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位老師在家長會上問了3個問題,90%的家長都回答不上來!

作為老師, 他從教20多年, 擔任過備課組長、班主任、年級主任, 至今仍戰鬥在教學一線。

作為家長, 他的兒子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 他就是李自斌。 他提了三個問題和四條建議, 內容適用于每一個家長。 今天這篇文章, 建議轉給每個焦慮家長, 做理性家長, 伴孩子成長。

各位家長朋友:

我是襄陽四中李自斌老師, 更是一名去年剛畢業的高三學生家長。 有朋友說我人生很成功, 職稱是特級教師, 榮譽是全國勞模, 職務是名校教務主任, 家庭關係上夫妻恩愛, 教育培養上孩子出息。

我只能說我很幸福。

我認為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品德比能力更重要。 我確實很幸福, 與許多朋友在一起聊天時常常被人提起, 我儘量低調一些, 不能得瑟。

如果真的探討起來, 我認為家長培養孩子主要是兩個字:「堅持」。 堅持在平常中, 堅持在每個環節, 時時刻刻在堅持。 家庭教育的大道理大家都懂, 網上、微信上到處轉, 關鍵是哪位家長能堅持!

我做過14年高中班主任、2屆年級主任, 帶完13屆畢業生, 當了19年的爸爸, 那麼我以自己的切身感受, 站在家長與教育工作者的雙重身份來與大家交流。

我提三個問題和四條建議。 家長這個職務是伴隨著孩子出生自動擁有的, 不需要別人任命。 那麼我請問大家:

三個問題

你的家長職務現在走到哪個層次哪個級別?

人民日報《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提出的家長層次論有五層。

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

第二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第三層次:家長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

第四層次:家長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層次:父母盡己所能支持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也以身作則支持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

在座的各位不管收入多少都知道給孩子多花點錢上名校, 這一點比許多人強, 讓我充滿敬意, 至少說明兩點:

第一點, 你們有眼光。

第二點, 你們個人很成功。

但除了願意為孩子花錢, 你會為孩子花時間?你會思考教育、思考孩子的人生規劃、思考與孩子同步學習伴隨孩子成長嗎?我想大部分的家長可能花在物質上多一些,

精神層面的要少一些。

現在我列舉現代家庭教育的十把刀, 我問的第二個問題是, 你無意中使用了現代教育誤區的哪幾把刀?

第1把刀:太多的關愛 , 使得孩子不知珍惜;

第2把刀:太多的嘮叨, 使得孩子逆反對抗;

第3把刀:太多的干預, 使得孩子缺乏自主;

第4把刀:太多的期望, 使得孩子難以承受;

第5把刀:太多的責備, 使得孩子失去動力;

第6把刀:太多的遷就, 使得孩子不知約束;

第7把刀:太多的在意, 使得孩子要脅家長;

第8把刀:太多的享受, 使得孩子不知節儉;

第9把刀:太多的滿足, 使得孩子缺乏快樂;

第10把刀:太多的溺愛, 使得孩子不能成長。

你以為父母無償地付出就會有理想的回報?如果你的愛氾濫, 是會害了孩子的!

我問的第三個問題是這次開家長會你提前備課了嗎?

在坐的各位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將手頭的事情放在旁邊, 親自來參加會。 能來的我們表揚, 不能來的我們也不批評, 畢竟也有自己要忙的事情。

來的家長我們相互看看, 也有爺爺奶奶參加, 也有親戚代表, 媽媽家長多, 我要特別對我們當爸爸的爺們能參加家長會點個贊, 對夫妻都參加的點個贊。

這裡沒有官大官小, 這裡沒有級別, 都有一個平等共同的稱呼:學生家長。 但是就是有家長覺得不習慣, 所以就不來, 為自己的孩子都不願意放下架子花費時間, 至少說明不是稱職的家長。

