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移民火星新進展:在火星上也能進行人工光合作用?

原標題:小創客對話大院士, 楊培東院士報告會

楊培東來啦!楊培東, 清瘦儒雅、衣著簡樸。 然而, 他卻是獨墅湖學校納米社團的學生最想見到的納米大咖!他是國際頂尖的納米材料專家,

美國國家科學院、科學與藝術學院雙院院士, 是全球納米光電與納米能源領域的開拓者與奠基人。

曾經, 在中央電視臺的一檔節目中, 納米社社員們領略過楊院士的厲害, “人類將來要移民到火星上去是完全有可能的”“人工光合作用”“用納米導線和細菌形成的複合體, 把二氧化碳合成燃料和氧氣!”這些腦洞大開的觀點, 讓同學們無限神往, 他們特別希望能跟楊院士面對面零距離接觸, 親耳聆聽楊院士和他的納米研究成果。

美國國家科學院、科學與藝術學院雙院院士楊培東

而今天, 同學們的願望實現了!楊院士來蘇州了!他帶來了最新的報告《納米科學的前沿技術和應用前景》, 來自各相關行業的領導、專家約200人慕名前來, 社員們也有幸參加聆聽了這次報告。

活動現場

會上, 楊院士介紹了他們團隊的主要研究成果:氫能源催化劑、人工光合作用、火星計畫……70%的生物學家都認為地球將面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災難來臨前通過星球移民拯救人類已經被提上了日程, 最雄心勃勃的就是伊隆·馬斯克(Elon Musk), 他要把100萬人類送到火星上去。 材料化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楊培東團隊有關人工光合作用的最新成果發佈後引起了業界的震動, 因為在近似自然陽光照射200小時的環境下,

楊培東團隊實現的太陽能轉化率達到了0.38%, 這與自然界(光合作用)葉子的轉化率相同。 之後, 很多人就把人工光合作用和改造火星大氣自然地連接在了一起。 很快, 楊培東團隊吸引到了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注意, 因為這項技術為人類火星移民帶來了希望。 但人工光合作用的價值遠不止於此, 它將有效地減緩全球變暖以及對非可再生資源的依賴。

在互動交流環節, 場下聽眾紛紛舉手提問, 我們的社員同學也不甘落後, 連主辦方也被同學的熱情打動。 社員陳弈華平時非常喜歡上的課就是納米課, 他向楊院士提問到:“請問您的研究成果, 受益最多的是哪些人群?”楊院士風趣地回答:“我們現在正在做的是移民火星項目,

成功後受惠的是全人類!”社員王宇豪針對楊院士團隊的科研產品量子點螢幕提問:“產品價格會不會高?普通老百姓能不能承受?”楊院士對這樣接地氣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回答:“目前量子點螢幕的電視機確實比較貴, 但是隨著量產化, 成本下降後, 價格也會隨之而下降。 ”而對楊院士的研究方向——在火星上進行人工光合作用, 陳弈華同學又提問:“火星上的太陽能很微弱,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楊院士耐心介紹道:“火星上的太陽能確實比地球上弱, 但是二氧化碳的濃度非常高,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補償。 ”

美國國家科學院、科學與藝術學院雙院院士楊培東(左一)

美國國家科學院、科學與藝術學院雙院院士楊培東(左二)

美國國家科學院、科學與藝術學院雙院院士楊培東(左一)與學生和輔導老師合影

中學生能提出如此有價值的問題,這讓在座的嘉賓嘖嘖稱讚,楊院士也對這群中學生刮目相看。會後,楊院士還與社員和輔導老師一同合影,他勉勵我們的社員,在中學階段,關鍵是要培養興趣,要樂於思考,要有創新的意識。

這次與大咖的面對面交流,讓社員們收穫滿滿。前沿科技的魅力、科學家樸實無華的品德、潛心鑽研的精神、為人類謀福利的偉大抱負,讓孩子們收到了一次心靈的啟迪。

(責編:趙鵬、張希)

美國國家科學院、科學與藝術學院雙院院士楊培東(左一)

美國國家科學院、科學與藝術學院雙院院士楊培東(左二)

美國國家科學院、科學與藝術學院雙院院士楊培東(左一)與學生和輔導老師合影

中學生能提出如此有價值的問題,這讓在座的嘉賓嘖嘖稱讚,楊院士也對這群中學生刮目相看。會後,楊院士還與社員和輔導老師一同合影,他勉勵我們的社員,在中學階段,關鍵是要培養興趣,要樂於思考,要有創新的意識。

這次與大咖的面對面交流,讓社員們收穫滿滿。前沿科技的魅力、科學家樸實無華的品德、潛心鑽研的精神、為人類謀福利的偉大抱負,讓孩子們收到了一次心靈的啟迪。

(責編:趙鵬、張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