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挑房子跟挑伴侶似的:真正的甘苦,只你自己知道

約稿

我少年時住過的第一處房, 在無錫某新村。 五樓502。 一個客廳, 一個臥室, 有陽臺。 那是1980年代, 洗手間甚至沒抽水馬桶, 洗澡需要自己燒了開水倒進大木盆。 床很大, 一家三口共眠。 床頭櫃旁是五斗櫥與大衣櫃, 床尾是我媽的縫紉機與衣箱。

那時小, 覺得很夠住。 樓下有大片青草地, 有樹有花——多年之後回去看, 發現草地並不大, 大概是, 真的太年少了。

那時的新村, 除了住宅區, 便是菜市場、副食品商店, 外加幼稚園與學校。 綠化甚好, 鬱鬱青青。 小時候也沒什麼欲望, 只覺得哪裡都好玩:畢竟, 那是個跑到新村公園裡,

攀爬哪吒石雕像都能樂此不疲的年紀。

七歲那年, 搬了一次家。 新家在一樓, 二室一廳, 有個院子。 我被分了一個房間, 父母一個房間。 我的房間裡有寫字臺, 有書櫃, 遺憾的是電視機在父母那屋, 偶或想看球賽, 還得經過父母允許晚睡, 才能賴在房間裡看著。 那是1990年代初, 家裡鋪了瓷磚, 到暑假, 躺倒便覺得清涼, 捧著書讀, 翻來覆去, 也不管乾淨不乾淨。

少年時對居住條件, 是沒什麼講究的。 現在想來, 唯一遺憾的, 是周遭活動設施少些——想打籃球, 得去附近的機床廠;想去書店, 得騎車去新華書店;當然也有好處, 比如, 高中時交好過的女孩子, 家裡離我家不遠——那時就覺得, 嘿, 這住處也不錯。

去上海上了大學, 住了宿舍, 第一次覺得居住的局促。

倒不是舍友不好, 只是一個人有個房間慣了, 猛然要照顧其他三人的生活習慣, 洗澡要上浴室, 睡覺一張窄床, 便覺不好。 我出了第一本書後, 版稅除了買台筆記型電腦, 剩下的便拿去交了押金, 租了個房間。 租房子時, 別無所求, 只在意這幾點:

——採光好。

——一張寬闊舒適的棕棚床。

——相對寬敞的空間。

——簡單的傢俱:可以容納衣服與書的大立櫃, 一張桌子, 一張舒服的椅子, 好了。

——以及個人奇怪的愛好:木地板。

在我離開上海去巴黎前, 我在這個簡單的房間裡住了八年。 雖然後來多一個人住, 但也沒添什麼傢俱。 只是去宜家買了張椅子, 一個書櫃, 一個折疊桌。 本來收入高了, 滿可以搬去房租更好的房子, 但一來覺得, 過日子, 那樣也夠了;二來,

上海人民大概懂, 我家所住處是婁山關路地鐵站與虹橋交界所在, 交通與飲食便利之極, 去中山公園與古北也是抬腿就到, 走著路就能去當時還在的華師大後門一條街。

太舒服的地段了, 不想搬啊!

也在那些年, 我住過其他各色地方。

——無錫的父母搬了家, 搬到蠡湖邊了。 地方不算豪華, 但離湖邊近, 周遭物價還低。 所住的是一個樓中樓, 兩個客廳一個餐廳三個臥室一個陽臺一個閣樓。 我媽住得樂滋滋的, 只偶爾感歎:哪怕給我專門留了個臥室, 到底還是覺得家裡太大, 收拾起來麻煩!

——一位長輩, 買了聯排別墅住, 一個人住四層樓。 別墅區綠化也瑰麗非凡。 但我去住時, 反而不太得勁兒:一來四層樓, 通訊基本靠吼;二來高檔別墅區,

從房間到區門口, 若不開車, 走路都要二十分鐘;而且那別墅區蓋得太高尚, 周遭都是些清湯寡水的湯館, 要找點接地氣的宵夜吃, 難。

我到巴黎第一年, 住的是郊區一個小別墅的某房間。 好處是房間寬敞, 院子裡花樹繁茂, 到春天還能摘櫻桃吃。 缺點是周遭基本沒有亞洲超市, 只能不斷去家樂福買吃的;要去趟歌劇院大道, 四站公車到7號線地鐵, 然後哐當哐當地坐十幾站才到。 後來搬了一處家, 就舒服多了:新居是個樓中樓, 地方不大, 但有天窗, 敞亮, 簡單, 過一條街便是巴黎老華人聚居區, 自然, 最好的是14號地鐵站就在一旁:到右岸, 到歌劇院, 到馬德萊娜教堂, 都是半小時之內的事。

出門旅遊, 各色奇怪的地方都住過。

奢華古雅如佛羅倫斯的某個公爵府改建的酒店, 天花板離地十米高, 說話有回音, 白天看著輝煌壯闊, 到晚上多少有些瘮人;阿姆斯特丹紳士運河旁的宅子, 初住很新鮮, 久了多少覺得潮濕。 住在尼斯老海濱區的樓上, 遠遠看得見大海, 喧鬧明亮而美麗, 樓下就是各色傳奇海鮮鋪子——只是到了晚間, 還是有諸位酒客的喧騰, 以及映窗而入的燈。

