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好玩的莫過於下雪,不出門窮開心的玩雪攻略

今天這篇遲了一周, 原本應該上周一發的, 因為上上周西安接連下了三場大雪, 就連我這個三十歲的人也沒見過幾次這樣規模這樣頻次的雪, 自然對於沒見過什麼世面的兩小只來說更是破天荒的頭一遭, 於是我們全家狠狠地過了一把玩雪大癮, 恨不得除了睡覺吃飯都泡在雪場裡。 這一下雪, 憑空炸出來了一派人聲鼎沸的場景, 對於一入冬就人跡罕至的社區來說, 可謂是許久未曾出現過的熱鬧了。

原本這個冬天我還在尋思著是不是該帶孩子們去周邊的滑雪場滑個雪啥的, 畢竟孩子們也大了。

結果一場及時雪讓我不花一分錢不挪一公里就享受到了滑雪場該有的樂趣, 天公作美~也正是因為這場雪, 讓我直接打消了帶孩子們去滑雪的念頭, 我賣個關子最後說。

第一場雪是星期四下午開始下的, 因為臨近傍晚天氣寒冷, 就沒讓妹妹下樓只是讓她在窗戶前參觀下雪, 但哥哥下學時雪量就已經很可觀了, 大地已經蒙上了一層白色, 車上也已經是銀裝素裹。

一年多沒見過雪的熊孩子們像是撒了歡兒的小狗一般, 團起雪球就要打雪仗。 沒有哪個男孩子不喜歡打雪仗, 有雪球就專挑關係好的“哥們兒”身上砸~

請自動忽略那條跟純爺們兒氣質完全不搭界的村姑粉圍巾, 一出校門風雪就迎面撲來, 我害怕大榮脖子冷臨時把自己的圍巾給了他。 在榮媽還是小姑娘的時候對於玫紅有著一種變態的迷戀……當然, 現在老了, 迷戀沒了, 反倒是每次為了禦寒戴出去還都有點小尷尬。

回到家樓底下熊孩子也不要上樓, 那麼冷的天, 一大一小兩個沒有戴手套的羽絨人, 傻乎乎地在雪地裡團雪球, 從天還亮著一直團到天黑, 這雪癮都趕上毒癮了, 透支生命地在玩雪~

對於熊孩子的金魚記性來說, 雖然每年都會下雪, 但他們永遠記不得, 只覺得眼前的這白雪皚皚是人生頭一遭, 興奮得只想跟雪花親密接觸根本不覺得手冷~可是我就不同了, 在潦草地搭了一個袖珍雪人之後, 我的老手就宣佈要殘廢了。

於是在我的再三懇求下, 大榮一臉不舍地回家了, 作為交換條件, 讓我給他團了兩個大雪球, 我暗中叫苦但為了趕緊回家也只能咬著牙照辦。 他說:“兩個雪球一個給我, 另一個給妹妹, 妹妹還沒見過雪球呢~”

看著他小小的、披雪而歸的身影, 突然覺得這個孩子有點帥~村姑粉圍巾成為了暮色中最美的一抹亮色~

雪下了一晚,到了第二天,全世界都成為了冰雪王國,我把睡到10點的依姐從被窩里拉出來,吃了飯就急火火地奔赴了雪地。還在樓上時,依姐一聽說要出去玩點頭如搗蒜般興奮不已,可到了樓底下立刻成了慫包,全程一臉懵逼,除了怯生生地偎在我身邊,甚至於不敢自己邁腿走路。還記得去年下雪的時候,她還是個坐在腰凳上的不記事兒的小寶貝,今年終於可以下地踏雪了,非但一點也不興奮,反而還有點恐懼。因為是雪地首秀,我心機地給她別了個蝴蝶結的花卡子搶鏡,話說在白雪映襯下的紅色真漂亮。

依姐這個孩子也是怪,玩雪時一副撲克臉,不願意搭理其他小朋友,只喜歡自己擺弄桶和鏟子,卻唯獨對一隻3個月大的巧克力色泰迪狗特別好,毫不吝嗇她燦爛的笑容。圖左是玩雪第一天,圖右是玩雪第二天,以有無搶鏡頭花為憑,我們先後巧遇了這只小狗兩次,她都是愛不釋手,仿佛這偌大的雪世界還不如一隻狗好玩……

與此同時,大榮跟小朋友們在幼稚園倒是玩的很嗨(當天週五)~同樣是我生的,卻經常猜錯孩子的喜好,兄妹倆的愛好怎麼就這麼眾口難調。

由於孩子們玩雪玩的太嗨,一不小心還上了幼稚園的壁報,箭頭處是李大榮。

週五過完,孩子們迎來了不上課隨便freestyle的週末,玩雪的序幕才算正式拉開,恰巧,週六周日又接連下了兩場大雪,於是整個週末,我們全家出動連刷四場,除去吃飯睡覺打豆豆基本都在樓底下玩。

