》局部

又如唐韓斡《照夜白圖》,是1935年前後被英國收藏家大衛德委託中國古董商葉叔重搜尋,葉叔重又拜託琉璃廠博韞齋經理蕭虎臣去向溥心佘請求轉讓。當時溥心佘家中正急等錢用,便以一萬銀元的價格將之轉讓給了大衛德。後來這幅中國唐代名畫又幾經周折,最終收藏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宋 趙佶《五色鸚鵡圖》

南宋 陳容《九龍圖卷》

宋易元吉《聚猿圖》,1927年溥儒將該作品售於日本人,先由阿部房次郎收藏,現藏於大阪市立美術館。明文徵明《園池圖冊》,1928年時由日本齋藤悅藏收藏,現收藏地不詳。唐顏真卿《告身帖》,此作品由溥偉以高價典給日本三菱公司,後一直無力贖回。1930年7月,日本書畫家中村不折以三萬日元從三菱公司買下,該作品現藏於日本書道博物館。明祝允明《臨黃庭經卷》、《和陶飲酒詩冊》,明仇英《梅花公主圖立軸》,清方琮《設色山水圖》,清李世倬《仿趙千里聽泉圖立軸》,清張照《臨米天馬賦帖》,此六幅畫1931年時都曾藏於山本悌二郎,現收藏地不詳。北宋徽宗《五色鸚鵡圖卷》,1931年時曾藏於山本悌二郎,後被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南宋陳容《九龍圖卷》,1917年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宋無名氏《群牛散牧圖》,先由阿部房次郎收藏,現藏於大阪市立美術館。西晉王羲之《遊目帖》,義和團事件時從恭王府流出,辛亥革命後到日本,被廣島縣安達萬藏收藏,1945年被毀於原子彈轟炸。

▌古玩

《清代皇室寶物的流出》一書中寫到:“1912年3月一位名為山中定次郎的日本古董商,從恭王府通過小恭親王溥偉掠奪性地購走一大批恭王府舊存文物,目前下落不明。”

坐在中國清朝寶座上的山中定次郎

山中定次郎是日本山中商會創始人,19世紀末20世紀初他和他的山中商會進入中國,開始了收集並倒賣中國文物的經營活動,成為當時在中國最大的日本古董商。山中定次郎除在北京琉璃廠收購中國文物外,還與各王府建立了以收購為目的的緊密業務關係。1912年,山中定次郎抓住小恭親王溥偉沒有生活來源,又企圖復辟滿清政權因而急需大量資金的機會,從溥偉手中收購了恭王府除書畫外的大批收藏品。這批文物被迅速運回日本分類整理,並被分為三批,一批運往美國拍賣,一批運往英國拍賣,一批留在山中商會設在日本和美國的古董店中零售。

紐約恭親王拍賣圖錄

1913年在紐約舉行的恭王府文物拍賣會的英文版拍賣圖錄,是一本印刷精美的藍色硬皮書,封面上有燙金“紐約1913年AAA恭親王競賣”字樣。書中收錄文物共計536件,每件均有定名、斷代和簡短文字說明,大部分還配有照片。

經過初步鑒賞和統計,我們得知玉器數量最多,約244件,玉材有和闐白玉、翡翠、碧玉、墨玉等,以清代製品為主,個別為漢代。器物類型包括有供器、擺件、插屏、筆筒、掛件、如意、玉山子等。雖然這批玉器時代早的不多,但它們玉質好,體量大,種類繁多,製作精美,具有很高的觀賞藝術價值。

1913年紐約被拍賣的恭親王收藏之玉質筆筒

1913年紐約被拍賣的恭親王收藏之清乾隆禦制紫檀漆地嵌玉圓光座屏

瓷器約134件,其中有北宋官窯器、定窯器、鈞窯器,南宋龍泉窯產品、明代德化窯產品和清代景德鎮窯皇家御用官窯產品等,器類有壺、碗、盤、佛造像、瓶、罐、盒等,釉彩分青花、粉彩、單色釉、影青等多個品種,其中不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宋鈞窯的三足洗、康熙款的柳葉尊等都是當時的皇家御用品,級別很高。

