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育優良蜂王的,幾項重要舉措可保來年蜂收!

閱讀前先點 關注, 以免錯過明天的蜂業資訊!

徐傳球 唐蘭玉

養蜂者追求蜂產品產量, 找到好蜜源才能帶來好的收成, 但在育王問題上往往馬虎了事, 認為每群有個蜂王就行了。 特別是一些初學養蜂者, 對優質蜂王的概念認識不足。

其實, 有經驗的養蜂師傅則不然, 他們會把養蜂看成是養王, 只有王養好了才能養好蜂。 培育優良的蜂王是一項系統技術。 從種群選擇、蜜源的選擇、育王過程到處女王交尾成功, 每個不同環節不同處理過程都會對蜂王品質產生不同影響, 因此, 每個環節要細緻, 還必須採取一些舉措來保證最後培育出的蜂王具有優良的品質。

一、蜜源場地的選擇

整個育王過程應覆蓋豐富的蜜源, 這是育好王的重要保證。 只有這樣才能讓交尾順利進行。 我曾有過教訓, 育王期蜜源還可以, 育出的處女王也達標, 可是一到交尾期出現蜜源中斷,

蜂王交尾回箱十有八九受圍, 很多蜂王看起來不錯, 實際產卵並不行。 外界缺蜜粉交尾期不但蜂王受圍, 而且還容易引來盜蜂, 所以蜂王交尾應避開蜜源缺乏期。 若是種蜂場還要注意做好隔離工作, 防止外來雄蜂污染種性。 建議政府蜂業管理部門出面管理, 山區保證距離, 種蜂場半徑20 km 內不設其他蜂場, 確保種王純度。

二、育王群的選擇及育王過程

1.選好母群與父群

觀察發現, 母群和父群都應具有群勢發展快, 採集力強, 產卵力強, 子脾面積大, 抗病力強, 分蜂性弱, 性情溫馴。 若選擇引入新品種, 則須選取與當地氣候蜜源相適應的品種, 避免盲目引種。

2.育王必須是健康無病群

蜂蟎危害雄蜂和工蜂, 同樣也危害蜂王。 在育王過程中, 蜂蟎影響育王品質, 常給育王帶來隱患。 我有一次育王, 在導台後第2天竟發現2個殘翅處女王, 故育王前一定要先治蜂蟎。

要使處女王與雄蜂日齡相適應, 要達到交尾期有大量成熟雄蜂, 必須準確掌握移蟲時間。 蜂王出房需要16天,

而雄蜂則需要24天, 雄蜂出房後性成熟需15~18天, 處女王性成熟需要5天。 如何使蜂場內的雄蜂與蜂王同時達到性成熟, 最簡單準確的方法是當蜂群中大量雄蜂出房時, 就開始育王。 這時它們性成熟時間正好相互吻合, 培育出的蜂王才能最大程度體現優良性狀。

三、導台

導台前應檢查王台品質, 不好的王台要淘汰。 以免交尾成功後成為隱患。 這裡提醒一下蜂友, 有些王台又大又長, 開始被認為是好王台, 其實這樣的王台不能用。 實踐中發現, 有些王台中的幼蟲發育體重大, 由於震動等原因, 幼蟲下墜離開了王漿, 即脫漿現象, 這時工蜂把王台加長, 實際上是王台發育不良。

注意交尾群檢查與飼喂, 導台10天左右應檢查蜂王交尾情況。 把那些受圍的蜂王除掉, 有的蜂王受圍被咬傷足或翅, 不能留用。 檢查中若發現失王群, 應及時補台繼續交尾。 還要注意觀察是否缺蜜, 若缺蜜最好夜晚補喂, 並縮小巢門以防盜蜂。

四、重視雄蜂培育

要培育優質的蜂王, 必須從優良的雄蜂開始, 為達到此目的, 在育王前,選擇合格的強群作父群,父群各方面生產特性必須達到原種群和哺育群的標準。要求有穩定的表現性狀。在培育雄蜂方面要做好兩件事,一是在父群培育出大批健壯的雄蜂;二是將非種用雄蜂消除,做到勤割雄蜂房,還應與相近蜂場配合,一起做好這項工作。

在育王前,選擇合格的強群作父群,父群各方面生產特性必須達到原種群和哺育群的標準。要求有穩定的表現性狀。在培育雄蜂方面要做好兩件事,一是在父群培育出大批健壯的雄蜂;二是將非種用雄蜂消除,做到勤割雄蜂房,還應與相近蜂場配合,一起做好這項工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