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四川將崛起一座“西部經濟強市”!是你家鄉嗎?

↑ 點擊上方“四川發佈”關注我們

綿陽是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建設的我國唯一科技城, 我國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 成都平原城市群北部中心城市、成渝經濟圈七大區域中心之一。 2015年和2016年, 綿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1700.33億元、1830.42億元, 總量均居全省第二, 算是四川名副其實的第二城。

2017年12月28日綿陽市委召開常委會, 會議上強調, 要準確把握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推動綿陽經濟在邁上2000億元臺階的新起點上實現更大突破。 並且, 綿陽市將按照“高於全省增長水準、擴大全省第二大城市地位優勢”的要求, 科學合理確定年度經濟發展目標, 為綿陽重返西部城市前列奠定堅實基礎。

那麼, 綿陽提出了什麼樣的經濟發展目標?

▼▼▼

1月15日, 綿陽舉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 市委副書記、市長劉超在會上作重要講話, 總結過去幾年全市經濟工作, 分析當前經濟形勢,

安排部署今年經濟工作。 並且, 會議上首次明確提出把“建設西部經濟強市”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市經濟工作的奮鬥目標。

綿陽市委經濟工作暨全市金融工作會議召開

綿陽為什麼要建設西部經濟強市?

國務院批復的科技城“十三五”發展規劃, 明確要求綿陽打造“西部地區發展增長極”。 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需求, 必須有強大的物質基礎。 只有建設西部經濟強市, 才能更好踐行國家使命, 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並且, 近年來, 四川省委堅持實施“三大發展戰略”、推動四川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

省委經濟工作暨全省金融工作會議, 吹響了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的集結號。 綿陽市提出建設西部經濟強市, 就是立足於全省第二大經濟體地位, 著眼于為四川建設經濟強省多作貢獻, 而必須具有的使命擔當。

綿陽將要建設一個怎麼樣的西部經濟強市?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 建設西部經濟強市, 必須堅持把推動高品質發展作為根本要求, 以創新為第一動力、以協調為內生特點、以綠色為普遍形態、以開放為必由之路、以共用為根本目的, 努力實現經濟總量大、品質效益佳、產業結構優、創新能力強、開放水準高、市場活力足、協調發展好。

經濟總量大:始終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經濟總量持續壯大, 在全省地級市中的“領頭羊”地位更加鞏固, 在“西部經濟版圖”中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

品質效益佳:全要素生產率穩步提升, 財政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速同步, 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工業利潤總額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不斷提高,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產業結構優: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健全完善,三次產業協調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先進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占比持續上升,農業現代化水準不斷提高。

創新能力強:科技進步貢獻率不斷提升,研發投入結構和產出績效持續優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明顯增強,創新型人才規模品質同步提高;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加速形成,軍民融合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始終保持全國前列。

開放水準高:深度融入全國和區域發展格局,開放型經濟體制更加健全,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明顯提高,國內省外到位資金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穩居全省前列,成為西部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西部內陸開放高地。

市場活力足:市場作用與政府作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斷完善,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加快形成,產權得到有效保護,市場主體活力和企業家精神充分激發。

協調發展好:城鄉各類要素自由流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收入差距和區域發展差距大幅縮小。

2018年,綿陽要這樣建設西部經濟強市

--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不斷提升產業發展層次水準。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重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優先發展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西部先進製造強市、現代服務業強市、現代農業強市。

--著力擴大投資消費,充分發揮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著眼調整結構增加合理有效投資,順應居民需求升級擴大消費,形成供給結構優化和總需求適度擴大的良性迴圈,持續釋放內需潛力。

--著力推進改革創新,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韌性。以全創試驗為契機,加快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著力推進對外開放合作,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高水準推進對外開放合作,以全面開放推動改革深化和經濟高品質發展。

--著力構建現代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增強對經濟發展支撐力。以建設領域“三大攻堅行動”為重點,統籌推進交通、市政、環保、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

--著力推進縣域發展,夯實經濟發展底部基礎。認真落實縣域“振興計畫”,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整體提升縣域發展水準。

--著力在發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始終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促發展與惠民生相結合,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著力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守住經濟社會發展底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進入決勝階段,必須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

2018年,綿陽市定下的小目標

● GDP增長9%,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8%以上

●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口徑增長15%以上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

●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9%以上。

綿陽憑什麼建設西部經濟強市?