作為鋪墊的曬生活日常就到此結束了,以下是中心思想,榮媽的窮開心玩雪總結現在開始,本期文章關鍵字——裝備!正所謂每逢下雪拍大腿,鞭長莫及真後悔~事前準備嚴重不足,還是有很多掣肘和不方便之處。

1、穿戴裝備

手套!手套!手套!不只是小孩子,大人也一樣,沒手套真的玩不成雪。家裡兩小只從小沒有戴帽子戴手套的習慣,過往的經驗是新奇一下立刻就要摘,因為礙事兒,不方便活動,而西安的冬天本就不太冷,我一直秉承著只要不是極端天氣,適當的凍一凍頭和手沒啥不好的原則,所以家裡的手套和帽子,一直都是壓箱底狀態,因為利用率太低,後續我也沒想著再添。這兩年孩子小,雪下的也沒有這次這麼盛大,我其實是低估了玩雪的強度的,所以事出突然手套准嚴重不足,包括我自己的在內。最初下雪的兩天,孩子們跟我都是赤手空拳地在玩雪,索幸的是哥哥在上學玩雪強度很低,妹妹對雪一點也不感冒,相反的還非常有潔癖,只用鏟子鏟雪,有時候不小心鏟到自己的手上還會很矯情地讓我給她拍掉……

到了週末,哥哥變成了脫了韁的野馬,恨不得在雪裡打滾兒,所以我便翻箱倒櫃找出了大榮小時候壓箱底的手套來應急。如圖所示,因為大榮屬於親雪派妹妹屬於冷淡派,所以手套就優先給他戴了,妹妹就全程是光手。

其實週四一下雪我便立刻意識到了手套的問題,當即就在網上買了兩雙,原本想著按平時的發貨速度一兩天就到了,週末應該能趕上戴……結果因為下雪,快遞龜速,雪都化完了才寄到。有些東西哪怕一年只戴一次,甚至一年到頭都不見得有用,但預備上點總是好的,不然有需要的時候是真的抓瞎,現買都來不及。

圖為大雪過後姍姍來遲的兄妹倆的手套,還有一雙也是後來大榮班同學過生日給每位小朋友送的紀念禮物……這世間的事情往往啼笑皆非,缺的時候是哪哪弄不著,用不著的時候是真富裕,一下子,壓箱底的手套從一副變成了四副……

像這種平時覺得沒必要但關鍵時刻沒有就會嚴重掉鏈子的東西,除了手套之外,還有一樣——趟雪穿的鞋。

這次的雪真的下得很大,碰見沒有被涉獵的地方,雪是很深的,你看,大榮的整個腳都被埋進雪裡了……所以,遇見大雪和不走尋常路的熊孩子,一般的運動鞋都會立刻陣亡。

往年,西安的冬天沒幾天能到零下,所乙太厚的鞋根本用不著。考慮到大榮平時上幼稚園室內活動時間多,所以普通的運動鞋加厚毛圈襪就足矣過冬,太厚的鞋子室內穿不住。按照大榮人生中前兩年的經驗,厚的鞋子大多都是閒置,前年的雪地靴好歹還穿過兩回,去年特意給大榮買了一雙牛皮帶羊氈毛的皮靴,總共就穿過一回。所以,今年我是特意沒給大榮預備厚靴子,結果好死不死,趕上下大雪……所以說,當媽真的是百密一疏的工作,摔!

李大榮是毛毛蟲和NB交替串連四刷雪場的。好在家裡有暖氣,每次玩回來都能及時把鞋子烤幹,襪子也得立刻換掉,因為玩一圈回來襪子總是濕的。好在那個週末我們玩雪的次數多,但每次時常短,所以普通的運動鞋還是能湊合用,要是去正經地方滑雪,那這麼湊合就不行了,孩子的腳還是要確保保暖,正經趟雪的靴子一定不能少。

因為哥哥小時候就穿不住厚鞋,我自然也沒有給依姐置備特別厚的鞋,但幸好大榮一歲多時有雙雪地靴,沒怎麼太穿正好拿來給依姐穿,對於在雪場只想做個安靜的奇女子來說,這雪地靴的厚度足夠了。如圖所示,妹妹穿雪地靴,哥哥穿單NB。

總之,在鞋子方面,依姐的腳是沒有湊合的,在手套方面,李大榮是手沒受什麼委屈。我這個當媽的即便是在很惡劣的情況下也是能保證很公平公正不偏心,雖然無法掩蓋失職的尷尬,咳咳咳……

關於鞋子,之前有寶媽問過我,穿雪地靴就不會濕了嗎?我的回答:還是會濕,但會比其他鞋子濕的慢一點,如果只是在外面玩上一倆小時且孩子不是滿地打滾的瘋玩狀態的話,雪地靴是完全沒問題的。但如果是去滑雪或是步行很遠的路之類的,雪地靴就可能會破功了,因為榮媽的UGG真的是回回都能濕,當然孩子一般不會有我這麼大的運動量啦~

