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懺悔錄:低徊愧人子,不敢歎風塵

這張照片是1993年我和媽媽在永春鎮柳家村我們家的承包地裡拍的, 地裡種植著花卉

媽媽在時, 我總覺得屬於我們母子的日子很長,

我的心裡, 我的嘴邊總掛著一句話:“有時間再……”直到有一天, 她徹底將自己的生命放棄, 我才覺得悲哀輔天蓋地席捲而來, 我無從躲避, 不能原諒自己。 ———作者


這張照片是我物件春節來我家串門時照的, 拍攝地點在自家院內, 後排右二是我, 右三是當時的物件(後來這個物件也黃了), 中排是父母。 當年母親五十多歲, 我二十多歲

在我眼裡, 媽媽的相貌是好看的。 家裡有一張她當姑娘時的照片, 照片上的媽媽是半蹲的姿勢, 梳著大辮子, 嘴角掛著微笑, 眉清目秀, 儀態端莊, 就像老電影裡的明星一樣。

媽媽看上去比較年輕, 所以我一直沒發現她的衰老———我一直感覺她還年輕著, 永遠沒老, 就像她以為我一直還是個孩子, 還停留在她的羽翼下,

永遠沒長大。 但時間容不下我的幻覺, 我的媽媽不但已經老了, 且在十年前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我懊惱, 我氣自己, 特別是在媽媽已經走了以後……

我的媽媽叫張風琴, 吉林省雙陽縣人, 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媽媽出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 讀書到初中畢業。 學生時代的媽媽是很優秀的, 她是學生幹部, 特別在文藝方面很突出, 唱歌跳舞樣樣拿手。 學校組織的文藝活動媽媽都會參加, 她是老師喜愛和器重的好學生。 可那時社會上還不重視教育, 大多數人都早早地結束了學業。 媽媽畢業之後就到生產隊參加勞動了。

幾年過後, 在她20歲的時候, 經人介紹與爸爸認識並很快結了婚, 過早地嫁為人婦。 後來她常跟我們說,

如果不那麼早成家, 憑自己的素質和能力, 很有可能成為一名婦女幹部, 從此步入職業女性的行列, 有更加光明的前途。 結果媽媽成家了, 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柴米油鹽這些生活瑣事上, 照顧爸爸和一幫兒女, 成了“鍋臺轉”。 一輩子, 媽媽的生活始終都在忙碌與勞累中度過, 從來沒有輕鬆過。

家裡六個孩子, 我是第一個考上高中的。 兩個姐姐和大哥都因為種種原因, 在初中階段就輟學回家務農了, 而我升入了重點學校———長春九中。 媽媽非常高興, 為我準備了上學用的各樣東西。 在九中念書是需要住宿的, 媽媽又為我做了新的被褥。 那年我16歲, 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離家、離開媽媽在外上學, 因此媽媽在我上學走後起初的那段日子因為想我而上火,

夜晚睡不著覺, 正應了那句話, “兒行千里母擔憂”。

而我在高中階段並沒有讓媽媽省心, 因為我沒幹正經事。 高一時學習還算努力, 從高二開始我就不思進取了, 主要是相中了我們班的一個女生。 她長得挺好看的, 我沒事總瞅她、琢磨她, 把心思都放在她身上了, 就想著怎麼接近她、追求她, 學業也因此荒廢了。

記得在高三的時候, 媽媽得知了我的情況, 非常擔心我。 有一天, 媽媽托人捎來了一封她寫給我的信。 內容並不太多, 大意是讓我不要擔心家裡, 好好學習, 嚴格要求自己, 積極上進, 別浪費精力。 我的幾個同學看了這封信, 都說很感動。 可惜我的精力已轉移, 最終還是沒能考上大學, 辜負了媽媽對我的殷切希望。

高中畢業之後, 正趕上村裡的小學校缺老師, 我就去學校當了一名代課老師, 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 這個班有三十幾個孩子, 也許是我有當老師的天賦, 孩子們聽我的話, 很喜歡我。 幾個月的時間, 學生們就和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我卻決定辭去這份教師工作, 原因是我爸爸的反對, 他認為教師工資太低(當時本地代課教師工資每月一百元), 在學校幹沒前途。 當時我們家經營一個苗圃, 是種花、種樹的專業戶, 爸爸讓我從學校下來賣花賣樹掙大錢。 媽媽不同意我辭職, 可由於爸爸是一家之主, 一家人都得聽他的, 我沒有主意, 最終聽了他的話。

在教師崗位上最後的那一天, 我在班上對靜靜端坐的孩子們宣佈了馬上要和他們分手的消息。 起初,教室裡還是寂靜的,孩子們呆住了,片刻之後他們反應過來,知道即將發生的事情,由斷斷續續的抽泣很快就發展成哭聲一片。我走出教室,伴隨著孩子們的哭聲,同事們把我送出了校門。我們家就在學校後院,我很快回到了家,過了不大一會兒,我班上那群孩子就到家來找我了,仍然在哭。當時媽媽正在窗下的案板上切菜,眼前這揪心的一幕她全看在眼裡,媽媽被這個場景感動得受不了了,也跟孩子們一起哭了起來。事後媽媽說:“看到這群學生排隊來找老師,看到孩子們可憐的樣子,我的心在翻個兒,實在受不了……”

