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映17天,豆瓣9.5分,這部國產紀錄片絕對不輸BBC!

幸福的密碼是金錢, 名利?

他們的密碼是感恩、善良與敬畏。

2017紀錄片井噴式湧現, 年尾走進視線的「極地」絕對是為數不多、超級契合口味的一部, 僅海報就足以打開遠觀高原的視野, 孤獨而蒼茫。

各路網友都為它強烈安利打call:“每日必刷”、“突然淚目”, “看了5分鐘就忍不住打5分”。

《極地》

繼《國家寶藏》之後, 央視再次和B站合作,

推出了這部紀錄片《極地》, 上線17天, 豆瓣評分達到9.5分。

我們總羡慕BBC高超精緻的紀錄片,

不知道悄然間, 中國也有了這樣一部詩一般的紀錄片。

《極地》從普通人視角去講述了高原上的生活景象。 遼闊的自然圖騰, 艱辛的生存之道, 悠揚的勞動讚歌, 原始的信仰祈願……

高原的景美得不像話, 高原的人淳樸善良。

藏人因為有信仰, 似乎很早就參透了生與死, 還有人生的意義。

年長者爬滿皺紋的臉和粗糙裂痕的手, 眼睛裡的光芒與最純粹的笑, 就像還原陳丹青西藏組畫的素材源頭, 敬畏的力量油然而生。

藏人的平靜, 簡單, 淳樸, 善良是如此可貴, 心中有信仰, 自然活得更篤定。

非常好的片子,

我要收藏著, 還要推薦給你們。 很多人都在心裡問過, 為什麼西藏是每個人心中最嚮往的地方?

或許看完這裡另一些人的人生就會讓你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每一幀都美哭

隨便一截圖都能當壁紙

璀璨的星空, 在這個毫無污染的地方,

讓人們意識到最原始的夜空應該是這樣的。

一切都是乾淨、純潔的樣子。

尤為特別的是,導演組行車里程超過赤道一周,走遍西藏73個縣市,穿越雪地森林,駐守荒原村落,遇見了這二十一個故事。

沒有發達的交通,沒有便利的生活,在天寒地凍,溫度之地僅次於北極、南極的極地地帶,他們活得是那樣幸福,或許那是離天空最近的地方,一切都變得純潔。

對大自然的敬畏

是最虔誠的信仰

人與自然彼此依賴,敬畏自然,才能在嚴酷的環境中,享受大自然的仁慈與饋贈。

這點藏北牧區的人們,體會特別深刻。

次仁旺青馱鹽者

男孩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的標誌是什麼?

很多人沒有明確的答案,而在這裡,馱鹽,是這個角色轉換的標誌。

空空查卡鹽湖,海拔5200米。每年在最冷的時候,都會出現這樣一群馱鹽隊,十幾個人加上一百多頭犛牛。

在藏北牧區流傳著一個說法:馱鹽的苦,就是要經歷死以外的所有艱辛。

這一路上,日月風雪為伴,有狼,有熊。

有人說,一袋鹽也不過一兩塊,直接買不行嗎?

有人說,馱鹽的犛牛一頭可以賣一萬多,為什麼還去馱鹽?

對於藏人,馱鹽是傳統、是儀式、是信仰,跟物質財富沒有必然的聯繫。

次仁爺爺認為,只有最嚴格的規矩,才能克服這些困難。於是,他為馱鹽隊,制定了嚴格的要求,犯錯一次,在身體揪一撮體毛。

經歷艱辛,終於到了鹽湖,爺爺對小孫子說:“鹽很少,我們不能全部拿走,還會有很多人過來,如果我們都拿走了,別人就沒有了。只夠我們食用 就可以了,不可以貪得無厭的。”

因為爺爺知道,如同人會死,草場會退化一樣,大自然也有它的輪回。用多少,拿多少,要懂得知足,這就是他的智慧。

在小孫子的不斷請求下,爺爺還是帶著小剛吉一起踏上了駝鹽的路。爺爺說,這個勇敢的男孩要成為男人了。

采鹽的過程也要保持絕對的虔誠,為了采到純度最高的鹽,他們要走到極度荒涼,毫無人煙的地方。

采鹽工序繁複,細節嚴苛,一板一眼,都是“道”。

采鹽的儀式絕不能含糊。

采鹽前,先煨桑(點燃香料以祭神祈願)。采完鹽,要對鹽湖女神敬謝,潔淨的鹽,是鹽湖女神賜予的珍寶,在他們眼裡,沒有什麼是本該屬於自己的,對擁有的一切都不能忘了感恩之心。

