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戀上青島之“老宅飄出咖啡香,品出歷史與芬芳”

市南沿海一線, 坐落著許多有著百年歷史的老建築, 這一棟棟老宅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 隨著時光的飛逝, 它們曾佈滿厚厚的歷史塵埃少人問津。 而現在, 一杯咖啡卻重新打開了老宅的大門。 1907光影俱樂部、荒島咖啡、郭沫若書坊……這些咖啡店都坐落在老建築中。 除了向顧客提供暖暖的咖啡外, 更提供一份源於歷史積累的時尚與品位。 泡一杯咖啡, 坐在有著百年歷史的老建築中, 與古人對話, 讓咖啡的香味從歷史中飄來, 在現代中凝聚, 使未來更加芬芳。

“咖啡是舶來品, 本身的成本並不高, 但對很多人來說喝的是一種文化,

一種環境, 將咖啡店開在老建築中, 使咖啡更有內涵, 也使老建築更有活力。 ”青島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劉文儉教授說, 這樣的雙贏合作一方面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另一方面也帶動了市南老城區文化的開發建設。

青島早報1月16日版面圖

1907光影俱樂部

讓老建築更具時尚感

位於中山路和湖北路交界處的1907光影俱樂部, 在不少青島人的印象裡, 這裡是一棟無法進入的德國水兵俱樂部。 如今, 這裡卻變得熱鬧起來。 “當年這棟殖民老建築是德國水兵的俱樂部, 我們查閱資料看到當年的功能表中, 除了提供酒水外還有咖啡等飲品。 ”1907光影俱樂部企劃經理李默笑著說, 沒想到經過百年的輪回, 如今這裡又開始賣咖啡。 在經營中, 為了讓1907光影俱樂部更具時尚感, 更貼近老建築本身的氣質, 俱樂部將電影、文人書店、西餐廳等元素都融入其中, 它也憑藉百年的歷史與全新的面貌成為了眾多名人、明星必去的文化勝地。 而作為穿越百年的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古堡,

1907光影俱樂部也成為了眾多世界級會議及企業年會的舉辦場地。

如今的1907光影俱樂部內設咖啡店。

打造俱樂部文化綜合體

一杯咖啡開啟的時尚之門, 讓這棟老建築煥發了新的活力。 百年前, 它曾作為青島最高的建築將城市的繁華與情懷盡收眼中。

百年後城市變遷原先的水兵俱樂部沒了當年的繁華, 如今你再次踏入這個經過百年洗禮的老建築後, 如同進入時光機一般, 一切都全然不同。

1907光影俱樂部企劃經理李默說, 這是一個充滿故事的老建築, 早在1898年,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海因裡希親王來到青島, 開始建立水兵俱樂部。 直到1902年建成, 憑藉18米的“身高”, 它成為了當時青島最高的建築。 1907年德國水兵俱樂部開始放映電影, 清朝達官貴族慕名前來, 很多人還戴著頂戴花翎, 嚴重影響了後排觀眾的觀影體驗, 電影院也就有了一個特殊的規定:“看電影時必須脫帽”。 這段歷史也讓1907光影俱樂部成為中國現存最早的電影院。 現如今, 1907光影俱樂部也將被打造成為集1907青島電影博物館、光影西餐廳、影人咖啡、主題書店等為一體的國內首家電影文化綜合體。

荒島咖啡館

美術展覽與咖啡的藝術結合

清晨的陽光灑在身上, 把影子拉得很長;路旁的院子裡, 一片落葉隨風從圍牆裡飄向牆外。 向裡望去, 一座德式小樓在枝葉的掩映下若隱若現, 讓人忍不住登門造訪。 坐落于市南老城區安徽路16號的百年德式小紅樓, 便是荒島咖啡館所在地。 這座始建於1913年7月的老宅原為德國船舶機械師斯蒂爾洛的花園別墅, 歷經百年風雨依舊保存完好, 是青島標誌性德式民用建築之一, 融歷史、文化、建築、藝術等研究價值於一體。