孩子們對我的無比眷戀雖然同樣打動了我,但我還是選擇離開了他們。這件事對媽媽的刺激很大,因為她老人家心軟,見不得兒子和一群七八歲孩子這種肝腸寸斷的分別場面。她上火,為這種師生之情的戛然而止而憂傷,為這幫突然失去心愛老師而大放悲聲的孩子而難過,更為我———她二兒子因事業的選擇而產生如此大的情感波動而痛苦、憂慮。

從學校離職這件事雖然有爸爸的原因,但主要責任還在我。一方面,我嫌掙錢少聽了爸爸的話,斷然拋棄了熱愛我的天真質樸的孩子們,使他們幼小的心靈遭受了情感的創痛,我是不負責任的;另一方面,我刺痛了疼我愛我的母親的心,使她無辜地捲入了這次師生分別引發的群體痛哭事件。現在看來,我如果當初不選擇辭職,雖然掙不了大錢,但教師畢竟是個正當職業,在校園裡整天同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們打交道,肅靜整潔,平平安安,生活同樣不失為有意義。

1996年8月18日,這天是我結婚的日子,婚禮很熱鬧。農村辦喜事,一般都是在家裡擺上幾十桌酒席招待客人,所有這些婚禮籌備置辦筵席等等的勤雜工作,基本上都由家人擔當。我媽媽忙裡忙外、上下招呼、前後打點,累得滿頭大汗,但臉上始終洋溢著欣喜的神色。兒子終於把媳婦娶到家了,老人家多高興啊!

說起我的找物件經歷,可以說是歷經坎坷,幾經周折。處了又黃,黃了再處,前後經歷了六七個對象,光“相門戶”(即訂婚儀式)就舉行了四次。相門戶需預備酒席,家裡那時沒錢,我媽媽四處張羅,耗財耗力,費盡了心血。

這四個物件長的處了一年多,短的只有幾個月。其中處得最長的那個物件因出車禍受傷住院,我媽媽去護理了一個來月,做飯做菜,端屎端尿,全是媽媽照顧的。當時醫院的人都說我媽媽了不起,照顧沒結婚的兒媳婦都這樣盡心盡力,跑前跑後。後來由於我沒有主意,反反復複,今天行明天不行的,跟人家黃了,枉費了媽媽的一片苦心。

記得我在處物件的過程中,人家女方到我們家來,我媽媽總是炕上地下地伺候著,做這做那,付出了很多,包括給人家買衣服、給人家說好話等等各種努力,都是為了成全我。

反復折騰,一晃幾年就過去了,我已經26歲了還沒成家。媽媽很著急,四處托人給我介紹物件。由於婚事屢次遭受挫折失敗,家裡耗費了大量的錢財和精力,尤其給媽媽增添了很多的煩惱和憂愁。我真是過意不去,我總是給老人增加負擔,讓老人操心。

後來,我的對象終於處成,婚禮如期舉行了。傍晚,客人都散去了,只剩下家人。到了將近八點鐘的時候,大家都很累了,正要休息,忽然想起一件事還沒有做。農村有一個習俗,新婚夫婦要吃長壽麵,吃了才吉利。媽媽二話沒說,就準備去做。想到她老人家累了一天了,我就說:“媽,別做了,這是迷信的說法,可以不用管它,您去休息吧。”“沒事,媽馬上去做,一會兒就好,你們倆坐炕上等著吃就行了。”說著話,媽媽就去了廚房。和麵、擀麵條、切蔥花、打雞蛋,又點著了灶坑裡的柴火……忙活了一陣,媽媽就把熱氣騰騰的長壽麵端上來了。我吃著麵條,看了一眼媽媽。她紮著圍裙,挽著袖口,手上還沾著白麵,前面的頭髮已經打成了綹,粘在了額頭上,眼睛被油煙嗆得發紅,面容疲憊,但眉宇間分明透著欣喜的樣子。看到此時的母親,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為了兒女,媽媽太辛苦了!為了能讓兒女快樂、幸福,她付出了太多太多,可反過來,我又為媽媽做了什麼呢?我有愧啊!

令人遺憾的是,我和妻子生活了九年之後,2005年3月又因為性格不合離婚了。我家庭的破碎,又一次讓我的媽媽遭受了打擊。

當我跟媽媽宣佈離婚這個消息的時候,媽媽長歎一聲:“二兒子,你這是咋整的啊,咋還離婚了呢?”然後,她拿起了我和孩子的合影照片(孩子讓女方領走了)說:“瞅這孩子笑的……”說著,媽媽悲從中來,兩行熱淚滾滾而下……

離婚後的我消沉放縱,不思進取。當時天還很冷,在農村也沒啥可幹的,我就在屯子裡頭溜溜達達,整天蒙混度日,得過且過,有時候竟然去賭錢。那時候,媽媽已經得了腦血栓,雖然經過治療,卻未能徹底康復,留有後遺症,走路一瘸一拐的,需要打針吃藥鞏固治療,身體很弱。我清楚地記得那一次我在外面玩“填大坑”回來,進到屋中,看到媽媽坐在炕上,在和鄰居一個老太太說話。聽說我又去耍錢了,媽媽很不高興,說了我幾句,越說越傷心,最後禁不住放聲大哭。媽媽說:“強啊,你都離婚了,你得要好好幹啊,你還得說媳婦呢……”看到媽媽哭成這個樣子,我的心都碎了,心情簡直壞到極點。唉,我太沒出息了,還讓病中的媽媽這樣傷心。從那以後,我沒有再去玩。媽媽聲淚俱下的那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每每想起,都感覺內心隱隱作痛。