如果說完全不會濕的鞋子,除了雨鞋之外,還真是有的,如圖所示類似這種戶外靴,裡面是暖暖的羊毛,完美解決雨鞋冬天穿太冷的問題,外面是超級聚氨酯材料,踩泥踩水長途跋涉都沒問題,目測滑雪或是我大東北都能hold住,而且顏值線上可以搭配親子版。當然,榮媽沒見過實物,這也是近期才發掘的一個新的可剁手項目,跑題兩句權當是給大家拓展思路,為避廣告之嫌牌子我就不在文章裡提了,有感興趣的底下留言我再回復。

除了鞋子手套之外,圍巾跟帽子在雪天也很有必要,因為有雪的天通常會伴隨著風,雪花往脖子裡灌還是很酸爽的。榮媽平時是個不戴圍巾的人,孩子們也是一樣,外套的領子高度只要不露脖子也不會給孩子們戴圍巾,可下雪的時候我也會不自覺會把圍巾系上,倒灌風真挺冷,所以同理設想孩子們也一樣。至於帽子,羽絨服上的帽子如果戴著合適最好,如果太大或太緊,還是要給孩子買頂能夠護住耳朵的帽子。

有種帽子是頭跟脖子一整片兒都能護住的,這種真的很方便(圖左),圍巾的功能也附帶了,凹造型也是不錯的選擇。再者,買羽絨服,特別是抗寒係數高的羽絨服怎麼能不帶帽子?有帽子簡直是一勞永逸,戴摘方便,不用再擔心帽子這些小零件忘記帶或一不留神不小心丟了,下雪的時候再配上一條圍巾擋住脖子就成(如圖右)so easy。

我見了很多人給孩子戴了口罩,如果是跟依姐一樣靜如處子的狀態還是可以的,但如果是像大榮這樣動如瘋子的,還是不建議戴,5歲以下的孩子肺部等呼吸器官發育尚不完全,口罩還是會影響呼吸,特別是在運動中時,孩子會感覺到憋悶和缺氧。下雪天又不存在霧霾,幹嘛要戴口罩呢?我們必須讓孩子適應寒冷的空氣,才會激發身體抵禦嚴寒的機智,抵抗力就是活生生地練出來的。如果擔心體質脆弱,完全可以選擇不出來或是少在外面呆一會兒。另外,出門前和回到家要給孩子多抹點面霜,雪天風硬保護孩子稚嫩地小臉蛋。

2、玩雪裝備

玩沙工具也是最好的玩雪工具,再不濟也得給孩字弄個鏟子和桶!不然帶孩子來玩什麼雪啊~特別是像依姐這種事兒媽,根本不願意用手動雪,每個鏟子她就只能幹站著了……

這是我用小桶給大榮的小汽車搭的立體停車庫,我說:“咱們給小汽車遮風擋雨,那誰給咱們遮風擋雨啊?”大榮說:“是爸爸~”

嗯,成功撒一波狗糧~

我說:“呦呵!翻斗車還能做饅頭啊~”結果大少爺來了勁兒分分鐘給你做一筐。李大榮說他都要拿回家放冰箱裡等爸爸回來給他吃……哈哈哈哈哈,這是坑死爹不償命的節奏,我喜歡,一定記得說話算數啊。

除了做造型以外,下雪自然是要滑雪的,民間的普羅大眾為了娛樂身心更是搜羅出了家中各式各樣的物件兒上演城會玩的絕技。

沒有冰車,沒關係,家裡總能找到什麼東西代替,比如秋千椅~

雖然非常湊合……基本沒有什麼快感可言,從孩子們的表情中就能看出來~

相比之下,別人家用塑膠盒子掰成兩半綁一綁做的冰車拉起來就順滑很多,雖然簡易,但是比起秋千還是有技術含量多了,但兩個孩子嫌棄它的顏值,我好不容易借來了誰都不願意做。除了有照片為證的塑膠盒子之外,還有用紙箱子、洗澡盆之類的充當滑雪工具拉著孩子滿場跑的,不計其數,每個人都在開腦洞地搜羅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提高在雪場的樂趣,正所謂人民的智慧很可怕。

再後來,從家裡找素材儼然已經無法滿足人民日益膨脹的玩雪需求,所以有那麼一小撮人獨闢蹊徑在垃圾堆裡找到了第二春。要不說高手在民間呢,真的有人用破爛攢了個像模像樣的雪橇。事先聲明,不是我不是我啊,我們是撿漏,人家玩剩下的讓給了大榮,後來李大榮還硬是讓我尋摸了兩根棍子妄圖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大榮右手拿木棍(我怕有倒刺地上撿了張綠紙給箍上了),左手拿拖把杆,屁股底下是撿來的裝紅酒的木頭盒子,雪橇底是廢舊的木頭椅背,這一身乞丐行頭成功獲得了圍觀群眾們的嘲笑……

別說這個豪華版自製雪橇還真的挺好用,是我們在雪地裡能撿來的最高級別滑雪用具,關鍵是特別扛操,我跟李大榮兩個人坐在上面也是毫無壓力~就是拉了半圈兒的榮爸不太給力,在一旁歇了好久好久……李大榮你太重了,瞧把你爸累的!

