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想清楚了才能說清楚。

使學生不僅能用一句話表達較複雜的意思, 還能用幾句話或一段話表達較複雜的意思, 搞清一句話同一句話之間,

一層意思同一層意思之間的關係, 說話有條有理。

一、理解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繫, 培養學生說話的條理性

人教版語文第三冊基礎訓練2有整理亂句成一段話的練習, 這是培養學生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的有效訓練方法, 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練習題的作用,

幫助學生分析每句話的意思, 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係, 理清句子順序。

練習題中的四句話:

第一句是說收玉米;

第二句是說地裡玉米大;

第三句是寫收穫時說的話;

第四句是說玉米成熟了。

我先指導學生看圖, 瞭解圖的大意,

圖文對照, 學生一一排列出說的順序:

玉米成熟了——玉米長得好——收玉米——收穫時說的話:豐收了。

學生懂得句子之間內在聯繫, 理清了句子關係。

接著把錯亂排列的句子整理成這樣的一段話:

“秋天, 我們種的玉米成熟了。

一個個玉米長得真大啊!

同學們把收下的玉米放到竹筐裡、籃子裡。

大家看著一筐筐、一籃籃的玉米說:‘我們種的玉米又豐收了!’”

能把句子之間的關係理清, 學生說話的條理性和邏輯思維能力就會有明顯的提高。

二、聽故事, 講故事, 培養學生說話的條理性

生動的故事很容易引起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興趣和注意, 如果用上一些鮮明、形象的詞語, 他們更容易記住故事的細節, 聽過之後講出來, 能說得通順連貫、有鼻子有眼。

在一次“成長故事會, 天天來相會”的環節中, 我給學生講了《烏鴉兄弟》的故事。

這是一個寓言, 說的是烏鴉兄弟不愛勞動, 互相依賴, 都不動手修巢, 最後被凍死。

說明了懶惰和依賴是沒有好結果的, 教育孩子們懂得從小就要愛勞動, 做一個勤勞的人。

這個故事生動有趣, 很有吸引力。

在實際教學中, 我注意説明學生理清故事順序, 抓住故事重點, 使學生能完整地有條理地說出整個故事。

我們可以這樣做的:講完第一遍故事, 提出幾個問題叫學生回答。

並板書重點詞語, 幫助學生記憶:

1、烏鴉兄弟同住一個什麼樣的巢裡?

板書:“同住——破巢”

2、大小烏鴉為什麼不去修巢?結果誰去修了巢?

板書:“依賴——誰也沒去修”

3、巢的洞越來越大,它們去修了沒有?

板書:“洞越來越大——又是誰也沒去修”

4、嚴寒的冬天來了,它們在巢裡怎樣?是怎麼想的?有誰去修巢?

板書:“打哆嗦——誰也沒有去動手”

5、結果怎樣?

板書:“凍僵”

重點是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的順序。

講完第二遍故事後提出: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再通過幾道思考題引導說話:

1、故事主要講誰的事?

2、講他們的什麼事?

3、結果怎麼樣?

把重點放在講述事情的經過上。

然後要求學生依靠板書詞語練說故事。

由於學生喜愛這個故事,感情被激發了,想像也豐富了。

同時,理清了順序,掌握住了故事重點。

講起來,不僅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而且言之有情。

在點名請學生說的時候,全班同學踴躍評議,姿勢是否大方,聲音是否宏亮,語言是否連貫,表達是否有條理,故事說得是否完整。

掌握了評價標準後,轉入同位對講、同桌互評,這樣全班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都得到練習提高的機會。

1、烏鴉兄弟同住一個什麼樣的巢裡?

板書:“同住——破巢”

2、大小烏鴉為什麼不去修巢?結果誰去修了巢?

板書:“依賴——誰也沒去修”

3、巢的洞越來越大,它們去修了沒有?

板書:“洞越來越大——又是誰也沒去修”

4、嚴寒的冬天來了,它們在巢裡怎樣?是怎麼想的?有誰去修巢?

板書:“打哆嗦——誰也沒有去動手”

5、結果怎樣?

板書:“凍僵”

重點是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的順序。

講完第二遍故事後提出: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再通過幾道思考題引導說話:

1、故事主要講誰的事?

2、講他們的什麼事?

3、結果怎麼樣?

把重點放在講述事情的經過上。

然後要求學生依靠板書詞語練說故事。

由於學生喜愛這個故事,感情被激發了,想像也豐富了。

同時,理清了順序,掌握住了故事重點。

講起來,不僅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而且言之有情。

在點名請學生說的時候,全班同學踴躍評議,姿勢是否大方,聲音是否宏亮,語言是否連貫,表達是否有條理,故事說得是否完整。

掌握了評價標準後,轉入同位對講、同桌互評,這樣全班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都得到練習提高的機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