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金宇澄×袁淩×史航 減少自己的聲音,才有天籟

2017“新京報·騰訊”年度好書現場論壇, 從左至右分別為史航、金宇澄、袁淩。

2017新京報·騰訊年度好書現場, 《回望》和《青苔不會消失》兩本非虛構文學作品都獲得華文好書獎項。

在頒獎之後, 由編劇史航主持, 兩本書的作家金宇澄和袁淩就虛構與非虛構之間的文學張力進行對談。

史航:我的本職工作是編劇, 習慣了虛構, 但是虛構久了就成了套路, 特別想從兩位身上學到一點打破套路的東西。 首先問一下金宇澄, 你寫《回望》的初衷是什麼?是不是也對很多影視劇或者虛構文學的套路有一點厭倦和排斥?

金宇澄:主要還是因為我做了幾十年的文學編輯, 所以我在選擇這個材料的時候, 或者說材料本身對我就有一個刺激, 就是說這些材料是我沒見過的。 正是因為這些信念和材料的原因, 我在選配合它的一些其他資料內容上也會這麼來做。

史航:你在記述長輩的敘述中有一些摘引,

有哪些是你的得意之筆?

金宇澄:過去有一種文學是報告文學, 裡頭都有一些引文, 一般的是給你一個前後文的意思, 但是這本書的全部引文都是突然插進來的, 我覺得沒有人這麼做過。 我覺得我要把這本書做成一本有很多聲音或者很多材料夾在裡面, 但是我作為作者本人並不表態的書。

史航:所以裡面能看到特別的悠然閒筆也是驚心動魄。 你寫作《回望》有什麼心得?

金宇澄:我覺得非虛構以細節說話, 以材料說話, 這是最重要的。 就是你把你的材料說出來, 你認識的人, 你知道的事情, 把這些拿出來就夠了。 我覺得作者和讀者比較的話, 讀者經常比作者更聰明, 你只要把你熟悉的材料準備充分,

通過你的選擇非常充分地寫在書裡, 不用多做解釋。

史航:袁淩的《青苔不會消失》前言中有一段我印象很深刻, 他說唯有傾聽, 我放棄表達, 雖然表達是我唯一熟練的技藝, 想問放棄表達放棄了哪些東西?

袁淩:非虛構跟小說的區別在哪兒?為什麼有這個東西出來?小說是發聲的, 有一個導遊, 提供有頭有尾、符合你心裡預期的一種順溜的故事。 現在是越寫越順了, 小說就是滿足人類某種心理惰性的東西, 是現實中一種不完整性的彌補。 但是我們老是這樣彌補, 就不願意直面現實。 現實裡的事物是倉促的、破碎的、不完整的, 它沒有那麼完整的劇情, 沒有導遊帶給你成套的觀念。 事物本身是可以說話的。 我們面對它,

應該有一個自行呈現的態度。 我們真實地把材料提供上去, 用我們有限的、殘損的視角不侵犯材料的性質, 這樣它的開放性才會顯露出來。

恰恰因為我們習慣主導了, 當導購員給你導購的時候, 商品自己的美、自己的價值反而在一個顧客面前呈現不出來了。 所以我情願減少自己的聲音, 你減少了自己的聲音, 天籟聲音才會出來。 我們不要天天高談人性, 讓人性成為一個被附著的對象, 而是讓它在自身環境裡呆著, 不去打擾它, 這樣一種人性才是真的人性, 這樣的一種悟性才是真的悟性。

史航:我們經常說, 在非虛構寫作中間, 那些文學的表達好像是應該刨除的。

袁淩:非虛構不是沒有文學性的, 而是說打破文學性天衣無縫的幻象,

提供給大家一種互動式、交流式的、互照式的表達方式。

我從來不回避我在寫作當中試圖顯得自己不在場, 試圖零度寫作。 我覺得零度寫作恰恰是一種虛偽的態度, 因為這個你回避了他的交流。 實際上每一個零度寫作的背後都藏著一個上帝。 只是說搞得我自己不那麼明顯, 但是越是藏匿, 越是後面有一個操控一切可能的上帝。

因為他拒絕交流, 拒絕這樣的身份。 所以說, 我認為在非虛構寫作裡面, 這種文學性的體現, 我們對事物有什麼感受, 這個感受是誠實的, 是你感受到什麼程度, 你可以表達出來。

但是你要注意, 你要主動收縮自己, 你的感受, 比起事物的感受來說沒有那麼重要, 你的感受只是服務於事物的感受, 讓事物說話。

讓事物說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