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區塊鏈行業深度:區塊鏈加速賦能產業,開啟價值互聯網時代!

核心邏輯

區塊鏈如火如荼, 開啟價值互聯網時代

比特幣的價格在2017年累計漲幅已超過三倍, 不斷創下歷史新高, 國內眾多互聯網公司紛紛佈局區塊鏈,

賦能生態打開區塊鏈技術想像空間。

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的特性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心化的信用創建方式, 用代碼構建了一個最低成本的信任方式:機器信任。 區塊鏈有望帶領我們從個人信任、制度信任進入到機器信任的時代

代幣(token)的全球性流通, 讓價值傳輸無比便利, 同時代幣經濟學帶來了價值吸納, 如果說互聯網是打破了資訊傳遞的障礙, 那麼區塊鏈就是打破了價值傳遞的障礙, 解決了服務變現的問題。

監管趨嚴背景下加速賦能產業, 區塊鏈+共用經濟率先落地

區塊鏈的發展可以分成1.0、2.0和3.0三個階段, 其中1.0是數字貨幣應用, 2.0是智慧合約應用, 3.0是為各種行業提供去中心化解決方案。

我們認為, 在區塊鏈數字貨幣的強監管下, 將加速2.0和3.0賦能實體產業。

從分類的角度來說, 私有鏈、聯盟鏈、公有鏈是區塊鏈的三大類型, 聯盟鏈適合於機構間的交易、結算或清算等B2B場景, 公有鏈包括比特幣、乙太坊、超級帳本、大多數山寨幣以及智慧合約等。 我們認為, 傳統機構無法突然之間轉變成一個完全的公有鏈, 聯盟鏈或在傳統機構中先落地應用, 特別是金融集團之間更傾向於擁抱聯盟鏈, 但3.0應用由於大規模地受到乙太坊平臺影響, 公有鏈應用將逐漸擴大

目前, 國內企業級應用由於技術尚需優化, 體制與機制的障礙, 仍處於起步階段;C端應用中, 我們看好區塊鏈+共用經濟的率先落地應用。 首先區塊鏈技術與共用經濟具備天然契合性;其次,

在共用計算生態中, 區塊鏈技術的邊際成本低於雲計算;最後, 區塊鏈的應用將提高互聯網企業的C端流量活性和社區的流通性。

底層技術巨頭稱霸, 應用層百家爭鳴

我們從技術層、平臺層和應用層三層架構梳理了區塊鏈的行業結構:1)技術層是從事區塊鏈底層技術研究, 根據WinterGreen Research的資料, IBM和微軟佔據7億美元區塊鏈市場的51%份額, 我們認為IBM、微軟等巨頭由於技術先發性等因素稱霸底層技術;2)平臺層包括數位貨幣交易平臺、媒體平臺、ICO平臺、技術平臺, 如火幣網、P網等, 從世界範圍來看交易平臺的監管趨嚴;3)應用層是區塊鏈技術對現有行業的解決方案改造。 目前國內在應用層的開發創新百家爭鳴,

我們看好金融、共用經濟、供應鏈管理、交通運輸、能源管理、電子政務等都是適合區塊鏈融合應用的領域

投資標的

從A股上市公司層面來看, 上市公司的佈局基本集中于應用層, 處於研發投入尚未對公司業績產生貢獻。 目前以主題投資為主, 重點關注後續應用的落地, 建議關注恒生電子、用友網路、四方精創、贏時勝、廣電運通、金證股份、易見股份、新國都、新大陸、奧馬電器等公司。

風險提示:政策對技術支持下降, 技術進展不及預期, 行業應用落地不及預期

投資要點

核心觀點

1.區塊鏈去仲介化、交易公開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點, 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心化的信用創建方式, 用代碼構建了一個最低成本的信任方式:機器信任,

有望帶領我們從個人信任、制度信任進入到機器信任的時代。 代幣(token)的全球性流通, 讓價值傳輸無比便利, 同時代幣經濟學帶來了價值吸納, 打破了價值傳遞的障礙, 解決了服務變現的問題, 開啟了價值互聯網時代。

2.我們認為, 在區塊鏈數字貨幣的強監管下, 將加速2.0和3.0賦能實體產業。 而傳統機構無法突然之間轉變成一個完全的公有鏈, 聯盟鏈或在傳統機構中先落地應用, 特別是金融集團之間更傾向於擁抱聯盟鏈, 但3.0應用由於大規模地受到乙太坊平臺影響, 公有鏈應用將逐漸擴大。 目前, 國內企業級應用由於技術尚需優化, 體制與機制的障礙, 仍處於起步階段;C端應用中, 我們看好區塊鏈+共用經濟的率先落地應用。 首先區塊鏈技術與共用經濟具備天然契合性;其次,在共用計算生態中,區塊鏈技術的邊際成本低於雲計算;最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將互聯網企業的C端流量活性,提高社區的流通性

