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萬達扶貧是動真格的,我們的感謝也是發自肺腑的”

萬達以建設旅遊小鎮、開辦職業學校和設立扶貧專項基金等三種方式, 實現在產業扶貧、人才培育和兜底普惠三個層面的扶貧, 帶動丹寨縣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多億元。 其首創的“包縣扶貧”可謂是對扶貧攻堅的一次創造性實驗和實踐。

報告會上, 中國旅遊研究院產業所研究員陳剛讚歎, 萬達於丹寨是“扶真貧, 真扶貧”, 創新扶貧模式為旅遊產業精准扶貧樹立了新標杆!

中國旅遊研究院產業所研究員陳剛發佈

《丹寨旅遊扶貧報告》

2016

03.01

丹寨萬達職業技術學院開工。

2016

05.01

丹寨萬達旅遊小鎮開工。

2017

01.10

萬達集團5000萬元丹寨專項扶貧基金首期發放, 幫扶38600人, 使丹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年平均收入超過國定貴州脫貧線。

萬達精神令人敬佩, 萬達速度讓人讚歎!

萬達小鎮全景(圖片來源網路)

在這樣的快節奏中, 2017年7月萬達小鎮隆重開業, 並在半年時間裡, 接待遊客超過300萬人;同年9月萬達職業技術學院如期建成招生;今天, 第二批專項扶貧基金發放到位……高效的扶貧背後是萬達集團對於貴州貧困地區人民的深情關懷, “包縣扶貧”為丹寨造血脫貧, 更實現了丹寨人民的精神脫貧。

萬達職業技術學院建成後第一批入學的新生李優雲

萬達職院學生李優雲:“去年夏天, 我實現了家門口就能上大學的夢想。 ”

2017年9月31日, 貴州萬達職業技術學院正式開學。 短短半年光景, 19歲的李優雲已掌握基本的會計基礎知識。 回想起高考填報志願那天, 她拒絕了許多外省院校的橄欖枝,

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家門口的萬達職院。 她說, “我在網上瞭解到萬達是一家特別有名的企業, 感謝它在我們丹寨建設學校, 讓和我一樣的本地學生不僅能學到有用的知識, 還能真正實現家門口上大學的夢想”。

跟李優雲一樣, 400余名學生在這個夏天選擇邁入萬達職院的大門, 開啟一段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一所學校, 扶貧又“扶智”。 學校的專業設定均和萬達集團現有業態掛鉤, 開設了包括文化旅遊管理系、護理系、會計等專業。 每年, 還將從學校畢業的學生中擇優錄取50%畢業生到萬達集團下屬企業就業, 阻斷貧困代際。

楊芳正在繪製蠟染(熊懿 攝)

苗族蠟染傳承人楊芳:“萬達小鎮讓丹寨非遺走向世界”

丹寨揚武鎮排倒村的楊芳, 是國家級非遺“苗族蠟染”的傳承人。 多年前, 她在丹寨創辦了蠟染專業合作社, 覆蓋了6個村寨, 是帶領當地苗族婦女致富的“領頭雁”。 去年7月, 楊芳蠟染館入駐了丹寨萬達小鎮, 向來自國內外的遊客展示這項驚豔的苗族手工技藝。

染娘繪製蠟染圖案(熊懿 攝)

蠟染,曾經是藏在深山的藝術品,如今走向了市場化道路接受行業競爭,也由此激發了蠟染工匠們的創新能力。“我新研發的蠟染專利作品,叫木板蠟染。曾經印製圖案的染布變成了木板,因為材質的改變,用途也拓寬了,可以用於家裝等。這樣的新型蠟染產品多銷往沿海,甚至走出國門。”楊芳介紹說。

現在,楊芳蠟染館出售的蠟染製品涵蓋服飾、包類、藝術裝飾品等,售價在幾十到幾千元不等。除了銷售蠟染產品,楊芳和店員都會耐心地為遊客解答蠟染背後的故事,讓遊客能更深刻體會到丹寨非遺文化的價值。

貧困戶陸九妹夫婦(文興貴 攝)

貧困戶陸九妹:“扶貧金讓全家人過了一個好年!”

2016年2月27日,萬達集團正式宣佈建立5億元的扶貧產業基金,量化給丹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惠及1.08萬戶,3.86萬人。家住丹寨縣城的陸九妹及其丈夫也在這次分紅的名單中。

陸九妹和丈夫早年因病致殘,腰部及腿部患有殘疾,導致無法從事重體力活。家中還有一位正上幼稚園的女兒,每月還需向學校繳納260元生活費。即便生活如此艱辛,夫婦二人並未在困難面前低頭,他們依靠自己的雙手,在丹寨菜市場賣酸湯以維持生計,但每月幾百元的收入加上低保補助金,依然讓他們全家的生活過得捉襟見肘。

陸九妹夫婦操持家務(文興貴 攝)

