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開發區:點“菇”成金

走進開發區宋旗鎮創新村的食用菌大棚裡, 旁邊的木架上, 菌包新長出一朵朵飽滿的香菇, 清香撲鼻。 正在摘菇的村民嚴瓊林說:“用一畝土地在這裡入股, 土地租金每畝800元, 我在這裡上班, 一年有一兩萬元收入, 再也不用大老遠外出打工了。 ”

近年來, 開發區創新村黨支部引領, 黨員帶頭, 農戶參與, 公司入駐, 形成“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 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合作社的經濟優勢有機結合起來, 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 走出了一條黨群抱團、村企聯姻的脫貧致富新路子。

致富道路漸通暢

2012年,創新村村黨支部副書記王仕榮從浙江引進技術,組織12戶人家成立合作社種植香菇。 到了第二年,由於技術不成熟, 資金困難, 多數人就陸續打起“退堂鼓”,到2014年,合作社只剩下3戶人家。 支部委員葉文華家就是其中一戶, “種香菇真的累, 經常晚上兩三點起來采菇,

遇到市場不好的時候, 利潤低, 真的就想放棄了。 但是如果我放棄了, 村裡之前做了那麼多工作就白費了, 我是黨員嘛, 我都退縮, 哪個還敢跟到做。 ”葉文華說。

其實葉文華和王仕榮都看好這個產業, 盤算著如果這個香菇產業做成功, 就可以帶動全村人種植, 脫貧就不是問題了。 王仕榮說:“我是個直人, 就認一個死理, 只要我們肯琢磨, 堅持下去就會成功。 ”王仕榮找到宋旗鎮黨委, 請求給予技術支援, 宋旗鎮黨委立即選派農服中心專業技術人員, 全程參與生產。 同時, 村黨支部通過互聯網, 嚴密關注市場需求, 提前打通銷售管道, 2013年, 合作社實現了16.8萬元創收, 社員們信心大振, 也讓很多村民看到了希望。

原本在家務農的王麗家也加入了村合作社,

建了20個大棚種香菇, 短短幾年, 王麗家就成為村裡的富戶, 王仕榮經常開玩笑說:“種香菇, 只要你吃得苦, 還是能掙錢的, 你看現在王麗家都開起了小車咯。 ”2015年, 創新村香菇大棚發展到60個, 每天可為當地村民提供30個就業崗位。 2016年,創新村以“三權”促“三變”改革為抓手,打造創新村香菇種植基地, 吸納周邊農民以土地入股, 帶動村民創業致富, 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啟動農村沉睡資源,走出了“資源活起來、產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鄉村美起來”的農村發展新路。

党群攜手步康莊

隨著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壯大, 2016年11月, 創新村黨支部積極向宋旗鎮、開發區相關單位爭取專案、資金, 在開發區率先進行“三權”促“三變”改革,

以政府平臺公司整合原宋旗鎮富民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 註冊成立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發展食用菌產業園, 形成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王仕榮任聚福菌公司副總經理,不僅是因為他懂技術,能為村民作一對一、手把手的培訓,還因為他熟悉村裡情況,能協調公司發展與村民利益之間的矛盾。 村民用土地入股, 參與分紅、享受租金, 既可以自種菌棒賣給合作社, 又可以優先到公司裡就業。 目前, 開發區已投入資金6000萬元, 建成了集菌棒生產、無菌接種、鮮菇栽培、迴圈利用等為一體的標準化生產系統, 日產菌棒15萬棒, 可創造年產值10億元, 解決就業200餘人, 食用菌產業園已獲批“貴州省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

“王支書是黨員, 我們願意跟著他幹!”村民李正瓊說:“以前我在廣東的服裝廠裡打工, 雖然工資高點, 但每次家裡老人打來電話說生病什麼的,也不能帶他們去醫院, 心裡只能幹著急。 現在在家門口上班,每天八九十元,工作8小時,比在城裡打工強!”

目前, 聚福菌公司除按每年每畝960元保底土地入股分紅給農戶外, 還按年產1000萬菌棒的保底產量, 每棒0.03元的利潤分紅給村集體, 村集體再根據“333制”原則進行再次分配。 即三分之一的利潤分紅給全村66戶179人貧困人口;三分之一分紅給合作社社員;三分之一分紅到村集體壯大村集體資金, 用於村級公益事業。

對於無勞動力、無土地的貧困戶, 支部動員貧困戶通過“特惠貸”共65萬元入股合作社, 每戶保底分紅3000元;園區提供300餘個工作崗位,優先使用周邊村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月工資平均3000元。13個種植點除日常管護外,每個種植點可在菌包搬運、採摘、分揀等環節,臨時就地解決30餘人就業,每人日工資在100元左右。現在,食用菌產業園區逐步形成了“資源入股、資金入股、保底分紅、利潤分紅、紅利普惠”的利益共用格局,通過黨組織引領農村合作社發展,帶領農民規範生產、抱團經營,農民走上“不出勞力,坐地分紅;投工投勞,多次分紅”的致富路。