這座小院還有一個名字叫嘉木美術館。 一邊是咖啡一邊是美術館, 讓這個小院的氣質不簡單。“我們咖啡是本土的,我們的美術館是本土的,我們就是為了傳遞更具象的青島味道。”嘉木美術館相關負責人譚睿介紹,其實就兩者關係來說,最先有的嘉木,後有的荒島。作為國內唯一的以表現單一城市為主題的美術館,嘉木從2013年9月19日開館到現在,以平均每年50餘場的速度,不停歇地舉辦了180場展覽,為300余位國內外藝術家舉辦了展覽,其中85%為青島籍藝術家,90%為藝術家平生的首次展覽,可謂專為藝術家圓夢的美術館,而展出的美術作品無一例外全部都是青島主題,對於進來參觀的觀眾不收一分錢門票,被譽為“可以拎著菜籃子逛的博物館”。

荒島咖啡館新研發了許多與文學作品人物有關的單品。

用咖啡傳遞文藝內涵

隨著前來參觀的人越來越多,能坐下喝杯咖啡、細細地品品畫作就成了參觀者新的需求。於是沒多久,小院裡又多了一個名為荒島的咖啡店。之所以起這個名字,譚睿告訴記者這與上世紀30年代島城最為知名的“荒島書店”有著一脈相承的關係,也是希望咖啡店的主題能像書一樣香。在店內佈置過程中,選擇書籍除了與青島有關,同時還將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文人例如胡適、沈從文、聞一多等大家的作品存入其中。同時更具書中不同人物的性格,製作類似口感的咖啡,取名為祥子咖啡、虎妞咖啡等特色產品。“這算是我們店的一個特點,很多遊客或市民都慕名來品嘗。”譚睿說,喝的可能不僅僅是一杯咖啡,其中還包含著歷史、人文、美學,希望能給大家一種更有文藝內涵的味道,傳遞一種美學生活。

郭沫若書坊

太平角藏著的文人咖啡館

眾所周知,八大關太平角區域是青島有名的旅遊景點。但對於很多遊客來說,走進這裡除了欣賞周圍美景看看大海,也只能在老建築門口拍個照,作為到此一遊的證明。似乎沒有更多的旅遊項目可言,始終都是停留在走馬觀花的“淺度遊”中。可如今你會發現,可以真正瞭解其中的歷史故事,甚至可以坐在裡面靜靜地喝一杯咖啡,感受建築本身的氣息,變成了真正的“深度遊”。

太平角一路23號的別墅是1954年7月郭沫若第一次來青島所住的地方。別墅位於海邊一處岩崖之上,推開窗便是匯泉角和太平角環抱的太平灣。如今,當你再踏入這棟別墅,看到屋內陳列著的郭沫若撰寫的書籍,似乎仍能依稀感覺到他的氣息。店內收集了郭沫若不同年代的作品近百部。力求還原郭沫若先生當年在青島的生活原貌。不同的是,一樓又增設了咖啡閱讀區,給顧客提供交流、休息放鬆的空間,在享受八大關美麗的景色和愜意的陽光之餘,你可以在這裡品味來自世界各地的醇香咖啡與手作甜點。二樓簡餐區由四星級酒店廚師提供的精緻西餐,文學與美食相結合,讓前來的遊客有更多優質體驗。

郭沫若書房裡放置每個時期所出的不同版本的郭沫若書籍

不一樣的文人書坊

“書坊裡陳列的書籍全都是各個時期出版的郭沫若的書籍以及戲劇海報。”高遠說,所有書櫃都沒有玻璃,遊客可以隨意拿起翻閱。

每到週末總會有家長帶著孩子來參觀,市民劉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我經常帶著孩子來這裡參觀,老師佈置課外作業讀郭沫若的文章,我覺得沒有比在這裡讀更合適的了。”市民劉先生說,帶著孩子們來書坊,坐下來點杯咖啡,親手翻閱著郭老的書籍更利於孩子們的學習感受,是種具象的傳承。