首先,我們先來通過幾組資料看看綿陽市十八來以來經濟的變化:

■ 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5年來,全市經濟年均增長8.9%,預計2017年增長9%,較2012年增長50%以上。

■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由2012年的16.3:52.4:31.3調整為2017年的14.3:46.6:39.1,服務業占比提高7.8個百分點,經濟增長實現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轉為工業和服務業共同帶動。

■ 經濟發展質效明顯提升。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31760元、14720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54.4%、64.1%。

■ 經濟增長動力加速轉換。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全社會R&D投入占GDP比重達到7%,科技型中小企業累計認定超過1萬家,科技創新綜合水準指數達到70.64%,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8%。

■ 經濟發展後勁持續增強。5年來,全市累計新增市場主體18.05萬戶、總數達到28.97萬戶。新增“四上企業”1962戶、總數達到2777戶。近3年,新簽約投資465億元的京東方、453億元的漢能等5億元以上項目254個,年淨增到位國內省外資金從2014年的408.03億元增至2017年的686.58億元,全省排名由2014年的第9位躍升到2016年、2017年的第2位。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增速從2014年的7.4%、11.2%均提升到2017年的20%以上。

■ 經濟發展基礎支撐不斷夯實。“園區千百億工程”深入實施,5年新增園區面積57.2平方公里,園區產業集中度較2012年提高3.4個百分點。大力實施交通攻堅,2017年完成公路、水路投資129.4億元、是2014年的3.5倍;大力推進城建攻堅,2017年完成城建投資79.7億元、是2014年的2.3倍;大力實施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建設攻堅,累計完成投資近130億元,5平方公里啟動區基本建成,30平方公里核心區加快建設,綿陽未來城市發展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平臺加快形成。

■ 經濟發展成果實現人民共用。5年來,全市財政民生支出占年度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穩定在61%左右,累計安排民生支出905億元,辦成了一批民生實事,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除了經濟發展迅猛,綿陽建設西部經濟強市底氣十足!

↓↓↓

區位獨特

位於成都、重慶、西安“西三角”的腹心地帶,是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城市,市區南距成都98公里,東距重慶300多公里,北距西安700公里。

交通便利

境內已有寶(雞) 成(都)鐵路、成(都)綿(陽)樂(山)高鐵、西(安)成(都)高鐵、成(都)綿(陽)高速公路及複綫和綿(陽)廣(元)、綿(陽)遂(甯)、成(都) 巴(中)高速公路,正在建設成(都) 蘭(州)鐵路和九(寨溝)綿(陽)、綿(陽)西(充)高速公路。

綿陽人不僅可以坐高鐵到達全國幾十個大中城市,綿陽機場還開通有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烏魯木齊等30多個城市的航線,年旅客輸送量超過300萬人次,是四川第二大機場和國家中型民用機場。

產業興旺

2017年,僅一年時間,京東方、360、漢能、東江環保紛紛入駐綿陽,華晨集團、寶馬集團雙雙增資、再度攜手綿陽。

2017年12月中旬,2017四川企業100強、製造業企業100強、技術創新發展能力100強出爐,長虹第三次蟬聯雙“百強”榜首,東材科技更是拔得川企技術創新發展能力頭籌,九洲、好聖、科萊電梯等近20家綿陽企業分別進入“百強”榜單。

科教發達

這裡有鍛鑄“兩彈一星”等國之利器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18家國家級科研院所,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8家。

不僅如此,還擁有西南科技大學、四川文化藝術學院、綿陽師範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等高等院校14所,綿陽中學、南山中學、東辰國際學校等眾多四川省一級、二級示範中學,基礎教育全省領先,職業教育體系完善,高等教育規模居西部地級市前列,教育園區初具規模。

新時代、新矛盾、新目標、新部署……站在歷史的拐點,綿陽“高品質發展”大格局已躍然紙上,讓我們把握機遇、開拓創新,建設西部經濟強市指日可待。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產業結構優: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健全完善,三次產業協調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先進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占比持續上升,農業現代化水準不斷提高。

創新能力強:科技進步貢獻率不斷提升,研發投入結構和產出績效持續優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明顯增強,創新型人才規模品質同步提高;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加速形成,軍民融合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始終保持全國前列。

開放水準高:深度融入全國和區域發展格局,開放型經濟體制更加健全,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明顯提高,國內省外到位資金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穩居全省前列,成為西部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西部內陸開放高地。

市場活力足:市場作用與政府作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斷完善,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加快形成,產權得到有效保護,市場主體活力和企業家精神充分激發。

協調發展好:城鄉各類要素自由流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收入差距和區域發展差距大幅縮小。

2018年,綿陽要這樣建設西部經濟強市

--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不斷提升產業發展層次水準。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重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優先發展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西部先進製造強市、現代服務業強市、現代農業強市。

--著力擴大投資消費,充分發揮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著眼調整結構增加合理有效投資,順應居民需求升級擴大消費,形成供給結構優化和總需求適度擴大的良性迴圈,持續釋放內需潛力。