雖然用隨手撿來的東西DIY雪具取樂是雪場的主流,但也有一小撮人使用的超精尖的專業滑雪裝備,自然是比起我們東拼西湊的破爛貨要一勞永逸的多。事實證明,還是有些人對這場雪早有準備的,正當榮爸苦哈哈地一圈一圈“拉磨”的時候,旁邊的小哥很欠很欠地騎個電動車悠閒地在雪地裡撒歡兒,一遍一遍地路過榮爸,露出了好輕鬆呀的表情……我仿佛看到了榮爸的內心戲:

所以,榮媽美其名曰是窮開心攻略,其實譜寫地是一地血淚史。因為整個玩雪行程就是一個大寫的“湊”字,穿戴穿戴瞎湊合來著,工具工具東拼西湊來的,從頭到腳由裡到外的瞎樂呵~

但即便是這樣,那個週末也很過癮~其實,只要是一家人在一起,孩子們怎麼樣都是開心的,哪怕要啥啥沒有,也是樂呵。那兩天,榮爸破天荒的不去工作室加班,我們打了雪仗、滾了雪球、滑了雪橇、堆了雪人,摔了好多大馬趴……回到家,烤烤襪子、手套,來碗熱騰騰的羊肉湯麵~別提多爽了~

雖說硬體上很湊合,但在孩子的世界,硬體是最不重要的部分,只要有雪、有我們陪著他們,就是最高的樂趣。

下雪真是個普天同慶的利好事情,不僅空氣變好了,孩子們的肺又一次得到了救贖,而且還能不出家門就帶孩子們感受玩雪的快樂,也正是由於這次玩雪,我徹底打消了今年冬天帶孩子們去滑雪的念頭。

首先,一場大雪讓我認識到了雪地的殘酷,家門口堆個雪人滑個建議冰車湊合一下還行,如果是真正的滑雪場,眼下的裝備是萬萬不行的,全都得重新買。其次,孩子們年齡偏小,1歲多的依姐在雪場最多只能呆一個小時,而且大部分時間是傻站著,冰車神馬的參與感都很低,享受玩雪嬉戲的樂趣很有限。3歲多的大榮雖然可以適當參與滑雪的樂趣了,但雪場還是太冷了,只能讓他最多玩2小時,時間再長,我也會擔心天氣寒冷體力透支的問題。雖說很多滑雪教練都說3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嘗試學習滑板滑雪,但安全考慮,4歲以上學雙板都可能比較勉強,所以滑雪場並不適合小的孩子,起碼得幼小銜接年齡段朝上走比較合適,因此我不建議家長過早地帶領寶寶去滑雪,孩子戶外玩耍的時間有限,長途跋涉只能是精疲力竭,不會有太多樂趣。所以眼下,小破孩兒們還是在家門口湊合著玩吧,玩累了分分鐘就能回到家美美地睡上一覺,衣服鞋子濕了說換就能換,一勞永逸,至於滑雪場,就留著依姐三歲以後再說吧~

關於裝備,這次下雪讓我在買買買的問題上有了新的認識,修正了以往一些過於功利的想法,有些東西不能單憑使用頻率多寡來衡量其必要性,比如手套、雪地靴這些,我認為是有備無患的,不能因為出場頻率少就放棄這一選項。再比如,像雪橇,網上買一個也是很便宜的。

一個雙人雪橇還送團雪球神器和鐵鍬,簡直不要太大禮包一點好哇啦~缺點就是不下雪的時候放在家裡很占地方。

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一年到頭用不了幾次的東西,所以沒有買的必要,湊合湊合著就行了。但真正有機會派上用場的時候,它帶給人的享樂體驗,還真的就比湊合充數來的高級、值當,哪怕只用一回,單就從拉風跟回頭率上面,都是值得的。有些東西是不能單以性價比論英雄的,關鍵時刻的給力也很重要!我想,這就是日常生活的人跟精緻生活的人的實現差異吧~

我知道很多地方還沒有下雪,也很有可能在憋著一場比榮媽家這裡還大的雪,大家不妨多看看天氣預報,現在的天氣預報很賊拉准,有時候能精確到小時,不像咱小時候說明天下雨第二天連個吐沫星子也下不下來,而且可以提前好多天預報,眼看有雪要來時再做準備也不遲,畢竟這玩意沒雪的時候也沒啥用,所以不適用早買早玩的原則。

文末,獻給大家的是榮媽的傑作。我積極號召大家一起來搭雪人,但滑雪橇的滑雪橇,坐在一旁喘口氣的喘口氣,還有一個路還走不穩的吃瓜群眾,說是“我們來搭個雪人”,實際上把“們”字給我去嘍,只有我一個人在搭好嗎!最終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格格~”,你看那旗頭、圍巾跟香囊還原度還是很高是吧~真的是很用心的大製作呢~

我:“大榮快看,媽媽搭的雪人,她叫格格~”

大榮:“哦~叫哥哥呀~”

我:“什麼哥哥?是格格~”

大榮:“哥哥?”

我:“是格格!她是女孩子!”

