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誠實守信的農民老闆 帶領村民致富的先鋒楷模——武鳴區黃曉光被評為“中國好人”誠實守信好人

近日, 從中央文明辦傳來好消息, 武鳴區黃曉光被評為“中國好人”誠實守信好人, 這是繼梁蓮桂後的武鳴第二位“中國好人”。

黃曉光是武鳴區曉光果蔬種植家庭農場場主, 他是推行水牛品種改良、大種桂花梨帶領村民致富的先鋒楷模, 他更是誠實守信、說到做到的“農民老闆”。 他常邀請專家為村民免費培訓, 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取得群眾對他的信任。 他克服各種困難兌現他高價回收的諾言;在市場經濟交易中, 他誠實經營, 親自把關, 絕不以次充好, 從而獲得了商家們的充分信任。

自擔風險, 推動“牛品改”發展

衡量一個人的誠實與守信, 承諾能否兌現, 就是一顆“試金石”, 幾年來, 黃曉光以“牛賣不出去, 我來收購”的承諾, 自擔風險“包收購”, 發展壯大牛品種改良。

黃曉光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年輕時, 一直在南寧從事“劏豬佬”生涯, 當他回到家鄉, 看到左鄰右舍過的還只是溫飽的生活時, 他就在心裡立下重誓:“一定要帶領眾鄉親奔富裕”。

2003年初, 他瞭解到優質肉用商品雜交牛的好處後, 他辭掉在南寧的工作回到家鄉, 與妻子一起開展水牛品種改良試驗, 開始帶領村民走致富之路。

對於“品改牛”的養殖, 大家都有兩個大顧慮:一是經過雜交配種的“品改牛”, 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牛頭或牛尾有白色斑塊, 而武鳴壯族農村民間流傳有“頭白尾白不死就敗家”的迷信說法,

對於這個說法, 群眾的顧慮最大, 怕養了這種牛後家裡有什麼不測;二是牛養出來了, 養大了, 要往哪裡賣?能賣到好價格嗎?

為了打消村民的思想顧慮, 黃曉光開著他家那輛舊摩托車, 走村串戶, 把有養牛想法的農戶都走了一趟, 以自身經歷, 逐家逐戶地跟他們講技術、講好處, 幫他們計算成本、分析市場行情, 同時, 鄭重地向農戶承諾:“如果你們養出來的牛賣不出去, 我全包收購, 而且每頭牛還會比市價高100元”。

“言必行, 行必果”。 2007年, 眾鄉親成功養出了第一批35頭品改牛, 黃曉光遵守當初“包收購”的諾言, 自掏腰包, 以高於市價每頭100元的價格全部收購了這一批牛, 再以市價銷售到市場, 養牛戶吃到了甜頭,

他自己卻“傻冒”地倒貼了3千多元, “傻子”行動讓養殖戶對他信賴有加。 隨著村民的養牛積極性增高, 黃曉光成立了“新科養牛技術協會”, 三年內會員迅速達到406戶, 2013年在冊會員有200戶300頭牛、總收入達400多萬元。

(組織“品改牛”養殖戶現場培訓)

(組織養殖戶參加“品改牛”技術培訓)

一諾千金, 贏得果農心

黃曉光說:“講信譽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格, 做人要言而有信”。 為讓群眾富裕起來, 黃曉光在推廣“品改牛”的同時, 2007年他又向村民推廣種植桂花梨。

眼見為實, 村民們看到黃曉光掏到了第一桶金後, 紛紛來找他買梨苗。

桂花梨在種植管理上要求不高, 但容易有一些黑星病、梨銹病、蚜蟲等病蟲害, 影響產量和果的品質, 這也是種植戶最擔心的問題。 很多種植戶遇到問題, 總會跑來找黃曉光諮詢, 或者拉他到果園去現場指導, 黃曉光都是一一解答, 儘量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對前來聯繫買梨苗的種植戶, 黃曉光鄭重地對每一個人承諾:“如有問題, 找我。 技術、收購、銷售我全免費包了。 ”

