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企業開展貿易投資將更加便利

日前, 中國人民銀行發佈《關於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 明確提出支援企業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結算、允許個人在其他經常項下進行跨境人民幣收付業務、便利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進行直接投資等多項措施。 受訪專家表示, 這將幫助外貿企業降低兌匯成本, 有效規避匯率風險, 促進貿易及投資便利化。 同時, 也將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加速實現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外貿企業受益

《通知》規定, 對依法可使用外匯結算的跨境交易, 企業都可以使用人民幣結算。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際貿易與投資研究室原主任馮雷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 目前在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中, 美元和歐元仍是主要結算貨幣, 匯率波動往往會給外貿企業帶來意料不到的損失。 特別是一些中小型外貿企業缺乏預測匯率變動的經驗, 若簽訂的訂單生產週期較長, 便更容易在結算時利益受損。 “很多中小外貿企業以接小額訂單為主, 減去匯率變動帶來的損失, 利潤就更加微薄了。 ”

此外, 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結算不僅能幫助企業規避匯率風險, 還可節省結匯手續及相關費用。 資料顯示, 對出口企業而言,用人民幣結算大約可節約3%~5%左右的成本。 《通知》指出, 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滿足個人項下雇員報酬、社會福利、贍家款等人民幣跨境結算需要, 銀行可為個人辦理其他經常項目人民幣跨境收付業務, 便利境內個人將境外合法收入匯回境內使用, 以及境外個人將境內合法人民幣收入匯出境外。

目前, 除上海、廣州、天津、福建四個自貿試驗區試點之外, 全國其他地區的個人只能辦理貨物貿易及服務貿易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 無法辦理其他經常項目的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

對此,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有鑫撰文指出, 隨著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的對外投資及產能合作增加, 其境外員工的數量明顯增加, 而這部分員工在境外的收入目前大多以當地貨幣或美元等硬通貨結算,

增加了匯率波動對員工本幣收入的影響。 允許個人在其他經常項下進行跨境人民幣收付業務, 意味著境外員工可直接獲得人民幣工資, 同時也解決了企業的外匯需求。

有利人民幣國際化

除了推動貿易便利化, 《通知》還提出要便利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進行直接投資, 並進一步優化了業務辦理流程, 取消了相關帳戶開立和資金使用等有關方面的限制, 要求銀行應確保境外投資者的人民幣利潤、股息等投資收益依法自由匯出。

在馮雷看來, 這在改善貿易及投資環境的同時, 也將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提升中國在全球經濟市場中的話語權。 資料顯示, 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已占中國對外貿易的25%以上,

人民幣已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元的第二大貿易結算貨幣及第七大支付貨幣。

馮雷提醒, 在技術層面, 推進人民幣跨境結算需儘快加強跨境支付系統建設, 提高跨境結算效率。 據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算(上海)有限責任公司網站消息, 截至2017年12月29日, 由央行開發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已有31家直接參與者及677家間接參與者, 參與者覆蓋87個國家和地區。 具備更多功能的CIPS二期將於今年投產上線。

此外, 如何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保持匯率長期穩定, 也考驗著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 馮雷表示, 隨著中國經濟繼續穩中向好, 人民幣將得到更多國家的認可, 不僅能提高全球投資貿易的便利化程度, 也將為中國對外開放增添更多動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