大榮:“格格是什麼呀?”

我……

藝術家的世界註定不會被人理解,我們還是來張合影吧~

話畢,眾人皆作鳥獸散去~

所以,此處沒有合照。

最後,來個無厘頭的彩蛋吧~

本文給大家呈現出來的照片,全都是在榮爸鄙夷的注視下完成的。依姐大部分時間都賴在爸爸身上看著哥哥漫長打滾,一臉嫌棄,女兒奴一邊鄙視我一邊用寵溺的眼神注視著他閨女,大榮永遠是我鏡頭下兢兢業業的表情包小王子,而我的手,在風雪中幾近截肢……

PS:千萬別相信什麼可以玩手機的手套,全是套路,在冰天雪地中,手機都特麼反應延遲三秒,就別提戴手套有多遲鈍了,孩子們美好的瞬間轉瞬即逝,所以,戴什麼手套!戴什麼手套!戴上就是耽誤事兒~

——一個愛拍照片媽的內心獨白

文章均為榮榮媽養兒記原創,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或點擊https://www.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3787獲得授權。

關注【榮榮媽養兒記】同名微信公眾號(亦可搜索微信號【rongrongma0314】)

更多精彩的育兒文章等著與你分享。

這是一個充斥著我節操曬娃+無底線黑爹的非典型奇葩公眾號,篇幅沒譜、題材沒准、尺度是個謎,但我能保證的是,100%榮媽原創出品、私家育兒乾貨、童叟無欺,總有一篇是你絕對用的上的實戰育兒經!

雪下了一晚,到了第二天,全世界都成為了冰雪王國,我把睡到10點的依姐從被窩里拉出來,吃了飯就急火火地奔赴了雪地。還在樓上時,依姐一聽說要出去玩點頭如搗蒜般興奮不已,可到了樓底下立刻成了慫包,全程一臉懵逼,除了怯生生地偎在我身邊,甚至於不敢自己邁腿走路。還記得去年下雪的時候,她還是個坐在腰凳上的不記事兒的小寶貝,今年終於可以下地踏雪了,非但一點也不興奮,反而還有點恐懼。因為是雪地首秀,我心機地給她別了個蝴蝶結的花卡子搶鏡,話說在白雪映襯下的紅色真漂亮。

依姐這個孩子也是怪,玩雪時一副撲克臉,不願意搭理其他小朋友,只喜歡自己擺弄桶和鏟子,卻唯獨對一隻3個月大的巧克力色泰迪狗特別好,毫不吝嗇她燦爛的笑容。圖左是玩雪第一天,圖右是玩雪第二天,以有無搶鏡頭花為憑,我們先後巧遇了這只小狗兩次,她都是愛不釋手,仿佛這偌大的雪世界還不如一隻狗好玩……

與此同時,大榮跟小朋友們在幼稚園倒是玩的很嗨(當天週五)~同樣是我生的,卻經常猜錯孩子的喜好,兄妹倆的愛好怎麼就這麼眾口難調。

由於孩子們玩雪玩的太嗨,一不小心還上了幼稚園的壁報,箭頭處是李大榮。

週五過完,孩子們迎來了不上課隨便freestyle的週末,玩雪的序幕才算正式拉開,恰巧,週六周日又接連下了兩場大雪,於是整個週末,我們全家出動連刷四場,除去吃飯睡覺打豆豆基本都在樓底下玩。

作為鋪墊的曬生活日常就到此結束了,以下是中心思想,榮媽的窮開心玩雪總結現在開始,本期文章關鍵字——裝備!正所謂每逢下雪拍大腿,鞭長莫及真後悔~事前準備嚴重不足,還是有很多掣肘和不方便之處。

1、穿戴裝備

手套!手套!手套!不只是小孩子,大人也一樣,沒手套真的玩不成雪。家裡兩小只從小沒有戴帽子戴手套的習慣,過往的經驗是新奇一下立刻就要摘,因為礙事兒,不方便活動,而西安的冬天本就不太冷,我一直秉承著只要不是極端天氣,適當的凍一凍頭和手沒啥不好的原則,所以家裡的手套和帽子,一直都是壓箱底狀態,因為利用率太低,後續我也沒想著再添。這兩年孩子小,雪下的也沒有這次這麼盛大,我其實是低估了玩雪的強度的,所以事出突然手套准嚴重不足,包括我自己的在內。最初下雪的兩天,孩子們跟我都是赤手空拳地在玩雪,索幸的是哥哥在上學玩雪強度很低,妹妹對雪一點也不感冒,相反的還非常有潔癖,只用鏟子鏟雪,有時候不小心鏟到自己的手上還會很矯情地讓我給她拍掉……

到了週末,哥哥變成了脫了韁的野馬,恨不得在雪裡打滾兒,所以我便翻箱倒櫃找出了大榮小時候壓箱底的手套來應急。如圖所示,因為大榮屬於親雪派妹妹屬於冷淡派,所以手套就優先給他戴了,妹妹就全程是光手。