3.我們從區塊鏈的行業結構來說,技術層中IBM、微軟等巨頭由於技術先發性等因素稱霸底層技術;平臺層的交易平臺從世界範圍來看監管趨嚴;應用層百家爭鳴,我們看好金融、共用經濟、供應鏈管理、交通運輸、能源管理、電子政務等都是適合區塊鏈融合應用的領域。

行業前景展望(樂觀)

目前區塊鏈正在四個方面進行技術性的優化。首先是共識演算法,正在由低頻低效向高頻高效轉變;其次是處理方式,從鏈上處理到鏈上鏈下協同;再次是服務分片,由全員周知到範圍通知;最後是組織形式,從單一鏈條到多鏈組合。

假設技術進展順利,區塊鏈在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保險、數位票據、資產證券化、銀行征信等泛金融領域的應用將被更多金融機構試點接納。在醫療健康、IP版權、教育、文化娛樂、通信、慈善公益、社會管理、共用經濟、物聯網等泛行業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應用項目,“區塊鏈+”正在成為現實。

行業前景展望(悲觀)

政策過嚴,創新受到抑制。技術進展低於預期,金融行業監管對區塊鏈應用非常保守,區塊鏈在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保險、數位票據、資產證券化、銀行征信等泛金融領域的應用在金融機構之間未落地。在醫療健康、IP版權、教育、文化娛樂、通信、慈善公益、社會管理、共用經濟、物聯網等泛行業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應用項目未出現實質性進展。

與市場預期差

1.政策對數位貨幣與ICO強監管,對區塊鏈技術仍然支持,因此我們看好2.0和3.0賦能實體產業;

2.聯盟鏈以其“部分去中心化”的特性,將在不與金融集團體制衝突的情況下被逐漸接納,3.0應用由於大規模地受到乙太坊平臺影響,公有鏈應用將逐漸擴大。

目錄

1、區塊鏈如火如荼,開啟價值互聯網時代

1.1. 比特幣大漲、互聯網企業湧入,區塊鏈成為關注焦點

1.2. 去中心化、低成本機器信任,數位貨幣只是區塊鏈應用的開始

1.3. 區塊鏈開啟價值互聯網新時代

2、監管趨嚴背景下加速賦能產業,區塊鏈+共用經濟率先落地

2.1. 監管趨嚴背景下,區塊鏈加速賦能產業

2.1.1. 區塊鏈1.0數位貨幣:監管壓力較大

2.1.2. 區塊鏈2.0數位貨幣與智慧合約相結合:泛金融應用先行

2.1.3. 區塊鏈3.0+行業應用:“區塊鏈+”正逐漸成為現實

2.2. 2.0應用泛金融擁抱聯盟鏈,3.0應用公有鏈應用將逐漸擴大

2.2.1. 公有鏈:3.0場景應用將大規模地受到乙太坊平臺影響

2.2.2. 聯盟鏈:金融集團之間更傾向於擁抱聯盟鏈

2.3. 企業級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C端看好區塊鏈+共用經濟落地

2.3.1. 企業級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

2.3.2. C端應用:區塊鏈+共用經濟率先落地

3、底層技術巨頭稱霸,應用層百家爭鳴

3.1. 技術層:底層技術巨頭稱霸

3.2. 平臺層:交易平臺監管趨嚴

3.3. 應用層:融合應用百家爭鳴

4、投資標的

1、區塊鏈如火如荼,開啟價值互聯網時代

1.1.比特幣大漲、互聯網企業湧入,區塊鏈成為關注焦點

比特幣成為近年來熱捧的投資方向,價格行情走勢如火如荼。比特幣最初在2008年由日本學者中本聰提出,在2009年正式上線,2010年首次公開交易。作為一種電子錢,它利用加密技術獨立於中央銀行之外,有效實現協議地發行和驗證支付。同時貨幣支付不通過中心機構,支付記錄會向全網節點發送記錄,通過全網節點的計算驗證其有效性。自從2013年以來,比特幣就成為全球各大金融市場中最受投資者追捧的投資主題之一,其價格在2017年中走出一陣波瀾壯闊的牛市行情,累計漲幅已經超過三倍,價格也不斷創下歷史新高