1913年紐約被拍賣的恭親王收藏之青銅器

青銅器共99件,既有尊、爵、壺、簋、鼎等常見器類,也有一些造型奇特的動物形酒尊、酒壺等,從英文說明來看,它們有些屬於商周或春秋戰國時器物,有些則是宋以後,甚至是清代製作的仿古器。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夏商周三代銅器確實難得,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清代自乾嘉考據學興起以來,整個社會形成了研古尚古的潮流,文人士大夫們把家中擺設仿古青銅器當作一種時尚,甚至清宮的造辦處亦在仿造,其精妙程度足以亂真。

另外藏品中還有11件象牙和犀牛角製品以及其它禮器、織物、畫像等。總體來看這批藏品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堪與皇家收藏相媲美。

1913年被運往英國進行拍賣的恭王府文物圖錄(英文版),目前也已在山中商會總部的檔案室中找到,在目錄首頁寫著如下字樣:中國玉雕和其它藝術品拍賣目錄,來自北京道光皇帝後代的恭親王溥偉,於1913年3月5日至6日下午一點在倫敦準時拍賣。這批文物共計211件,以玉器為主,注明了尺寸大小。遺憾的是這本目錄中沒有被拍物品的照片,因而無法獲得它們的形象資料,只能根據其簡短的描述慢慢琢磨了。

導語:100年前的紐約拍賣會見證了恭親王珍寶的秘密 其家藏的無數文物珍寶從此流失海外

晚清時期中國最大的私家收藏——恭親王府舊藏的一批重要相關文獻將出現在5月26日香港舉行的香港首次文獻拍賣會專場上,屆時,100年前事涉恭親王府珍寶的紐約拍賣會圖錄,以及收購恭親王府收藏的全世界第一大中國古董商——日本山中商社的大量珍貴文獻將被拍賣。

本場拍賣會由香港AAAA和日本親和拍賣公司聯合主辦,共有260餘組(套)、數千件極為珍貴的中日歷史文獻和原始影像資料上拍。

晚清中國最大的私家收藏

恭親王府之所以能夠成為晚清時期中國最大的私家收藏,是由於其顯赫的皇室背景所決定的。

恭親王奕(1833—1898),清道光帝六子,咸豐帝異母弟。道光30年(1850)正月14日,道光帝駕崩。咸豐帝即位第三天就依先帝遺旨,封自己的六弟奕為恭親王。咸豐2年(1852),咸豐帝又將原和坤府邸賜予恭親王。

恭王府位於北京前海西街17號,它是目前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王府。恭王府現有面積約6萬平方米,其中王府花園部分為2萬8000平方米,府邸面積為3萬2000平方米。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恭親王臨危受命承擔起議和重任。在咸豐帝突然病故之後,恭親王又協助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立下大功。恭親王此時達到了他人生中權力和威望的頂峰。他不僅被授予議政王,又食親王雙俸,統領軍機兼總理衙門。然而,隨著恭親王羽翼漸豐,與慈禧太后的嫌隙亦越深,最終被革去一切差事,不准干預公事。但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的恭親王奕,算得上政治老“運動員”,其中三朝遭四次罷黜,卻又五次奇跡複出,成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

恭親王奕一生酷愛收蕆,再加上歷朝皇帝的賞賜,眾大臣的獻呈,以及在民間的收購,因此親王府內的收藏極豐,但究竟其數目有多少?迄今無法確定。我們可從以下兩條線索來順藤摸瓜:其一是經恭親王奕之孫、著名國畫家溥儒之手流出的名畫,均為國寶級文物,如中國留存至今最古老的紙本法書真跡之東晉陸機《平復帖》(後由張伯駒捐贈國家,現藏北京故宮),還有唐代名手韓幹的巨跡《照夜白圖》(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其二就是在恭親王奕去世之後,由日本古玩鉅賈山中定次郎收購、變賣的大量恭親王府的收藏。

據瞭解,此次拍賣,涉及恭親王府舊藏的歷史文獻部分包括:

一、《1913年紐約恭親王收藏專場拍賣》圖錄。---這些文獻資料顯示,1913年山中定次郎將恭親王府的部分藏品運往歐洲,分別在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舉行專場拍賣會。於1913年2月27日至3月1日的紐約拍賣會,共推出拍品536件,成交總額為27萬美金。1913年3月5日至6日,倫敦拍賣會,共推出拍品211件,主要以文房四寶及玉器為主,拍賣成交總額為6255英鎊;

二、山中定次郎的日記和傳記資料,內中詳細介紹了他與恭親王府的交往與交易的過程;