為啥?家長會就是教育者的大聚會, 家長是我們老師對孩子教育的合夥人, 合夥人不來如何合夥教育你的孩子,

對你自己的孩子你就不想上心?指望別人上心?老師可以上心, 但是效果就差遠了。

家長要提前備好課, 至少完成四個環節:

① 安排好本職工作, 按時參加。 如確因工作忙脫不開身, 則應向班主任老師說明情況, 請假, 日後約請老師單獨交流, 不要錯過時機。

② 赴會前有機會應認真地與孩子談一次話, 帶著問題與主管教師作個別交談, 主動向老師反映孩子的情況, 徵求老師的意見和建議, 把問題、憂慮全部提出來, 和老師共同研討。

③ 要認真聽取學校領導或老師關於學校情況的彙報, 重點領會學校工作的進展和教育形勢的發展動勢, 從而明確學校和老師對孩子提出的要求。

④ 回來後與孩子認真談心, 交換意見,與孩子共同研究改進措施,制訂下一步努力目標。

帶著問題去,有備而來。什麼時間開始?地點在哪裡?帶上記事本,千萬別遲到,不要打瞌睡,給孩子一個好形象。

家長會交流時老師要面對很多學生家長,學生家長要主動一些,不要東扯西拉,要直奔主題,談核心問題,多共同想辦法,少埋怨多溝通。

有的家長見面教師就是“我的孩子初中怪好,怎麼一上高中就是這樣?”只會彼此誤會,還不如不談。原因何在:孩子在發展變化,學段與初中不同!

有的孩子怕的就是家長與老師接上了頭,孩子就沒有了自由的空間。所以有孩子給班主任留的家長電話是假的,不願意將老師的電話告訴家長,不願意家長到學校找老師。每次新生報到時,讓新生填家長聯繫電話時,也有家長就說隨便填隨便填,生怕老師麻煩了家長,剛好滿足了學生讓老師、家長兩張皮的要求。只要管理有真空,孩子的發展就會有危險。

平時有什麼特殊事情都是班主任負責,包括學生有什麼突發狀況,都是班主任出面。因此學生在校有何事首先找班主任瞭解。可是有家長就是不記班主任電話,不願與班主任聯繫,甚至以為靠有兩個熟人就夠了,實際最瞭解孩子情況的就是班主任!不要到了關鍵就後悔。

所以家長朋友,家長會一定到場,既是對孩子重視,也是避免出現管理真空。學校家長都發力,成長才有力;消除管理真空,希望才不落空。要想齊抓共管,必須聯絡暢通。

老師上課是不能接打電話的;老師不是只面對您一個,平時發短信比打電話約定更好;交流不要頻率太高,要注意場合和時間,特別是時間太晚能否考慮一下工作了一天的老師和他家人孩子的休息呢,彼此尊重才能和諧合力;每次見面談主要問題,必要菜市場拉家常,此時比的就是家長的情商。

總的來說,家長要主動與學校取得聯繫,及時向老師反映和瞭解孩子表現情況,以便學校家庭共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

四個建議

那麼我們做家長的要注意哪些呢?

1

相信和配合學校老師很重要

教師、家長、學生三者之間的關係就好比一個等腰三角形,家長和老師的地位是平等的,學生是頂點和中心,這是我們辦學追求點!

學校確定的規定,做家長的要配合,而不是只考慮自己特殊情況,隨意非議。比如手機管理,校服要求統一穿等等。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非議老師,非議學校的規定要求。你不維護學校,與學校保持一致,只會讓孩子增加抵觸情緒、投機心理,最終只能害了孩子。