媽媽的六個兒女都成了家,出去單過了,父母把屯子裡的正房都分給了兒子們。因為我們家經營苗圃,父母晚年就住在苗圃地裡的一座作業房裡。我們都管這座面積不大的房子叫“小房”。

我離婚後一直沒再成家,也和他們住在這裡。那時候媽媽雖然因病而行動不便,但她性格剛強,總是盡可能地參與勞動,幹家務活,比如燒炕、掃地、洗衣服等。她洗衣服用手洗,是把盆靠在牆角,把搓衣板倚在身上,用一隻手搓。洗完後,她有時會叫別人幫忙,把衣服擰乾,然後晾出去。

那是一個初夏的早晨,陽光溫和,天氣挺好的。我從外面幹活回來,準備到父母這裡吃飯。看到媽媽站在門口,一隻手扶著門框,十分欣喜的樣子。看到我回來了,就對我說:“二兒子,媽給你炒了兩個菜,這下你能吃好了,咱們不能老吃糊弄飯……”看到她高興的樣子,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感動、心疼、過意不去……各種感覺夾雜在一起,讓我高興不起來。

媽媽因為腦血栓後遺症導致半身不遂,只有一隻胳膊一條腿好使,如果只是用大鍋溜一口現成的,還算簡單,但對於如此身體條件的老太太來說,已屬不易,這次居然親自下廚炒了兩個菜,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啊!只記得其中一個菜是炒大頭菜,菜的味道很好,吃飯過程我都不記得了,只有母親斜倚在門口同我說話的情景,尤其是她那欣喜的表情,讓我印象深刻,記憶猶新。我知道,媽媽能拖著病體堅持下廚炒菜,是為了能讓兒子吃上可口的飯,孩子的幸福就是母親最大快樂,是母愛的力量使不可能成為了可能。

媽媽能在病中、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還給我做飯,可是我又為她做了些什麼呢?長期以來,總是媽媽為我服務,而我為老人做的少之又少,微不足道。我笨手笨腳,不會做飯,也沒給媽媽洗過衣服。我無能自私,不能為老人創造更加優越的生活條件。最可氣的是,有些事情我即使能做到,也是得過且過,讓老人傷心失望。

記得有一次,是夏天,快要吃晚飯的時候,也是在小房那個地方。天有些涼,還刮著風,當時我站在小房門口,看到媽媽從遠處一瘸一拐地走來,看到我了,就對我說:“強啊,媽給你拿錢,你去上小賣店買點熗拌菜去。”媽媽的意思是同爸爸加上我三個人一起在晚飯上吃。熗拌菜價格不便宜,以我們家當時的經濟條件來說,買它來吃算是改善了生活。

然而當時我正打算出門去會朋友,於是拒絕了媽媽的要求。我說:“等我有時間再給你買……”媽媽也沒說什麼,自己默默地進屋去了。那個晚飯媽媽吃的是什麼、有沒有別人去為她買那種熗拌菜,現在已經無從知道,因為過後我沒有過問。

在思念媽媽的時候,每每想起這件事都讓我心情沉重,懊悔不已。人說孝即無違,我卻忤逆母親非要去會什麼朋友,這是多麼不可原諒的行為?其實去會朋友也沒啥重要的事,要是順從媽媽的心願去買回來該多好啊!媽媽總說,在六個兒女中我最聽她的話了,從不跟她頂嘴,而這次我居然輕易地就對媽媽的這個小要求置之不理,去忙自己的事。我至今都想不明白自己何以如此冷漠,媽媽是我至親至愛的人,卻偏偏被自己忽略了。

會一個無關緊要的朋友哪天都可以去,機會很多,而病弱的老人時日無多,為她盡孝的機會是相當有限了。盡孝不在於給老人多少錢,或是給他們提供多麼優厚的物質生活條件,而是要儘量順從老人的心願,滿足他們的要求。老人的願望實現了,自然就高興,高興就快樂,快樂就幸福。只有這樣,盡孝的目的才能達到。古語說,百孝不如一順,而我卻做得如此之差,怎能不羞愧難當?