“長工加零工得有300多人,村裡面大半貧困人口都在這裡打工。土地入股的村民有100多家,相當一部分是貧困戶。去年香菇一熟,就全部脫貧了。”王仕榮欣慰地說:“現在,我們這裡是安順最大的香菇種植基地,今年又吸引了一批村民返鄉就業。”

滿園菇香競芳華

創新村的發展模式是開發區農村發揮支部引領作用,實現產業脫貧的一個縮影。

2016年11月,么鋪鎮三合村村支兩委動員村裡26名閒置在家的婦女一起搭起3個大棚搞試點。一個月後,香菇豐收,除掉成本每個菌棒獲利1元人民幣,3個大棚15000個菌棒獲利15000元人民幣,大家從心裡認可了這項產業。6月,村裡的5戶貧困戶主動要求入股香菇種植合作社……現如今,三合村香菇大棚已發展到27個,菌棒13萬餘個,被貴州省婦聯授予“貴州省巾幗示範基地”稱號,帶動更多婦女就業。

其他村看到香菇種植大有“甜頭”,村支兩委便組織農民到創新村學習種植技術,開始用自家土地建大棚,種香菇,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合作社統一經營,發動貧困戶通過“特惠貸”入股保底分紅參與種植;對種植專案用地涉及到的農戶動員土地入股。

香菇產業見效快,風險低,可持續優勢明顯,2017年,開發區投資1300萬元,支持13個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的村發展食用菌產業,並設立食用菌產業以獎代補資金1000萬元,鼓勵發展食用菌產業,實現全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2元,同比增長10%。截至目前,已帶動全區發展食用菌大棚980個,帶動貧困戶800戶1800人的精准脫貧。同時,與西秀、鎮寧、普定、黃果樹、平壩等周邊縣區簽訂210萬棒菌包生產協議,輻射帶動1000戶貧困戶生產就業。

開發區“支部+合作社+農戶”的農村發展模式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把合作社作為支部聯繫和服務群眾的橋樑紐帶,通過堅持党管合作社,發展壯大合作社,將黨組織延伸到產業鏈的關鍵環節上,擴大了黨組織的覆蓋面,有效地解決了農戶在產、供、銷、資訊等環節村組“統”不了、政府“包”不了、農民“辦”不了的問題,加快了村民增收步伐。

每戶保底分紅3000元;園區提供300餘個工作崗位,優先使用周邊村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月工資平均3000元。13個種植點除日常管護外,每個種植點可在菌包搬運、採摘、分揀等環節,臨時就地解決30餘人就業,每人日工資在100元左右。現在,食用菌產業園區逐步形成了“資源入股、資金入股、保底分紅、利潤分紅、紅利普惠”的利益共用格局,通過黨組織引領農村合作社發展,帶領農民規範生產、抱團經營,農民走上“不出勞力,坐地分紅;投工投勞,多次分紅”的致富路。

“長工加零工得有300多人,村裡面大半貧困人口都在這裡打工。土地入股的村民有100多家,相當一部分是貧困戶。去年香菇一熟,就全部脫貧了。”王仕榮欣慰地說:“現在,我們這裡是安順最大的香菇種植基地,今年又吸引了一批村民返鄉就業。”

滿園菇香競芳華

創新村的發展模式是開發區農村發揮支部引領作用,實現產業脫貧的一個縮影。

2016年11月,么鋪鎮三合村村支兩委動員村裡26名閒置在家的婦女一起搭起3個大棚搞試點。一個月後,香菇豐收,除掉成本每個菌棒獲利1元人民幣,3個大棚15000個菌棒獲利15000元人民幣,大家從心裡認可了這項產業。6月,村裡的5戶貧困戶主動要求入股香菇種植合作社……現如今,三合村香菇大棚已發展到27個,菌棒13萬餘個,被貴州省婦聯授予“貴州省巾幗示範基地”稱號,帶動更多婦女就業。

其他村看到香菇種植大有“甜頭”,村支兩委便組織農民到創新村學習種植技術,開始用自家土地建大棚,種香菇,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合作社統一經營,發動貧困戶通過“特惠貸”入股保底分紅參與種植;對種植專案用地涉及到的農戶動員土地入股。

香菇產業見效快,風險低,可持續優勢明顯,2017年,開發區投資1300萬元,支持13個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的村發展食用菌產業,並設立食用菌產業以獎代補資金1000萬元,鼓勵發展食用菌產業,實現全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2元,同比增長10%。截至目前,已帶動全區發展食用菌大棚980個,帶動貧困戶800戶1800人的精准脫貧。同時,與西秀、鎮寧、普定、黃果樹、平壩等周邊縣區簽訂210萬棒菌包生產協議,輻射帶動1000戶貧困戶生產就業。

開發區“支部+合作社+農戶”的農村發展模式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把合作社作為支部聯繫和服務群眾的橋樑紐帶,通過堅持党管合作社,發展壯大合作社,將黨組織延伸到產業鏈的關鍵環節上,擴大了黨組織的覆蓋面,有效地解決了農戶在產、供、銷、資訊等環節村組“統”不了、政府“包”不了、農民“辦”不了的問題,加快了村民增收步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