家長可參與教育但不能干預。老師和家長是教育的合夥人關係,合夥時間就是孩子在校期間。

2

對孩子的教育要講究策略

你知道孩子在成長變化嗎?你知道孩子現在在想什麼嗎?你會與孩子交流嗎?許多家長別看在社會、在單位能言善辯,由於不知道親子溝通技巧,說不到一起去,做不到一起去。

多年來我與兒子既有嚴父的一面,也有摯友的一面,記得2017年元旦我兒子上大學後回來的當晚,我們父子倆平躺在兒子的床上,兩個爺們床頭胡侃神聊一兩個小時。

希望這種幸福你也有!中學孩子在成長,你要知道該管與不該管區別,理解與尊重的重要,平時怎麼與中學的孩子交流呢。

首先是抓住把柄談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平時要多觀察,積極與老師溝通,多到學校走一走,瞭解一些真實的具體情況,那麼一旦談話,孩子被你一下子被點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關住他,也不會狡辯托詞了,再繼續談下去效果會截然不同。

其次是集中時間談

學生平時忙於學習,外面任務重,人累,回家你囉嗦,心累,沒有喘息的空間,他怎麼可能會與你心平氣和地坐在一起呢。因此平時應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注意場合,一周或一段時間,找一個不受干擾的固定時間和地點將問題集中起來。要麼不說,要說則集中起來一次說到位,有力度有深度。

其三是針對問題談

與孩子談話不要奢望面面俱到,全面開花,集中性地針對一兩個問題突破就足夠。其他問題時機不成熟則不談。

總之,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談事說服他,既指出問題又給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於肯定。相信孩子,給孩子以成長發展機會,孩子才會慢慢理解家長的苦衷,才會慢慢敞開心扉。願你早日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當然也有個例,我在接觸學生的案例中,發現有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與父母當年這個年齡犯的是一樣的問題。

比如說早戀問題、與父母對抗、賭氣不上學,真是感到遺傳基因的頑強性,這時,你千萬不要說:“孩子,怪不得你,當年老爸老媽也是這樣!”精明的家長就會知道找孩子的班主任或者崇拜的老師解決,自然少了很多煩惱。

多年的學生教育經歷告訴我,高中生三把刀:早戀、網路、手機,不要嘗試,不要僥倖,就像毒品一樣,不要沾,誰沾誰受傷。你們回顧一下你們年輕的時候,這三者也有個別成功案例,不要放大這種偶然性。

3

需要懂的三種基本教育理論

我覺得家長朋友常犯困的,主要是沒有體會透兩大理論。

壓力與績效理論

壓力與工作績效成一個倒U型的關係。壓力太小不利於激發人的動力,壓力過大又使人被壓抑,導致不能得到高的績效,所以要有適當的壓力才能有一個好的工作績效。

北大清華誰不願意上?但並非北大清華人人都能上。在努力中實現,在實現中找到成功的感覺,不斷地增強自信,才會不斷地進步。

我們許多孩子之所以成績不穩定,要麼是家長加壓過度,要麼是自我加壓過度,都會造成蕩秋千。過山車的成績也不是家長需要的,這種狀態看電影很刺激,看孩子就要命。孩子只要有進步就表揚,十名以內的班級名次波動就是正常的。

教育的先天論和後天論的作用

先天論強調遺傳,後天論強調環境、教育。之所以我提醒先天論不是強調絕對性,而是告誡家長,孩子走多遠,家長先審視自己,當年的讀書狀況,現在對生活的努力狀況,爹媽都不一樣,何況孩子!

不再把超越的希望一股腦兒壓在孩子身上。所以學會加壓,適當減壓,不能沒壓,科學用壓。不要把三代的壓力交給孩子。

當然先天不足,經過後天不懈的努力,可能也會成功。當今世界穩穩成功的都是看起來比較笨、比較賣力、比較吃虧的那些人。做人如此,讀書也是如此。

所以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裝也要裝個樣子給孩子看,比如生活態度積極、熱愛工作、喜歡學習新知識等等,自己成天牢騷滿腹、東溜西逛,指望孩子努力拼搏積極進取,您的教導有說服力嗎?