國內眾多互聯網公司紛紛佈局區塊鏈,賦能生態打開區塊鏈技術想像空間。包括迅雷、奇虎360、網易等在內不少於10家科技企業宣佈即將或已經介入區塊鏈領域。其中,迅雷17年發佈了共用計算概念的玩客幣,公司股價從4美元一路上漲,最高漲到27美元。另外,國內互聯網巨頭百度、騰訊、阿裡和京東在區塊鏈領域也都有佈局

1.2.去中心化、低成本機器信任,數位貨幣只是區塊鏈應用的開始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核心與基礎架構,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帳本系統。做一個形象的類比,假如區塊鏈是一個實物帳本,一個區塊就相當於帳本中的一頁,區塊中承載的資訊,就是這一頁上記載的交易內容。區塊鏈的最大優勢在於實現去中心化,並且實現了低成本的可信環境

具備去中心化、開放性、資訊不可篡改、可程式設計等特點,可作為價值互聯網的底層存儲與傳輸協定。好像一本全網記錄所有發生交易資訊的公開帳本,區塊鏈是一種即時記錄全部交易的公開資料庫,在鏈路上進行支付時,全網電腦共同查詢區塊鏈資料,共同驗證該支付交易是否有效,確認支付後將產生一條不可篡改的記錄

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的特性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心化的信用創建方式,通過數學原理而非中心化信用機構來低成本地建立信用。我們的出生證、房產證、婚姻證都可以在區塊鏈上公證,變成全球都信任的東西。區塊鏈有望帶領我們從個人信任、制度信任進入到機器信任的時代。

區塊鏈技術則用代碼構建了一個最低成本的信任方式 —— 機器信任,我們不需要相信語言和故事,也不需要有鋼筋水泥、中央機構為基礎,不需要靠個人領袖背書,只需要知道那些區塊鏈上的代碼會執行,也不需要擔心制度會被腐敗掉,就可以做到互相協作,低成本構建大型合作網路

不同類型的區塊鏈具有不同功能,但其結構大體接近。區塊鏈通過建立特定的資料結構儲存資訊(如交易時間,交易編號,交易量等),並將每次交易更新到其他節點上去,從而實現區塊鏈的共識,是為了實現少數被惡意修改後還能大部分的節點資訊仍是正確的,從而可以使用少數服從多數原則

在區塊鏈架構中,資料庫或者帳本見諸在全部網路節點上。這些網路節點與當前中心化過程中管理機構的地位一樣。網路中的節點能夠生成或審核新資料。每一個節點複製帳本的過程與其它節點同步發生,從而確保每一個節點即時訪問絕大部分資料。如果一個節點受到駭客攻擊,只會損害該節點上的資料,其它節點不會受到影響,這就能規避中心點故障。同樣,如果一個節點想要更改資料,這就需要經過其它節點的同意。由此可見,區域鏈的建設關鍵在於可信任的環境,因此共識機制的建立成為核心。即每個節點交換資料過程不被篡改,交換歷史記錄不可被篡改;每個節點的資料會同步到最新資料,且承認經過共識的最新資料;基於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整體節點維護的資料本身客觀反映了交換歷史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帳本系統,具備去中心化、開放性、資訊不可篡改、可程式設計等特點,可作為價值互聯網的底層存儲與傳輸協定。區塊鏈有望帶領我們從個人信任、制度信任進入到機器信任的時代,共識機制是區域鏈建設的核心。我們理解了區塊鏈的本質就會發現,數位貨幣只是開始,區塊鏈可以改變更多,可以重塑世界的信任體系,解決過去很多信任成本太高的問題。

1.3.區塊鏈開啟價值互聯網新時代

我們一直拿區塊鏈與互聯網做類比,他們有一點核心區別:區塊鏈和互聯網的底層協定和上層應用的價值完全顛倒。主要源于區塊鏈的兩個核心特性:

第一個特性,是零知識證明造成了資料所屬權的改變。也就是說,區塊鏈上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屬於使用者,無需提供給應用方、並存儲到中央伺服器上。那麼互聯網應用層的服務,例如BAT,市值背後的核心支撐“資料”,在區塊鏈領域便喪失了原來的價值

代幣將使人們能夠在網上像傳遞資訊一樣方便、低成本地傳遞價值,這些價值可以表現為資金、資產或其他形式:

