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曉靜|“沉入”村莊的鄉村史志編寫

“鄉村故事會”是我們北京鄉村文化保護與發展志願者協會與銅爐村村委會工作人員

Q:您中途轉行, 為了做好這一行的工作, 學習是不是挺辛苦的?

A:我開始入這行的時候, 確實什麼都不懂。 於是, 我買了很多別人編寫的志書來參考學習。 我還算是個學習能力比較強的人, 通過一點一點的學習、結合實踐、參加培訓、向專家請教, 再把學習的知識都應用在志書編寫中, 我漸漸感到自己在工作中變得熟練起來, 也得到了很多地方誌專家的認可。

Q:在這幾年裡, 您為哪些村莊編寫過村史村志?工作過程中有什麼感觸?

A:從2011年開始編寫地方誌到現在, 我編寫的村志有27本, 鄉鎮志3本, 在編街道志3本。 其中《高碑店村志》入選了全國第一批“名村志”。 工作過程中, 我發現其實很多村莊都想擁有一本自己的村史村志, 不少人會覺得能有這樣一份歷史的留存是一件不錯的事。 我個人也認為村史村志對一個村莊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它記錄著一個村莊的歷史, 從村莊開始有人居住就開始寫起, 一直寫到現在, 有的村莊的歷史能達到上百年, 把這些過去的記憶保存下來是很有意義的。

王曉靜老師

然而, 編寫地方誌是一項大工程, 需要村裡領導、賢人、能人、老人共同參與才能完成, 而且需要專業的地方誌工作人員參與或者指導。 一些村莊正是因為缺乏專業人員或專項資料, 還無法開展村史村志的編寫工作。

村史村志入門

作為一項具備高度專業水準的工作, 村史村志的編寫對資料收集、資料篩選、團隊分工等方面的全面性和嚴謹性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 如果志願者們希望挖掘出村落的一些更具可靠性的歷史,

或許能從王曉靜老師的建議中獲得一些啟發。

Q:村史/村志的大致框架包含哪些要點?

A:一般而言, 地方誌包含五大部類: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 值得一提的是, 村志、鄉鎮志、街道志在編修的過程中, 存在不同的側重點, 每部志書都要反映所屬行政區域的特點。

銅爐村

舉個例子, 《奤夿屯村志》是我們協助昌平區馬池口鎮編寫的一部村志。 因為這個村子已經舊村改造、搬遷上樓, 所以, 在編寫的過程中, 我們考慮將全村的族譜簡單收集並予以收錄, 每家人往上追溯到爺爺甚至太爺爺那一輩人,

往下記錄到健在的最新一輩人。 當村志完成並被發到村民手上時, 他們都非常高興, 感謝我們説明他們記錄下了這些寶貴的過去。 事實上, 族譜真的是村民凝聚力的一個重要載體。

Q:編寫團隊怎樣分工比較合理?

A:村志編寫需要的時間一般都是一年左右。 在前期搜集資料的階段, 大概需要3-4名工作人員, 後期編寫村志的階段則需要約2人。 負責搜集資料的這3-4人各自承擔不同的分工, 如採訪、拍攝、記錄等。 後期編寫時, 2名工作人員可以按照篇目來分配任務, 每人承擔一部分寫作工作。

銅爐村村口

Q:我們應提前收集哪些資料?

A:各種檔案資料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去區檔案館查找。簡單地舉個例子,政治方面,我們搜集的主要資料分為黨、政兩個方向,黨這部分包括黨員、黨支部、政治思想工作等資訊;政則包括村委會、村委會相關機構、開展工作情況等。在經濟方面,農業、工業、商業等產業的各種情況都要涉及,需要大量搜集當地的產業發展、經濟資料、發展情況等資訊。當然,有一些資料沒有文字記載,只能通過相關人員的口述來搜集。

不過,相比鄉鎮,村子的文字記載一般而言都很少,村志編寫基本上只能依靠村委會提供的近幾年的文字資料和口述資料。而且,這裡的口述資料要求可以相互作證,而不只是一個人的說法。

銅爐村村民

Q:關於口述,進村後,我們可以找哪些人瞭解情況?

A:口述一般都會找老人或者熟悉村子情況的人。訪問的人數沒有硬性標準,但最少得有十幾人。在昌平區的奤夿屯村,當時的編委會訪問了86名村民。

Q:編寫時怎樣篩選資料?

A:編寫地方史志需要的資料主要有檔案資料、書籍資料、口述資料等。其中,檔案資料是最重要的一種,其次是書籍資料和口述資料。為了確保所製作的地方史志內容的真實性,一旦資料之間出現了相互不一致的狀況,一般原則是以檔案資料為准。同樣,如果沒有檔案資料來佐證口述資料的真實性,那麼這部分口述資料只能作為附錄放入地方誌,不可以作為正文。

銅爐村村口

Q:我們應提前收集哪些資料?

A:各種檔案資料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去區檔案館查找。簡單地舉個例子,政治方面,我們搜集的主要資料分為黨、政兩個方向,黨這部分包括黨員、黨支部、政治思想工作等資訊;政則包括村委會、村委會相關機構、開展工作情況等。在經濟方面,農業、工業、商業等產業的各種情況都要涉及,需要大量搜集當地的產業發展、經濟資料、發展情況等資訊。當然,有一些資料沒有文字記載,只能通過相關人員的口述來搜集。

不過,相比鄉鎮,村子的文字記載一般而言都很少,村志編寫基本上只能依靠村委會提供的近幾年的文字資料和口述資料。而且,這裡的口述資料要求可以相互作證,而不只是一個人的說法。

銅爐村村民

Q:關於口述,進村後,我們可以找哪些人瞭解情況?

A:口述一般都會找老人或者熟悉村子情況的人。訪問的人數沒有硬性標準,但最少得有十幾人。在昌平區的奤夿屯村,當時的編委會訪問了86名村民。

Q:編寫時怎樣篩選資料?

A:編寫地方史志需要的資料主要有檔案資料、書籍資料、口述資料等。其中,檔案資料是最重要的一種,其次是書籍資料和口述資料。為了確保所製作的地方史志內容的真實性,一旦資料之間出現了相互不一致的狀況,一般原則是以檔案資料為准。同樣,如果沒有檔案資料來佐證口述資料的真實性,那麼這部分口述資料只能作為附錄放入地方誌,不可以作為正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