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想在大公司當中層?你得先知道這些!

許多CEO說過這麼一段話:辭退100個平庸的員工, 不如辭掉一個平庸的管理者。 因為平庸的管理者要麼是導致優秀的員工離開, 要麼是帶著員工一起走向平庸。 尤其是在企業中, 中層管理者占了大多數, 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命運。

從層級員工上升到中層管理者, 職務改變了, 工作重心也會隨著改變, 如果還把“做事”放在第一位, 不能認識到“理人”的重要性, 那一定會出問題。 很多中層管理者抱怨員工責任感不強, 積極性不高, 執行力缺乏, 其實根源在自己。 消極的人把中層比作是“夾心餅”, 被夾在上級、同事和下屬中間, 裡外不討好;積極的人把中層比作樹幹, 連接這企業的根、樹枝、樹葉, 為企業的發展不斷的輸送的養料。

不同的思維, 便有了中層幹部優劣之分。 而對於中層到底是做什麼的, 應該去做什麼的深入研究, 將有助於改善中層管理幹部的整體績效。

互聯網自媒體大V 北冥乘海生 有過一句精妙的論斷: 創業公司的管理者, 關注點首先在生產力;而大公司裡的中層, 關注點首先在生產關係。

在大公司裡怎麼才能當好中層幹部? 北冥乘海生給了一篇非常精彩的論述, 值得學習與收藏:

單田芳老師有雲:人上一百, 形形色色;人上一千, 徹地連天;人上一萬, 無邊無沿。 公司到了一千人, 老闆肯定認不全了, 看成績也就只能靠PPT了, 這也就是大公司了。

而大公司裡的成功的中層管理者, 上不能決策國是, 下不用親力親為, 基本以開會和寫PPT為唯一工作方式, 對生產力的影響有限, 只好把精力放在生產關係上。

當然, 生產關係有時比生產力更加重要, 但是需要的思路和技巧完全不同。 要在上下夠不著的中層崗位上吃的開, 要主抓三件大事:戰略、人才和組織。 但是這三件事的本質, 恐怕很少有人說明白。

戰略

某些哺乳動物每新到一處, 總要先翹起後腿兒, 用排泄物確定勢力範圍, 凡此範圍內的食物、陽光和水, 別人就不能搶了。 大公司裡定戰略, 思路也差不多, 原理就是大公司組織行為學中著名的“專案截和(hu2)定律”:

大公司裡, 專案成果被截和的概率, 正比于專案的成功程度。

如果你不明不白地擼起袖子就幹, 就算是項目大火, 最多也就落得慶功宴上領導致詞裡輕描淡寫的點贊:在CEO的英明領導下,

COO的大力支持下, CAO的全力配合下, 我帶領團隊, 與某某和某某的兄弟部門密切配合, 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在此, 我們要對某某、...、某某(你)等骨幹員工提出表彰, 並給他們每人加發半個月的獎金!

因此, 要想獲得credit, 做事前起范兒至關重要。 在事情八字還沒一撇的時候, 沒幾個人會跟你來搶功, 趁著這個機會, 一定要充分請示、頻繁彙報, planning、brain storming、kick off搞個不停, 一直到碼皇們耳朵都磨出繭子, 冊封你為這個項目的負責人, 全公司上下也都知道你有御賜的尚方寶劍。 事情傳開了, 別人再來搶功, 就師出無名了。

人才

名正言順之後, 要盡可能多要headcount, 快速擴張團隊。 這最最關鍵的一步, 也就是找人才。 搞生產力, 人才貴在精;搞生產關係, 人才貴在多。這裡的理論基礎,是大公司組織行為學上另一個著名的“團隊規模定律”:

在大公司裡,當一個幹部管理的團隊充分大時,他只有升職和離開兩種可能的後續狀態。

專案成敗在天,幹部晉升在人。 把仕途寄託在虛無飄渺的項目成敗上,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趁著項目開工,迅速擴大團隊的話,則可以立於不敗之地——老闆絕不可能承認一個高調成立的隊伍啥也沒幹出來,因為那也是他的失職,最後只好找個機會給你升職加薪,這樣的事情,在大公司呆過的應該都見過不少。

所以,這一步是幹部往上升最核心的步驟:巧立一個名目,招到十來個人,經理的職位就算是穩了;如法炮製搞個大事情,招到大幾十個人,再抓住各種機會多要點headcount,基本上就可以進入中層了。

我還聽說某公司一位真正的高手,連名目也跳過了:在移動應用大火的那兩年,這位經理主動跳出來說,我要為公司招100名iOS和安卓工程師!幹什麼先別管,這是公司的戰略儲備!老闆激動得涕泗橫流,當即批復:馬上幹!後來,這位就成了移動開發事業部的總經理。