第一,代幣的全球性流通,讓價值傳輸無比便利

舉個例子,比如基於區塊鏈的內容平臺 Steemit,發行了代幣 STEEM 來獎勵內容生產者。Steemit 平臺上每一個內容資產的增加,都會帶來新價值的產生,又會吸引更多的用戶,用戶越多,STEEM 代幣的消費也增加了,STEEM 代幣的價值也相應增加,可以吸引更多的內容生產者,這種正向迴圈,從而形成生態效應。由於代幣STEEM的限量流通,代幣STEEM能夠吸納整個Steemit生態的價值。

對於價值傳遞,價值流動越快,社會就越有活力。因為價值互聯網,人類社會也必將迎來一場更完美的革命。

2、監管趨嚴背景下加速賦能產業,區塊鏈+共用經濟率先落地

2.1.監管趨嚴背景下,區塊鏈加速賦能產業

區塊鏈的發展可以分成1.0、2.0和3.0三個階段,其中1.0主要支撐虛擬貨幣,2.0和3.0開始賦能實體產業。

區塊鏈1.0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位貨幣應用,其場景包括支付、流通等貨幣職能,比特幣是區塊鏈1.0的典型應用;

區塊鏈2.0是數位貨幣與智慧合約相結合,對金融領域更廣泛的場景和流程進行優化的應用;利用區塊鏈技術來轉換許多不同的資產而不僅僅是比特幣,通過轉讓來創建不同資產單元的價值。

讓所有的金融交易都可以被改造成在區塊鏈上使用,包括股票、私募股權、眾籌、債券、對沖基金和所有類型的金融衍生品:期貨、期權等

區塊鏈3.0應用是超越貨幣和金融範圍的泛行業去中心化應用,特別是在政府、醫療、科學、文化和藝術等領域的應用

2.1.1.區塊鏈1.0數位貨幣:監管壓力較大

目前區塊鏈技術最廣泛、最成功的運用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由於去中心化信用和頻繁交易的特點,使得其具有較高交易流通價值。自比特幣誕生以後,已經陸續出現了數百種的數位貨幣,圍繞著數位貨幣生成、存儲、交易形成了較為龐大的產業鏈生態。以比特幣為例,參與機構主要可分為基礎設施、交易平臺、ICO融資服務、區塊鏈綜合服務等四類。

我們收集了全國47家區塊鏈初創公司樣本,業務主要集中區塊鏈資訊提供業務,數位資產交易平臺業務,區塊鏈開發平臺業務,區塊鏈基礎設施提供業務以及防偽公正業務。目前國內對於區塊鏈資訊提供商主要是巴比特和搜搜比特幣,數位資產交易平臺則主要是火幣,區塊鏈開發平臺則主要是布比區塊鏈和太一科技,其中布比區塊鏈已經累計融資超過7000萬人民幣,太一科技則是新三板上市公司,融資量都比較大

同時我們收集國外知名的區塊鏈初創公司一百多家的樣本,業務主要集中在版權保護,電子商務,防偽公正,金融服務,區塊鏈基礎設施,區塊鏈開發平臺,區塊鏈開發平臺,社交通信,資料服務,數位資產交易,物聯網,智慧合約

我們注意到我國在數位資產交易平臺占區塊鏈創業公司比例遠遠少於國外,原因主要是國內外對待比特幣的政策不同所導致的。我國政府在2013年發佈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了比特幣的性質,認為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因此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同時禁止金融機構提供比特幣交易服務。在2017年,我國政府再次明確要求境內比特幣交易所制定無風險清退方案,9月底前關停。這也直接導致了比特中國和微比特兩家比特幣交易平臺的直接關閉。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2018年1月發佈關於防範變相ICO活動的風險提示,協會指出以迅雷“鏈克”為代表的“以礦機為核心發行虛擬數字資產”(IMO)的模式值得警惕,是變相的ICO。同時,明確提出:對於IMO模式以及各類通過部署境外伺服器繼續面向境內居民開辦ICO及“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服務,發現涉及非法金融活動的,可向有關監管機關或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舉報,對其中涉嫌違法犯罪的,可向公安機關報案。整體而言,我們認為,對於區塊鏈數字貨幣的強監管或將促進區塊鏈加速賦能實體產業

2.1.2.區塊鏈2.0數位貨幣與智慧合約相結合:泛金融應用先行

區塊鏈應用于金融領域有著天生的絕對優勢,主觀來看,金融機構在區塊鏈應用的探索上意願最強,需要新的技術來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來應對整個全球經濟當前現狀。客觀來看,金融行業市場空間巨大,些許的進步就能帶來巨大收益。金融行業是對安全性、穩定性要求極高的行業,如果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得以驗證,那麼將會產生巨大的示範效應,迅速在其他行業推廣。IBM在2016年發佈的報告中指出,2017年會有14%的金融市場機構和15%的銀行會採用區塊鏈技術商用解決方案,65%的銀行在三年內會採用區塊鏈技術。