他們用最好的青稞酒和食物感謝鹽湖女神。 感謝她給我們生命,讓我們得以生存。人真正享有豐饒和富足,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次仁旺青說:只要是個男人,要是沒見過鹽湖、沒馱過鹽和女孩子是沒有區別的。兇悍的男人要有他存在的價值,要是家和女人的依靠,沒錯。

難過的是,不久前,馱鹽的主人公次仁旺青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

《尋夢環遊記》告訴我們:生命的終結是被遺忘而不是離開。所以,我們最該做的就是讓更多的人看到他的故事,讓更多的人對生活、對艱難有不一樣的思考,願他在天上喜樂安康。

專注做好一件事

做什麼就愛什麼

當你專注於一件事,並且熱愛上它,自然你的身上也發光了。

白瑪曲旺電影放映員

白瑪曲旺是波密縣最年輕的電影放映員,他的工作是在山裡巡迴放映電影。

這是一份行將消失的傳統職業,僅在波密等少數“落後”地方存在著,但白瑪曲旺幹得很自在。

他要在雨季來臨前,進山完成電影放映任務。

都說西藏是一個讓身體下地獄、眼睛上天堂、靈魂回故鄉的地方。

他這一路上與馬為伴,要走很長的路。有時候遇見泥石流或者山體滑坡甚至有生命危險。

帶著孩子般頑皮的天性,有時候,也能自己找點樂子,為馬編個花環,看看電影雜誌或者玩個自拍。

這次放映的村子只有8戶人家,河流將村子和外界隔絕開來。

要去最遠處的郎玉村放電影,牽著馬都已經走了兩天,快進村時卻被河水擋住了去路。

面對“絕境”,他給村長打電話求助。村長說:“我馬上找幾個人飛過來幫你”。

靠著繩索,人“飛”容易,可馱著電影放映設備的馬就難嘍!馬比人重多了,河底又全是大磐石,一旦墜落就是死命一條,但白瑪還是執意要去放電影。

村長感動于他的執著,想盡辦法幫馬過河,於是,就有了“飛馬”的這一幕。

沒錯,真的是“飛過來”,村裡靠一條繩索溝通外界,村民外出,運送東西全靠“飛來飛去”。

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個8戶人家的小村落竟如世外桃源一般。

夜幕降臨時,全村人聚集在一起。

這次看的是電影《夏洛特煩惱》,在黑夜裡,在星空下,村民們圍坐在螢幕周圍看的全神貫注,開懷大笑。

跋山涉水,以身犯險,就為讓這八戶人家,看場電影?值得嗎?

也許答案就在村民一個個笑得發光的牙齒裡!

這是白瑪最幸福的時刻,一路的艱辛和疲憊,全部被治癒了。

白瑪的故事像極了電影中《那山、那人、那狗》中的場景。

他帶給村民的不只是電影和信件,更是快樂、期盼、以及與山外世界的紐帶。

作為年輕人,他也渴望大城市。

不過正如他所說:我就生在雪山、森林,每天都在河水和農田裡走,比來比去還是覺得這裡舒服。

生活沒那麼複雜

複雜只是人心

這裡有被額外眷顧的桃源秘境,這裡也有挑戰生存極限的嚴酷環境,這裡的人臉上總是有藏不住的笑容,讓人看完也會忍不住微笑。

如果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仰頭是天、俯身是地的純粹空間裡,他們信仰、知足、善良、虔誠、無畏......

所以,你看裡面這些人,活得都比很多很多人高興!