2008年春天,由於家裡經濟條件一直不太好,為了增加收入,爸爸受邀去範家屯一苗圃當技術員,掙工資。媽媽就隨爸爸一起,離開家(我們家的屯子離範家屯大約有三十公里)搬到範家屯去住。媽媽在那兒生活了兩年,過得不好,因為兩位老人屬於外出打工,背井離鄉,人生地不熟,只是非常孤單地守著那個苗圃。爸爸每天忙工作,只有媽媽一個人待在屋裡,身邊一個能陪她嘮嗑的人都沒有,所以她很想家,想念家那邊的所有親人。據說,腦血栓的病人心窄,情緒容易低落,所以我認為那一時期媽媽一定經常處在情緒不佳的狀態。精神狀態不好,時間一長,就肯定對她的健康不利。媽媽已經是個病人,此時感情脆弱,容易想不開,思鄉之情所產生的憂慮和鬱悶始終纏繞著她,日子過得怎麼會開心呢?而家這邊的兒女們又都各自忙著自己的事,加之路途較遠,交通不便,很少去看望。

在那裡幹活的一個工人後來跟我說,我媽媽曾跟他們叨嘮好幾次,說:“這小強也該來了,怎麼還沒來呢?他不是說到春天嫁接樹時就要來嗎,咋還沒來呢!”她就這樣跟工人們反復念叨。我能理解她當時的心理狀態,她是想家、想親人,想我。聽了這個工人的講述,我心裡真不是滋味,我後悔啊,那時咋不多去幾趟呢?陪她說會兒話,也能排解一下她的寂寞,舒緩一下她的心情。而我去看她的那次,留給她的竟是無邊無寂的寂寞和眼睛裡越來越深的空洞!

記得當時我因送樹苗去了一次,僅此一次,是騎摩托車去的。到那裡天就快黑了。進屋時,見媽媽站在屋裡。我把東西放下,只跟她打了一下招呼,就轉身匆忙走了,都沒在屋裡坐一會兒。媽媽跟出來,跟我說了一些回去要小心注意安全之類的話。我連媽媽的叮囑都沒有聽完,就扔下一句:“有時間再來。”然後,騎上摩托車一溜煙地走了……

我為此很痛悔,那段時間我若多去陪陪媽媽,她也許就不會在範家屯那兒犯病了。我認為,就是由於她那種強烈的思念家人的願望得不到滿足,才使她的身體崩潰,導致舊病復發。

媽媽最初是2004年得的病,經過治療後落下後遺症,行動不太靈便,這次來範家屯居住,背井離鄉的孤寂破壞了她僅存的健康。果然,過了不久,壞消息傳來,媽媽又一次病倒了,腦血栓病又犯了。這一次復發很嚴重,人已經處於昏迷狀態。

媽媽在前衛醫院住院,治療一段時間以後,病情未見好轉,人始終不清醒,只是偶爾有短暫的意識反應。進食只能靠下胃管,喂一些果汁之類的食物。兒女們輪流看護。一次我在病床前給她唱歌,唱完這個唱那個,唱了好久。突然聽到媽媽在昏迷當中念叨了一句:“哎呀,這傢伙唱的。”就這麼一句,以後再沒開過口。

媽媽躺在病床上,望著她日漸消瘦的面龐,我的內心一陣酸楚。媽媽操勞了一輩子,撫育了一幫兒女,含辛茹苦,鞠躬盡瘁,到老卻沒享著福,變成了現在這樣的狀況,我覺得媽媽太可憐了。最後的那些天,媽媽已不能進食,整天靜靜地沉睡,康復的希望沒有了。

2008年9月4日,媽媽走了,享年65歲。

從6月初有病,到9月去世,媽媽在病床上度過了她人生最後的三個月。雖然病得很重,但一生剛強的品性支撐著她,同疾病抗爭了三個月。然而這次沒有挺過去,媽媽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這些讓她牽腸掛肚、無比眷戀的兒女們。也許媽媽的心操夠了,太累了,該休息了。

媽媽一生奔波勞碌,勤儉持家,一心要把家過好。她的奮鬥目標就是讓這個家強盛起來,讓全家人都過上好日子,讓丈夫及兒女都幸福快樂。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媽媽節衣縮食,精打細算,任勞任怨。在她眼裡,總有幹不完的活,出不盡的力。

媽媽心地善良,熱情待人。她把溫暖、關懷、體貼、慈愛都給了身邊的親人。這種克己為人的優秀品質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媽媽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個賢妻良母的深刻內涵,同時也為晚輩們做出了榜樣:做人就要不甘人後,奮發圖強;做人就要迎難而上,自強不息。

媽媽走了,她走得坦然,因為她是一個好母親、好妻子,她這輩子活得充實,她完全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媽媽臨終前的那一幕,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裡。她平躺在床上,兩個姐姐為她穿上新衣服。我明白這是媽媽最後的時刻了。我蹲下來伏在床前,握住媽媽的手,心如刀絞,淚如雨下。此時此刻,我想對媽媽說:“我後悔,我對您盡的孝不夠啊,為您做得太少了……”“低徊愧人子,不敢歎風塵”,我沒有盡到一個兒子照應母親、安慰母親的責任。

這些年來,我這個兒子一直不爭氣,讓媽媽不省心。我遊手好閒,荒廢時間,直到媽媽閉眼睛的那一天,還是一事無成,光棍一個。

離婚之後沒有再次成上家,這是由於我的懶惰和無能造成的。如果我能努力奮鬥,積極創業,組建家庭,把家過起來,條件好了,就能把媽媽接過去住,更好地照顧她,讓她舒心。一個心情舒暢,快樂輕鬆的人是不會有病的。然而,事實上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她憂慮、擔心,給她添堵。我恨自己,我怎麼不自強自立呢?我怎麼這麼沒出息呢?