在金融領域,除去數位貨幣應用,區塊鏈也逐漸在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保險、數位票據、資產證券化、銀行征信等泛金融領域開始了應用。

1) 跨境支付

該領域的痛點在於到賬週期長、費用高、交易透明度低。以協力廠商支付公司為中心,完成支付流程中的記帳、結算和清算,到賬週期長,比如跨境支付到賬週期在三天以上,費用較高。以PayPal為例,普通跨境支付交易手續費率為4.4%+0.3美元,提現到國內以美元進賬,單筆一次35美元,以人民幣進賬為1.2%的費用。

區塊鏈去仲介化、交易公開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點,沒有協力廠商支付機構加入,縮短了支付週期、降低費用、增加了交易透明度。在這一領域,Ripple支付體系已經開始了的實驗性應用,主要為加人聯盟內的成員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基於區塊鏈協議的外匯轉帳方案。國內金融機構中,招商銀行落地了國內首個區塊鏈跨境支付應用,民生銀行、中國銀聯等也在積極推進

2) 數位票據

該領域痛點在於三個風險問題。操作風險:由於系統中心化,一旦中心伺服器出問題,整個市場癱瘓;市場風險:根據資料統計,在2016年,涉及金額達到數億以上的風險事件就有七件,涉及多家銀行;道德風險:市場上存在"一票多賣"、虛假商業匯票等事件。

區塊鏈去仲介化、系統穩定性、共識機制、不可篡改的特點,減少傳統中心化系統中的操作風險、市場風險和道德風險。

目前,國際區塊鏈聯盟R3聯合乙太坊、微軟共同研發了一套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商業票據交易系統,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瑞士聯合銀行、巴克萊銀行等著名國際金融機構加入了試用,並對票據交易、票據簽發、票據贖回等功能進行了公開測試。與現有電子票據體系的技術支撐架構完全不同,該種類數位票據可在具備目前電子票據的所有功能和優點的基礎上,進一步融合區塊鏈技術的優勢,成為了一種更安全、更智慧、更便捷的票據形態。在國內,浙商銀行上線了第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移動數位匯票應用,央行和恒生電子等也在測試區塊鏈數位票據平臺。

首先區塊鏈技術與共用經濟具備天然契合性;其次,在共用計算生態中,區塊鏈技術的邊際成本低於雲計算;最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將互聯網企業的C端流量活性,提高社區的流通性

3.我們從區塊鏈的行業結構來說,技術層中IBM、微軟等巨頭由於技術先發性等因素稱霸底層技術;平臺層的交易平臺從世界範圍來看監管趨嚴;應用層百家爭鳴,我們看好金融、共用經濟、供應鏈管理、交通運輸、能源管理、電子政務等都是適合區塊鏈融合應用的領域。

行業前景展望(樂觀)

目前區塊鏈正在四個方面進行技術性的優化。首先是共識演算法,正在由低頻低效向高頻高效轉變;其次是處理方式,從鏈上處理到鏈上鏈下協同;再次是服務分片,由全員周知到範圍通知;最後是組織形式,從單一鏈條到多鏈組合。

假設技術進展順利,區塊鏈在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保險、數位票據、資產證券化、銀行征信等泛金融領域的應用將被更多金融機構試點接納。在醫療健康、IP版權、教育、文化娛樂、通信、慈善公益、社會管理、共用經濟、物聯網等泛行業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應用項目,“區塊鏈+”正在成為現實。

行業前景展望(悲觀)

政策過嚴,創新受到抑制。技術進展低於預期,金融行業監管對區塊鏈應用非常保守,區塊鏈在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保險、數位票據、資產證券化、銀行征信等泛金融領域的應用在金融機構之間未落地。在醫療健康、IP版權、教育、文化娛樂、通信、慈善公益、社會管理、共用經濟、物聯網等泛行業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應用項目未出現實質性進展。

與市場預期差

1.政策對數位貨幣與ICO強監管,對區塊鏈技術仍然支持,因此我們看好2.0和3.0賦能實體產業;