藏族三公主相識65年的閨蜜

曲美卓嘎從小是個孤兒,白瑪曲珍丈夫早逝,次仁曲珍家境貧寒,相似的經歷使她們成為好朋友,如今已經相識65年,組成了最強閨蜜團,還自封為藏區三公主。

一大早公主們就手把手的去“創業”——自製面膜。這條路她們走了一輩子,用她們的話說,這裡的石頭和草都認識她們。

只要她們呆在一起就嘰嘰喳喳的鬥嘴,無時無刻不在“互懟”。

“你老了吧”,“你已經老暈了”,"牙都沒了還說我",“哈哈,我剛剛跟你說什麼你沒聽到嗎”。

終於熬制完了這一坨黑乎乎的東西就是公主們對抗高原烈日的“秘密武器”——普爾姆草藥膏。

她們商量著如果一盒賣5元錢就好了,但又立馬變卦了說:“佛啊,不該收錢,我錯了。”

三公主拎著自製面膜到馬路上給路人塗抹,還不忘爭論到底誰最漂亮。

人們被這黑乎乎的東西嚇跑了,雖然大部分都失敗了,三公主依舊笑嘻嘻的。

那些“被迫”塗上面膜的人都無一例外的笑得很燦爛,當然,三公主也沒有收取那五元錢。

工作完成後,三公主一起聚會去了。在90後說自己老的時候,這三位相識65年的公主依然滿滿的少女心。

二公主跳舞,大公主甜美的尖叫。腿腳不再靈活又怎樣,不再年輕又怎麼樣。她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知足吧!

“神保佑我們要一直在一起”,“希望所有人都成為公主”,“給美麗的自己乾杯吧”!

白瑪曲珍最大的心願,是和姐妹們一起去趟拉薩。然後回來再死。

“我喜歡這裡,也要死在這。”

為什麼他們活得那麼快樂?

他們不用每天思考塵世間的功名利祿,即使受凍挨餓,也能保守心中的信仰。

《極地》的一位製片人說:“大概因為活在離老天爺很近的地方,很多“色相”變得不太重要。當你站在海拔 4000 米的高原上,頭頂藍天俯望大地,你會意識到生活真的就是天-地-人而已。”(注:“色相”是佛語,大概指的就是那些物質、名利、金錢。)

我們看到的是故事,

他們過的是一生。

還有壁畫師、說婚人、木鎖匠人,僜人、桑央節舞者......

西藏人生活的智慧,當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比如說做一雙牧鞋、畫一幅壁畫、放牛喂牛......

他們感謝著神明給予他們的一切,也敬畏著自然。

這群人,正面看可愛,反面看可愛。他們臉上總是有藏不住的笑容。

推薦此片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看完,會覺得自己不自覺的也變得幸福起來。

藏區生活似乎就是人類早期的生存方式,尚未完全被污染的淨土,希望可以就這麼保持著。

我並不想將西藏神話,但希望每一個人都像故事主角一樣:謙卑,知足,快樂。

三毛說,我們來不及認真年輕,待明白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也許我們在熱血的時候,會追求那些名利、金錢,但不妨在成長的過程中,在變老的過程中,也試著過一種有信念感的生活,讓感恩、善良、敬畏,成為幸福生活的密碼。

生命無常,但終究要去到西藏一次。

不是為了快樂,宗薩仁波切。

尤為特別的是,導演組行車里程超過赤道一周,走遍西藏73個縣市,穿越雪地森林,駐守荒原村落,遇見了這二十一個故事。

沒有發達的交通,沒有便利的生活,在天寒地凍,溫度之地僅次於北極、南極的極地地帶,他們活得是那樣幸福,或許那是離天空最近的地方,一切都變得純潔。

對大自然的敬畏

是最虔誠的信仰

人與自然彼此依賴,敬畏自然,才能在嚴酷的環境中,享受大自然的仁慈與饋贈。

這點藏北牧區的人們,體會特別深刻。

次仁旺青馱鹽者

男孩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的標誌是什麼?

很多人沒有明確的答案,而在這裡,馱鹽,是這個角色轉換的標誌。

空空查卡鹽湖,海拔5200米。每年在最冷的時候,都會出現這樣一群馱鹽隊,十幾個人加上一百多頭犛牛。

在藏北牧區流傳著一個說法:馱鹽的苦,就是要經歷死以外的所有艱辛。

這一路上,日月風雪為伴,有狼,有熊。

有人說,一袋鹽也不過一兩塊,直接買不行嗎?

