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反衛星武器有多強,具備空間軌道打擊能力,美軍大呼不妙了

近日, 據俄羅斯《軍事觀察網》報導稱, 中國成功試驗了能夠擊落地球軌道衛星的新型彈道導彈, 中國發射的新型彈道導彈使用動能彈頭, 在864公里的高度成功命中一顆氣象衛星, 令西方國家震驚不已。 因此美日兩國聯合向中國表示抗議, 要求交出其核心技術。 日本方面要求中國解釋命中衛星的詳細資料, 說出其試驗目的。 當然, 西方國家的反應如此激動, 主要是中國擊落衛星的軌道高度正是西方國家目前所害怕的。

西方國家對此試驗的不滿有其很重要的原因。 在軌道上被摧毀的衛星會對其他的衛星造成一定的損害, 而西方等國家在太空相應的軌道上有很多的軍事衛星, 它們主要用於太空偵察和引導精確制導武器攻擊目標。 反觀中國的反衛星實驗清楚地表明, 自己有能力在必要時消滅假想敵空間集群, 因此美日兩國都感受到了來自中國軍工的威脅。

不過, 隨著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要求先進的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 以及先進的瞄準、通信、航海、航空、導彈防禦及太空能力。 為阻止介入, 中國必須具備執行殺傷鏈各環節的能力, 該殺傷鏈從“偵察目標”開始, 此外“還包括彈藥投送、武器制導、毀傷評估以及面臨敵方戰艦、航母、戰機、潛艇、資訊中心和導彈陣地從遠距離發動二次攻擊的可能性”。

這要求具備跟蹤和指揮、控制、通信、電腦、情報及監視與偵察的重要能力, 其中大部分能力只能由天基資產提供。 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天基跟蹤能力是基於太平洋是一個大戰場的事實。

最後, 中國還必須建立一體化系統, 它對反介入/區域拒止所需要的實質性跟蹤必不可少。 此外, 中國還部署了大量具備電子光學望遠鏡、合成孔徑雷達和電子偵察等一系列能力的衛星。 然而, 不同的衛星有不同的弱點, 比如在惡劣天氣情況下的跟蹤能力、夜間的運轉功能和成像品質問題。 因此, 擁有跟蹤移動目標的大量衛星技術至關重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