--著力推進改革創新,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韌性。以全創試驗為契機,加快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著力推進對外開放合作,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高水準推進對外開放合作,以全面開放推動改革深化和經濟高品質發展。

--著力構建現代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增強對經濟發展支撐力。以建設領域“三大攻堅行動”為重點,統籌推進交通、市政、環保、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

--著力推進縣域發展,夯實經濟發展底部基礎。認真落實縣域“振興計畫”,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整體提升縣域發展水準。

--著力在發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始終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促發展與惠民生相結合,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著力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守住經濟社會發展底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進入決勝階段,必須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

2018年,綿陽市定下的小目標

● GDP增長9%,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8%以上

●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口徑增長15%以上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

●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9%以上。

綿陽憑什麼建設西部經濟強市?

首先,我們先來通過幾組資料看看綿陽市十八來以來經濟的變化:

■ 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5年來,全市經濟年均增長8.9%,預計2017年增長9%,較2012年增長50%以上。

■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由2012年的16.3:52.4:31.3調整為2017年的14.3:46.6:39.1,服務業占比提高7.8個百分點,經濟增長實現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轉為工業和服務業共同帶動。

■ 經濟發展質效明顯提升。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31760元、14720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54.4%、64.1%。

■ 經濟增長動力加速轉換。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全社會R&D投入占GDP比重達到7%,科技型中小企業累計認定超過1萬家,科技創新綜合水準指數達到70.64%,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8%。

■ 經濟發展後勁持續增強。5年來,全市累計新增市場主體18.05萬戶、總數達到28.97萬戶。新增“四上企業”1962戶、總數達到2777戶。近3年,新簽約投資465億元的京東方、453億元的漢能等5億元以上項目254個,年淨增到位國內省外資金從2014年的408.03億元增至2017年的686.58億元,全省排名由2014年的第9位躍升到2016年、2017年的第2位。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增速從2014年的7.4%、11.2%均提升到2017年的20%以上。

■ 經濟發展基礎支撐不斷夯實。“園區千百億工程”深入實施,5年新增園區面積57.2平方公里,園區產業集中度較2012年提高3.4個百分點。大力實施交通攻堅,2017年完成公路、水路投資129.4億元、是2014年的3.5倍;大力推進城建攻堅,2017年完成城建投資79.7億元、是2014年的2.3倍;大力實施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建設攻堅,累計完成投資近130億元,5平方公里啟動區基本建成,30平方公里核心區加快建設,綿陽未來城市發展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平臺加快形成。

■ 經濟發展成果實現人民共用。5年來,全市財政民生支出占年度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穩定在61%左右,累計安排民生支出905億元,辦成了一批民生實事,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除了經濟發展迅猛,綿陽建設西部經濟強市底氣十足!

↓↓↓

區位獨特

位於成都、重慶、西安“西三角”的腹心地帶,是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城市,市區南距成都98公里,東距重慶300多公里,北距西安700公里。

交通便利

境內已有寶(雞) 成(都)鐵路、成(都)綿(陽)樂(山)高鐵、西(安)成(都)高鐵、成(都)綿(陽)高速公路及複綫和綿(陽)廣(元)、綿(陽)遂(甯)、成(都) 巴(中)高速公路,正在建設成(都) 蘭(州)鐵路和九(寨溝)綿(陽)、綿(陽)西(充)高速公路。

綿陽人不僅可以坐高鐵到達全國幾十個大中城市,綿陽機場還開通有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烏魯木齊等30多個城市的航線,年旅客輸送量超過300萬人次,是四川第二大機場和國家中型民用機場。

產業興旺

2017年,僅一年時間,京東方、360、漢能、東江環保紛紛入駐綿陽,華晨集團、寶馬集團雙雙增資、再度攜手綿陽。

2017年12月中旬,2017四川企業100強、製造業企業100強、技術創新發展能力100強出爐,長虹第三次蟬聯雙“百強”榜首,東材科技更是拔得川企技術創新發展能力頭籌,九洲、好聖、科萊電梯等近20家綿陽企業分別進入“百強”榜單。

科教發達

這裡有鍛鑄“兩彈一星”等國之利器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18家國家級科研院所,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8家。

不僅如此,還擁有西南科技大學、四川文化藝術學院、綿陽師範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等高等院校14所,綿陽中學、南山中學、東辰國際學校等眾多四川省一級、二級示範中學,基礎教育全省領先,職業教育體系完善,高等教育規模居西部地級市前列,教育園區初具規模。

新時代、新矛盾、新目標、新部署……站在歷史的拐點,綿陽“高品質發展”大格局已躍然紙上,讓我們把握機遇、開拓創新,建設西部經濟強市指日可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