捶胸頓足,呼天搶地也無濟於事,後悔更沒有意義,對媽媽,我沒有補償的機會了,一切都無法挽回。

在媽媽去世的這些年裡,我幾乎每天都想起媽媽。想起她的面容,想起她對我說過的話。每到這個時候,我的內心就隱隱作痛,時常被悔恨和自責所纏繞。有一天,我仰望天空,冥冥之中感到還能和媽媽見上一面,讓我對她老人家傾訴思念之情,向她表達我內心的感慨和愧疚。我要好媽做人,認真做事,讓她放心……然而,我只能在夢裡見到我親愛的母親,我對媽媽的虧欠是永遠的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媽媽在時,我總覺得媽媽還沒老,屬於我們母子的日子很長,我的心裡,我的嘴邊總掛著一句話:“有時間再……”直到有一天,她徹底將自己的生命放棄,我才覺得悲哀輔天蓋地席捲而來,我無從躲避,不能原諒自己。在這裡,我只想對所有做子女的說出我的兩點感悟。一、盡孝要及時。在父母的有生之年,經常去看望,給予關心和照顧。能從父母的實際需要出發,想辦法讓老人開心快樂。二、自身要努力,力爭創造好的經濟條件,使家庭和睦,生活美滿,避免讓父母操心、憂慮。

希望大家以我為戒,不要等老人不在了,才悲痛欲絕,如夢方醒,後悔當初盡孝不夠。要珍惜父母健在的美好時光,“首孝悌,次見聞……”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古語不要當耳邊風,誰做到了,誰就不會有遺憾。楊志強

“捫心”徵文

“捫心”一個以“心靈的自我鞭笞”為最終定位和品質追求的欄目,推崇“沒有反思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人生”和“吾日三省吾身”的價值觀,通過作者對於自己心路歷程的關注和再思考,以懺悔的方式完成自我人格的昇華,從而宣示“人性的光輝,懺悔的力量”。

■徵文要求:

1.3000字以上。2.以懺悔為主題,寫自己的親身經歷。內容真實,語言樸素,反思到位(不必擔心文筆不足,編輯會根據您的口述為您整理文字,來稿請務必留下電話,以便與您聯繫)。3.歡迎廣大讀者來稿。請自留底稿,稿件不退還。一經採用,即付稿酬。發表時可用化名。

■電子稿請寄:

liuli211a@sina.com

■手寫稿請寄:

長春市人民大街6906號新文化報社副刊部“捫心”(130022)

■電話:0431-85374617

起初,教室裡還是寂靜的,孩子們呆住了,片刻之後他們反應過來,知道即將發生的事情,由斷斷續續的抽泣很快就發展成哭聲一片。我走出教室,伴隨著孩子們的哭聲,同事們把我送出了校門。我們家就在學校後院,我很快回到了家,過了不大一會兒,我班上那群孩子就到家來找我了,仍然在哭。當時媽媽正在窗下的案板上切菜,眼前這揪心的一幕她全看在眼裡,媽媽被這個場景感動得受不了了,也跟孩子們一起哭了起來。事後媽媽說:“看到這群學生排隊來找老師,看到孩子們可憐的樣子,我的心在翻個兒,實在受不了……”

孩子們對我的無比眷戀雖然同樣打動了我,但我還是選擇離開了他們。這件事對媽媽的刺激很大,因為她老人家心軟,見不得兒子和一群七八歲孩子這種肝腸寸斷的分別場面。她上火,為這種師生之情的戛然而止而憂傷,為這幫突然失去心愛老師而大放悲聲的孩子而難過,更為我———她二兒子因事業的選擇而產生如此大的情感波動而痛苦、憂慮。

從學校離職這件事雖然有爸爸的原因,但主要責任還在我。一方面,我嫌掙錢少聽了爸爸的話,斷然拋棄了熱愛我的天真質樸的孩子們,使他們幼小的心靈遭受了情感的創痛,我是不負責任的;另一方面,我刺痛了疼我愛我的母親的心,使她無辜地捲入了這次師生分別引發的群體痛哭事件。現在看來,我如果當初不選擇辭職,雖然掙不了大錢,但教師畢竟是個正當職業,在校園裡整天同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們打交道,肅靜整潔,平平安安,生活同樣不失為有意義。

1996年8月18日,這天是我結婚的日子,婚禮很熱鬧。農村辦喜事,一般都是在家裡擺上幾十桌酒席招待客人,所有這些婚禮籌備置辦筵席等等的勤雜工作,基本上都由家人擔當。我媽媽忙裡忙外、上下招呼、前後打點,累得滿頭大汗,但臉上始終洋溢著欣喜的神色。兒子終於把媳婦娶到家了,老人家多高興啊!