如今的郭沫若書坊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全新的感覺,構建一個歷史與文化交流,涵蓋書籍、文創、藝術展覽、文化講座與休閒餐飲的公共文化空間。

郭沫若書房中提供咖啡,讓書房不僅有書的香氣還有咖啡的芬芳。

膠澳咖啡店

昔日職工宿舍變身網紅咖啡店

相比較百年老建築的厚重人文,被稱為中國最美街道的大學路咖啡一條街則顯得小清新範十足。以往說起大學路,總會提到中國紅的牆體、參天法國梧桐大樹以及中國海洋大學等旅遊元素,如今又多了一個新元素——咖啡。位於大學路48號院的膠澳咖啡店,早在1949年是中國銀行為員工建起的居民樓,如今搖身一變成了網紅咖啡店。老闆吳堅回憶,他在這裡開咖啡店已有近10年,咖啡店的前身是一家花店,雖然現在早已沒人知道最初那家花店的樣子,但如今的膠澳咖啡館裡,至今還留有當時花店老闆留下的一口用來澆花老井。“從1949年至今經歷了60多年的歲月,青島能遺留下來的打水井已經極少了,這口井算是稀罕物。”說起膠澳咖啡館的歷史,吳堅指向四面貼滿老照片的照片牆。老照片中有的留下了一些繁華街道最初還青澀的樣子;有的記錄了如今已是名勝景點的老建築最初的形態;有的記錄了那個年代的人;有的留下了那個年代的事。如今很多人都喜歡到這裡來喝一杯咖啡,靜靜地坐在老建築裡,看著這些青島的老照片。

“我7年前來過大學路,沒想到如今再次來到這裡,卻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來自河南洛陽的遊客馮飛燕告訴記者,7年前她對路兩邊的法國梧桐樹印象頗深,夏天陽光透過樹葉照在地面上,斑駁的影子美極了。沒想到時隔7年再來,整條街大變樣,不僅路美,兩旁還多了好多裝修文藝範十足的咖啡店。現在不僅能欣賞大學路的美景,還能坐下來品杯咖啡,遊玩起來更愜意了。

專家說

文史專家 魯勇

曾經的大學路只被大家稱為大學路,如今的它又有了新的名字——大學路咖啡特色一條街,正是因為這樣的變化,讓前來大學路遊玩的遊客更多了。“歷史中的大學路是一條年輕的路,如今的大學路因為有咖啡變得更有活力。”文史專家魯勇介紹,1958年前,山東大學就在大學路上,後學校遷至濟南,將其中的海洋專業留在了這裡,也就是如今中國海洋大學的前身,加上這裡有眾多的文人故居,在青島人的印象中這裡也是學者聚集的地方。

“在這樣一個地方喝咖啡與在品牌的連鎖店喝咖啡是全然兩種感覺。”魯勇說,這種獨特的氛圍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

青島市情研究中心主任 劉文儉

“1907光影俱樂部、嘉木美術館都是老城區典型的百年建築,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中再融入咖啡這一時尚元素,讓老建築煥發生機,也讓咖啡的味道更有內涵。”青島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劉文儉教授說,百年建築本身不論是外部設計還是內部裝飾都十分考究,環境優雅,充滿了歷史人文氣息。而咖啡本身也是舶來品,代表著時尚,在這樣一個優雅的環境裡品嘗一杯咖啡十分受年輕人追捧。而這樣優質的產品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走入其中,更容易帶動大家走進老城區,感受煥發新活力的老城區,這也是對老城區真正做到保護性開發。

青島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師 朴勳

“大學路周圍民宅的小面積很適合做咖啡這類的輕餐飲。”青島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師朴勳說,尤其是老建築裡開咖啡館,可以讓老房子重新煥發生機。而讓老建築“變”咖啡館,關鍵在於商業化的“度”。老建築不僅應反映原有文化的延續,也應尊重現代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品質。以特有的歷史文化和建築形態為基礎,促進文明的融合和現代化的發展,才是對“城市與人”之間和諧關係的最好解讀。

撰稿攝影 早報記者 樊蓉

青島早報(微信號:qdzaobao)