4

孩子是看著家長的背影長大的

看給孩子一個穩定的成長環境

家長重視家庭教育就是對學生的健康發展終生負責,家庭和諧最重要父母的關係一定穩定。父母是孩子的大樹,是孩子的靠山,沒有父母就沒有家,更談不上良好的成長環境。

過去我在家長會上常告誡我們的家長,父母都是成年人,兩人感情的事情不能強求,但是節骨眼上,關鍵時刻,孩子上高中千萬不要鬧離婚,即使假裝也要等孩子高中畢業再處理。

記住要給孩子的感覺是:我父母的關係是正常的,我的家庭是正常的。只有讓孩子有安全感,孩子才會對未來有信心,靠山穩才有奔頭、才有生活的希望!

現在隔代監護多,老人照顧孩子,只能照顧生活;親友託管多:管得住嗎?單親、重組、離異家庭更要注意:踢皮球,誰管?我的觀點是:自己生的孩子自己養自己教自己管,是叫負責任踏實!

此外有中小學生的家庭,最好不要經常在家裡打牌玩麻將,也最好不要整日裡高朋滿座喝酒閒聊的,要給孩子一個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

最後,人到中年,事業要,家庭也得要!不管我們在外面如何轟轟烈烈,最終我們還要回歸家庭。培養好自己的孩子,關注他的成長,同樣可以作為一項事業,母親應該,父親也應該!

最後作為一位過來人,我談幾句家庭教育的感悟。

1. 你可以不優秀,但是你可以表現很積極。

2. 你可以生活委屈,但是你表現很熱愛生活。

3. 你可以很平凡,但是你不能表現太平庸。

4. 你常常牢騷滿腹怨天尤人,你指望孩子積極樂觀發奮自強?

5. 你成天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你指望孩子努力做事學有成就?

6. 你不愛學習瞧不起老師,你指望孩子渴望知識尊重老師?

7. 孩子是看著家長的背影長大的。

8. 每一位成功的孩子都在父母身上找到優秀的因數。

9. 每一位失敗的孩子都在父母身上找到潛在的根源。

10. 管教孩子必須父母思想統一立場一致。

11. 關愛孩子必須理性科學讓他感知。

12. 教育孩子是一項永不退休的事業。

家長朋友們,孩子學業成長的過程,有風有雨還有陽光,我們要坦然面對,沒有不變的社會,只有我們對孩子不變的心。

本文來源於:媽媽手冊,僅供分享,侵刪。

交換意見,與孩子共同研究改進措施,制訂下一步努力目標。

帶著問題去,有備而來。什麼時間開始?地點在哪裡?帶上記事本,千萬別遲到,不要打瞌睡,給孩子一個好形象。

家長會交流時老師要面對很多學生家長,學生家長要主動一些,不要東扯西拉,要直奔主題,談核心問題,多共同想辦法,少埋怨多溝通。

有的家長見面教師就是“我的孩子初中怪好,怎麼一上高中就是這樣?”只會彼此誤會,還不如不談。原因何在:孩子在發展變化,學段與初中不同!

有的孩子怕的就是家長與老師接上了頭,孩子就沒有了自由的空間。所以有孩子給班主任留的家長電話是假的,不願意將老師的電話告訴家長,不願意家長到學校找老師。每次新生報到時,讓新生填家長聯繫電話時,也有家長就說隨便填隨便填,生怕老師麻煩了家長,剛好滿足了學生讓老師、家長兩張皮的要求。只要管理有真空,孩子的發展就會有危險。

平時有什麼特殊事情都是班主任負責,包括學生有什麼突發狀況,都是班主任出面。因此學生在校有何事首先找班主任瞭解。可是有家長就是不記班主任電話,不願與班主任聯繫,甚至以為靠有兩個熟人就夠了,實際最瞭解孩子情況的就是班主任!不要到了關鍵就後悔。

