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春是首遺憾的詩

曾有人說過:“中國有關青春的電影總是擁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但照映在現實生活裡, 處處夾雜著苦情戲, 結局總叫人留下一絲遺憾。 遺憾並不是一個好東西, 可是它就像黏住的泡泡糖, 用力掙脫也無法祛除, 等到年華老去的時候, 再細嚼這絲青春的遺憾。

青春固然美麗, 固然多姿, 卻也少不了遺憾地存在。

徐志摩與林徽茵愛的轟轟烈烈, 但是他們的命運擺脫不了離別的結局;毛澤東與江青因戲而知, 因戲而戀, 但是離別的情緒在一次次矛盾中愈演愈烈;巴金與冰心用他們的文字充實了中國文壇,

但是命運的垂危依舊無法寄出那最後一封信。

或許這就是青春的故事, 或許這就是關於青春的一首遺憾的詩。

《再別康橋》的不舍顯露出“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惆悵, 顯露出青春的無奈, 青春贈送給你的糖果, 融化於口也就變了味道;《沁園春》的大氣表現出“開國領袖”毛澤東的豁達, 表現出青春的溺亡, 雖然青春給了你一記耳光, 但這印記深刻的讓人得到解放。

徐志摩與毛澤東有著相同的開始, 卻承擔了不同的結局。 徐志摩選擇了深陷, 毛澤東選擇了解放。 不過, 從他們的字裡行間都在述說著青春的遺憾。 從柔波蕩漾的康河裡, 我們讀到了徐志摩赤裸裸的青春的遺憾;從雪花爛漫英雄的背影中, 我們讀到了毛澤東輕悄悄的勉強。

每個人老去的時候總喜歡拾起回憶的碎片, 拾起青春的遺憾。 或喜或悲, 或冷或熱。 青春放映的部電影作為製片人的自己有時也不知道有些什麼樣的情節,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 我們會帶著自己青春的遺憾走入墳墓。 墳墓是對遺憾的負責任, 更是遺憾的歸宿。

走過了多少個春秋, 多少個日夜, 遭遇過多少冷嘲熱諷, 經歷過多少次內心掙扎, 可是這些都是青春的必經之路, 無法逃避。 但是恰恰就是因為它們才讓我們明白存在的意義, 才讓我們明白遺憾的意義。 離別, 未完成的夢想又何嘗不是一種領悟呢?

可能吧!

可能青春就是這樣, 就是這樣一首遺憾的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