其實週四一下雪我便立刻意識到了手套的問題,當即就在網上買了兩雙,原本想著按平時的發貨速度一兩天就到了,週末應該能趕上戴……結果因為下雪,快遞龜速,雪都化完了才寄到。有些東西哪怕一年只戴一次,甚至一年到頭都不見得有用,但預備上點總是好的,不然有需要的時候是真的抓瞎,現買都來不及。

圖為大雪過後姍姍來遲的兄妹倆的手套,還有一雙也是後來大榮班同學過生日給每位小朋友送的紀念禮物……這世間的事情往往啼笑皆非,缺的時候是哪哪弄不著,用不著的時候是真富裕,一下子,壓箱底的手套從一副變成了四副……

像這種平時覺得沒必要但關鍵時刻沒有就會嚴重掉鏈子的東西,除了手套之外,還有一樣——趟雪穿的鞋。

這次的雪真的下得很大,碰見沒有被涉獵的地方,雪是很深的,你看,大榮的整個腳都被埋進雪裡了……所以,遇見大雪和不走尋常路的熊孩子,一般的運動鞋都會立刻陣亡。

往年,西安的冬天沒幾天能到零下,所乙太厚的鞋根本用不著。考慮到大榮平時上幼稚園室內活動時間多,所以普通的運動鞋加厚毛圈襪就足矣過冬,太厚的鞋子室內穿不住。按照大榮人生中前兩年的經驗,厚的鞋子大多都是閒置,前年的雪地靴好歹還穿過兩回,去年特意給大榮買了一雙牛皮帶羊氈毛的皮靴,總共就穿過一回。所以,今年我是特意沒給大榮預備厚靴子,結果好死不死,趕上下大雪……所以說,當媽真的是百密一疏的工作,摔!

李大榮是毛毛蟲和NB交替串連四刷雪場的。好在家裡有暖氣,每次玩回來都能及時把鞋子烤幹,襪子也得立刻換掉,因為玩一圈回來襪子總是濕的。好在那個週末我們玩雪的次數多,但每次時常短,所以普通的運動鞋還是能湊合用,要是去正經地方滑雪,那這麼湊合就不行了,孩子的腳還是要確保保暖,正經趟雪的靴子一定不能少。

因為哥哥小時候就穿不住厚鞋,我自然也沒有給依姐置備特別厚的鞋,但幸好大榮一歲多時有雙雪地靴,沒怎麼太穿正好拿來給依姐穿,對於在雪場只想做個安靜的奇女子來說,這雪地靴的厚度足夠了。如圖所示,妹妹穿雪地靴,哥哥穿單NB。

總之,在鞋子方面,依姐的腳是沒有湊合的,在手套方面,李大榮是手沒受什麼委屈。我這個當媽的即便是在很惡劣的情況下也是能保證很公平公正不偏心,雖然無法掩蓋失職的尷尬,咳咳咳……

關於鞋子,之前有寶媽問過我,穿雪地靴就不會濕了嗎?我的回答:還是會濕,但會比其他鞋子濕的慢一點,如果只是在外面玩上一倆小時且孩子不是滿地打滾的瘋玩狀態的話,雪地靴是完全沒問題的。但如果是去滑雪或是步行很遠的路之類的,雪地靴就可能會破功了,因為榮媽的UGG真的是回回都能濕,當然孩子一般不會有我這麼大的運動量啦~

如果說完全不會濕的鞋子,除了雨鞋之外,還真是有的,如圖所示類似這種戶外靴,裡面是暖暖的羊毛,完美解決雨鞋冬天穿太冷的問題,外面是超級聚氨酯材料,踩泥踩水長途跋涉都沒問題,目測滑雪或是我大東北都能hold住,而且顏值線上可以搭配親子版。當然,榮媽沒見過實物,這也是近期才發掘的一個新的可剁手項目,跑題兩句權當是給大家拓展思路,為避廣告之嫌牌子我就不在文章裡提了,有感興趣的底下留言我再回復。

除了鞋子手套之外,圍巾跟帽子在雪天也很有必要,因為有雪的天通常會伴隨著風,雪花往脖子裡灌還是很酸爽的。榮媽平時是個不戴圍巾的人,孩子們也是一樣,外套的領子高度只要不露脖子也不會給孩子們戴圍巾,可下雪的時候我也會不自覺會把圍巾系上,倒灌風真挺冷,所以同理設想孩子們也一樣。至於帽子,羽絨服上的帽子如果戴著合適最好,如果太大或太緊,還是要給孩子買頂能夠護住耳朵的帽子。

有種帽子是頭跟脖子一整片兒都能護住的,這種真的很方便(圖左),圍巾的功能也附帶了,凹造型也是不錯的選擇。再者,買羽絨服,特別是抗寒係數高的羽絨服怎麼能不帶帽子?有帽子簡直是一勞永逸,戴摘方便,不用再擔心帽子這些小零件忘記帶或一不留神不小心丟了,下雪的時候再配上一條圍巾擋住脖子就成(如圖右)so easy。