所以家長朋友,家長會一定到場,既是對孩子重視,也是避免出現管理真空。學校家長都發力,成長才有力;消除管理真空,希望才不落空。要想齊抓共管,必須聯絡暢通。

老師上課是不能接打電話的;老師不是只面對您一個,平時發短信比打電話約定更好;交流不要頻率太高,要注意場合和時間,特別是時間太晚能否考慮一下工作了一天的老師和他家人孩子的休息呢,彼此尊重才能和諧合力;每次見面談主要問題,必要菜市場拉家常,此時比的就是家長的情商。

總的來說,家長要主動與學校取得聯繫,及時向老師反映和瞭解孩子表現情況,以便學校家庭共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

四個建議

那麼我們做家長的要注意哪些呢?

1

相信和配合學校老師很重要

教師、家長、學生三者之間的關係就好比一個等腰三角形,家長和老師的地位是平等的,學生是頂點和中心,這是我們辦學追求點!

學校確定的規定,做家長的要配合,而不是只考慮自己特殊情況,隨意非議。比如手機管理,校服要求統一穿等等。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非議老師,非議學校的規定要求。你不維護學校,與學校保持一致,只會讓孩子增加抵觸情緒、投機心理,最終只能害了孩子。

家長可參與教育但不能干預。老師和家長是教育的合夥人關係,合夥時間就是孩子在校期間。

2

對孩子的教育要講究策略

你知道孩子在成長變化嗎?你知道孩子現在在想什麼嗎?你會與孩子交流嗎?許多家長別看在社會、在單位能言善辯,由於不知道親子溝通技巧,說不到一起去,做不到一起去。

多年來我與兒子既有嚴父的一面,也有摯友的一面,記得2017年元旦我兒子上大學後回來的當晚,我們父子倆平躺在兒子的床上,兩個爺們床頭胡侃神聊一兩個小時。

希望這種幸福你也有!中學孩子在成長,你要知道該管與不該管區別,理解與尊重的重要,平時怎麼與中學的孩子交流呢。

首先是抓住把柄談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平時要多觀察,積極與老師溝通,多到學校走一走,瞭解一些真實的具體情況,那麼一旦談話,孩子被你一下子被點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關住他,也不會狡辯托詞了,再繼續談下去效果會截然不同。

其次是集中時間談

學生平時忙於學習,外面任務重,人累,回家你囉嗦,心累,沒有喘息的空間,他怎麼可能會與你心平氣和地坐在一起呢。因此平時應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注意場合,一周或一段時間,找一個不受干擾的固定時間和地點將問題集中起來。要麼不說,要說則集中起來一次說到位,有力度有深度。

其三是針對問題談

與孩子談話不要奢望面面俱到,全面開花,集中性地針對一兩個問題突破就足夠。其他問題時機不成熟則不談。

總之,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談事說服他,既指出問題又給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於肯定。相信孩子,給孩子以成長發展機會,孩子才會慢慢理解家長的苦衷,才會慢慢敞開心扉。願你早日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當然也有個例,我在接觸學生的案例中,發現有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與父母當年這個年齡犯的是一樣的問題。

比如說早戀問題、與父母對抗、賭氣不上學,真是感到遺傳基因的頑強性,這時,你千萬不要說:“孩子,怪不得你,當年老爸老媽也是這樣!”精明的家長就會知道找孩子的班主任或者崇拜的老師解決,自然少了很多煩惱。

多年的學生教育經歷告訴我,高中生三把刀:早戀、網路、手機,不要嘗試,不要僥倖,就像毒品一樣,不要沾,誰沾誰受傷。你們回顧一下你們年輕的時候,這三者也有個別成功案例,不要放大這種偶然性。

