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致瘋狂的人


緬懷約伯斯, 只有那些真正瘋狂的人才能改變世界。

如今的蘋果, 雖然每到新品上市, 蘋果零售店還是一樣大排長龍, 它的任何風吹草動,

在社交網路上, 都能引發段子手和蹭熱點品牌的集體狂歡, 但是庫克時代的蘋果似乎缺少了一點什麼。

對!一種震撼感!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缺少顛覆和創新的蘋果, 真的變得越來越平庸了嗎?蘋果公司幾經沉浮, 其偉大創舉無一不是在約伯斯的領導下發生的。

“致瘋狂的人:他們特立獨行, 他們桀驁不馴, 他們惹事生非, 他們格格不入, 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他們不喜歡墨守成規, 他們也不願安於現狀。 你可以認同他們, 反對他們, 頌揚或是詆毀他們, 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 因為他們改變了尋常事物, 他們推動人類向前邁進。 或許他們是別人眼裡的瘋子, 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 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經典是怎麼誕生的

讓我們把目光轉回1980年代。

彼時的蘋果還遠沒有今天的地位。 蘋果II系列電腦在經歷了幾年熱銷後正在走下坡路, 而1981年問世的IBM PC正如日中天, 不斷湧入企業和家庭。 毫無疑問, 和電腦世界的老大、長期掌控絕大部分市場的IBM相比, 蘋果還是個年輕的挑戰者。

1984年, 蘋果發佈了全新的個人電腦Macintosh, 這是世界上第一台採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的個人電腦, 和當時以DOS命令運行的IBM PC截然不同。 在當年的超級碗, 一則名為“1984”的蘋果廣告橫空出世:一群面無表情、像機器人一樣的光頭男子排著隊走進大廳, 坐著接受大螢幕上“老大哥”的訓話。 這時一個運動員一樣的女子沖進大廳,

用鐵錘把螢幕砸得粉碎。

這支受到喬治·奧威爾政治諷刺小說《1984》啟發的廣告, 代表了蘋果當時想要挑戰“老大哥”IBM的野心, 反叛、顛覆和憤怒的特質非常明顯。

【1984】

約伯斯後來回憶說:“當時還是家小公司的蘋果, 推出了Macintosh, 我們想要對當時的巨人IBM說‘等等, 你的路是錯的, 這不是我們想讓電腦發展的方向, 這不是我們想要為後人留下的遺產, 這不是我們希望孩子學習的東西。 你的做法是錯誤的, 讓我們來告訴你什麼是對的, 就是這台叫做Macintosh的機器, 這比你們的電腦好得多, 而且它將會打敗你們。 ’這就是蘋果代表的東西。 ”

約伯斯挑戰IBM

這支60秒時長的廣告只在超級碗播出了一次, 卻引發了空前的轟動。 廣告一結束, 負責轉播超級碗的CBS電視臺、Chiat/Day和蘋果的電話鈴聲不斷, 大部分來電都在問:“這廣告在說什麼?”“這是什麼產品?”“60秒廣告為什麼沒有一點電腦的影子?” Chiat/Day策劃部主任Mary Rainey後來解釋稱: “我們要讓人們問‘這到底是個什麼產品?’ , 我們的點子就是要用廣告來吊人們的胃口, 而不是做產品介紹,

要讓世界知道蘋果出了一個新產品, 這是件大事。 ”

後來, 美國三大電視網和將近50個地方電視臺都重放了“1984”, 還有上百家報刊雜誌評論這支廣告的現象和影響, 最終它被雜誌《TV Guide》和《Advertising Ade》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商業廣告。 在廣告播出後100天的時間裡, 蘋果賣出了7.2萬台Macintosh電腦。

而另一場經典行銷“Think Different(不同凡響)”稱得上是蘋果的一次重生。

1997年, 約伯斯被趕出蘋果已經11年了。 由於錯誤的戰略定位, 一系列事件打擊讓蘋果已經處在了懸崖邊——市場份額下降、股價大跌、裁員25%、負債累累……

生死存亡之際, 約伯斯的回歸成為了頭條新聞。 曾經掀起個人電腦革命的蘋果面臨著被人們遺忘的風險, 連曾經追隨蘋果的人都已經失望透頂。 約伯斯重新執掌蘋果後, 需要讓公司再次得到世人關注,重振蘋果推出Macintosh電腦時的士氣。