讓這個小院的氣質不簡單。“我們咖啡是本土的,我們的美術館是本土的,我們就是為了傳遞更具象的青島味道。”嘉木美術館相關負責人譚睿介紹,其實就兩者關係來說,最先有的嘉木,後有的荒島。作為國內唯一的以表現單一城市為主題的美術館,嘉木從2013年9月19日開館到現在,以平均每年50餘場的速度,不停歇地舉辦了180場展覽,為300余位國內外藝術家舉辦了展覽,其中85%為青島籍藝術家,90%為藝術家平生的首次展覽,可謂專為藝術家圓夢的美術館,而展出的美術作品無一例外全部都是青島主題,對於進來參觀的觀眾不收一分錢門票,被譽為“可以拎著菜籃子逛的博物館”。

荒島咖啡館新研發了許多與文學作品人物有關的單品。

用咖啡傳遞文藝內涵

隨著前來參觀的人越來越多,能坐下喝杯咖啡、細細地品品畫作就成了參觀者新的需求。於是沒多久,小院裡又多了一個名為荒島的咖啡店。之所以起這個名字,譚睿告訴記者這與上世紀30年代島城最為知名的“荒島書店”有著一脈相承的關係,也是希望咖啡店的主題能像書一樣香。在店內佈置過程中,選擇書籍除了與青島有關,同時還將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文人例如胡適、沈從文、聞一多等大家的作品存入其中。同時更具書中不同人物的性格,製作類似口感的咖啡,取名為祥子咖啡、虎妞咖啡等特色產品。“這算是我們店的一個特點,很多遊客或市民都慕名來品嘗。”譚睿說,喝的可能不僅僅是一杯咖啡,其中還包含著歷史、人文、美學,希望能給大家一種更有文藝內涵的味道,傳遞一種美學生活。

郭沫若書坊

太平角藏著的文人咖啡館

眾所周知,八大關太平角區域是青島有名的旅遊景點。但對於很多遊客來說,走進這裡除了欣賞周圍美景看看大海,也只能在老建築門口拍個照,作為到此一遊的證明。似乎沒有更多的旅遊項目可言,始終都是停留在走馬觀花的“淺度遊”中。可如今你會發現,可以真正瞭解其中的歷史故事,甚至可以坐在裡面靜靜地喝一杯咖啡,感受建築本身的氣息,變成了真正的“深度遊”。

太平角一路23號的別墅是1954年7月郭沫若第一次來青島所住的地方。別墅位於海邊一處岩崖之上,推開窗便是匯泉角和太平角環抱的太平灣。如今,當你再踏入這棟別墅,看到屋內陳列著的郭沫若撰寫的書籍,似乎仍能依稀感覺到他的氣息。店內收集了郭沫若不同年代的作品近百部。力求還原郭沫若先生當年在青島的生活原貌。不同的是,一樓又增設了咖啡閱讀區,給顧客提供交流、休息放鬆的空間,在享受八大關美麗的景色和愜意的陽光之餘,你可以在這裡品味來自世界各地的醇香咖啡與手作甜點。二樓簡餐區由四星級酒店廚師提供的精緻西餐,文學與美食相結合,讓前來的遊客有更多優質體驗。

郭沫若書房裡放置每個時期所出的不同版本的郭沫若書籍

不一樣的文人書坊

“書坊裡陳列的書籍全都是各個時期出版的郭沫若的書籍以及戲劇海報。”高遠說,所有書櫃都沒有玻璃,遊客可以隨意拿起翻閱。

每到週末總會有家長帶著孩子來參觀,市民劉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我經常帶著孩子來這裡參觀,老師佈置課外作業讀郭沫若的文章,我覺得沒有比在這裡讀更合適的了。”市民劉先生說,帶著孩子們來書坊,坐下來點杯咖啡,親手翻閱著郭老的書籍更利於孩子們的學習感受,是種具象的傳承。

如今的郭沫若書坊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全新的感覺,構建一個歷史與文化交流,涵蓋書籍、文創、藝術展覽、文化講座與休閒餐飲的公共文化空間。

