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冰花男孩”的故事並不怎麼正能量

補個上周遺漏的教育話題:冰花男孩。

第一眼看到“冰花男孩”的新聞, 我就不覺得勵志。

這名來自雲南的三年級孩子, 一早冒著低溫走了4公里山路到學校。 他穿著單薄的衣衫, 頭髮並冰花覆蓋, 臉被凍得通紅。

作為同樣是三年級孩子的爹, 我第一時間思考的是這麼幾個問題:

第一, 事件曝光後, 這所學校是否會安排校車?

第二, 如果路段不適合開校車, 當地是否會加強公路建設?

第三, 校園內的醫療防護和防寒保暖工作是否到位?

第四, 是否需要捐贈衣物?

……

結果很有意思。 我發現我思考的路徑和社會主流居然不太一樣。

主流是什麼呢?

主流是《你吃的苦, 會照亮你未來的路!》;

主流是《看看他, 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自己的生活!》;

主流是《期待孩子初心不改, 報效祖國!》

主流是《外國網友知道中國為什麼強大了!》

……

一直到兩天以後, 才有媒體壯著膽子說了一句《孩子,

上學不受凍是你的基本權利》。

但這個聲音還是太弱小了。 因為“我們從這個小小男子漢身上, 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努力與堅強。 ”

我不覺得有什麼努力和堅強。 我只覺得有點丟人。

但覺得丟人的人並不多。 當英國網友說“這事兒在我們這裡, 脆弱的教職員工因為害怕感冒都放假了”時,

大家甚至覺得有點自豪。

我還是不知道為什麼自豪。 健康和成績哪個重要?

還用問嗎?當然是健康重要。

冒著生病的危險去讀書, 和中華民族的努力堅強沒有什麼直接聯繫。 別扣那麼大帽子。 中華民族的努力堅強沒有那麼膚淺, 只有保障每個孩子的健康, 中華民族才有可能努力堅強。

我相當不認可這種所謂的“勵志”的敘事方式。 包括小孩子多懂事、長大要當員警報效祖國, 從憨厚的笑臉中看到了美好和希望, 等等。

我們不能老問小孩子老大後想怎樣報效祖國, 我們得問問祖國能為孩子做點什麼。

現在, 愛心人士為孩子們送去了暖冬補助, 孩子們穿上了棉鞋棉衣, 這是“勵志”之後唯一有用的事情。

但這依然不值得自豪。

一張照片曝光後的關注, 太偶然了。 如果男孩的頭上沒有掛著一腦袋冰, 這樣的底層故事依然會沉在水面以下。

當這些畫面出現在全球媒體的視野中, 我們還欣喜地說“中或最贏”, 這是怎樣的一種阿Q精神。

媒體不停地說, 你今天所受的苦, 也許是你明天的財富。 但我更希望孩子不受苦, 也能收穫明天的財富。

黨的十九大指出, 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這意味著什麼, 怎麼那麼多人還看不懂。

發展的第二階段, 已經不再是“讓一部分人先幸福起來”, 而是爭取讓所有人都免於受苦。

把底層往上抬, 讓他們擁有尊嚴與夢想,

讓這個社會免於被固化和折疊, 比讓少數人不停攀登財富的頂點更重要。

這明明是壓力啊, 2020年要全面消滅貧困人口啊, 這個故事怎麼會往中華民族的努力與堅強上解讀。

我只希望, 在這片土地上, 孩子的家門口能有學校;如果不在家門口, 那能有校車;如果沒有校車——

那至少有一條, 平坦好走的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