說起我的找物件經歷,可以說是歷經坎坷,幾經周折。處了又黃,黃了再處,前後經歷了六七個對象,光“相門戶”(即訂婚儀式)就舉行了四次。相門戶需預備酒席,家裡那時沒錢,我媽媽四處張羅,耗財耗力,費盡了心血。

這四個物件長的處了一年多,短的只有幾個月。其中處得最長的那個物件因出車禍受傷住院,我媽媽去護理了一個來月,做飯做菜,端屎端尿,全是媽媽照顧的。當時醫院的人都說我媽媽了不起,照顧沒結婚的兒媳婦都這樣盡心盡力,跑前跑後。後來由於我沒有主意,反反復複,今天行明天不行的,跟人家黃了,枉費了媽媽的一片苦心。

記得我在處物件的過程中,人家女方到我們家來,我媽媽總是炕上地下地伺候著,做這做那,付出了很多,包括給人家買衣服、給人家說好話等等各種努力,都是為了成全我。

反復折騰,一晃幾年就過去了,我已經26歲了還沒成家。媽媽很著急,四處托人給我介紹物件。由於婚事屢次遭受挫折失敗,家裡耗費了大量的錢財和精力,尤其給媽媽增添了很多的煩惱和憂愁。我真是過意不去,我總是給老人增加負擔,讓老人操心。

後來,我的對象終於處成,婚禮如期舉行了。傍晚,客人都散去了,只剩下家人。到了將近八點鐘的時候,大家都很累了,正要休息,忽然想起一件事還沒有做。農村有一個習俗,新婚夫婦要吃長壽麵,吃了才吉利。媽媽二話沒說,就準備去做。想到她老人家累了一天了,我就說:“媽,別做了,這是迷信的說法,可以不用管它,您去休息吧。”“沒事,媽馬上去做,一會兒就好,你們倆坐炕上等著吃就行了。”說著話,媽媽就去了廚房。和麵、擀麵條、切蔥花、打雞蛋,又點著了灶坑裡的柴火……忙活了一陣,媽媽就把熱氣騰騰的長壽麵端上來了。我吃著麵條,看了一眼媽媽。她紮著圍裙,挽著袖口,手上還沾著白麵,前面的頭髮已經打成了綹,粘在了額頭上,眼睛被油煙嗆得發紅,面容疲憊,但眉宇間分明透著欣喜的樣子。看到此時的母親,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為了兒女,媽媽太辛苦了!為了能讓兒女快樂、幸福,她付出了太多太多,可反過來,我又為媽媽做了什麼呢?我有愧啊!

令人遺憾的是,我和妻子生活了九年之後,2005年3月又因為性格不合離婚了。我家庭的破碎,又一次讓我的媽媽遭受了打擊。

當我跟媽媽宣佈離婚這個消息的時候,媽媽長歎一聲:“二兒子,你這是咋整的啊,咋還離婚了呢?”然後,她拿起了我和孩子的合影照片(孩子讓女方領走了)說:“瞅這孩子笑的……”說著,媽媽悲從中來,兩行熱淚滾滾而下……

離婚後的我消沉放縱,不思進取。當時天還很冷,在農村也沒啥可幹的,我就在屯子裡頭溜溜達達,整天蒙混度日,得過且過,有時候竟然去賭錢。那時候,媽媽已經得了腦血栓,雖然經過治療,卻未能徹底康復,留有後遺症,走路一瘸一拐的,需要打針吃藥鞏固治療,身體很弱。我清楚地記得那一次我在外面玩“填大坑”回來,進到屋中,看到媽媽坐在炕上,在和鄰居一個老太太說話。聽說我又去耍錢了,媽媽很不高興,說了我幾句,越說越傷心,最後禁不住放聲大哭。媽媽說:“強啊,你都離婚了,你得要好好幹啊,你還得說媳婦呢……”看到媽媽哭成這個樣子,我的心都碎了,心情簡直壞到極點。唉,我太沒出息了,還讓病中的媽媽這樣傷心。從那以後,我沒有再去玩。媽媽聲淚俱下的那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每每想起,都感覺內心隱隱作痛。

媽媽的六個兒女都成了家,出去單過了,父母把屯子裡的正房都分給了兒子們。因為我們家經營苗圃,父母晚年就住在苗圃地裡的一座作業房裡。我們都管這座面積不大的房子叫“小房”。

我離婚後一直沒再成家,也和他們住在這裡。那時候媽媽雖然因病而行動不便,但她性格剛強,總是盡可能地參與勞動,幹家務活,比如燒炕、掃地、洗衣服等。她洗衣服用手洗,是把盆靠在牆角,把搓衣板倚在身上,用一隻手搓。洗完後,她有時會叫別人幫忙,把衣服擰乾,然後晾出去。

那是一個初夏的早晨,陽光溫和,天氣挺好的。我從外面幹活回來,準備到父母這裡吃飯。看到媽媽站在門口,一隻手扶著門框,十分欣喜的樣子。看到我回來了,就對我說:“二兒子,媽給你炒了兩個菜,這下你能吃好了,咱們不能老吃糊弄飯……”看到她高興的樣子,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感動、心疼、過意不去……各種感覺夾雜在一起,讓我高興不起來。

媽媽因為腦血栓後遺症導致半身不遂,只有一隻胳膊一條腿好使,如果只是用大鍋溜一口現成的,還算簡單,但對於如此身體條件的老太太來說,已屬不易,這次居然親自下廚炒了兩個菜,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啊!只記得其中一個菜是炒大頭菜,菜的味道很好,吃飯過程我都不記得了,只有母親斜倚在門口同我說話的情景,尤其是她那欣喜的表情,讓我印象深刻,記憶猶新。我知道,媽媽能拖著病體堅持下廚炒菜,是為了能讓兒子吃上可口的飯,孩子的幸福就是母親最大快樂,是母愛的力量使不可能成為了可能。