以前年少時, 選臨時居住點, 總希望房間漂亮好玩——真住了, 才覺得極不方便。 許多風景好的所在, 拍照美, 臨窗舒適, 但真住下來三五天, 感覺又不同。 這麼說有點絕對, 但風景好的房子, 交通往往不便利。 你若不是每天趴著看風景, 則得考慮些別的:

——交通。

——採光。

——周邊設施。

說到底, 就是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別小瞧交通。我曾經住過一個本身絕美的古堡,然而出入都需要等班車,去任何最近的地方都瑣碎。交通是否方便,是會直接影響你出行欲望的。

採光的意義很簡單:人的情緒,基本受光線與體表溫度控制。義大利與西班牙有許多華麗的老式豪宅,但你真住進去,會覺得密不透風。

周邊設施,則是我對上海最留戀的地方。每次回上海暫住,各色便利店與銀行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感覺,著實美妙——在“一個宅男不用跟人生活就可以活下去”的便利度上,上海是很接近橫濱的了。

怎麼說呢?大概住多了各色房子之後,你會多少對度假型的、奢侈品型的房子消去一點敏感。每個人在意的東西是不同的:有人在意空間,有人在意交通,有人在意景觀,但歸根結底,房子是用來住的。從長期來看,人需要的東西本身很少,所以住家也沒必要太複雜;住著最舒服的,是地方既敞亮明快,又隨時可以找到新樂趣的地方——換言之,有更多可能性的地方。

如何找到這樣符合自己理想居住的房子,就成了大問題。

每一代人對房子的偏好都不盡相同——我媽跟我對房子的追求不同,而我跟那些急於給孩子找學校的家長們又不相同。可是如果真要我把對房子的想法條條列舉出來,只憑腦海裡那個虛無縹緲的構想,又難以將細節描繪清晰,難免會有疏漏。值得稱道的是,安居客近期發佈年度報告《2017國民安居報告》,聯合第一財經創新性地打造了“理想居住模型”,就非常細緻地描述了不同人群對於房子的不同偏好,將大眾心目中的理想居住全方位、資料化地展現出來。

三房兩廳一廚兩衛的三室戶型已成為需求度最高的“國民戶型”。在對於空間的分配上,超過60%的90後和95後更願意將更多面積分配給臥室。相比于父母輩對於客廳的重視,年輕人更注重個人空間,而且90後對書房等獨立工作區域的期待也更高。

而在對理想居住社區的要求上,95後普遍覺得家附近有24小時便利店比有超市和商場更重要;超過七成的人認為智慧家居科技重要,但出乎意料的是,60後對智慧家居的重視程度超過了90後。

《國民安居報告》是安居客最重要的年度報告。作為國內領先的房產服務大平臺,安居客在為大眾提供全面的房源資訊和服務的同時,也及時洞察到市場變化和消費趨勢,通過細緻而全面的研究,為人們提供了未來居住的參考。這樣的平臺,才能夠幫助你找到“居住升級時代”下的理想好房。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安居客《2017國民安居報告》。

就是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別小瞧交通。我曾經住過一個本身絕美的古堡,然而出入都需要等班車,去任何最近的地方都瑣碎。交通是否方便,是會直接影響你出行欲望的。

採光的意義很簡單:人的情緒,基本受光線與體表溫度控制。義大利與西班牙有許多華麗的老式豪宅,但你真住進去,會覺得密不透風。

周邊設施,則是我對上海最留戀的地方。每次回上海暫住,各色便利店與銀行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感覺,著實美妙——在“一個宅男不用跟人生活就可以活下去”的便利度上,上海是很接近橫濱的了。

怎麼說呢?大概住多了各色房子之後,你會多少對度假型的、奢侈品型的房子消去一點敏感。每個人在意的東西是不同的:有人在意空間,有人在意交通,有人在意景觀,但歸根結底,房子是用來住的。從長期來看,人需要的東西本身很少,所以住家也沒必要太複雜;住著最舒服的,是地方既敞亮明快,又隨時可以找到新樂趣的地方——換言之,有更多可能性的地方。

如何找到這樣符合自己理想居住的房子,就成了大問題。

每一代人對房子的偏好都不盡相同——我媽跟我對房子的追求不同,而我跟那些急於給孩子找學校的家長們又不相同。可是如果真要我把對房子的想法條條列舉出來,只憑腦海裡那個虛無縹緲的構想,又難以將細節描繪清晰,難免會有疏漏。值得稱道的是,安居客近期發佈年度報告《2017國民安居報告》,聯合第一財經創新性地打造了“理想居住模型”,就非常細緻地描述了不同人群對於房子的不同偏好,將大眾心目中的理想居住全方位、資料化地展現出來。

三房兩廳一廚兩衛的三室戶型已成為需求度最高的“國民戶型”。在對於空間的分配上,超過60%的90後和95後更願意將更多面積分配給臥室。相比于父母輩對於客廳的重視,年輕人更注重個人空間,而且90後對書房等獨立工作區域的期待也更高。

而在對理想居住社區的要求上,95後普遍覺得家附近有24小時便利店比有超市和商場更重要;超過七成的人認為智慧家居科技重要,但出乎意料的是,60後對智慧家居的重視程度超過了90後。

《國民安居報告》是安居客最重要的年度報告。作為國內領先的房產服務大平臺,安居客在為大眾提供全面的房源資訊和服務的同時,也及時洞察到市場變化和消費趨勢,通過細緻而全面的研究,為人們提供了未來居住的參考。這樣的平臺,才能夠幫助你找到“居住升級時代”下的理想好房。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安居客《2017國民安居報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