郭沫若書房中提供咖啡,讓書房不僅有書的香氣還有咖啡的芬芳。

膠澳咖啡店

昔日職工宿舍變身網紅咖啡店

相比較百年老建築的厚重人文,被稱為中國最美街道的大學路咖啡一條街則顯得小清新範十足。以往說起大學路,總會提到中國紅的牆體、參天法國梧桐大樹以及中國海洋大學等旅遊元素,如今又多了一個新元素——咖啡。位於大學路48號院的膠澳咖啡店,早在1949年是中國銀行為員工建起的居民樓,如今搖身一變成了網紅咖啡店。老闆吳堅回憶,他在這裡開咖啡店已有近10年,咖啡店的前身是一家花店,雖然現在早已沒人知道最初那家花店的樣子,但如今的膠澳咖啡館裡,至今還留有當時花店老闆留下的一口用來澆花老井。“從1949年至今經歷了60多年的歲月,青島能遺留下來的打水井已經極少了,這口井算是稀罕物。”說起膠澳咖啡館的歷史,吳堅指向四面貼滿老照片的照片牆。老照片中有的留下了一些繁華街道最初還青澀的樣子;有的記錄了如今已是名勝景點的老建築最初的形態;有的記錄了那個年代的人;有的留下了那個年代的事。如今很多人都喜歡到這裡來喝一杯咖啡,靜靜地坐在老建築裡,看著這些青島的老照片。

“我7年前來過大學路,沒想到如今再次來到這裡,卻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來自河南洛陽的遊客馮飛燕告訴記者,7年前她對路兩邊的法國梧桐樹印象頗深,夏天陽光透過樹葉照在地面上,斑駁的影子美極了。沒想到時隔7年再來,整條街大變樣,不僅路美,兩旁還多了好多裝修文藝範十足的咖啡店。現在不僅能欣賞大學路的美景,還能坐下來品杯咖啡,遊玩起來更愜意了。

專家說

文史專家 魯勇

曾經的大學路只被大家稱為大學路,如今的它又有了新的名字——大學路咖啡特色一條街,正是因為這樣的變化,讓前來大學路遊玩的遊客更多了。“歷史中的大學路是一條年輕的路,如今的大學路因為有咖啡變得更有活力。”文史專家魯勇介紹,1958年前,山東大學就在大學路上,後學校遷至濟南,將其中的海洋專業留在了這裡,也就是如今中國海洋大學的前身,加上這裡有眾多的文人故居,在青島人的印象中這裡也是學者聚集的地方。

“在這樣一個地方喝咖啡與在品牌的連鎖店喝咖啡是全然兩種感覺。”魯勇說,這種獨特的氛圍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

青島市情研究中心主任 劉文儉

“1907光影俱樂部、嘉木美術館都是老城區典型的百年建築,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中再融入咖啡這一時尚元素,讓老建築煥發生機,也讓咖啡的味道更有內涵。”青島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劉文儉教授說,百年建築本身不論是外部設計還是內部裝飾都十分考究,環境優雅,充滿了歷史人文氣息。而咖啡本身也是舶來品,代表著時尚,在這樣一個優雅的環境裡品嘗一杯咖啡十分受年輕人追捧。而這樣優質的產品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走入其中,更容易帶動大家走進老城區,感受煥發新活力的老城區,這也是對老城區真正做到保護性開發。

青島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師 朴勳

“大學路周圍民宅的小面積很適合做咖啡這類的輕餐飲。”青島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師朴勳說,尤其是老建築裡開咖啡館,可以讓老房子重新煥發生機。而讓老建築“變”咖啡館,關鍵在於商業化的“度”。老建築不僅應反映原有文化的延續,也應尊重現代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品質。以特有的歷史文化和建築形態為基礎,促進文明的融合和現代化的發展,才是對“城市與人”之間和諧關係的最好解讀。

撰稿攝影 早報記者 樊蓉

青島早報(微信號:qdzaobao)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