隨著種植戶的增多, 單靠曉光一個人去指導、解決種植戶碰到的問題已忙不過來,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種植戶能更多地學到技術, 於是, 他自費組織群眾舉辦技術培訓班。 2008年, 他包了兩輛班車, 帶上本村60多名農戶到扶綏縣參觀學習;每年的梨樹掛果前後, 他自掏腰包,請廣西果蔬專家到自家果園或別的果園上課,讓種植戶與專家直接進行技術互動;投資近2萬元,在自家後院搭起一間200多平米的棚板房當作培訓教室,買回桌椅板凳、黑板等,針對梨樹不同時期的管理要求,邀請縣技術員來免費上課,而每一次的學習培訓前,他總會親自一一電話通知所有種植戶,盡可能地讓他們都能到場聽課。

在黃曉光的真誠帶動下,種梨的群眾已遍佈全縣13個鎮,甚至發展到了周邊縣的鄉鎮。為便於統一管理,做大做強桂花梨產業,2007年底,他成立了新科生態桂花梨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成員發展到200多戶、種植面積達4000多畝,每年農民可收入1000多萬元,種植桂花梨成為了農民致富的好專案。

(組織種植戶進行桂花梨管理技術培訓)

(黃曉光創立的“梨+鴨”種植模式)

承擔全責,保質保量

“做生意最看重的是講誠信,品質不保、以次充好,砸的是自己的品牌,丟的是自己的飯碗”,這是黃曉光時常掛嘴上的話,他把信譽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並以好信譽度作為目標保質保量地為客商、為消費者做好服務。

誠信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更是靠堅守建立起來的。對於“誠信”的堅守,2013年11月,黃曉光做了件更“壯舉”的事,註冊了“武鳴縣曉光果蔬種植家庭農場”,成為武鳴縣首個註冊家庭農場主。他說,註冊家庭農場,就是以自家的桂花梨基地為陣地,打造包裝“曉光”系列牛、鴨、鵝、桂花梨等農產品,用最上乘的品質來保證,把產品打進城裡的市場,讓所有人對“曉光”產品都放一百個心,讓客商和消費者都知道:“曉光”農產品就是好。

(成立養牛技術協會和桂花梨專業合作社)

誠信是他的本性,敏銳是他的特點,黃曉光在農村這片廣闊的田野上揮灑自如地施展才華,被譽為南寧市“鄉土人才”、“農村科技帶頭人”、“致富領頭雁”,榮獲第三屆南寧市誠實守信模範提名獎、武鳴首屆道德模範稱號。

他自掏腰包,請廣西果蔬專家到自家果園或別的果園上課,讓種植戶與專家直接進行技術互動;投資近2萬元,在自家後院搭起一間200多平米的棚板房當作培訓教室,買回桌椅板凳、黑板等,針對梨樹不同時期的管理要求,邀請縣技術員來免費上課,而每一次的學習培訓前,他總會親自一一電話通知所有種植戶,盡可能地讓他們都能到場聽課。

在黃曉光的真誠帶動下,種梨的群眾已遍佈全縣13個鎮,甚至發展到了周邊縣的鄉鎮。為便於統一管理,做大做強桂花梨產業,2007年底,他成立了新科生態桂花梨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成員發展到200多戶、種植面積達4000多畝,每年農民可收入1000多萬元,種植桂花梨成為了農民致富的好專案。

(組織種植戶進行桂花梨管理技術培訓)

(黃曉光創立的“梨+鴨”種植模式)

承擔全責,保質保量

“做生意最看重的是講誠信,品質不保、以次充好,砸的是自己的品牌,丟的是自己的飯碗”,這是黃曉光時常掛嘴上的話,他把信譽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並以好信譽度作為目標保質保量地為客商、為消費者做好服務。

誠信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更是靠堅守建立起來的。對於“誠信”的堅守,2013年11月,黃曉光做了件更“壯舉”的事,註冊了“武鳴縣曉光果蔬種植家庭農場”,成為武鳴縣首個註冊家庭農場主。他說,註冊家庭農場,就是以自家的桂花梨基地為陣地,打造包裝“曉光”系列牛、鴨、鵝、桂花梨等農產品,用最上乘的品質來保證,把產品打進城裡的市場,讓所有人對“曉光”產品都放一百個心,讓客商和消費者都知道:“曉光”農產品就是好。

(成立養牛技術協會和桂花梨專業合作社)

誠信是他的本性,敏銳是他的特點,黃曉光在農村這片廣闊的田野上揮灑自如地施展才華,被譽為南寧市“鄉土人才”、“農村科技帶頭人”、“致富領頭雁”,榮獲第三屆南寧市誠實守信模範提名獎、武鳴首屆道德模範稱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