三、作為古玩商的山中定次郎,其下屬山中商社組織出版過多部書畫、古玩集,如《故山中定次郎氏·古美術品展觀圖錄》、《山中商會》、《日本支那古陶美術展覽會》《東亞古美術展觀圖録》等,其中不乏恭大量的親王府舊藏。在國內,均系首次面世的珍貴文獻。

恭親王府收藏的流失

恭親王奕于1898年去世後,他的孫子溥偉世襲為恭親王。

溥偉(1880—1936)系老恭親王奕嫡孫,溥儒的堂兄。當年是溥儀皇位的三個主要競爭對手之一(道光皇帝長子奕緯之孫溥倫、道光皇帝五子的惇親王之子載漪之子溥俊與這位小恭親王溥偉)。歷任官房大臣、正紅旗滿洲都統、禁煙事務大臣等要職。在辛亥革命時期,與肅親王善耆等人組織“宗社黨”,妄圖復辟清室,拒絕在清帝“退位詔書”上簽字,主張整兵一戰,是清皇族中的復辟派。

早在1900年“庚子之變”中,日本人就相中了溥偉,一心拉他做漢奸。同年6月17日,日本陸軍大臣桂太郎簽發命令,任命日本陸軍情報部長福島安正少將為臨時派遣軍司令官,率領一支1200餘人擔任了特殊使命的先遣隊。8月14日上午10點,日軍主力萬余人開始攻打朝陽門。下午4點,福島部隊從東便門攻入北京內城後,迅速佔領了戰略目標,搶掠了大量戰利品,其中包括白銀291萬兩,而恭親王、醇親王等王府得到了福島將軍的嚴格保護。

1912年2月,溥偉避居德國侵佔的青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軍佔領青島,他妄圖借用日本勢力復辟清室,狂稱:“有我溥偉在,大清帝國就不會滅亡”。在日軍的支持下,他和肅親王善耆搞起“滿蒙獨立運動”,重建已被解散的“宗社黨”,還在遼東一帶召納土匪,秘密組織“勤王軍”,為復辟清室費盡心機。溥偉變賣恭親王府收藏主要目的是為了籌措復辟清室的軍費,於是他“請”來了當時全世界最大的中國古董商——日本山中商會的山中定次郎。當時,恭王府中的珍寶“多的就像是米店裡的大米”!

山中定次郎在1912年初冬的日記中,記述了這次恭親王府之行:寬敞的庭院內,有著一排排裝滿寶物的倉庫,其中又分為如意庫,書畫庫、青銅器庫,大概有幾十間。每間屋子裡的物品上,都落滿了厚厚一層灰。在庫裡你還能看到無數的翡翠珠寶手飾,多的就像是米店裡的大米。

山中定次郎在幾十年的古董生涯中,從未讓他如此震撼。最終,除書畫之外,山中定次郎一次性買斷了所有恭親王府的收藏。山中定次郎在完成恭親王藏品收購後,在王府門前合影留念。

這批文物被迅速運回日本分類整理,並被分為三批,一批運往美國拍賣,一批運往英國拍賣,一批留在山中商會設在日本和美國的古董店中零售。現在美國拍賣圖錄和英國拍賣清單都已找到。儘管當年這場豪華拍賣專場的部分藏品,已深藏世界各地博物館。如1913年拍賣會的第134號拍品《孔雀石山子》,現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第343號拍品《獸面紋銅壺》,現藏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

但還是有珍品重新回到了藝術市場。如2006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恭親王府舊藏“清乾隆禦制白玉獸面活環蓋瓶”成交價為460萬港元;“清乾隆禦制碧玉獸面活環蓋瓶”以628萬港元成交等。在2010香港佳士得秋拍上,恭親王府舊藏的“清乾隆禦制紫檀漆地嵌玉圓光座屏”以3202萬港元成交……

逆歷史潮流而動的第二代恭親王溥偉下場悲慘: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將溥偉從大連接到瀋陽,讓其當“四民維持會”會長,並揚言要以溥偉為首建立“明光帝國”。日軍還讓溥偉穿上“王服”,在日偽警憲的簇擁下祭陵。溥儀得知這一消息後急奔旅順,順從日本人的當上了滿洲國傀儡皇帝。從此,溥儀對溥偉心存戒慮,生怕溥偉奪去帝位,始終沒有給溥偉一個職位,就連日常的零花錢也不給。

到了1936年1月,正室福晉赫舍裡氏攜大批私蓄回了娘家,而貧病交加的溥偉急火攻心,不久猝死在新京(今長春)一家旅社裡,終年56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