2.聯盟鏈以其“部分去中心化”的特性,將在不與金融集團體制衝突的情況下被逐漸接納,3.0應用由於大規模地受到乙太坊平臺影響,公有鏈應用將逐漸擴大。

目錄

1、區塊鏈如火如荼,開啟價值互聯網時代

1.1. 比特幣大漲、互聯網企業湧入,區塊鏈成為關注焦點

1.2. 去中心化、低成本機器信任,數位貨幣只是區塊鏈應用的開始

1.3. 區塊鏈開啟價值互聯網新時代

2、監管趨嚴背景下加速賦能產業,區塊鏈+共用經濟率先落地

2.1. 監管趨嚴背景下,區塊鏈加速賦能產業

2.1.1. 區塊鏈1.0數位貨幣:監管壓力較大

2.1.2. 區塊鏈2.0數位貨幣與智慧合約相結合:泛金融應用先行

2.1.3. 區塊鏈3.0+行業應用:“區塊鏈+”正逐漸成為現實

2.2. 2.0應用泛金融擁抱聯盟鏈,3.0應用公有鏈應用將逐漸擴大

2.2.1. 公有鏈:3.0場景應用將大規模地受到乙太坊平臺影響

2.2.2. 聯盟鏈:金融集團之間更傾向於擁抱聯盟鏈

2.3. 企業級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C端看好區塊鏈+共用經濟落地

2.3.1. 企業級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

2.3.2. C端應用:區塊鏈+共用經濟率先落地

3、底層技術巨頭稱霸,應用層百家爭鳴

3.1. 技術層:底層技術巨頭稱霸

3.2. 平臺層:交易平臺監管趨嚴

3.3. 應用層:融合應用百家爭鳴

4、投資標的

1、區塊鏈如火如荼,開啟價值互聯網時代

1.1.比特幣大漲、互聯網企業湧入,區塊鏈成為關注焦點

比特幣成為近年來熱捧的投資方向,價格行情走勢如火如荼。比特幣最初在2008年由日本學者中本聰提出,在2009年正式上線,2010年首次公開交易。作為一種電子錢,它利用加密技術獨立於中央銀行之外,有效實現協議地發行和驗證支付。同時貨幣支付不通過中心機構,支付記錄會向全網節點發送記錄,通過全網節點的計算驗證其有效性。自從2013年以來,比特幣就成為全球各大金融市場中最受投資者追捧的投資主題之一,其價格在2017年中走出一陣波瀾壯闊的牛市行情,累計漲幅已經超過三倍,價格也不斷創下歷史新高

國內眾多互聯網公司紛紛佈局區塊鏈,賦能生態打開區塊鏈技術想像空間。包括迅雷、奇虎360、網易等在內不少於10家科技企業宣佈即將或已經介入區塊鏈領域。其中,迅雷17年發佈了共用計算概念的玩客幣,公司股價從4美元一路上漲,最高漲到27美元。另外,國內互聯網巨頭百度、騰訊、阿裡和京東在區塊鏈領域也都有佈局

1.2.去中心化、低成本機器信任,數位貨幣只是區塊鏈應用的開始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核心與基礎架構,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帳本系統。做一個形象的類比,假如區塊鏈是一個實物帳本,一個區塊就相當於帳本中的一頁,區塊中承載的資訊,就是這一頁上記載的交易內容。區塊鏈的最大優勢在於實現去中心化,並且實現了低成本的可信環境

具備去中心化、開放性、資訊不可篡改、可程式設計等特點,可作為價值互聯網的底層存儲與傳輸協定。好像一本全網記錄所有發生交易資訊的公開帳本,區塊鏈是一種即時記錄全部交易的公開資料庫,在鏈路上進行支付時,全網電腦共同查詢區塊鏈資料,共同驗證該支付交易是否有效,確認支付後將產生一條不可篡改的記錄

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的特性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心化的信用創建方式,通過數學原理而非中心化信用機構來低成本地建立信用。我們的出生證、房產證、婚姻證都可以在區塊鏈上公證,變成全球都信任的東西。區塊鏈有望帶領我們從個人信任、制度信任進入到機器信任的時代。

區塊鏈技術則用代碼構建了一個最低成本的信任方式 —— 機器信任,我們不需要相信語言和故事,也不需要有鋼筋水泥、中央機構為基礎,不需要靠個人領袖背書,只需要知道那些區塊鏈上的代碼會執行,也不需要擔心制度會被腐敗掉,就可以做到互相協作,低成本構建大型合作網路

不同類型的區塊鏈具有不同功能,但其結構大體接近。區塊鏈通過建立特定的資料結構儲存資訊(如交易時間,交易編號,交易量等),並將每次交易更新到其他節點上去,從而實現區塊鏈的共識,是為了實現少數被惡意修改後還能大部分的節點資訊仍是正確的,從而可以使用少數服從多數原則