3

需要懂的三種基本教育理論

我覺得家長朋友常犯困的,主要是沒有體會透兩大理論。

壓力與績效理論

壓力與工作績效成一個倒U型的關係。壓力太小不利於激發人的動力,壓力過大又使人被壓抑,導致不能得到高的績效,所以要有適當的壓力才能有一個好的工作績效。

北大清華誰不願意上?但並非北大清華人人都能上。在努力中實現,在實現中找到成功的感覺,不斷地增強自信,才會不斷地進步。

我們許多孩子之所以成績不穩定,要麼是家長加壓過度,要麼是自我加壓過度,都會造成蕩秋千。過山車的成績也不是家長需要的,這種狀態看電影很刺激,看孩子就要命。孩子只要有進步就表揚,十名以內的班級名次波動就是正常的。

教育的先天論和後天論的作用

先天論強調遺傳,後天論強調環境、教育。之所以我提醒先天論不是強調絕對性,而是告誡家長,孩子走多遠,家長先審視自己,當年的讀書狀況,現在對生活的努力狀況,爹媽都不一樣,何況孩子!

不再把超越的希望一股腦兒壓在孩子身上。所以學會加壓,適當減壓,不能沒壓,科學用壓。不要把三代的壓力交給孩子。

當然先天不足,經過後天不懈的努力,可能也會成功。當今世界穩穩成功的都是看起來比較笨、比較賣力、比較吃虧的那些人。做人如此,讀書也是如此。

所以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裝也要裝個樣子給孩子看,比如生活態度積極、熱愛工作、喜歡學習新知識等等,自己成天牢騷滿腹、東溜西逛,指望孩子努力拼搏積極進取,您的教導有說服力嗎?

4

孩子是看著家長的背影長大的

看給孩子一個穩定的成長環境

家長重視家庭教育就是對學生的健康發展終生負責,家庭和諧最重要父母的關係一定穩定。父母是孩子的大樹,是孩子的靠山,沒有父母就沒有家,更談不上良好的成長環境。

過去我在家長會上常告誡我們的家長,父母都是成年人,兩人感情的事情不能強求,但是節骨眼上,關鍵時刻,孩子上高中千萬不要鬧離婚,即使假裝也要等孩子高中畢業再處理。

記住要給孩子的感覺是:我父母的關係是正常的,我的家庭是正常的。只有讓孩子有安全感,孩子才會對未來有信心,靠山穩才有奔頭、才有生活的希望!

現在隔代監護多,老人照顧孩子,只能照顧生活;親友託管多:管得住嗎?單親、重組、離異家庭更要注意:踢皮球,誰管?我的觀點是:自己生的孩子自己養自己教自己管,是叫負責任踏實!

此外有中小學生的家庭,最好不要經常在家裡打牌玩麻將,也最好不要整日裡高朋滿座喝酒閒聊的,要給孩子一個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

最後,人到中年,事業要,家庭也得要!不管我們在外面如何轟轟烈烈,最終我們還要回歸家庭。培養好自己的孩子,關注他的成長,同樣可以作為一項事業,母親應該,父親也應該!

最後作為一位過來人,我談幾句家庭教育的感悟。

1. 你可以不優秀,但是你可以表現很積極。

2. 你可以生活委屈,但是你表現很熱愛生活。

3. 你可以很平凡,但是你不能表現太平庸。

4. 你常常牢騷滿腹怨天尤人,你指望孩子積極樂觀發奮自強?

5. 你成天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你指望孩子努力做事學有成就?

6. 你不愛學習瞧不起老師,你指望孩子渴望知識尊重老師?

7. 孩子是看著家長的背影長大的。

8. 每一位成功的孩子都在父母身上找到優秀的因數。

9. 每一位失敗的孩子都在父母身上找到潛在的根源。

10. 管教孩子必須父母思想統一立場一致。

11. 關愛孩子必須理性科學讓他感知。

12. 教育孩子是一項永不退休的事業。

家長朋友們,孩子學業成長的過程,有風有雨還有陽光,我們要坦然面對,沒有不變的社會,只有我們對孩子不變的心。

本文來源於:媽媽手冊,僅供分享,侵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