有人說,馱鹽的犛牛一頭可以賣一萬多,為什麼還去馱鹽?

對於藏人,馱鹽是傳統、是儀式、是信仰,跟物質財富沒有必然的聯繫。

次仁爺爺認為,只有最嚴格的規矩,才能克服這些困難。於是,他為馱鹽隊,制定了嚴格的要求,犯錯一次,在身體揪一撮體毛。

經歷艱辛,終於到了鹽湖,爺爺對小孫子說:“鹽很少,我們不能全部拿走,還會有很多人過來,如果我們都拿走了,別人就沒有了。只夠我們食用 就可以了,不可以貪得無厭的。”

因為爺爺知道,如同人會死,草場會退化一樣,大自然也有它的輪回。用多少,拿多少,要懂得知足,這就是他的智慧。

在小孫子的不斷請求下,爺爺還是帶著小剛吉一起踏上了駝鹽的路。爺爺說,這個勇敢的男孩要成為男人了。

采鹽的過程也要保持絕對的虔誠,為了采到純度最高的鹽,他們要走到極度荒涼,毫無人煙的地方。

采鹽工序繁複,細節嚴苛,一板一眼,都是“道”。

采鹽的儀式絕不能含糊。

采鹽前,先煨桑(點燃香料以祭神祈願)。采完鹽,要對鹽湖女神敬謝,潔淨的鹽,是鹽湖女神賜予的珍寶,在他們眼裡,沒有什麼是本該屬於自己的,對擁有的一切都不能忘了感恩之心。

他們用最好的青稞酒和食物感謝鹽湖女神。 感謝她給我們生命,讓我們得以生存。人真正享有豐饒和富足,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次仁旺青說:只要是個男人,要是沒見過鹽湖、沒馱過鹽和女孩子是沒有區別的。兇悍的男人要有他存在的價值,要是家和女人的依靠,沒錯。

難過的是,不久前,馱鹽的主人公次仁旺青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

《尋夢環遊記》告訴我們:生命的終結是被遺忘而不是離開。所以,我們最該做的就是讓更多的人看到他的故事,讓更多的人對生活、對艱難有不一樣的思考,願他在天上喜樂安康。

專注做好一件事

做什麼就愛什麼

當你專注於一件事,並且熱愛上它,自然你的身上也發光了。

白瑪曲旺電影放映員

白瑪曲旺是波密縣最年輕的電影放映員,他的工作是在山裡巡迴放映電影。

這是一份行將消失的傳統職業,僅在波密等少數“落後”地方存在著,但白瑪曲旺幹得很自在。

他要在雨季來臨前,進山完成電影放映任務。

都說西藏是一個讓身體下地獄、眼睛上天堂、靈魂回故鄉的地方。

他這一路上與馬為伴,要走很長的路。有時候遇見泥石流或者山體滑坡甚至有生命危險。

帶著孩子般頑皮的天性,有時候,也能自己找點樂子,為馬編個花環,看看電影雜誌或者玩個自拍。

這次放映的村子只有8戶人家,河流將村子和外界隔絕開來。

要去最遠處的郎玉村放電影,牽著馬都已經走了兩天,快進村時卻被河水擋住了去路。

面對“絕境”,他給村長打電話求助。村長說:“我馬上找幾個人飛過來幫你”。

靠著繩索,人“飛”容易,可馱著電影放映設備的馬就難嘍!馬比人重多了,河底又全是大磐石,一旦墜落就是死命一條,但白瑪還是執意要去放電影。

村長感動于他的執著,想盡辦法幫馬過河,於是,就有了“飛馬”的這一幕。

沒錯,真的是“飛過來”,村裡靠一條繩索溝通外界,村民外出,運送東西全靠“飛來飛去”。

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個8戶人家的小村落竟如世外桃源一般。

夜幕降臨時,全村人聚集在一起。

這次看的是電影《夏洛特煩惱》,在黑夜裡,在星空下,村民們圍坐在螢幕周圍看的全神貫注,開懷大笑。

跋山涉水,以身犯險,就為讓這八戶人家,看場電影?值得嗎?

也許答案就在村民一個個笑得發光的牙齒裡!

