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池上鎮:幸福列車“加速度”

“快去瞧瞧, 咱村的電商平臺上線哩!”幾個孩子清脆的喊聲傳遍了山村的大街小巷。 池上鎮泉子村新建的電商辦公室裡, 幾個年輕人被人群團團圍在中間, 耐心逐一回答著莊裡鄉親充滿好奇的提問。 這是和煦春風裡最讓人心醉的場景, 更是自2016年精准扶貧媒體在行動系列活動後, 池上鎮黨委、政府借勢借力借資源, 帶領全鎮幹部職工和廣大群眾, 同心同德同奔小康階段性工作成果的一個側寫。

“這是咱們的農產品照片, 從這裡點擊進去, 裡面有農產品基本生長情況介紹, 有營養成分表, 以及價格、適宜食用人群等資訊,

全國各地的客商只要相中了咱的山貨, 動動手指, 咱這買賣就成咧!”袁曉慧喜滋滋地說著, 鄉親們聽著也不自覺露出了笑臉。 作為電商平臺上線的“功臣”, 她見證了整個平臺從無到有的整個過程, 也傾注了她的心血。

袁曉慧是泉子村走出去的大學生, 有思想有魄力有闖勁, 憑著一股韌勁, 在大學畢業後她在淄博市區打拼下自己的一份事業, 同時也收穫了一個幸福的家。 2016年6月, 家鄉借著媒體在行動的扶貧活動, 成功舉辦山杏採摘節, 讓她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能否回鄉創業呢?正當她舉棋不定之時, 她接到了村支部書記吳聖霞的電話, 原來, 泉子村作為首批搭乘扶貧幸福車的“乘客”, 擬搭建電商平臺,

目的是通過互聯網+的便捷性和廣泛性, 為豐厚的鄉村旅遊資源提供強勁的馬達, 用吳書記的話來說就是:“既然咱已經搭上了黨的好政策的幸福快車, 咱就得想辦法讓它加速度跑起來, 得對得住信任咱的老百姓不是”。 就這樣, 在吳書記拋出的橄欖枝下, 袁曉慧抱著剛滿月的孩子回到了泉子村, 一干就是一年多。 從一個人的光杆司令, 到現在6個人的年輕團隊, 這個過程的艱辛只有經歷者自己才能真正體會, 可結果卻實實在在鼓舞著鄉親們的心。 在這群年輕人的帶動下, 附近幾個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陸續籌備著“返鄉”創業大計!

走進淄博黑五類農業科技示範園, 從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引進的新品種梨樹正值繁花期,

潔白如雪的梨花恣意綻放, 像極了一處“綠野仙蹤”般童話樣式的存在。 “咋樣, 咱這園子不錯吧!”渾厚洪亮的聲音入耳, 尋聲而去, 池上鎮黑五類有限公司的康經理笑盈盈地迎出來。 2016年, 借著媒體行動對池上鎮農產品的大力推廣和宣傳, 他“禮遍天下的仙宴香梨”因皮薄核小、清甜多汁的特點而廣受好評, 銷量直線飆升, 成為大型商超供不應求的“尊寵一族”。 這位精幹的年輕經理人謙虛地說:“說起這一年的變化, 我的感受可是實實在在的, 2016年隨著產品銷量的大幅攀升, 乘著精准扶貧的勁風, 我們在合作共贏的原則上, 共計培訓118戶貧困戶, 以公司‘雙標準’指導管理新品種梨樹苗的推廣栽種, 合理盤活貧困戶土地的方式,
實現了加速發展。 ”經仔細瞭解, “雙標準”發展模式即種植和管理指導, 公司為每名貧困戶無償提供1畝地梨樹苗+1袋有機肥料, 貧困戶提供土地的基礎上, 公司通過提供種植修剪、病蟲害防治以及水肥配比等梨樹從栽種到盛果期期間, 成長過程中所需的方方面面技術和管理, 確保貧困戶梨樹的果品產量和品質, 並負責統一收購銷售。 “我們梨園今年的產出預計將達到50萬斤, 約是去年的三倍。 這個“雙標準”模式, 就猶如給高速前進的列車又安裝了兩個助推器, 那速度還不是嗖嗖地!”康經理豪情滿懷地說。

往日成績如雲煙, 前路崢嶸在腳下。 池上鎮黨委書記李林告訴記者, 今後將繼續貫徹省市區要求, 借助自身優勢和各方力量,

加速推進, 高效運行, 積極提升休閒鄉村遊檔次, 深挖綠色農產優勢, 讓這列開往“國際慢城”的幸福號列車加速度運行。

記者 姜乾相 通訊員 郭前斌 馬薛娟

責任編輯 畢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