通常情況下,當一個公司面臨財政危機時,通常會盡力減少開支。不過約伯斯並沒有這麼做,他願意投入血本、不光是重塑蘋果的產品,還包括重塑蘋果的形象。

此時的蘋果需要吸引三類不同的人群:第一類是對老蘋果記憶猶新,但已不關注蘋果發展的用戶;第二類是新一代年輕用戶,他們只知道一個蘋果——就是現在病懨懨的蘋果;第三類人最為重要,就是蘋果的員工,在經歷多年壞消息和多款缺乏創新力的產品後,他們急需要鼓舞。

約伯斯重新找來了曾經親密的合作夥伴,廣告公司TBWA/Chiat/Day(Chiat/Day在1995年和TBWA合併),打算開展一次大規模的品牌活動。

藝術總監Craig Tanimoto提出了“Think Different”這個點子並把它發揚光大,他們選出來自各個領域、打破傳統思維模式的標誌性人物,比如愛因斯坦、希區柯克、鮑勃·狄倫、馬丁·路德·金、約翰·列儂、卓別林、畢卡索、甘地、愛迪生等等,把他們的大幅黑白肖像印製成平面廣告,並在角落裡打上蘋果標誌和廣告語Think Different,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說明文字。

Think Different

電視廣告“To the crazy ones”同樣採用了黑白默片的的方式,除了那支在《玩具總動員》電視首映後播出、廣為流傳的奧斯卡影帝Richard Dreyfuss配音版本,約伯斯本人也錄製了一次。這支傾注了約伯斯全部熱情的廣告,臺詞不僅是在描述蘋果,更像是描述他自己:

“致瘋狂的人:他們特立獨行,他們桀驁不馴,他們惹事生非,他們格格不入,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們不喜歡墨守成規,他們也不願安於現狀。你可以認同他們,反對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因為他們改變了尋常事物,他們推動人類向前邁進。或許他們是別人眼裡的瘋子,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To the crazy ones】

“Think Different”的系列品牌活動,一共持續了5年,是蘋果歷史上最令人難忘的行銷。它不僅成為闡述一家公司文化的詞語,還成為了一個能夠精確描述所有蘋果產品的概念。

需要讓公司再次得到世人關注,重振蘋果推出Macintosh電腦時的士氣。

通常情況下,當一個公司面臨財政危機時,通常會盡力減少開支。不過約伯斯並沒有這麼做,他願意投入血本、不光是重塑蘋果的產品,還包括重塑蘋果的形象。

此時的蘋果需要吸引三類不同的人群:第一類是對老蘋果記憶猶新,但已不關注蘋果發展的用戶;第二類是新一代年輕用戶,他們只知道一個蘋果——就是現在病懨懨的蘋果;第三類人最為重要,就是蘋果的員工,在經歷多年壞消息和多款缺乏創新力的產品後,他們急需要鼓舞。

約伯斯重新找來了曾經親密的合作夥伴,廣告公司TBWA/Chiat/Day(Chiat/Day在1995年和TBWA合併),打算開展一次大規模的品牌活動。

藝術總監Craig Tanimoto提出了“Think Different”這個點子並把它發揚光大,他們選出來自各個領域、打破傳統思維模式的標誌性人物,比如愛因斯坦、希區柯克、鮑勃·狄倫、馬丁·路德·金、約翰·列儂、卓別林、畢卡索、甘地、愛迪生等等,把他們的大幅黑白肖像印製成平面廣告,並在角落裡打上蘋果標誌和廣告語Think Different,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說明文字。

Think Different

電視廣告“To the crazy ones”同樣採用了黑白默片的的方式,除了那支在《玩具總動員》電視首映後播出、廣為流傳的奧斯卡影帝Richard Dreyfuss配音版本,約伯斯本人也錄製了一次。這支傾注了約伯斯全部熱情的廣告,臺詞不僅是在描述蘋果,更像是描述他自己:

“致瘋狂的人:他們特立獨行,他們桀驁不馴,他們惹事生非,他們格格不入,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們不喜歡墨守成規,他們也不願安於現狀。你可以認同他們,反對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因為他們改變了尋常事物,他們推動人類向前邁進。或許他們是別人眼裡的瘋子,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To the crazy ones】

“Think Different”的系列品牌活動,一共持續了5年,是蘋果歷史上最令人難忘的行銷。它不僅成為闡述一家公司文化的詞語,還成為了一個能夠精確描述所有蘋果產品的概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