媽媽能在病中、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還給我做飯,可是我又為她做了些什麼呢?長期以來,總是媽媽為我服務,而我為老人做的少之又少,微不足道。我笨手笨腳,不會做飯,也沒給媽媽洗過衣服。我無能自私,不能為老人創造更加優越的生活條件。最可氣的是,有些事情我即使能做到,也是得過且過,讓老人傷心失望。

記得有一次,是夏天,快要吃晚飯的時候,也是在小房那個地方。天有些涼,還刮著風,當時我站在小房門口,看到媽媽從遠處一瘸一拐地走來,看到我了,就對我說:“強啊,媽給你拿錢,你去上小賣店買點熗拌菜去。”媽媽的意思是同爸爸加上我三個人一起在晚飯上吃。熗拌菜價格不便宜,以我們家當時的經濟條件來說,買它來吃算是改善了生活。

然而當時我正打算出門去會朋友,於是拒絕了媽媽的要求。我說:“等我有時間再給你買……”媽媽也沒說什麼,自己默默地進屋去了。那個晚飯媽媽吃的是什麼、有沒有別人去為她買那種熗拌菜,現在已經無從知道,因為過後我沒有過問。

在思念媽媽的時候,每每想起這件事都讓我心情沉重,懊悔不已。人說孝即無違,我卻忤逆母親非要去會什麼朋友,這是多麼不可原諒的行為?其實去會朋友也沒啥重要的事,要是順從媽媽的心願去買回來該多好啊!媽媽總說,在六個兒女中我最聽她的話了,從不跟她頂嘴,而這次我居然輕易地就對媽媽的這個小要求置之不理,去忙自己的事。我至今都想不明白自己何以如此冷漠,媽媽是我至親至愛的人,卻偏偏被自己忽略了。

會一個無關緊要的朋友哪天都可以去,機會很多,而病弱的老人時日無多,為她盡孝的機會是相當有限了。盡孝不在於給老人多少錢,或是給他們提供多麼優厚的物質生活條件,而是要儘量順從老人的心願,滿足他們的要求。老人的願望實現了,自然就高興,高興就快樂,快樂就幸福。只有這樣,盡孝的目的才能達到。古語說,百孝不如一順,而我卻做得如此之差,怎能不羞愧難當?

2008年春天,由於家裡經濟條件一直不太好,為了增加收入,爸爸受邀去範家屯一苗圃當技術員,掙工資。媽媽就隨爸爸一起,離開家(我們家的屯子離範家屯大約有三十公里)搬到範家屯去住。媽媽在那兒生活了兩年,過得不好,因為兩位老人屬於外出打工,背井離鄉,人生地不熟,只是非常孤單地守著那個苗圃。爸爸每天忙工作,只有媽媽一個人待在屋裡,身邊一個能陪她嘮嗑的人都沒有,所以她很想家,想念家那邊的所有親人。據說,腦血栓的病人心窄,情緒容易低落,所以我認為那一時期媽媽一定經常處在情緒不佳的狀態。精神狀態不好,時間一長,就肯定對她的健康不利。媽媽已經是個病人,此時感情脆弱,容易想不開,思鄉之情所產生的憂慮和鬱悶始終纏繞著她,日子過得怎麼會開心呢?而家這邊的兒女們又都各自忙著自己的事,加之路途較遠,交通不便,很少去看望。

在那裡幹活的一個工人後來跟我說,我媽媽曾跟他們叨嘮好幾次,說:“這小強也該來了,怎麼還沒來呢?他不是說到春天嫁接樹時就要來嗎,咋還沒來呢!”她就這樣跟工人們反復念叨。我能理解她當時的心理狀態,她是想家、想親人,想我。聽了這個工人的講述,我心裡真不是滋味,我後悔啊,那時咋不多去幾趟呢?陪她說會兒話,也能排解一下她的寂寞,舒緩一下她的心情。而我去看她的那次,留給她的竟是無邊無寂的寂寞和眼睛裡越來越深的空洞!

記得當時我因送樹苗去了一次,僅此一次,是騎摩托車去的。到那裡天就快黑了。進屋時,見媽媽站在屋裡。我把東西放下,只跟她打了一下招呼,就轉身匆忙走了,都沒在屋裡坐一會兒。媽媽跟出來,跟我說了一些回去要小心注意安全之類的話。我連媽媽的叮囑都沒有聽完,就扔下一句:“有時間再來。”然後,騎上摩托車一溜煙地走了……

我為此很痛悔,那段時間我若多去陪陪媽媽,她也許就不會在範家屯那兒犯病了。我認為,就是由於她那種強烈的思念家人的願望得不到滿足,才使她的身體崩潰,導致舊病復發。

媽媽最初是2004年得的病,經過治療後落下後遺症,行動不太靈便,這次來範家屯居住,背井離鄉的孤寂破壞了她僅存的健康。果然,過了不久,壞消息傳來,媽媽又一次病倒了,腦血栓病又犯了。這一次復發很嚴重,人已經處於昏迷狀態。

媽媽在前衛醫院住院,治療一段時間以後,病情未見好轉,人始終不清醒,只是偶爾有短暫的意識反應。進食只能靠下胃管,喂一些果汁之類的食物。兒女們輪流看護。一次我在病床前給她唱歌,唱完這個唱那個,唱了好久。突然聽到媽媽在昏迷當中念叨了一句:“哎呀,這傢伙唱的。”就這麼一句,以後再沒開過口。

