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結束“圓兩之爭”的宣統三年大清銀幣

宣統銀幣系列幣的發行權歸於清朝政府, 在製作的材質、成色等方面, 進行了嚴格的把控, 在製作工藝和品相上達到中國貨幣史之空前。

主幣的蟠龍圖案版別很多, 計有長須龍、短須龍、大尾龍、曲須龍等版別。 不同版式中大清銀幣短須龍、大清銀幣大尾龍比較稀少, 收藏與投資價值較高。

圖中一枚大尾龍、曲須版本的大清銀幣, 正面上下緣為滿、漢文“宣統三年”, 珠圈內鑄有楷書漢字“大清銀幣”, 楷書端莊, 左右兩邊分列長枝菊花紋飾;錢幣背面中間為幣值“壹圓”, 下緣為英文幣值“ONEDOLLAR”, 蟠龍自左向右騰雲而起, 龍紋精細, 麟、須可觀, 龍頭居上, 龍眼凹凸, 炯炯有神, 尾須向上, 龍珠在“圓”字下方。

據龍騰傳媒鑒定師透露,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工藝考究, 雕刻師深刻領會東方特有的審美情趣, 其龍紋、字體和邊花均形制優美, 不再生硬, 銀幣整體製作規範, 是中國近代機制銀幣中的巔峰之作。

除去精美絕倫的工藝之外, 宣統年造大清銀幣被稱之為“國幣”還有一個特殊意義, 它代表中國歷史上以“圓”為單位的貨幣計值體系真正開始推行, 數百年來以稱量白銀的記重時代開始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