在區塊鏈架構中,資料庫或者帳本見諸在全部網路節點上。這些網路節點與當前中心化過程中管理機構的地位一樣。網路中的節點能夠生成或審核新資料。每一個節點複製帳本的過程與其它節點同步發生,從而確保每一個節點即時訪問絕大部分資料。如果一個節點受到駭客攻擊,只會損害該節點上的資料,其它節點不會受到影響,這就能規避中心點故障。同樣,如果一個節點想要更改資料,這就需要經過其它節點的同意。由此可見,區域鏈的建設關鍵在於可信任的環境,因此共識機制的建立成為核心。即每個節點交換資料過程不被篡改,交換歷史記錄不可被篡改;每個節點的資料會同步到最新資料,且承認經過共識的最新資料;基於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整體節點維護的資料本身客觀反映了交換歷史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帳本系統,具備去中心化、開放性、資訊不可篡改、可程式設計等特點,可作為價值互聯網的底層存儲與傳輸協定。區塊鏈有望帶領我們從個人信任、制度信任進入到機器信任的時代,共識機制是區域鏈建設的核心。我們理解了區塊鏈的本質就會發現,數位貨幣只是開始,區塊鏈可以改變更多,可以重塑世界的信任體系,解決過去很多信任成本太高的問題。

1.3.區塊鏈開啟價值互聯網新時代

我們一直拿區塊鏈與互聯網做類比,他們有一點核心區別:區塊鏈和互聯網的底層協定和上層應用的價值完全顛倒。主要源于區塊鏈的兩個核心特性:

第一個特性,是零知識證明造成了資料所屬權的改變。也就是說,區塊鏈上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屬於使用者,無需提供給應用方、並存儲到中央伺服器上。那麼互聯網應用層的服務,例如BAT,市值背後的核心支撐“資料”,在區塊鏈領域便喪失了原來的價值

代幣將使人們能夠在網上像傳遞資訊一樣方便、低成本地傳遞價值,這些價值可以表現為資金、資產或其他形式:

第一,代幣的全球性流通,讓價值傳輸無比便利

舉個例子,比如基於區塊鏈的內容平臺 Steemit,發行了代幣 STEEM 來獎勵內容生產者。Steemit 平臺上每一個內容資產的增加,都會帶來新價值的產生,又會吸引更多的用戶,用戶越多,STEEM 代幣的消費也增加了,STEEM 代幣的價值也相應增加,可以吸引更多的內容生產者,這種正向迴圈,從而形成生態效應。由於代幣STEEM的限量流通,代幣STEEM能夠吸納整個Steemit生態的價值。

對於價值傳遞,價值流動越快,社會就越有活力。因為價值互聯網,人類社會也必將迎來一場更完美的革命。

2、監管趨嚴背景下加速賦能產業,區塊鏈+共用經濟率先落地

2.1.監管趨嚴背景下,區塊鏈加速賦能產業

區塊鏈的發展可以分成1.0、2.0和3.0三個階段,其中1.0主要支撐虛擬貨幣,2.0和3.0開始賦能實體產業。

區塊鏈1.0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位貨幣應用,其場景包括支付、流通等貨幣職能,比特幣是區塊鏈1.0的典型應用;

區塊鏈2.0是數位貨幣與智慧合約相結合,對金融領域更廣泛的場景和流程進行優化的應用;利用區塊鏈技術來轉換許多不同的資產而不僅僅是比特幣,通過轉讓來創建不同資產單元的價值。

讓所有的金融交易都可以被改造成在區塊鏈上使用,包括股票、私募股權、眾籌、債券、對沖基金和所有類型的金融衍生品:期貨、期權等

區塊鏈3.0應用是超越貨幣和金融範圍的泛行業去中心化應用,特別是在政府、醫療、科學、文化和藝術等領域的應用

2.1.1.區塊鏈1.0數位貨幣:監管壓力較大

目前區塊鏈技術最廣泛、最成功的運用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由於去中心化信用和頻繁交易的特點,使得其具有較高交易流通價值。自比特幣誕生以後,已經陸續出現了數百種的數位貨幣,圍繞著數位貨幣生成、存儲、交易形成了較為龐大的產業鏈生態。以比特幣為例,參與機構主要可分為基礎設施、交易平臺、ICO融資服務、區塊鏈綜合服務等四類。