這是白瑪最幸福的時刻,一路的艱辛和疲憊,全部被治癒了。

白瑪的故事像極了電影中《那山、那人、那狗》中的場景。

他帶給村民的不只是電影和信件,更是快樂、期盼、以及與山外世界的紐帶。

作為年輕人,他也渴望大城市。

不過正如他所說:我就生在雪山、森林,每天都在河水和農田裡走,比來比去還是覺得這裡舒服。

生活沒那麼複雜

複雜只是人心

這裡有被額外眷顧的桃源秘境,這裡也有挑戰生存極限的嚴酷環境,這裡的人臉上總是有藏不住的笑容,讓人看完也會忍不住微笑。

如果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仰頭是天、俯身是地的純粹空間裡,他們信仰、知足、善良、虔誠、無畏......

所以,你看裡面這些人,活得都比很多很多人高興!

藏族三公主相識65年的閨蜜

曲美卓嘎從小是個孤兒,白瑪曲珍丈夫早逝,次仁曲珍家境貧寒,相似的經歷使她們成為好朋友,如今已經相識65年,組成了最強閨蜜團,還自封為藏區三公主。

一大早公主們就手把手的去“創業”——自製面膜。這條路她們走了一輩子,用她們的話說,這裡的石頭和草都認識她們。

只要她們呆在一起就嘰嘰喳喳的鬥嘴,無時無刻不在“互懟”。

“你老了吧”,“你已經老暈了”,"牙都沒了還說我",“哈哈,我剛剛跟你說什麼你沒聽到嗎”。

終於熬制完了這一坨黑乎乎的東西就是公主們對抗高原烈日的“秘密武器”——普爾姆草藥膏。

她們商量著如果一盒賣5元錢就好了,但又立馬變卦了說:“佛啊,不該收錢,我錯了。”

三公主拎著自製面膜到馬路上給路人塗抹,還不忘爭論到底誰最漂亮。

人們被這黑乎乎的東西嚇跑了,雖然大部分都失敗了,三公主依舊笑嘻嘻的。

那些“被迫”塗上面膜的人都無一例外的笑得很燦爛,當然,三公主也沒有收取那五元錢。

工作完成後,三公主一起聚會去了。在90後說自己老的時候,這三位相識65年的公主依然滿滿的少女心。

二公主跳舞,大公主甜美的尖叫。腿腳不再靈活又怎樣,不再年輕又怎麼樣。她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知足吧!

“神保佑我們要一直在一起”,“希望所有人都成為公主”,“給美麗的自己乾杯吧”!

白瑪曲珍最大的心願,是和姐妹們一起去趟拉薩。然後回來再死。

“我喜歡這裡,也要死在這。”

為什麼他們活得那麼快樂?

他們不用每天思考塵世間的功名利祿,即使受凍挨餓,也能保守心中的信仰。

《極地》的一位製片人說:“大概因為活在離老天爺很近的地方,很多“色相”變得不太重要。當你站在海拔 4000 米的高原上,頭頂藍天俯望大地,你會意識到生活真的就是天-地-人而已。”(注:“色相”是佛語,大概指的就是那些物質、名利、金錢。)

我們看到的是故事,

他們過的是一生。

還有壁畫師、說婚人、木鎖匠人,僜人、桑央節舞者......

西藏人生活的智慧,當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比如說做一雙牧鞋、畫一幅壁畫、放牛喂牛......

他們感謝著神明給予他們的一切,也敬畏著自然。

這群人,正面看可愛,反面看可愛。他們臉上總是有藏不住的笑容。

推薦此片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看完,會覺得自己不自覺的也變得幸福起來。

藏區生活似乎就是人類早期的生存方式,尚未完全被污染的淨土,希望可以就這麼保持著。

我並不想將西藏神話,但希望每一個人都像故事主角一樣:謙卑,知足,快樂。

三毛說,我們來不及認真年輕,待明白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也許我們在熱血的時候,會追求那些名利、金錢,但不妨在成長的過程中,在變老的過程中,也試著過一種有信念感的生活,讓感恩、善良、敬畏,成為幸福生活的密碼。

生命無常,但終究要去到西藏一次。

不是為了快樂,宗薩仁波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