我見了很多人給孩子戴了口罩,如果是跟依姐一樣靜如處子的狀態還是可以的,但如果是像大榮這樣動如瘋子的,還是不建議戴,5歲以下的孩子肺部等呼吸器官發育尚不完全,口罩還是會影響呼吸,特別是在運動中時,孩子會感覺到憋悶和缺氧。下雪天又不存在霧霾,幹嘛要戴口罩呢?我們必須讓孩子適應寒冷的空氣,才會激發身體抵禦嚴寒的機智,抵抗力就是活生生地練出來的。如果擔心體質脆弱,完全可以選擇不出來或是少在外面呆一會兒。另外,出門前和回到家要給孩子多抹點面霜,雪天風硬保護孩子稚嫩地小臉蛋。

2、玩雪裝備

玩沙工具也是最好的玩雪工具,再不濟也得給孩字弄個鏟子和桶!不然帶孩子來玩什麼雪啊~特別是像依姐這種事兒媽,根本不願意用手動雪,每個鏟子她就只能幹站著了……

這是我用小桶給大榮的小汽車搭的立體停車庫,我說:“咱們給小汽車遮風擋雨,那誰給咱們遮風擋雨啊?”大榮說:“是爸爸~”

嗯,成功撒一波狗糧~

我說:“呦呵!翻斗車還能做饅頭啊~”結果大少爺來了勁兒分分鐘給你做一筐。李大榮說他都要拿回家放冰箱裡等爸爸回來給他吃……哈哈哈哈哈,這是坑死爹不償命的節奏,我喜歡,一定記得說話算數啊。

除了做造型以外,下雪自然是要滑雪的,民間的普羅大眾為了娛樂身心更是搜羅出了家中各式各樣的物件兒上演城會玩的絕技。

沒有冰車,沒關係,家裡總能找到什麼東西代替,比如秋千椅~

雖然非常湊合……基本沒有什麼快感可言,從孩子們的表情中就能看出來~

相比之下,別人家用塑膠盒子掰成兩半綁一綁做的冰車拉起來就順滑很多,雖然簡易,但是比起秋千還是有技術含量多了,但兩個孩子嫌棄它的顏值,我好不容易借來了誰都不願意做。除了有照片為證的塑膠盒子之外,還有用紙箱子、洗澡盆之類的充當滑雪工具拉著孩子滿場跑的,不計其數,每個人都在開腦洞地搜羅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提高在雪場的樂趣,正所謂人民的智慧很可怕。

再後來,從家裡找素材儼然已經無法滿足人民日益膨脹的玩雪需求,所以有那麼一小撮人獨闢蹊徑在垃圾堆裡找到了第二春。要不說高手在民間呢,真的有人用破爛攢了個像模像樣的雪橇。事先聲明,不是我不是我啊,我們是撿漏,人家玩剩下的讓給了大榮,後來李大榮還硬是讓我尋摸了兩根棍子妄圖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大榮右手拿木棍(我怕有倒刺地上撿了張綠紙給箍上了),左手拿拖把杆,屁股底下是撿來的裝紅酒的木頭盒子,雪橇底是廢舊的木頭椅背,這一身乞丐行頭成功獲得了圍觀群眾們的嘲笑……

別說這個豪華版自製雪橇還真的挺好用,是我們在雪地裡能撿來的最高級別滑雪用具,關鍵是特別扛操,我跟李大榮兩個人坐在上面也是毫無壓力~就是拉了半圈兒的榮爸不太給力,在一旁歇了好久好久……李大榮你太重了,瞧把你爸累的!

雖然用隨手撿來的東西DIY雪具取樂是雪場的主流,但也有一小撮人使用的超精尖的專業滑雪裝備,自然是比起我們東拼西湊的破爛貨要一勞永逸的多。事實證明,還是有些人對這場雪早有準備的,正當榮爸苦哈哈地一圈一圈“拉磨”的時候,旁邊的小哥很欠很欠地騎個電動車悠閒地在雪地裡撒歡兒,一遍一遍地路過榮爸,露出了好輕鬆呀的表情……我仿佛看到了榮爸的內心戲:

所以,榮媽美其名曰是窮開心攻略,其實譜寫地是一地血淚史。因為整個玩雪行程就是一個大寫的“湊”字,穿戴穿戴瞎湊合來著,工具工具東拼西湊來的,從頭到腳由裡到外的瞎樂呵~

但即便是這樣,那個週末也很過癮~其實,只要是一家人在一起,孩子們怎麼樣都是開心的,哪怕要啥啥沒有,也是樂呵。那兩天,榮爸破天荒的不去工作室加班,我們打了雪仗、滾了雪球、滑了雪橇、堆了雪人,摔了好多大馬趴……回到家,烤烤襪子、手套,來碗熱騰騰的羊肉湯麵~別提多爽了~

雖說硬體上很湊合,但在孩子的世界,硬體是最不重要的部分,只要有雪、有我們陪著他們,就是最高的樂趣。

下雪真是個普天同慶的利好事情,不僅空氣變好了,孩子們的肺又一次得到了救贖,而且還能不出家門就帶孩子們感受玩雪的快樂,也正是由於這次玩雪,我徹底打消了今年冬天帶孩子們去滑雪的念頭。

