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掏心掏肺講道理,孩子就不聽?

1

冬天是小簡媽媽最頭疼的季節, 因為每次出門給孩子穿衣服, 孩子就非常對抗, 耽誤很多時間。

好不容易穿好了, 一旦她看不見,

孩子就會偷偷脫下手套, 摘下帽子, 玩的時候把外套脫了……手套帽子之類的衣物還常常丟。

她問兒子, 你為什麼不肯穿這些呢?

兒子只會說:因為不舒服!

她給孩子講了很多道理, 什麼衣服怎麼穿舒服啊、脫衣服會生病啊、吃藥很苦啊……但是一點用都沒有。

她說我真是不明白, 有時候他凍得流鼻涕, 可就是不肯穿衣服, 到底是為什麼?

相信, 同樣無奈的媽媽有很多, 那想一想, 我們有沒有嘗試過去了解孩子真正不肯穿衣服的原因嗎?

我能想到的原因大概有兩個。

第一, 他在用這種方式反抗企圖控制他的人。

第二, 他可能天生是觸覺特別敏感的孩子, 一旦皮膚有被束縛、被磨擦的感覺, 就非常難受。

如果從這兩個方向出發, 孩子的行為大約就很好理解了。

成人總是希望通過“講道理”的方式, 改變別人的行為和想法。 但是對孩子講道理, 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

如果你總是想讓孩子認同“你的道理”, 他不僅聽不進去, 你還會錯失瞭解真正原因的機會。 越小的孩子, 越難講通道理。

“道理”是邏輯思維的產物。 邏輯思維對成人來說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對於大腦發育尚不完善、人生經驗有限的孩子, 當然更難。

可是如果孩子小, 聽不懂道理, 就不講“道理”了嗎?

當然不是。 而是要換一種方式講。

2

這裡給大家介紹 3種方法。

第一種:將“為什麼”這個問題留給自己

其實, 當我們問出“為什麼”的時候, 就像是在質問孩子了, 或者說, 已經對孩子進行了“否定”, 如此一來, 誰願意和否定自己的人說真話呢。 比如我們會問, 你為什麼要這麼做?你為什麼要害怕?你為什麼不告訴我?

在質問狀態下, 你認為孩子會回答你真實原因, 還是他認為你能接受的原因?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 他們最難解釋的就是自己為什麼會有現在這種情緒。

如果他大哭, 你問他:你為什麼要哭?很多孩子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所以, 請將“為什麼”這個問題留給自己。

為什麼我的孩子會這樣?為什麼我沒花時間去觀察一下孩子, 他這種行為或者感受是怎麼形成的呢?

當你要脫口而出“為什麼”的時候, 先閉嘴。 推測一下是為什麼, 然後向孩子確認。 比如, 你這次哭得這麼厲害, 是因為我剛才一直不理你嗎?

第二種:承認孩子的所有感受都是真實的

孩子們哭的理由千奇百怪, 但一定會讓你捧腹大笑, 下面幾個孩子, 看了你是覺得好笑, 還是難過?

1. 我沒辦法把他的餅乾修好...

2. 他沒辦法一隻手握住這麼多蠟筆...

成人看到這些照片以後很可能覺得好笑,但孩子悲傷的感受是真實的。在我們笑的時候,我們都沒和孩子共情。

如果你不能夠理解一個人的感受,你永遠無法讓他接受你的“道理”。人們只會聽那些能夠理解自己的人的話。

想要理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講故事”。

當你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在故事中將道理穿插進去,孩子一點都不會抗拒。故事成功的繞開了“邏輯思維”這一過程,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理解成人世界的道理。

如果用常用繪本的話,運用色彩和畫面,可以加深孩子的理解。

第三種:目標調整法

人們只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不能讓別人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期待是你希望別人做到的事情,而目標才是你能做到的事情。目標和期待最大的區別就是,你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做到嗎?

讓別人按照自己意願行事,是一個“期待”,你的期待能否實現決定權全在對方手上。除非你具有“心想事成”的能力,或者操控別人思維的能力。

只有決定權在你手上的事情,才叫做目標。比如,我這周要看完一本書。我要減肥10斤。我今年要學習更多心理學。

如果你問:我怎樣才能讓老公更關心我?

不如把這個問題換成:我能做點什麼,讓老公明白我需要他怎樣關心我?

文章開頭的小簡媽媽,她的目標其實不應該是“讓孩子出門多穿衣服”,而是“我能做點什麼,讓孩子身體更加健康?”

當設置出清晰的目標後,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了。比如,她可以找出孩子不願穿衣服的根本原因;她可以親自帶孩子挑選衣服,多試一些手套帽子,選最舒服的;或者讓孩子自己挑選當天要穿的衣服,將手套帽子放他包裡,告訴他感覺冷可以拿出來戴上。

如果你說出了“我說這些是為你好”這句話,說明你之前一直在講道理。那麼你剛才那番話很可能白說了。

-- END --

成人看到這些照片以後很可能覺得好笑,但孩子悲傷的感受是真實的。在我們笑的時候,我們都沒和孩子共情。

如果你不能夠理解一個人的感受,你永遠無法讓他接受你的“道理”。人們只會聽那些能夠理解自己的人的話。

想要理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講故事”。

當你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在故事中將道理穿插進去,孩子一點都不會抗拒。故事成功的繞開了“邏輯思維”這一過程,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理解成人世界的道理。

如果用常用繪本的話,運用色彩和畫面,可以加深孩子的理解。

第三種:目標調整法

人們只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不能讓別人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期待是你希望別人做到的事情,而目標才是你能做到的事情。目標和期待最大的區別就是,你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做到嗎?

讓別人按照自己意願行事,是一個“期待”,你的期待能否實現決定權全在對方手上。除非你具有“心想事成”的能力,或者操控別人思維的能力。

只有決定權在你手上的事情,才叫做目標。比如,我這周要看完一本書。我要減肥10斤。我今年要學習更多心理學。

如果你問:我怎樣才能讓老公更關心我?

不如把這個問題換成:我能做點什麼,讓老公明白我需要他怎樣關心我?

文章開頭的小簡媽媽,她的目標其實不應該是“讓孩子出門多穿衣服”,而是“我能做點什麼,讓孩子身體更加健康?”

當設置出清晰的目標後,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了。比如,她可以找出孩子不願穿衣服的根本原因;她可以親自帶孩子挑選衣服,多試一些手套帽子,選最舒服的;或者讓孩子自己挑選當天要穿的衣服,將手套帽子放他包裡,告訴他感覺冷可以拿出來戴上。

如果你說出了“我說這些是為你好”這句話,說明你之前一直在講道理。那麼你剛才那番話很可能白說了。

-- END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