組織

前兩步順利的話,恭喜,你的團隊應該已經人員過剩了。從此時起,你再也不用考慮產品的架構,設計運營的方案,因為哪怕裝訂文檔用幾號別針這樣的小事,都至少有兩三個人做好了方案等著你翻牌子呢;而你真正發愁的,將是怎麼給這些下屬找到活兒幹:讓工程師閑著的話,他們會往生產線上添加大量垃圾代碼;讓產品經理閑著的話,他們會不斷給產品加蛋疼的功能;而且長此以往,離職率上升的話,真沒准團隊就散了架。

怎麼辦呢?這裡的重要技巧是,建立一個員工打怪升級的晉升和嘉獎體系,也叫做建組織。好比無業青年天天打王者農藥就沒工夫上街鬧事一樣,把員工分成多個級別,隔三差五給一次晉升的機會,大家就閑不下來了,天天算標準,湊KPI,忙得不亦樂乎。像以前我在某軟的時候,公司把碼農分成二十多級,說實話,頗有一些人除了對付紛至遝來的晉升review,基本上沒什麼心思幹別的了。

當然,公司的級別中層幹部定不了,可是調節大家的有效工作時間,也有別的辦法:

技術骨幹們行有餘力,就搞一個部門的技術委員會,天天讓他們評比和麵試;

管理崗人太多了,就給每個組長配一個副組長,這叫做建設後備力量;

實在不行,可以再搞一個聯繫決策委員會,比屁大的事兒都拉到會上來討論,保證人人都忙得半死。

越是在在人員過剩的組織裡,大家就越要組織出一種忙得後腳跟打屁股蛋的狀態來。你任取一個大公司,任取一個時間點觀察,會發現所有的經理和總監們不是在會議室,就是在去會議室的路上。

抓好了戰略、人才和組織這三個環節,在大公司裡的仕途可以高枕無憂。

人才貴在多。這裡的理論基礎,是大公司組織行為學上另一個著名的“團隊規模定律”:

在大公司裡,當一個幹部管理的團隊充分大時,他只有升職和離開兩種可能的後續狀態。

專案成敗在天,幹部晉升在人。 把仕途寄託在虛無飄渺的項目成敗上,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趁著項目開工,迅速擴大團隊的話,則可以立於不敗之地——老闆絕不可能承認一個高調成立的隊伍啥也沒幹出來,因為那也是他的失職,最後只好找個機會給你升職加薪,這樣的事情,在大公司呆過的應該都見過不少。

所以,這一步是幹部往上升最核心的步驟:巧立一個名目,招到十來個人,經理的職位就算是穩了;如法炮製搞個大事情,招到大幾十個人,再抓住各種機會多要點headcount,基本上就可以進入中層了。

我還聽說某公司一位真正的高手,連名目也跳過了:在移動應用大火的那兩年,這位經理主動跳出來說,我要為公司招100名iOS和安卓工程師!幹什麼先別管,這是公司的戰略儲備!老闆激動得涕泗橫流,當即批復:馬上幹!後來,這位就成了移動開發事業部的總經理。

組織

前兩步順利的話,恭喜,你的團隊應該已經人員過剩了。從此時起,你再也不用考慮產品的架構,設計運營的方案,因為哪怕裝訂文檔用幾號別針這樣的小事,都至少有兩三個人做好了方案等著你翻牌子呢;而你真正發愁的,將是怎麼給這些下屬找到活兒幹:讓工程師閑著的話,他們會往生產線上添加大量垃圾代碼;讓產品經理閑著的話,他們會不斷給產品加蛋疼的功能;而且長此以往,離職率上升的話,真沒准團隊就散了架。

怎麼辦呢?這裡的重要技巧是,建立一個員工打怪升級的晉升和嘉獎體系,也叫做建組織。好比無業青年天天打王者農藥就沒工夫上街鬧事一樣,把員工分成多個級別,隔三差五給一次晉升的機會,大家就閑不下來了,天天算標準,湊KPI,忙得不亦樂乎。像以前我在某軟的時候,公司把碼農分成二十多級,說實話,頗有一些人除了對付紛至遝來的晉升review,基本上沒什麼心思幹別的了。

當然,公司的級別中層幹部定不了,可是調節大家的有效工作時間,也有別的辦法:

技術骨幹們行有餘力,就搞一個部門的技術委員會,天天讓他們評比和麵試;

管理崗人太多了,就給每個組長配一個副組長,這叫做建設後備力量;

實在不行,可以再搞一個聯繫決策委員會,比屁大的事兒都拉到會上來討論,保證人人都忙得半死。

越是在在人員過剩的組織裡,大家就越要組織出一種忙得後腳跟打屁股蛋的狀態來。你任取一個大公司,任取一個時間點觀察,會發現所有的經理和總監們不是在會議室,就是在去會議室的路上。

抓好了戰略、人才和組織這三個環節,在大公司裡的仕途可以高枕無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