2017年春節期間,陸九妹夫婦共計領到了萬達集團發放的4000元扶貧救助金,這筆錢對這個家庭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當拿到這筆錢,心裡特別感激萬達的情誼,我們不敢亂花,用錢換了一些雞鴨拿到市場上賣,賺了更多的錢。解決了一段時間的經濟困難,那一年全家人過了一個好年!”陸九妹說。

雖然,單靠救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但對於深陷經濟困境的貧困戶來說,則是難得的雪中送炭情。萬達集團以物質方式激勵貧困戶積極轉變思想,鼓勵貧困戶根據自身情況勤勞致富,真正實現“脫貧摘帽”。

從2014年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決定對丹寨縣開展包縣扶貧至今,丹寨三年滄桑巨變。

萬達給予丹寨的不僅僅是一所學校、一個小鎮、一筆基金,更是前所未有的發展底氣、發展自信和發展動力,萬達集團讓全縣17.8萬人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擺脫貧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王健林在萬達職院和萬達小鎮啟動儀式上作出“如丹寨需要,萬達可長期經營;另外扶貧基金發放延至十年”的表態讓丹寨人民倍感溫暖幸福,也讓他們對未來更加美好的生活又多了一份新的期許。

“萬達集團用真心、傾真情、出真力,不僅建設特色小鎮讓外界認識丹寨,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增加收入,還通過教育從根本上阻斷貧困代際,我們全縣人民發自肺腑地表示感謝。”丹寨縣委副書記楊波感慨。

文 | 圖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周雅萌

編輯 | 肖知潞

編審 | 林茂申 彭奇偉

染娘繪製蠟染圖案(熊懿 攝)

蠟染,曾經是藏在深山的藝術品,如今走向了市場化道路接受行業競爭,也由此激發了蠟染工匠們的創新能力。“我新研發的蠟染專利作品,叫木板蠟染。曾經印製圖案的染布變成了木板,因為材質的改變,用途也拓寬了,可以用於家裝等。這樣的新型蠟染產品多銷往沿海,甚至走出國門。”楊芳介紹說。

現在,楊芳蠟染館出售的蠟染製品涵蓋服飾、包類、藝術裝飾品等,售價在幾十到幾千元不等。除了銷售蠟染產品,楊芳和店員都會耐心地為遊客解答蠟染背後的故事,讓遊客能更深刻體會到丹寨非遺文化的價值。

貧困戶陸九妹夫婦(文興貴 攝)

貧困戶陸九妹:“扶貧金讓全家人過了一個好年!”

2016年2月27日,萬達集團正式宣佈建立5億元的扶貧產業基金,量化給丹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惠及1.08萬戶,3.86萬人。家住丹寨縣城的陸九妹及其丈夫也在這次分紅的名單中。

陸九妹和丈夫早年因病致殘,腰部及腿部患有殘疾,導致無法從事重體力活。家中還有一位正上幼稚園的女兒,每月還需向學校繳納260元生活費。即便生活如此艱辛,夫婦二人並未在困難面前低頭,他們依靠自己的雙手,在丹寨菜市場賣酸湯以維持生計,但每月幾百元的收入加上低保補助金,依然讓他們全家的生活過得捉襟見肘。

陸九妹夫婦操持家務(文興貴 攝)

2017年春節期間,陸九妹夫婦共計領到了萬達集團發放的4000元扶貧救助金,這筆錢對這個家庭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當拿到這筆錢,心裡特別感激萬達的情誼,我們不敢亂花,用錢換了一些雞鴨拿到市場上賣,賺了更多的錢。解決了一段時間的經濟困難,那一年全家人過了一個好年!”陸九妹說。

雖然,單靠救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但對於深陷經濟困境的貧困戶來說,則是難得的雪中送炭情。萬達集團以物質方式激勵貧困戶積極轉變思想,鼓勵貧困戶根據自身情況勤勞致富,真正實現“脫貧摘帽”。

從2014年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決定對丹寨縣開展包縣扶貧至今,丹寨三年滄桑巨變。

萬達給予丹寨的不僅僅是一所學校、一個小鎮、一筆基金,更是前所未有的發展底氣、發展自信和發展動力,萬達集團讓全縣17.8萬人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擺脫貧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王健林在萬達職院和萬達小鎮啟動儀式上作出“如丹寨需要,萬達可長期經營;另外扶貧基金發放延至十年”的表態讓丹寨人民倍感溫暖幸福,也讓他們對未來更加美好的生活又多了一份新的期許。

“萬達集團用真心、傾真情、出真力,不僅建設特色小鎮讓外界認識丹寨,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增加收入,還通過教育從根本上阻斷貧困代際,我們全縣人民發自肺腑地表示感謝。”丹寨縣委副書記楊波感慨。

文 | 圖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周雅萌

編輯 | 肖知潞

編審 | 林茂申 彭奇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