首先,一場大雪讓我認識到了雪地的殘酷,家門口堆個雪人滑個建議冰車湊合一下還行,如果是真正的滑雪場,眼下的裝備是萬萬不行的,全都得重新買。其次,孩子們年齡偏小,1歲多的依姐在雪場最多只能呆一個小時,而且大部分時間是傻站著,冰車神馬的參與感都很低,享受玩雪嬉戲的樂趣很有限。3歲多的大榮雖然可以適當參與滑雪的樂趣了,但雪場還是太冷了,只能讓他最多玩2小時,時間再長,我也會擔心天氣寒冷體力透支的問題。雖說很多滑雪教練都說3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嘗試學習滑板滑雪,但安全考慮,4歲以上學雙板都可能比較勉強,所以滑雪場並不適合小的孩子,起碼得幼小銜接年齡段朝上走比較合適,因此我不建議家長過早地帶領寶寶去滑雪,孩子戶外玩耍的時間有限,長途跋涉只能是精疲力竭,不會有太多樂趣。所以眼下,小破孩兒們還是在家門口湊合著玩吧,玩累了分分鐘就能回到家美美地睡上一覺,衣服鞋子濕了說換就能換,一勞永逸,至於滑雪場,就留著依姐三歲以後再說吧~

關於裝備,這次下雪讓我在買買買的問題上有了新的認識,修正了以往一些過於功利的想法,有些東西不能單憑使用頻率多寡來衡量其必要性,比如手套、雪地靴這些,我認為是有備無患的,不能因為出場頻率少就放棄這一選項。再比如,像雪橇,網上買一個也是很便宜的。

一個雙人雪橇還送團雪球神器和鐵鍬,簡直不要太大禮包一點好哇啦~缺點就是不下雪的時候放在家裡很占地方。

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一年到頭用不了幾次的東西,所以沒有買的必要,湊合湊合著就行了。但真正有機會派上用場的時候,它帶給人的享樂體驗,還真的就比湊合充數來的高級、值當,哪怕只用一回,單就從拉風跟回頭率上面,都是值得的。有些東西是不能單以性價比論英雄的,關鍵時刻的給力也很重要!我想,這就是日常生活的人跟精緻生活的人的實現差異吧~

我知道很多地方還沒有下雪,也很有可能在憋著一場比榮媽家這裡還大的雪,大家不妨多看看天氣預報,現在的天氣預報很賊拉准,有時候能精確到小時,不像咱小時候說明天下雨第二天連個吐沫星子也下不下來,而且可以提前好多天預報,眼看有雪要來時再做準備也不遲,畢竟這玩意沒雪的時候也沒啥用,所以不適用早買早玩的原則。

文末,獻給大家的是榮媽的傑作。我積極號召大家一起來搭雪人,但滑雪橇的滑雪橇,坐在一旁喘口氣的喘口氣,還有一個路還走不穩的吃瓜群眾,說是“我們來搭個雪人”,實際上把“們”字給我去嘍,只有我一個人在搭好嗎!最終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格格~”,你看那旗頭、圍巾跟香囊還原度還是很高是吧~真的是很用心的大製作呢~

我:“大榮快看,媽媽搭的雪人,她叫格格~”

大榮:“哦~叫哥哥呀~”

我:“什麼哥哥?是格格~”

大榮:“哥哥?”

我:“是格格!她是女孩子!”

大榮:“格格是什麼呀?”

我……

藝術家的世界註定不會被人理解,我們還是來張合影吧~

話畢,眾人皆作鳥獸散去~

所以,此處沒有合照。

最後,來個無厘頭的彩蛋吧~

本文給大家呈現出來的照片,全都是在榮爸鄙夷的注視下完成的。依姐大部分時間都賴在爸爸身上看著哥哥漫長打滾,一臉嫌棄,女兒奴一邊鄙視我一邊用寵溺的眼神注視著他閨女,大榮永遠是我鏡頭下兢兢業業的表情包小王子,而我的手,在風雪中幾近截肢……

PS:千萬別相信什麼可以玩手機的手套,全是套路,在冰天雪地中,手機都特麼反應延遲三秒,就別提戴手套有多遲鈍了,孩子們美好的瞬間轉瞬即逝,所以,戴什麼手套!戴什麼手套!戴上就是耽誤事兒~

——一個愛拍照片媽的內心獨白

文章均為榮榮媽養兒記原創,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或點擊https://www.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3787獲得授權。

關注【榮榮媽養兒記】同名微信公眾號(亦可搜索微信號【rongrongma0314】)

更多精彩的育兒文章等著與你分享。

這是一個充斥著我節操曬娃+無底線黑爹的非典型奇葩公眾號,篇幅沒譜、題材沒准、尺度是個謎,但我能保證的是,100%榮媽原創出品、私家育兒乾貨、童叟無欺,總有一篇是你絕對用的上的實戰育兒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