媽媽躺在病床上,望著她日漸消瘦的面龐,我的內心一陣酸楚。媽媽操勞了一輩子,撫育了一幫兒女,含辛茹苦,鞠躬盡瘁,到老卻沒享著福,變成了現在這樣的狀況,我覺得媽媽太可憐了。最後的那些天,媽媽已不能進食,整天靜靜地沉睡,康復的希望沒有了。

2008年9月4日,媽媽走了,享年65歲。

從6月初有病,到9月去世,媽媽在病床上度過了她人生最後的三個月。雖然病得很重,但一生剛強的品性支撐著她,同疾病抗爭了三個月。然而這次沒有挺過去,媽媽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這些讓她牽腸掛肚、無比眷戀的兒女們。也許媽媽的心操夠了,太累了,該休息了。

媽媽一生奔波勞碌,勤儉持家,一心要把家過好。她的奮鬥目標就是讓這個家強盛起來,讓全家人都過上好日子,讓丈夫及兒女都幸福快樂。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媽媽節衣縮食,精打細算,任勞任怨。在她眼裡,總有幹不完的活,出不盡的力。

媽媽心地善良,熱情待人。她把溫暖、關懷、體貼、慈愛都給了身邊的親人。這種克己為人的優秀品質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媽媽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個賢妻良母的深刻內涵,同時也為晚輩們做出了榜樣:做人就要不甘人後,奮發圖強;做人就要迎難而上,自強不息。

媽媽走了,她走得坦然,因為她是一個好母親、好妻子,她這輩子活得充實,她完全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媽媽臨終前的那一幕,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裡。她平躺在床上,兩個姐姐為她穿上新衣服。我明白這是媽媽最後的時刻了。我蹲下來伏在床前,握住媽媽的手,心如刀絞,淚如雨下。此時此刻,我想對媽媽說:“我後悔,我對您盡的孝不夠啊,為您做得太少了……”“低徊愧人子,不敢歎風塵”,我沒有盡到一個兒子照應母親、安慰母親的責任。

這些年來,我這個兒子一直不爭氣,讓媽媽不省心。我遊手好閒,荒廢時間,直到媽媽閉眼睛的那一天,還是一事無成,光棍一個。

離婚之後沒有再次成上家,這是由於我的懶惰和無能造成的。如果我能努力奮鬥,積極創業,組建家庭,把家過起來,條件好了,就能把媽媽接過去住,更好地照顧她,讓她舒心。一個心情舒暢,快樂輕鬆的人是不會有病的。然而,事實上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她憂慮、擔心,給她添堵。我恨自己,我怎麼不自強自立呢?我怎麼這麼沒出息呢?

捶胸頓足,呼天搶地也無濟於事,後悔更沒有意義,對媽媽,我沒有補償的機會了,一切都無法挽回。

在媽媽去世的這些年裡,我幾乎每天都想起媽媽。想起她的面容,想起她對我說過的話。每到這個時候,我的內心就隱隱作痛,時常被悔恨和自責所纏繞。有一天,我仰望天空,冥冥之中感到還能和媽媽見上一面,讓我對她老人家傾訴思念之情,向她表達我內心的感慨和愧疚。我要好媽做人,認真做事,讓她放心……然而,我只能在夢裡見到我親愛的母親,我對媽媽的虧欠是永遠的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媽媽在時,我總覺得媽媽還沒老,屬於我們母子的日子很長,我的心裡,我的嘴邊總掛著一句話:“有時間再……”直到有一天,她徹底將自己的生命放棄,我才覺得悲哀輔天蓋地席捲而來,我無從躲避,不能原諒自己。在這裡,我只想對所有做子女的說出我的兩點感悟。一、盡孝要及時。在父母的有生之年,經常去看望,給予關心和照顧。能從父母的實際需要出發,想辦法讓老人開心快樂。二、自身要努力,力爭創造好的經濟條件,使家庭和睦,生活美滿,避免讓父母操心、憂慮。

希望大家以我為戒,不要等老人不在了,才悲痛欲絕,如夢方醒,後悔當初盡孝不夠。要珍惜父母健在的美好時光,“首孝悌,次見聞……”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古語不要當耳邊風,誰做到了,誰就不會有遺憾。楊志強

“捫心”徵文

“捫心”一個以“心靈的自我鞭笞”為最終定位和品質追求的欄目,推崇“沒有反思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人生”和“吾日三省吾身”的價值觀,通過作者對於自己心路歷程的關注和再思考,以懺悔的方式完成自我人格的昇華,從而宣示“人性的光輝,懺悔的力量”。

■徵文要求:

1.3000字以上。2.以懺悔為主題,寫自己的親身經歷。內容真實,語言樸素,反思到位(不必擔心文筆不足,編輯會根據您的口述為您整理文字,來稿請務必留下電話,以便與您聯繫)。3.歡迎廣大讀者來稿。請自留底稿,稿件不退還。一經採用,即付稿酬。發表時可用化名。

■電子稿請寄:

liuli211a@sina.com

■手寫稿請寄:

長春市人民大街6906號新文化報社副刊部“捫心”(130022)

■電話:0431-85374617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