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離職的姿勢,暴露了你的職場素質

剛剛過去的2017年是樂視的多事之秋, 從債務危機到裁員風波, 這一系列負能量事件被媒體宣揚的沸沸揚揚。

無獨有偶, 同期的法國航空, 也因為裁員風波被送上了風口浪尖。 數千名被裁員工群情激奮, 盛怒之下甚至闖入會場對包括人力總監布羅塞塔在內的一眾高管圍追堵截。

在職場中春風得意自然會意氣風發, 但求職路卻並非一帆風順。 當一紙解聘通知書放到桌上, 本以為安穩的工作不復存在, 這對誰來說都是不小的打擊。

一般來說, 此時, 被解約者的不理性心態通常有兩種:一種是自尊心和價值感受挫後的自我否定,

另一種是出於自我保護的遷怒於人。

自怨自艾型

職場受挫後, 自怨自艾陷入了頹廢消沉狀態。 對這類人來說, 被離職這件事會給他們帶來極度的失望和焦慮, 他們會片面地將被解聘這件事內歸因到自己身上。 失業對他們來說意味著價值被否定, 甚至嚴重影響他們再次求職的信心。

遷怒於人型

過度自我保護的人在被辭退後, 會因為無法接受自尊心受挫的現實, 轉用外歸因的方式來解讀此次職場失利。 文章開始時法航裁員案中的極端事件就屬於後者。

然而, 不論是法航還是樂視, 憤憤然的員工在做出這些極端反應時, 除了讓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外, 並未在對抗中獲益。

遭遇解聘怎麼辦?

激烈的職場競爭如同戰場, 稍有不慎就會遭遇“滑鐵盧”。 特別是在就業市場不景氣的時期, 求職待業者明顯多於用人單位的需求。 企業在試用期內大浪淘沙, 解聘不合適員工的做法並不鮮見。 那麼, 被辭退的新人應該以何種姿態面對被解聘這件事呢?

01

惱羞成怒?!不!爭取迴旋餘地才是聰明做法!

企業向新聘員工發放offer時, 在對新成員給予期望的同時也承擔了招聘成本。 中途解約這件事, 遭遇不利的不僅是被解約的員工, 企業方也要承擔相應的損失。

如果自己並不想就此離職, 不妨以誠懇的態度和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談一談, 為自己爭取一下留下來的機會。 同時, 企業作為用人一方, 在考慮員工去留時, 無非是從經營成本和員工忠誠度兩個維度考量。

如果你不是在忠誠度方面出了問題, 又認為自己可以勝任工作, 只要提出新的工作規劃, 調整工作方式, 作為用人單位也不會選擇浪費前期投入而輕易地放棄你。

02

“和平分手”是職場的必修課!

如果能爭取到機會留在公司固然是轉機, 但如果爭取不到, 也應當做到以和為貴、善始善終。

被辭退後, 懊惱、沮喪對原單位略有微詞可以理解, 但如果像題頭法航裁員事件中的員工那樣, 就不是什麼高明之舉了。

要知道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圈子, 如果你不打算換行業, 與上一間機構的激烈紛爭, 無疑會給自己的履歷留下污點, 轉而影響再次求職時HR的判斷。

如果不得不離開, 與其被辭退後進行無謂的激烈對抗,

不如和企業相關負責人談談, 主動提出辭職。 與企業“和平分手”, 這樣既為自己保留了尊嚴, 又不至於在以後的求職中留下污點和隱患。

03

欲成事者, 善假於人!

在公司工作期間, 付出的心血和努力總會有人看到。 不論是遭遇公司裁員, 還是因為與公司理念與磨合的問題被離職, 離開公司時, 良好的口碑和同事關係, 都是你的收穫。

在與公司和平解約的同時, 建議向欣賞你的同事爭取一封推薦信。 這樣, 不但不至於讓自己在這段工作中的努力付之東流, 而且會為以後的職場發展有所助益。 基於你之前的努力和離職時配合的姿態, 原公司的同事通常都樂意做這個順水人情。

電影《在雲端》中的裁員專家喬治·克魯尼說:

“改變總是令人恐懼, 然而恐慌沒有任何用處。 不過, 換一個角度來看, 生活卻有很多選擇!”

在此, 願每一個遭遇職場挫折的人, 都能夠理性思考、樂觀面對, 勇於走出舒適區, 獲得重生的智慧和力量!

圖片來源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