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對話2016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獎團隊代表趙永智

——對話2016年度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獎團隊代表趙永智

專訪

魏馮 本報記者 陳岩

4月10日,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趙永智打上一條造型別致的格紋領帶, 意氣風發地走上領獎臺。 因為“巨型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關鍵技術研究及傑瑞機組研製”項目, 公司獲得2016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打破了我省機械領域十餘年來的“特等獎荒”。

趙永智和東方電機的團隊做出怎樣的努力才帶來這樣的轉變?獲獎的項目將怎樣影響我們的未來?當天, 記者對話趙永智。

行業“分水嶺”

記者:對於外行來說, 看項目名稱可能完全摸不到頭腦。 是否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它的意義?

趙永智:我覺得可以用“分水嶺”來概括。 貫流式水輪機這種發電機適用於水流落差在2米-30米之間的平原。 全世界這類地形待開發的水力發電容量還有1億千瓦, 僅發電設備就有2000多億元的市場規模。

我們的項目是為巴西傑瑞水電站研發貫流式水輪機。 之前, 國內建過不少貫流式水電站, 但核心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 經過攻關, 東方電機的水輪機成為全球行業的“No.1”。

記者:具體來說, 東方電機的貫流式水輪機比西方公司的技術領先在哪兒?

趙永智:簡單地說, 幾個核心指標優於他們。 比如加權平均效率, 比西方公司高0.39%, 別小看這個數字,

體現在一個水電站上, 每年可以多發4000多萬度電。 再比如, 我們的設計可靠性強, 5-6年大修一次, 其他公司的設計則可能2-3年就得大修。

研發路上苦樂交加

記者:從零開始, 到世界第一, 這個過程肯定不輕鬆。

趙永智:是啊, 研發要求高, 一度非常痛苦。 當時我們幾乎沒有退路, 如果走買國外葉片的老路, 30億元的項目就要多花2億多元;如果研發不夠理想, 效率水準比預想低了0.5%, 就要被業主罰款1000多萬美元。

2008年到2009年應該是最困難的時候, 當時我們研發轉輪葉片, 一共經歷了八九輪的高強度研發, 不太順利的時候, 我常在德陽市岷江橋橋邊苦思、發呆。

記者:什麼時候由苦轉樂的?趙永智:2010年9月, 我帶隊到瑞士聯邦理工學院進行水力模型同台對比試驗。

頭天晚上, 在洛桑, 我一晚上沒睡, 第二天第一輪試驗結果出來, 我一下就輕鬆了, 加權平均效率和“空化”性能優於同台競爭對手。

記者:從落後到世界第一, 東方電機完成了華麗轉身。 秘訣何在?

趙永智:秘訣就是在競爭中不斷提升科研實力。

原標題:一次從零到第一的集體攻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