我們收集了全國47家區塊鏈初創公司樣本,業務主要集中區塊鏈資訊提供業務,數位資產交易平臺業務,區塊鏈開發平臺業務,區塊鏈基礎設施提供業務以及防偽公正業務。目前國內對於區塊鏈資訊提供商主要是巴比特和搜搜比特幣,數位資產交易平臺則主要是火幣,區塊鏈開發平臺則主要是布比區塊鏈和太一科技,其中布比區塊鏈已經累計融資超過7000萬人民幣,太一科技則是新三板上市公司,融資量都比較大

同時我們收集國外知名的區塊鏈初創公司一百多家的樣本,業務主要集中在版權保護,電子商務,防偽公正,金融服務,區塊鏈基礎設施,區塊鏈開發平臺,區塊鏈開發平臺,社交通信,資料服務,數位資產交易,物聯網,智慧合約

我們注意到我國在數位資產交易平臺占區塊鏈創業公司比例遠遠少於國外,原因主要是國內外對待比特幣的政策不同所導致的。我國政府在2013年發佈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了比特幣的性質,認為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因此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同時禁止金融機構提供比特幣交易服務。在2017年,我國政府再次明確要求境內比特幣交易所制定無風險清退方案,9月底前關停。這也直接導致了比特中國和微比特兩家比特幣交易平臺的直接關閉。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2018年1月發佈關於防範變相ICO活動的風險提示,協會指出以迅雷“鏈克”為代表的“以礦機為核心發行虛擬數字資產”(IMO)的模式值得警惕,是變相的ICO。同時,明確提出:對於IMO模式以及各類通過部署境外伺服器繼續面向境內居民開辦ICO及“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服務,發現涉及非法金融活動的,可向有關監管機關或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舉報,對其中涉嫌違法犯罪的,可向公安機關報案。整體而言,我們認為,對於區塊鏈數字貨幣的強監管或將促進區塊鏈加速賦能實體產業

2.1.2.區塊鏈2.0數位貨幣與智慧合約相結合:泛金融應用先行

區塊鏈應用于金融領域有著天生的絕對優勢,主觀來看,金融機構在區塊鏈應用的探索上意願最強,需要新的技術來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來應對整個全球經濟當前現狀。客觀來看,金融行業市場空間巨大,些許的進步就能帶來巨大收益。金融行業是對安全性、穩定性要求極高的行業,如果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得以驗證,那麼將會產生巨大的示範效應,迅速在其他行業推廣。IBM在2016年發佈的報告中指出,2017年會有14%的金融市場機構和15%的銀行會採用區塊鏈技術商用解決方案,65%的銀行在三年內會採用區塊鏈技術。

在金融領域,除去數位貨幣應用,區塊鏈也逐漸在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保險、數位票據、資產證券化、銀行征信等泛金融領域開始了應用。

1) 跨境支付

該領域的痛點在於到賬週期長、費用高、交易透明度低。以協力廠商支付公司為中心,完成支付流程中的記帳、結算和清算,到賬週期長,比如跨境支付到賬週期在三天以上,費用較高。以PayPal為例,普通跨境支付交易手續費率為4.4%+0.3美元,提現到國內以美元進賬,單筆一次35美元,以人民幣進賬為1.2%的費用。

區塊鏈去仲介化、交易公開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點,沒有協力廠商支付機構加入,縮短了支付週期、降低費用、增加了交易透明度。在這一領域,Ripple支付體系已經開始了的實驗性應用,主要為加人聯盟內的成員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基於區塊鏈協議的外匯轉帳方案。國內金融機構中,招商銀行落地了國內首個區塊鏈跨境支付應用,民生銀行、中國銀聯等也在積極推進

2) 數位票據

該領域痛點在於三個風險問題。操作風險:由於系統中心化,一旦中心伺服器出問題,整個市場癱瘓;市場風險:根據資料統計,在2016年,涉及金額達到數億以上的風險事件就有七件,涉及多家銀行;道德風險:市場上存在"一票多賣"、虛假商業匯票等事件。

區塊鏈去仲介化、系統穩定性、共識機制、不可篡改的特點,減少傳統中心化系統中的操作風險、市場風險和道德風險。

目前,國際區塊鏈聯盟R3聯合乙太坊、微軟共同研發了一套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商業票據交易系統,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瑞士聯合銀行、巴克萊銀行等著名國際金融機構加入了試用,並對票據交易、票據簽發、票據贖回等功能進行了公開測試。與現有電子票據體系的技術支撐架構完全不同,該種類數位票據可在具備目前電子票據的所有功能和優點的基礎上,進一步融合區塊鏈技術的優勢,成為了一種更安全、更智慧、更便捷的票據形態。在國內,浙商銀行上線了第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移動數位匯票應用,央行和恒生電子等也在測試區塊鏈數位票據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